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陳雲:把高崗對我講的話說出來,可能我不夠朋友(圖)

(2009-05-07 16:01:32) 下一個

6 月13日,是一代偉人陳雲誕辰100周年紀念日。陳雲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他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日前,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經中共中央批準撰寫的反映陳雲生平、思想和業績的權威性傳記———《陳雲傳》。該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金衝及、陳群任主編,曹應旺任副主編。經中央文獻研究室有關部門和中央文獻出版社同意,本版節選了其中幾個反映新中國成立後陳雲的事跡、思想和業績的片段,以饗讀者。

1

“我把高崗和我講的話向黨說出來,高崗可能覺得我不夠朋友。但我講出來,是黨的原則,不講出來,是哥老會的原則。”

陳雲同高崗在東北共事多年。高崗調到北京擔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後,主持編製五年計劃,陳雲不僅在工作上注意配合,而且對高崗一直是謙讓和尊重的。

但是,當他發現高崗有分裂黨、妄圖當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陰謀後,便義無反顧地加以揭露。陳雲說:“我把高崗和我講的話向黨說出來,高崗可能覺得我不夠朋友。但我講出來,是黨的原則,不講出來,是哥老會的原則。”黨的原則是立黨之經、護黨之法。黨的原則是嚴肅的和不可違背的。黨員中間也有朋友之間的情與義,但其情其義都應服從於黨的原則。如果隻講個人之間的情義,而不顧甚至違背黨的原則與黨的利益,對明明是錯誤的東西也不去揭露和批評,明明是真理性的東西也不敢去追求和堅持,那麽黨內就會分不清是非,就會失去統一團結的正確基礎,黨就不可能真正成為先進的組織,而會變成“哥老會”一類的江湖幫派。所以,陳雲在這裏不僅講清了對高崗錯誤所應抱有的態度,而且也講清了如何正確對待和解決黨內發生的矛盾和錯誤的一個重要而基本的道理。

1953年12月中旬,毛澤東決定派陳雲沿著高崗南下的路線,代表中央向高崗遊說過的幹部打招呼,要求他們不要上高崗的當。毛澤東還特地囑咐陳雲轉告在杭州休養的林彪:“林彪如果不改變意見,我與他分離,等他改了再與他聯合。”12月19日,陳雲離開北京。他先後在上海、杭州、廣州、武漢等地向有關負責人通報高崗用陰謀手段反對劉少奇、分裂黨的問題。在杭州,陳雲向林彪轉達了毛澤東囑咐的話,並把高崗如何利用四野旗幟、如何在全國財經會議上煽動各大區負責人、如何到處活動等問題告訴了林彪。林彪答複說:“對這件事主席和你(指陳雲)比我了解,我同意。”林彪又問陳雲:“想不想當黨的副主席?”陳雲說:“我不配,不要當。”林彪說:“那末除劉少奇外不要再提別人了。”林彪還說:“高崗可能自殺。”陳雲立刻回上海把他同林彪談話的情況報告毛澤東。毛澤東問陳雲:“難道副主席隻要劉少奇一個?不要恩來?”陳雲說:“我當時理解林彪說除劉少奇以外不要再提別人的意思,是林彪自己不想當副主席。”1954年1月9 日,陳雲由武漢返回北京。

1954年2月6日至10日,中共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根據毛澤東建議起草的《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不點名地批判了高崗、饒漱石的反黨分裂活動。陳雲在會上發言。他說:“保障黨的團結,防止黨的分裂,其責任主要是在高級領導人員。”“出大亂子出在什麽地方呢?就在這幾百個人裏麵,首先是在座諸公,穿黃衣服的,穿黑衣服的,黨頭、政頭、軍頭這幾百個人。如果出了野心人物,能否迅速地把他揭露,不鬧成大亂子呢?那也決定於這幾百個人。隻要這幾百個人頭腦十分清醒,革命勝利就會有保證。”陳雲希望高崗、饒漱石能夠徹底改正錯誤,他擔心“水牛轉彎不大容易”。

2

在西樓會議上,陳雲毫不含糊地指出:“目前的處境是困難的。”

七千人大會嚴肅認真地對待“大躍進”以來所犯的錯誤,中央領導人帶頭檢討、承擔責任,創造了良好的民主氣氛,為貫徹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奠定了基礎。

七千人大會後,中央於1962年2月21日至23日在中南海西樓會議室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即西樓會議),討論1962年國家預算和經濟形勢問題。23日,陳雲經過反複考慮,就當時的財政經濟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辦法作了長篇講話。他直率地毫不含糊地指出:“目前的處境是困難的。”他認為困難主要表現在5個方麵:農業在近幾年有很大的減產;已經擺開的基本建設規模,超過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性,同現在的工農業生產水平不相適應;鈔票發得太多,導致通貨膨脹;城市的鈔票大量向鄉村轉移,一部分農民手裏的鈔票很多,投機倒把在發展;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他提出克服困難的6條重要措施:一是把1963 年至1972年的10年經濟規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恢複,後一階段發展。二是減少城市人口,“精兵簡政”。三是采取一切辦法製止通貨膨脹。四是盡力保證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五是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於農業增產。六是計劃機關的主要注意力,應該從工業、交通方麵,轉移到農業增產和製止通貨膨脹方麵來,並且要在國家計劃裏得到體現。

陳雲的講話在中央領導層內引起很大震動。薄一波回憶說:“在陳雲同誌發言時,大家還三言兩語地插話,為他的講話內容作補充。少奇同誌在插話和會議的結論中,講了一些極為深刻的話。他說,‘中央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對困難情況透底不夠,有問題不願揭,怕說漆黑一團!還它個本來麵目,怕什麽?說漆黑一團,可以讓人悲觀,也可以激發人們向困難作鬥爭的勇氣!’‘現在處於恢複時期,但與1949年後的3年情況不一樣,是個不正常的時期,帶有非常時期的性質,不能用平常的方法,要用非常的辦法,把調整經濟的措施貫徹下去。’少奇同誌還建議召開國務院全體會議,請陳雲同誌再展開講一講,統一大家認識,並征求意見。陳雲同誌接受了這個意見,並建議國務院會議擴大到各部委黨組成員參加,由李富春、李先念和他共同傳達西樓會議精神。”

2月26日,國務院召開有各部委黨組成員參加的會議,李富春作《關於工業情況和建設速度問題》的報告,李先念作《當前財政、信貸、市場方麵存在的問題和應當采取的措施》的報告,陳雲作《目前財政經濟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幹辦法》的報告。這三個報告進一步闡述七千人大會和西樓會議的精神,把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徹底擺開,提出了很有力的措施。據薄一波說:“特別是陳雲同誌的報告,豐富了他在西樓會議講話的內容,並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對統一高級幹部的思想認識起了更大的作用,受到了與會同誌的熱烈讚揚。”

後來到90年代,陳雲談起30年前的這次調整工作時說:

“三年困難時期,我們主要抓了兩件事:一件是動員城市兩千萬人下鄉;另一件是通過炒肉片、高價糖果等,回籠貨幣六十億元。那時糧食很緊張,解決的辦法有四條:(一)調整農村政策;(二)工業支援農業;(三)進口糧食;(四)動員城市人口下鄉。經過反複比較,認為這四條中,第一條是根本的,第二、第三條有時間和數量的限製,第四條是非采取不可的。一九六二年貨幣流通量達到一百三十億元,而社會必需流通量隻要七十億元,另外六十億元怎麽辦?就是搞了幾種高價商品,一下子收回六十億元,市場物價就穩定了。”

3

粉碎“四人幫”12天後,陳雲提出當前工作的六點意見

粉碎“四人幫”的時候,陳雲仍住在北京市西城區北長街71號。他雖然還沒有恢複重要的領導職務,但仍以一個老革命家的高度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密切關注著粉碎“四人幫”以後的形勢,為黨和國家今後的工作思考著良策。

1976年10月16日,仍在中共中央第一線工作、與陳雲有著深厚戰友情誼的李先念,打電話征詢陳雲對粉碎“四人幫”後各項工作的意見。陳雲談了他所考慮的一些問題。李先念聽後認為切中要害,懇切希望陳雲把這些意見寫成書麵材料交給他。18日,陳雲將意見寫成文字,在同王震、姚依林商量後送給李先念。送出前,陳雲給李先念寫了一張便條:

“十月十六日你在電話中要我把我向你提的意見寫給你,現已寫出,並與王震、姚依林同誌一起議過,他們也同意。特遵命送上,供你參考。妥否,請酌。”

在這份意見中,陳雲說:“政治局對‘四人幫’采取斷然措施,處理穩妥,進展順利,我認為很好很好。”

接著,陳雲從鞏固和發展粉碎“四人幫”以後的大好形勢出發,談了他對當前工作的六點意見:

“一、要把反‘四人幫’的文件寫好。著重說明為什麽必須在十月六日采取行動。因為:八億人民中多數還不知道他們陰謀的內幕,七億農民是在農村和窮鄉僻野。因為‘四人幫’中有一位是主席的夫人。著重說明為什麽必須在主席逝世四個星期就采取措施。

“二、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

“三、支持各省市委工作。使黨的這個重要環節能堅強地工作。包括上海在內,讓他們自己與‘四人幫’劃清界限,好好工作。

“四、在外地的政治局委員要經常到北京參加政治局會議和工作,要成為製度。

“五、準備在時機成熟時召開三中全會。

“六、恢複黨的好作風。因為毛主席倡導的許多黨的好作風被‘四人幫’破壞幹擾了。”

這份意見裏還談了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防止這次運動擴大化。對還在鬧派性的人,號召他們化悲痛為力量,上班工作,團結起來,共同革命;對他們的辦法,隻能是教育,一切也都為了教育;要防止又翻燒餅。各級領導機關,必須是老中青,隻是不要聶元梓、蒯大富式人物。中央和省市領導同誌不要提‘四人幫’中個人私生活的醜事,而要批判他們的反動路線和政治上的大事,這樣做對黨有利。要再查一查今年四月天安門事件的真相;當時絕大多數人是為悼念總理,尤其擔心接班人是誰?混在人群中的壞人是極少數;‘四人幫’對這件事有沒有詭計?”

這時,黨和國家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陳雲在粉碎“四人幫”後的第12天就提出的這些重要意見,確實是當時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重大問題。

在陳雲看來,粉碎“四人幫”後,無疑要使國民經濟盡快恢複和發展,但是,要使黨和國家真正從“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境中擺脫出來,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麵,首先必須撥亂反正,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恢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認真糾正冤假錯案,否則不可能把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一切就無從談起。因此,陳雲重申:必須為1976年4月的天安門事件平反,必須盡早恢複鄧小平的職務,使他重新回到黨和國家、軍隊的領導崗位上來。而這兩件事都是毛澤東定的,提出“兩個凡是”,這兩件事就不能改變。

4

15字箴言:“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複”

1990年1月24日,農曆春節即將來臨。這天上午,李澤民等浙江省黨政軍主要負責人,以及在杭州的中顧委委員鐵瑛、李豐平,來到陳雲住處———西子賓館2號樓,向陳雲拜年。陳雲很高興,同大家合影後,作了長時間的交談。

談話一開始,陳雲拿出事先寫好的15字條幅“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複”,送給李澤民。他對李澤民說:“這15個字我是不輕易送人的。”李澤民說:“陳雲同誌的這15個字,不光是送給我的,也是送給我們省委全體常委的。這是陳雲同誌對我們的期望。”接著,陳雲對這15個字作了詳細解釋。他說:

“不唯上,並不是上麵的話不要聽。不唯書,也不是說文件、書都不要讀。隻唯實,就是隻有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研究處理問題,這是最靠得住的。交換,就是互相交換意見。比方說看這個茶杯,你看這邊有把沒有花,他看那邊有花沒有把,兩人各看到一麵,都是片麵的,如果互相交換一下意見,那末,對茶杯這個事物我們就會得到一個全麵的符合實際的了解。過去我們犯過不少錯誤,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問題有片麵性,把片麵的實際當成了全麵的實際。作為一個領導幹部,經常注意同別人交換意見,尤其是多傾聽反麵的意見,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比較,就是上下、左右進行比較。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就是采用這種方法。他把敵我之間互相矛盾著的強弱、大小、進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幾個基本特點,作了比較研究,批駁了‘抗戰必亡’的亡國論和台兒莊一戰勝利後滋長起來的速勝論。毛主席說,亡國論和速勝論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麵的,抗日戰爭隻能是持久戰。曆史的發展證明了這個結論是完全正確的。”

解釋完後,陳雲又對這15個字作了概括,說:“這15個字,前9個字是唯物論,後6個字是辯證法,總起來就是唯物辯證法。”

鏈接

《陳雲晚年歲月》楊明偉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本書是在陳雲誕辰百年之際,首次推出的關於陳雲同誌晚年生平及思想的權威性專著,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資深人員撰寫,人民出版社獨家出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愛國主義教材。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可讀性強。

《陳雲之路》葉永烈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根據葉永烈自述,1995年陳雲同誌逝世時,他受香港某出版社之邀在1995年4月12日到4月27日完成了25萬字的《陳雲全傳》。為了彌補《陳雲全傳》倉促成書的缺憾,他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麵修訂、補充,寫成了40多萬字的《陳雲之路》”。經過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陳雲研究組的認真審改,對史實進行了詳細的核對和校正,《陳雲之路》一書在2000年1月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陳雲年譜(1905—199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該書曆經十載而成。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總計127萬餘字,具有大型編年體史學著作的性質。這部書的出版,填補了陳雲生平與思想研究中的一個空白,不僅推進了陳雲研究,而且對深入研究黨史、國史也有幫助;同時,為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的曆史和光榮傳統,提供了一部重要參考書。

《向陳雲同誌學習做經濟工作》鄧力群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3月出版

這本內部發行的120頁的小冊子由七篇文章組成,鄧力群認為,“陳雲同誌是我國經濟工作的傑出領導者”。在書中,陳雲主張,“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建設”,“在安排好生產的基礎上安排基本建設”,“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

《共和國經濟風雲中的陳雲》孫業禮、熊亮華編著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該書介紹了陳雲同誌在共和國經濟建設幾個關鍵時期的實踐。

《開國財頭陳雲》曹應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開國財頭陳雲》分四個部分,著力敘述陳雲同誌對於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卓越貢獻,介紹了陳雲有代表性的著名經濟觀點,展示了他縝密的理論素養及其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光芒,並集中介紹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對陳雲的高度評價。

《陳雲》大衛·M·貝奇曼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西方人寫的一部陳雲傳記,反映了西方人眼中的陳雲。

《紅色掌櫃陳雲》熊亮華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這是一部由中央文獻研究室陳雲組研究人員撰寫的關於中共重要領導人陳雲財經生涯的通俗性史傳作品。陳雲同誌曾經說:我們是“掌櫃”態度呢,還是出納態度?每一個同誌、局長、科長、科員,都要有“掌櫃”態度、當家的態度,應該把責任心提高到這個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