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務禮品單透露曆史細節

(2009-02-18 14:37:56) 下一個


    50多年的新中國外交,留存下一批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收到的國務禮品,有關部門為此成立了一個“國際友誼博物館”,專門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它們。這批禮品至今已達16000多件、來自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它們已為許多人所知曉,因為曾先後在20多個省區市和特別行政區巡展,國內媒體也對此做過大量報道。

    “來而不往非禮也!”收到國務禮品後,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是怎樣回送的?尤其是在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百廢待興,處於逐漸恢複當中;我國還派出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當時的條件下,我們在對外交往中送什麽樣的禮品?

    從外交部檔案館近期對社會首批公開開放的部分外交檔案中,記者找到了答案。

  天津蘿卜、山東大蔥 新中國給斯大林70壽辰送厚禮顯真誠

    各種禮品清單在4000多件可查閱的檔案中占有很大比重。這些清單不僅將品名、數量、價格、送禮對象的身份職務一一記錄,連包裝方法和用料、運費都詳細列出。其中,檔號為109-00003-02、題為“我國祝賀斯大林70壽辰(賀信、禮品單)”的28頁檔案引起了記者特別的興趣。

    這份禮品送出的時間是1949年12月20日至22日,距新中國成立僅80來天。禮品規格之高,估計在我國外交史上絕無僅有:分別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義一起給一位外國元首送壽禮。其中黨中央的禮品有大元帥絲織像、清代藍花瓷花瓶、景泰藍茶具、燒瓷壽盤,以及象牙雕刻的大花瓶、寶塔、龍船、球、八仙人、女英雄等共10種22件(套、對、幀、座),外加祁門紅茶、上等綠茶和龍井茶。政府的禮品除大元帥陶瓷盤10個和每套99件的景德鎮五彩瓷具兩套外,還有“中國農民所獻蔬菜果品”——山東膠東和濟南產的白菜、萊陽梨、大蔥,北京牙(鴨)梨、雪梨,天津和山東蘿白(卜),北京綠皮圓形紅心蘿白(卜),江西小金桔等。蔬果中哪一種是“顆大”的,哪一種是“綠色”的,哪一種由“四荊條簍裝”等,都標得清清楚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禮品是大元帥絲繡像1幀和大元帥陶瓷像1對。

    這份檔案材料沒有反映出送禮緣由。記者從我國《外交大事記》一書中,找到了如此高規格給斯大林祝壽的原因:毛澤東主席於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訪問蘇聯。12月21日,他在慶祝斯大林70壽辰大會上致詞,讚揚斯大林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作出的貢獻。毛澤東此次訪蘇以中蘇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等3個文件而告結束。這份厚禮應當是毛澤東此次訪蘇及中蘇談判的一個重要配合。當然,更大的背景應是我國當時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邊,真心實意地希望同蘇聯建立牢固友誼的外交戰略。

  “很多禮品打了九折” 采購人員常與商人“討價還價”

    一份份《禮品清單》檔案,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建國初期我國的外交活動及成果。禮品有我國領導人與各國領導人互贈的,有我政府代表團出席對方國慶慶祝活動贈送的,有外國領導人或政府代表團訪華贈禮後我們回贈的,有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出席亞非會議等國際會議帶去的。送禮對象中往往還包括對方翻譯和接待人員。在當時國民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仍然保持了“禮儀之邦”的傳統,送出了一份又一份由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特產等組成的國務禮品。

    雕漆、陶瓷、景泰藍、牙雕、刺繡等工藝品是清單中常見的禮品;絲織、湘繡、描漆和陶瓷的中蘇領袖像也時常被列入,毛澤東紀念章特別多。到了1952年,禮品清單中開始出現貼有毛劉朱周、全國名勝風景、國慶觀禮、建設成就、外國來訪代表團在華活動等照片的像冊,以及郵冊、詩箋譜、檀香扇、年畫、民間剪紙、綢緞、錦旗等。

    禮品清單擬定後,都要上報外交部領導親自過目審定。當時我國尚無工藝品加工的國營企業,禮品往往由外交部工作人員臨時到市場上搜尋,或從古玩商手中收購,檔案中常可見到“討價還價”一詞。

    1952年8月17日至9月22日,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與斯大林和蘇聯外長談判,討論有關中蘇兩國關係的重要問題。8月19日,周恩來從莫斯科發回電報,要外交部迅速籌辦一份禮品。記者從號碼為117——00208-01的檔案中看到,接到周總理的電報後,外交部在3天內即擬定了禮品方案電報周總理。經總理“電示禮品不夠大方精美,並再次指示禮品的種類、購買款項等”,還具體指示“請鄭振鐸等同誌協助”,外交部立即抽調人員,兵分三路,赴上海搜購繡品、瓷餐具等,赴天津選購地毯,在北京也“到處搜購”,並“配墊製匣等裝潢”,還邀專家協助寫禮品說明。18天後,兩架中國民航貨機將這批價值3.5億元(舊幣)的禮品飛送莫斯科。這份檔案特別提到,在這次籌辦中,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移交了繡屏、石雕、大象牙筆及一些精美手工藝品,上海外事處、文管會及專家們協同選購,“因此不但能買到較好的禮品,而且省時省力,價格公道。”“注意與商人特別是古玩商磨價錢,很多禮品打了九折,個別如碧玉洗原要5400萬元,磨至4500萬元。”

  “老革命”遇到新問題 外交部專門製定“收授禮品辦法”等規章

    查閱一份份與外交禮品相關的檔案,可以看出,對於剛剛用“小米加步槍”推翻了“三座大山“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解放軍官兵來說,外交禮尚往來完全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小到與外國駐華使館互贈賀年片,以及一些節慶日小禮品的贈送,大多數外交幹部也都是很陌生的。針對這種情況,從1950年12月7日至1951年1月10日,外交部一連製定了“新年及聖誕節收授禮品及祝賀辦法”、“收授私人禮物原則及辦法”共3個內部規章,通報各駐外使領館和“外交部各單位幹部”。

    這3個內部規章要求,“我駐在蘇聯及新民主主義國家的使領人員,倘遇駐在國的朋友——普通公民或政府官員以私人名義邀請赴其住宅作客時,倘宴請日子為節日或主人生日,應隨身帶些禮物送給主人。”在審批過程中,一位領導在這一表述旁加上了“駐外人員在資本主義國家……被邀請時,亦應送禮品”。

    對於“本部各單位”新年時收授各駐華使節的賀年片及禮品,外交部當時也作了5條規定:原則上我方不主動送,但如對方送來我們必須答謝。各國使領館及其他駐華機構如有送賀年片及禮物,應收下,並於2日內複以賀年片或名片;賀年片買現成的,填上姓名,如對方賀我方夫婦,則送還時亦以夫婦名義;名片則在左上角用毛筆寫恭賀新禧。如隨賀年片附送禮物時應收下,送名片致謝,名片左上角用毛筆寫謝字;部長、副部長還送賀年片時可考慮附相應禮品,但也可不還禮,其他幹部則可不必還禮。我們不過聖誕節,故無論以聖誕或新年祝賀均於年底以賀新年名義複之。

  “禮多人也怪” 贈送無經驗影響送禮效果

    由於對外交送禮缺乏常識和經驗,建國初期,國內的各種代表團出國送禮很快就出現了一些問題。

    1953年4月9日,我國駐匈牙利大使館率先發回“關於出國代表團贈送禮品問題的報告”,提出代表團出國送禮“大有改進的必要”。這份編號為113-00181-02的檔案中說,兩年多來,各代表團攜帶的禮品均大同小異,互相重複,又未能前後照應和按照各代表團的性質之不同、代表團成員的身份不同而對禮品的質量、數量及贈送對象等有所選擇。這些情況使得禮品的贈送形成了幾乎是千篇一律、輕重不分且重疊的現象,大大影響了送禮的效果。

    這份報告還詳細列舉了一個例子:使館剛到匈牙利時,曾送給匈部長會議主席拉科西一些禮品,其中有象牙白菜一株,拉科西夫婦把它視為非常珍貴的禮品,珍惜異常,向貴客展示時都放在地毯上,生怕放高處摔壞了。但後來不少代表團到匈牙利,都帶來類似的禮品,因此“匈牙利的同誌也就感覺很平常了”。其他如景泰藍、絲織風景畫、刺繡、綢料等,“有些匈方的負責同誌已得到類似的禮品不下四五份、六七份,甚至更多。”

    在奉周總理指示籌辦送蘇禮品後,外交部有關處室也總結了此次籌辦中出現的一些“缺點”:統盤計劃不夠,匆忙趕買,事後很多沒有用上,尚餘有166件。“如赴滬選購時,該買多少,花多少錢,無甚計劃”。此外,因任務急,“隻怕買不到好東西,因此常對商人表示隻要你貨好,不怕價錢貴,也給商人以可乘之機,可能抬高了價錢,特別在古玩商方麵。”剩下的禮品中,有相當部分隻好再去委托寄售;有一套“雕漆嵌玉石圍屏”和一對“紅地金花大瓷瓶”,因上麵已刻上了此次送禮的符號,隻好交外交部招待所作陳設用。

    鑒於送禮中存在的問題,駐匈牙利使館建議:出國代表團的禮品最好有計劃地統一於一定的專門機構進行準備,根據代表團的性質、任務、成員身份和準備送禮的對象而有所選擇和區別;禮品應盡可能簡化,選擇有紀念性質和富有宣傳效果的為好,如錦旗、絲織或刺繡領袖像、年畫、照片、畫冊和書籍等;成員身份不高的一般代表團不必帶貴重禮品,隻須帶些小的手工藝品和明信片作為臨時性的贈禮即可。 (記者 楊麗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