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陳毅對粟裕的培養與提攜

(2008-11-25 17:35:32) 下一個

作者不詳

1939年江南指揮部成立,陳毅與粟裕分任正副司令,這是2人合作共事的開始。

此時粟裕基本沒有什麽戰功,陳司令的另一個戰將---葉飛,由於聽了陳司令指示,到上海常數一帶組織抗日武裝“江抗”,發展的飛快,肥的流油,一個班就有好幾挺機槍,於是,陳司令命令葉飛把繳獲的武器支援其他兄弟部隊,粟裕的部隊也是收益者之一,這給了粟裕以後打仗的本錢,這是陳培養粟裕的第一步。不然粟裕的那點本錢也就隻能打十幾個鬼子.

此後,陳毅有命令葉飛北渡長江,到江北發展,這表現了陳毅獨特的戰略遠見,也一舉奠定了新四軍發展的戰略基礎,也為粟裕以後發展創造了舞台,這是陳培養粟裕的第二步。否則,粟裕大將在江南皖南即使不被消滅,又能成什麽氣候?

陳培養粟裕的第三步就是在具體戰役指揮上。黃橋戰役前,有個營溪、古溪戰鬥。陳毅主張誘敵深入,迂回包圍,並告戒粟裕葉飛等人此戰役的關鍵是截斷敵人的退路,必須等敵人全部進入包圍圈後再打。但粟裕和各縱司令員都主張不必再退,即行出擊。結果在沒有迂回截斷敵人退路的情況下驀然出擊,打成了擊潰戰,敵人全部跑光,基本沒有什麽收獲,受到陳毅的嚴厲批評,批評也是培養。這說明黃橋戰役前,粟裕的才能還不如共產黨中的“常敗將軍”陳毅。

陳司令指揮的黃橋戰役也使粟裕大將學到了不少。此戰陳老總非但決心單獨決戰,而且擬定了以黃橋為軸心,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方案,與粟裕葉等人討論,這實際上是在教他們如何打仗。陳派兵力少的三縱擔當守衛黃橋的任務,由兵力充足一、二縱隊隱蔽集結於黃橋西北的顧高莊.嚴徐莊、橫港橋地區,待機突擊。戰鬥發起以後,陳毅在黃橋鎮西北十二裏的嚴徐莊的指揮所始終指揮著全局。粟裕大將當時自告奮勇的申請到黃橋擔任守備任務,相當於遼沈戰役中的程子華,隻是個局部戰場的指揮者。陳密切注意戰場形勢的發展,直接掌握有利時機,指揮外線部隊出擊殲滅敵人翁旅,又及時轉移戰場,以集中兵力全殲李守惟,終於以少擊多,戰勝絕對優勢之敵,無論戰略決策、戰役組織和戰場指揮是高明的、絕妙的、無與倫比的,是戰爭史上少有的戰例。從此戰役中,粟裕就從陳司令身上學到了戰役指揮藝術。這是陳培養粟裕的第三步----示範教學。

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在華東戰場以田忌賽馬的策略來對付我軍,以“下馬”李默庵等部牽製我“上馬”--粟裕大將的蘇中主力(一、六師),以其“上馬”74師、5軍進攻我之“下馬”淮南地區,以“中馬”徐州綏署來牽製我之“中馬”山野部隊.由於蘇中我軍“有根據地支持,得到當地人大力支持。可以就地補充,沒有戰線過長的問題,不需要派人運糧。我軍在自己的根據地內打仗,地形熟悉,可以隱蔽自己的企圖,敵人則在明處。蘇中的敵人比較弱,都不是很堅強的部隊,很多是從偽軍剛改編的國民黨地方部隊。敵人比較分散,可以通過打這些小勝仗鍛煉部隊,為以後打大仗做準備”[粟裕解釋七戰七捷的原因]

粟裕大將依靠這些打“神仙仗”的條件,以我軍的“上馬”打國軍的“下馬”,取得了“七戰七捷”,初嚐勝果。但粟裕戰術上取得了勝利,卻在戰略犯了錯誤。粟裕打了7戰還不夠,還賴在海安不走,根本沒有料到敵人主力會去攻占兩淮。兩淮是華中的首府,麵對的是74師,鋼7軍這樣的強敵,防守兩淮理應是華中部隊的責任,但粟裕大將指望陳司令帶山野去保衛兩淮,山野有守山東的任務,是要接受山東軍區領導的,憑什麽自己不保首先來保你華中?正是由於粟裕的失誤,導致了兩淮的失守。然而蘇中首府淮陰丟了,粟裕大將不僅不檢討自己的失誤---沒有及時北上,以致蘇中軍區的人反而把失敗的責任推給陳司令。但陳毅大度,為了山東華中兩支大軍的團結,為了今後的兩軍聯合,勇敢的把責任全攬到自己身上。粟裕大將就是這樣,靠神仙仗“七戰七捷”贏得了聲譽,贏得了陳司令的信任,又靠陳司令承擔了粟裕的失誤責任,才從陳司令手上獲得了戰役指揮權,這是陳培養粟裕的第四步------在陳司令的指導下實習。

但是,粟裕當時也隻有打七戰七捷那種小勝仗的經驗。第一次鏈水保衛戰,是粟裕以副司令的身份取得戰役指揮權後,首次指揮大部隊作戰。由於手忙腳亂,“部署欠妥,方針未鎮,部隊往返調動,不僅在戰略戰役上被動,且在戰鬥上也處於被動."(粟裕大將當時的檢討),一個殲滅74師的大好機會被大將搞砸了.第二次鏈水保衛戰失敗,也與大將的指揮失誤也有關,他認為74師不會立即進攻,在鏈水隻用一個6師防守,兵力不夠。粟裕用兵也有問題,用缺乏防守經驗的王必城守漣水,如果用1師會好一些(陶縱隊守過黃橋),結果被74師輕易突破,我軍被迫退守山東。

以後一段時間,在華東戰場,我軍基本是陳司令出題目粟裕大將做。這是陳培養粟裕的第五步-------做習題,此階段包括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蒙泰戰役。比如萊蕪戰役,當敵南北對進,企圖在臨沂地區與我決戰時,陳司令提出了我以一部鉗製南線之敵,主力星夜兼程北上殲滅敵李仙洲集團的戰略構想,大將負責具體的組織籌劃。粟裕大將就是這樣,做著陳司令的題目,在陳司令的栽培下成長起來的,直到孟涼崮,粟裕大將自己出了個題目自己做,得到陳司令的批準後實施成功,從此開始了新階段-----陳培養粟裕的第六步-------粟裕大將自己出題目自己做,陳司令隻負責審批把關和監督實施。

七月分兵,粟裕連打了多個敗仗,丟失了山東根據地,由於水平有限,在戰役戰術上始終找不到原因,隻能一味檢討戰略上輕敵。檢討不過關,上下埋怨。粟裕本人也一度失去了信心。關鍵時刻,又是陳司令出來鼓勵他,並給中央打電報說:“二十年來,我黨培養的軍事家並不多,粟裕、陳賡是其中的佼佼者,幾可與彭林劉比肩。這是我黨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陳司令在上級麵前吹捧粟裕,這是最大的培養了,這是陳培養粟裕的第七步-------心理疏導,堅定信心。如果因為粟裕打了敗仗陳就乘機撤了他的職務,粟裕還能成大將嗎?

粟裕就是這樣在陳司令的一步一步的栽培下成長起來,終於能指揮更多的部隊,可以當個代司令了。由於陳粟裕始終受劉鄧指揮,為了協調中原兩大野戰軍的作戰,陳司令隻能到中原當個副司令,雖然仍然是粟裕的上級,但畢竟把華東野戰軍的部隊完全交給了粟裕大將,這是陳培養粟裕的第八步,使人們覺得大將終於成才了.

不過,陳司令精心培養的粟裕大將軍直到解放戰爭結束,也沒有完全成熟。戰役戰術長進不大,部隊作戰傷亡過重。心智也還幼稚,輕信湯恩伯的起義,打了勝仗就輕敵,以致三野戰爭後期打了很多敗仗,台灣也沒解放。因此,大將的“代”始終沒有去掉,最後還隻能退回副司令的位置。這不知道是因為陳司令這個老師沒有教好,還是粟裕大將太笨。

現在居然有人說,粟裕根本沒有受到陳毅的培養,幸虧這不是粟裕本人說的。這挺粟裕挺的,似乎不把粟裕大將挺成個白眼狼就不甘心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人生真長 回複 悄悄話 轉這種垃圾,說明你對那段曆史知道得太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