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舊金山大地震100周年 城市建築風貌今昔對比(組圖)

(2008-07-28 12:26:56) 下一個

2006年4月18日是著名的舊金山大地震100周年紀念日,如今舊金山城市建築和風貌與當年地震前夕可謂今非昔比。


市政廳大樓今昔對比。



中央塔形大廈今昔對比。



第19大街今昔對比。



費爾蒙特酒店今昔對比。



地震後的舊金山渡口大廈與今天相比。


舊金山大地震 Great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of 1906

1906年4月18日經過美國聖弗朗西斯科 (舊金山)的聖安德烈斯斷層發生一次8.3級大地震(後來有人修定為7.8),因距離市區較近,所以損失很大。震後引起的火災很典型,也加重了損失。這次地震是太平洋板塊相對於北美洲板塊沿聖安德烈斯斷層向西北方向滑動造成的。地表可見的斷裂線長達400多千米。錯動以水平方向為主 ,豎直分量很小 。各處的水平錯距並不相等,最大為 7 米。因為地裂縫也可能發生在附近的平行斷裂帶上,離開主斷層線越遠,地形變越小。這次地震促使美國人H.F.裏德提出彈性回跳假說來解釋地震成因。

據北美《世界日報》報道,芝加哥大學副教授Mae M. Ngai於18日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一百年前的4月18日,一個大地震和地震引發的火災,造成舊金山20萬人無家可歸,在Clay街的華埠也被火舌吞滅,二萬五千名中國人逃往市內其他地區,在種族歧視的影響下,他們麵對被永遠趕出舊金山的威脅。
    自1870年代以來的反華偏見,當1906年的大地震來臨時仍舊不衰,地震發生後數日,舊金山和屋侖都禁止華人災民前往白人的救濟營,市府官員把華人安置在那個地區,都遭到當地居民反對,白人抗議說,夏季的風將把華埠的氣味吹到他們的前院,市府最後把他們遷到最遙遠的Presidio地區。同時大多數為國民兵的搶劫者,也開始在華埠搶劫,並殺死一名企圖從家中取出物品的年輕華人。 

    本土主義者趁此機會推動他們的排華議程,動員起來要把華人永久趕出舊金山,宣稱是天意把華埠燒光,不應再允許在市內建立華埠。當時的市長施密茲(Eugene Schmitz)組成了一個委員會,監督永久遷移華埠工作,目標是把華埠從其接近市中心商業區的高價地段,遷往其南部市界外的Hunters Point。在舊金山開始重建時,工會也禁止其成員在已被華人清理出的地點,從事建築物修建工作。 

    麵對這種反對,華人社區商業領袖組織“ Chinese Six Companies”,和中國領事館加以反擊,由於是房地產業主,他們明確表示要在自己土地上重建,中國領事也對市府官員說,美國是自由國家,隻要不妨礙公共秩序,人人有權生活在其擁有的土地上。最終是經濟利益遏止了這股逼遷華埠的力量,市府體認到他們可能失去華人繳的稅,更重要的是可能失去中國的貿易,當時屋侖、洛杉磯和西雅圖都已經提供港口進行與中國的貿易。 

    充分體認反華情緒的華人領袖尋求重新打造華埠,掃除華埠過去擁擠、破落、充滿賭博和鴉片館的名聲,推動健康的觀光形象,廣東銀行創辦人Look Tin Eli和其他企業家,聘請美國建築師,在標準西洋建築的正麵,采用寶塔式屋頂線條,和其他亞洲風味設計,創造出一個“東方式”的街景。 

    在大地震後數十年,舊金山華埠仍舊是一個貧窮和邊緣的社區,但它是一個在壓力下也沒有離開該市的社區。更重要的是在重建和改革下,一個新型華埠出現了,是一個讓華裔不僅在舊金山,也在全美各城市認同的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