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公開發表詩詞引轟動 蔣介石惱火(組圖)

(2009-03-01 12:30:07) 下一個



  寫於1936年,鮮為人知

  1935年10月,紅軍完成長征,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親自率軍渡過黃河,到達華北前線對日作戰。

  2月5日清晨,部隊來到陝西清澗縣高傑村袁家溝休整。這一帶已經飄了幾天的鵝毛大雪,雄渾壯觀的北國雪景觸發了毛澤東的詩興。2月7日,懷著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毛澤東揮毫疾書,一口氣寫下了氣吞山河的詞作: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臘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就是後來轟動的《沁園春·雪》。

  從1936年2月毛澤東寫成《沁園春·雪》到1945年11月14日發表,長達9年多的時間裏,沒有人知道毛澤東曾寫了這首詞,因為他從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過。



  發表於1945年,反響強烈

  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於1945年8月28日飛抵重慶與蔣介石的國民黨當局進行和平談判。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多次會見著名愛國人士。

  9月6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拜訪柳亞子。應柳亞子的請求,將自己寫的《七律·長征》送給他。10月4日,毛澤東寫信致柳亞子,使柳亞子“感發興起”,隨之作詩一首。兩日後,柳亞子又“以詩代柬”,將“感賦二首”送毛澤東。

  接到柳詩的第二天,毛澤東把自己於1936年2月寫的那首《沁園春·雪》重新抄錄後,贈送給柳亞子。

  看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後,柳亞子欣喜若狂,直呼“大作”、“大作”。他一麵讚歎毛澤東的詞,一麵又寫了同一詞牌的《沁園春》和詞一首,一並抄好送交《新華日報》發表。《新華日報》是中共在重慶公開發行的報紙,報社負責人提出要向延安請示。柳亞子不願因此延誤時日,建議先發己作。《新華日報》於10月11日,即毛澤東離開重慶那天刊發了柳亞子的和詞。

  沁園春  —— 柳亞子

   次韻和潤之詠雪之作 不盡依原題意也
  
   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雲飄。
   歎青梅酒滯,餘意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
   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
   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
   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隻解牢騷。
   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豔想穠情著意雕。
   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重慶各界在報上隻見到柳亞子的和詞而不見毛澤東的原詞,都紛紛好奇地打探。柳亞子便“不自諱其狂”,開始把原詞向一些友人傳發。在重慶《新民報》任副刊《西方夜譚》編輯的吳祖光,先從黃苗子處抄得毛澤東詞稿,而黃苗子則是從王昆侖處抄得,抄稿中遺漏了兩三個短句,但大致還能理解詞意。吳祖光跑了幾處,連找了幾個人,把三個傳抄本湊起來,終於得到了一首完整的《沁園春·雪》。

  11月14日,吳祖光在《新民報》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譚》上發表了這首詠雪詞,標題是《毛詞·沁園春》,並在後麵寫了一段熱情推崇的讚語。11月28日,《大公報》也發表了毛唱柳和的兩首詠雪詞。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公開刊登後,轟動山城,一時成為人們談論的中心。重慶各種報刊紛紛發表和詞與評論。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刊發的和詞不下50首,評論將近20篇,這在我國詞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引發“圍剿”反“圍剿”,針鋒相對

  蔣介石看到這首詞後十分惱火。他問專門為他起草文件的陳布雷:“你看毛澤東的詞如何?”陳布雷如實答道:“氣勢磅礴、氣吞山河,可稱蓋世之精品。”蔣介石說:“我看他毛澤東野心勃勃,想當帝王稱王稱霸,想複古,想倒退。你要趕快組織一批人,寫文章批判他。”12月4日,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等報刊同時登出了“圍剿”毛澤東《沁園春·雪》的和詞。

  重慶進步文化界在周恩來直接指導下對於反動文人的攻擊、辱罵迅速予以反擊。郭沫若率先發表兩首和詞,盛讚毛澤東詠雪詞“氣度雍容格調高”,又揭露禦用文人“鸚鵡學舌”的醜態。在延安的愛國民主人士黃齊生,晉察冀解放區的鄧拓,山東解放區的“將軍詩人”陳毅等人,也都各自依韻奉和,熱情讚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為了把毛澤東這首詞壓下去,國民黨又暗中在內部發出通知,要求會作詩填詞的國民黨黨員,每人寫一首或數首《沁園春》,選幾首意境、氣勢和文字超過毛澤東的,以國民黨主要領導人的名義公開發表。通知下達後,雖然征得不少詞作,但都是平庸之作,沒有一首能超過毛澤東的。後來,雖然又在南京、上海等地雇傭“高手”作了數首,但仍是拿不出手的“低質品”。由於國民黨的這次活動是在暗中進行的,又未成功,所以一直秘而不宣,高度保密。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才由當年參加過這項活動的一位國民黨要員透露出來。

  (《黨史縱橫》2008年第7期王樹人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