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1936年,張學良帶手槍上軍事法庭及軍事法庭上的答辯

(2009-04-19 12:36:42) 下一個

宋子文長女的回憶

  1936年12月12號,是宋瓊頤(宋子文長女)永難忘懷的夜晚。

  那天她和妹妹們期待著當時的京戲名角——梅蘭芳在寓所的大花園內現身。

  宋瓊頤說:我們那時候大概七歲、八歲。喔,開心的不得了。因為梅蘭芳大家都很興奮,我妹妹也聽見過梅蘭芳,包括傭人啦,那些侍衛。喔!梅蘭芳要來!搭起來桌子,好多桌子,每一個房間都是十個人、十二個人那麽坐……後來就那個西安事變,所有事情都停止了,樣樣都取消掉了。”

  12月25號,宋子文和宋美齡深知這是關鍵的一天。

  蔣介石脫險就在那一天。那天一大早,住在張學良官邸B棟的周恩來再次會見了當年他在黃埔軍校的老長官——蔣介石。但是此時周恩來早已得知蘇聯的態度。

  王豐(民國人物傳記作家)說:“莫斯科的指示,不能處決或者不能去公審蔣介石,而必須仰賴蔣介石去領導未來的抗戰。”

  蔣介石和周恩來會晤之後,宋美齡以送給蔣介石聖誕禮物為由,立刻敲定了當天下午離開西安。就在此刻,張學良也做了一個決定。

  郭冠英(《張學良 世紀行過》製作人)說:“這個完全是他(張學良)的決定,沒有任何人影響到他,周恩來也不讚成他走,楊虎城更不讚成他走,蔣介石也不讚成他走,沒有人讚成他走,隻有蔣夫人認為他走了還不錯,更證明說這件事情是圓滿結束。叛軍首領都親自負荊請罪了,可是這個完全的決定,是張學良的決定。張學良後來就說,領袖就是一個泥菩薩,如今我已經把祂扳倒了,我要親自把他扶起來。如果他有靈,我拿頭給他叩。”

  張學良的決心,深深地感動了宋子文,隻是懷抱著義氣的兩位好友,萬萬沒有想到,在回到南京後發現,局勢已經不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1936年12月26日,蔣介石返抵南京。消息傳遍了全中國,蔣介石的政治聲望到達了巔峰。

  陳至竟(時任蔣經國戡建總隊副大隊長)說:“西安事變解決了以後,我們大家很高興呀,就放鞭炮啊什麽的。”

  辜嚴倬雲說:“哇,那時候大叫,喔,蔣委員長從西安平安出來了。大家起來,哇,開心地不得了不得了。我那時候小小的心靈裏頭,就覺得蔣夫人真是了不起呀。”

  郭冠英說:“他(蔣介石)一下飛機,一到了洛陽,所有的那些洛陽的軍政人員圍過來以後,他就說張(學良)副司令啊,要好好照顧他。”

  1936年12月26號中午12點20分,宋美齡陪同蔣介石返抵南京明故宮機場。

  李贛駒(民國元老李烈鈞之子)說:“飛機停得很遠,我看見蔣介石下來了,就走到這些人麵前:‘辛苦、辛苦、辛苦!’大家都慰問他(蔣介石),飛機就開到那邊去,開到那頭跑道去。那邊兩部汽車,張學良下來了,那個汽車也秘密地開走了,開到宋子文家裏去。”

  南方歡喜的氣氛,對張學良而言是陌生的。來到南京的他住進了宋子文在南京的寓所——北極閣。
  郭冠英說:“他們(張學良和宋子文)兩個當然是很好嘛。就住在宋子文家裏麵,熊仲卿就跟著他們兩個,吃完飯他們兩個在北極閣的花園裏麵走,熊仲卿就跟在後麵,就聽到張學良問那個宋子文說,‘委員長會不會槍斃我啊?’宋子文說‘不會,不會’。他(熊仲卿)說,我在後麵聽得很清楚,就這樣。因為明天就要軍法審判了。”

  宋子文對張學良人身安全的承諾,很快地麵臨挑戰。國府內部已經醞釀審判張學良,在西安事變中受傷的蔣介石此時不動聲色。

  如今的南京羊皮巷新街口商圈,是當年南京軍事法庭的所在地。七十年前這裏肅殺氣氛濃厚,一場攸關張學良的軍事審判在這裏展開。

  張學良帶手槍上軍事法庭 擔心受侮辱準備自殺

  郭冠英說:“到了南京以後,包括戴季陶、包括居正,包括很多人對張學良很不滿意,都說一定要對張學良作出某種懲處,那麽他(蔣介石)回去後,他想一想,他覺得還是應該做(軍事審判)。”

  對這個決議,宋子文氣憤異常。

  李贛駒是南京軍事法庭的審判長李烈鈞之子,當年他以父親的少尉副官身份全程參與了審判張學良的過程。

  李贛駒說:“張學良呢,穿了一件長袍子,大概是羊毛的吧,古銅色的衣裳 沒有穿軍服,他(張學良)拿了把小手槍,欸呀,穀正倫說,你怎麽帶手槍來幹什麽?他說我不是的,我報告你,我知道今天審判完了,我不能回去了。假使我關在什麽地方,這些特務要來侮辱我,我就自殺!”

  在審判庭開庭之前,宋子文曾短暫地停留。

  李贛駒說:“上午開庭,軍事委員會九點多鍾開庭,我父親他們都穿軍服的。軍事最高法庭,我父親說不要旁聽,宋子文就帶他(張學良)上來,上來以後呢,變穀正倫上去了,就是說,請宋先生先回去,你到那邊去。張學良,他叫漢卿,你到那邊去坐。宋子文知道這個不能旁聽的,不給他旁聽,宋子文走了。

  這場軍事審判的結果成為當時最矚目的消息:張學良處有期徒刑十年,並準予特赦。

  這張字條是張學良離開西安前留給楊虎城的手稿,他將東北兵權交給楊虎城。

  審判結束後,他又回到宋子文的寓所。

  李贛駒說:“宋子文車子來接他(張學良),他住在孔祥熙家裏麵,以後呢 ,抗日戰爭起來了,他就到奉化去,蔣介石把他弄到奉化。”

  從此張學良進入幽禁的人生,來到南京,曆經宋子文和孔祥熙照顧的張學良。後來被送到了蔣介石的故鄉,奉化溪口。由蔣介石就近看管,軟禁的屋子就在雪竇寺旁,麵對張學良的處境,麵對國府內部的壓力,宋子文仍然極力地為張學良奔走,他多次寫信給蔣介石。

  王豐說:“內容就是告訴蔣介石說,於鳳至(張學良妻)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然後幾個小孩留學英國之後,可能因為父親被軟禁家庭破碎,所以情況也很差,他(宋子文)就是希望蔣介石能夠在今年的耶誕節之前釋放張學良。讓他們一家能夠團聚。”

  張學良這位西安事變的發動者,宋子文這位西安事變的斡旋者,兩人的承諾終究抵擋不了無情的政治,但卻成就了抗戰的號角,奮力響起。


張學良在在國民政府軍委會高等軍法會審庭上的答辯

  畢萬聞主編 [《張學良趙一荻合集》]

  在國民政府軍委會高等軍法會審庭上的答辯--會審筆錄摘要  (1936、12、31) 

  ***此“筆錄”原名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高等軍法會審關於張學良的審判筆錄(摘要)》,這是官方的記載,可能有失實之處,但因是內部審判,為給張氏定罪,就須錄存張氏的答辯,參照審判長李烈鈞和審判官鹿鍾麟後來寫的回憶錄,此“筆錄”大致尚屬真實。 

  一、審判長問:姓名、年、籍。 

  答:張學良、36歲、遼寧海城縣人。 

  二、問:這次西安事變到底是什麽情形,現在我有幾點問題,請你答複一下。 

  答:請審判長把要問我的話,給我先看一下。 

  三、問:現在我將要問的事,開列如下: 

  (一)本月12日君等呈中央電,不虞危害民國乎?何因出此? 

  (二)君等呈中央電,為君之主動乎,有無受他人之指使?當時聚會密謀實情可直陳之。 

  (三)黨員官吏向中央建議,向有一定程序,君寧不知之,君既有所主張,自應婉詞向中央及蔣委員長陳請采納,乃平日未曾向中央有所建議,突然出此,有何辯解? 

  (四)君等呈中央電尚未達到,而臨潼、西安叛變已先起,即以建議而論,無誠意可知,是何陰謀演此巨變? 

  (五)臨潼叛變,竟派重兵將委員長行轅行政重重圍困,用機關槍步槍齊發如雨,得無有戕害統帥之心乎? 

  (六)臨潼、西安叛變先後劫持統帥,禁閉中央大員,戕賢害善,而邵委員元衝乃至殞命,並慘殺忠實黨員將士多人,甚至侮辱女眷,殘傷幼童,縱兵殃民,慘無人道,此等行為,均君為首謀,尚有說乎? 

  (七)演此巨大叛變,非蔣委員長臨之以偉大之人格與精神有以使君等反省,寧不為民族之羞乎?旋君向委員長涕泣陳詞,自請隨委員長旋京請罪,又是如何感想?可詳言之。 

  (八)君呈蔣委員長之請罪書,委員長已轉呈中央,本審判長等奉交依法辦理,君果有悔意之萌乎,能從茲即為善乎? 

  以上是要問的事,請你答複。 

  答:請讓我作一總答複如何? 

  答:請說。 

  答:這回的事,由我一人負責。我對蔣委員長是極信服的,我曾將我們的意見,前後數次口頭及書麵上報告過委員長。我們一切的人都是愛國的人。我們痛切的難過國土年年失卻,漢奸日日增加,而愛國之士所受之壓迫反過於漢奸,事實如殷汝耕同沈鈞儒相比如何乎?我們也無法表現意見於我們的國人,也無法貢獻於委員長,所以用此手段以要求領袖內容納我們的主張。我可以說,我們此次並無別的要求及地盤金錢等,完全為要求委員長準我們作抗日一切的準備及行動,開放一切抗日言論,團結抗日一切力量起見。我們認為目下中國不打倒日本,一切事全難解決。中國抗日非委員長領導不可,不過認為委員長還未能將抗日力量十分發揚,而親日者之障礙高過於抗日者之進行。如果我們有別的辦法達到我們希望,也就不做此事了。

  我此次來京,也有三點意見:

  (一)維持紀律,不隳我中國在國際地位;

  (二)恢複及崇高領袖之尊嚴;

  (三)此事餘一人負責,應當得應得之罪,我並無一點個人的希求,一切的懲罰我甘願領受。

  我寫給委員長的信,不知道他要發表的,否則我不寫。原先我們也想不是這樣做,因為事情急迫,無法作出來的。前次我們本想以全體人員去向委員長要求,不料“一二、九”學生運動由警察開槍,以至如此。我始終是信佩委員長的,而看見他的日記和文電更加欽佩。但對親日者更加認識。現在的要求是極端的抗日,貫徹始終。至於我自己的生死毀譽,早已置之度外。我們的行動,本不是要開槍的,也無要損害任何人的。不幸行動中統製不良,尤是邵先生翼如,我們心中真是十分不安。如不是信崇蔣先生之偉大精誠,而其他如中樞怎樣處置,那我是不在乎,也可以說不接受的。我對於我們違反紀律之行動,損害領袖之尊嚴,我是承認的,也願領罪的。我們的主張,我不覺得是錯誤的。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藏:名人全宗檔案,轉引自《西安事變檔案史選編》,第81--83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