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第一次開發西部 毛澤東批準“三線地區”建設

(2009-03-01 11:58:20) 下一個

  三線地區,是1964年至1978年那個特殊年代,由中國大陸的國境線依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敵侵襲的可能性)向內地收縮,劃三道線形成的地區。用今天的區域概念來說,三線地區基本上就是不包括新疆、西藏、內蒙古的中國中西部內地。

  1964年8月2日夜裏,在北部灣,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艇發生激戰。8月4日,海戰進一步擴大。早在4月就已製定了擴大侵略越南戰爭的“37號作戰方案”的美國,立即抓住這一機會,悍然派出第七艦隊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越南戰爭的戰火燃到了中國的南部邊界,中越邊境地區、海南島和北部灣沿岸都落下了美國的炸彈和導彈,中國軍民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毛澤東徹夜未眠,緊張地關注著戰爭的態勢。6日清晨6點,他在中國政府抗議美國侵犯越南的聲明稿上批示說:“要打仗了,我的行動得重新考慮。”這個行動指的是他的一個多年宿願——騎馬沿黃河考察,既有浪漫的詩情驅動,又有現實的經濟目的,可惜就此中斷。

  8月17日、20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兩次指出,要準備帝國主義可能發動侵略戰爭。現在工廠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戰略後方。這次會議決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設三線,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保證。第一線能搬遷的項目要搬,明後年不能見效的項目一律縮小規模。於是,調整後的“吃穿用+三線”的“三五”計劃指導思想再度發生變化,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終於確立。“三線”,成為當時使用最頻繁的一個新名詞,向各個方麵部署和宣講。

  1964年8月12日,毛澤東將總參謀部作戰部關於對國家經濟建設如何防備敵人突然襲擊問題的專門報告退回給羅瑞卿、楊成武,批示說:“此件很好,要精心研究,逐步實施。”他還關切地問道:“國務院組織專案小組,已經成立,開始工作沒有?”

  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羅瑞卿聯名向毛澤東和中央提出了《關於國家經濟建設如何防備敵人突然襲擊的報告》,說:我們召集有關方麵負責同誌開了會,會議決定:

  (一)在國務院成立專案小組。建議由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薄一波、羅瑞卿、謝富治、楊成武、張際春、趙爾陸、程子華、穀牧、韓光、周榮鑫十三人組成,李富春任組長,薄一波、羅瑞卿任副組長。

  (二)各個方麵的防備措施,除作戰部提的四條外,還應包括大專院校、科學研究、設計機構、倉庫、機關、事業單位等,以及城市、礦山的人防措施。各有關方麵,都必須按照主席指示的“精心研究,逐步實施”的原則,盡快進行研究,並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一切新的建設項目,不在第一線,特別是十五個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建設。

  (2)第一線,特別是十五個大城市的現有續建項目,除明年、後年即可完工投產見效的以外,其餘一律要縮小規模,不再擴建,盡早收尾。

  (3)在第一線的現有老企業,特別是工業集中的城市的老企業,要把能搬的企業或一個車間、特別是有關軍工和機械工業的,能一分為二的,分一部分到三線、二線,能遷移的,也應有計劃地有步驟地遷移。

  (4)從明年起,不再新建大中水庫。

  (5)在一線的全國重點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設計機構,凡能遷移的,應有計劃地遷移到三線、二線去,不能遷移的,應一分為二。

  (6)今後,一切新建項目不論在哪一線建設,都應貫徹執行分散、靠山、隱蔽的方針,不得集中在某幾個城市或點。

  報告將各項工作進行了分工,參加專案小組的各個部門負責人負責相應的工業、國防、農業、教育、鐵道、城市等方麵,提出具體方案,納入明年計劃和 “三五”計劃。報告還建議恢複人民防空委員會,周恩來任主席,謝富治任秘書長,日常工作由公安部負責。同時,恢複北京地下鐵道建設籌備處,積極準備北京地下鐵道的建設,並考慮上海、沈陽兩市地下鐵道的建設,通由鐵道部負責。

  8月30日,鄧小平批示將報告印發中央工作會議,以後又發給各中央局、部委、省委執行。關於三線建設,中央和國務院曾經發出過多種文件,但從時間和內容看,這份報告可以說是確立三線建設決策的第一份,具有最重要的意義。

  首先,報告確立了今後不在一線,而是轉入三線、二線建設的戰略方針。

  其次,報告製定了一線的重要工廠、學校、機關向三線遷移的重大措施。

  最後,報告提出了三線建設“靠山、分散、隱蔽”的選址原則。

  9月5日,中央書記處作出關於計劃工作的指示,主要內容是:

  (一)三線建設要落實。鐵路建設隊伍要在9月底到達工地,計委、經委成立落實小組,樓堂館所要利用起來為三線建設服務。

  (二)三線的調整要立即行動。留下的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保證提高產量。

  (三)基本建設投資,首先要保證三線建設的需要,其他方麵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四)工業生產,不論三線還是一線,都要發展。三線建設的中心是成昆線,要成立鐵路指揮部、西南籌建處、後方支援小組,要什麽給什麽。西南建設以攀枝花為中心,重慶周圍搞成一個小體係。在後方搞的廠子,一定要采用新技術。

  以上這些指示表現出,中央書記處已經徹底放棄了6月試圖將抓“吃穿用”和三線建設並重的最後努力,不遺餘力、急如星火地把重點轉移到三線建設上來了。

  10月30日,中央工作會議通過並下發了國家計委提出的《1995年計劃綱要(草案)》。這個計劃的指導思想是:“爭取時間,積極建設三線戰略後方,防備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提出的三線建設總目標是:“要爭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縱深地區建立起一個工農業結合的、為國防和農業服務的比較完整的戰略後方基地。”

  在1965年的基本建設總投資133.9億元中(中央投資89.7億元,地方投資44.29億元),三線建設占42億元,約三分之一;初步安排的690個大中型項目中三線占187個,不到三分之一。但在實際中按照這個安排,包括生產建設各個方麵在內,木材不足150億立方米,水泥不足80萬噸,設備中的短線產品缺口也很大,在盡量安排國防和三線建設需要後,則難以照顧其他方麵的需要。

  陣陣襲來的戰爭陰雲,使祖國廣袤的西部地區,通過三線建設的特殊方式,第一次在國家計劃中占有空前的重要位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