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戰中首名為國捐軀戰地記者方大曾(組圖)

(2008-07-25 14:47:31) 下一個

英雄無覓處 抗戰捐軀數第一

  他經中國著名的新聞記者範長江引薦,邁入戰地記者的行列。他被知名記者唐師曾稱為“最欣賞的兩位攝影記者之一”。但是,他的名字並不為人所熟悉。

  方大曾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攝影記者。有人稱,他是“抗戰時期第一個為國捐軀的記者”,但他的名字卻極少出現在英雄的名冊上。有人說,他犧牲在前線,但幾十年來他的家人卻寧願相信他隻是失蹤。

  方大曾失蹤近70年來,他的妹妹方澄敏靠他留下的800餘張照片懷念他、尋找他,直到今年去世。前不久,方澄敏的晚輩將方大曾留下的照片及底片捐給國家博物館,他們認為那裏才是這些照片的最佳歸宿。



北方第一個少年攝影社團 

  1912年,方大曾出生在北京。他的父親方振東在當時的外交部工作,殷實的家境給了方大曾癡迷攝影的物質基礎。方大曾的母親雖不工作,卻是個開明的女子,兒子玩攝影,她從不反對,還用7塊大洋給兒子買來他的第一部相機。 

  1929年,17歲的方大曾發起成立中國北方第一個少年攝影社團。“少年影社”曾舉辦過展覽。自那時起,方大曾對攝影的感情,就從愛好逐漸發展成職業情結。 

  當時有不少攝影沙龍,但其中彌漫著類似改良的國畫或時裝照的攝影,讓方大曾覺得難以融入。他更願意將相機鏡頭對準那些人力車夫、纖夫、礦工,那些在冷冰冰的生活裏掙紮的勞苦大眾。 



戰爭改變了一切

  這位英俊青年在探索自己的攝影道路時,戰爭改變了一切。1930年方大曾考取中法大學經濟係。 

  第二年他就在大學裏參加“反帝大聯盟”,參與編寫機關報《反帝新聞》,第三年,他又聯合詩人方殷共同主編《少年先鋒》,直到方殷被捕。這個熱血青年,拚命地想用自己手中的相機記錄施虐者的殘暴和同胞的頑強。

  大學畢業後的方大曾來到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和吳寄寒、周勉之等人成立“中外新聞學社”,他立誌成為一名出色的戰地記者。 

  1936年,他和範長江相遇。這雖是第一次見麵,但兩人深感神交已久。範長江了解到方大曾做戰地記者的誌向,引薦他到天津《大公報》工作,方大曾自此正式用“小方”的名字,在戰場發回戰地報道。 



 

“我在第一時間到達” 

  1936年11月,小方在北平寫成《宛平之行》采訪記。20天後,他輾轉到河北唐山、昌黎等地,采訪冀東偽政府轄區,完成《冀東一瞥》。12月他來到綏遠抗戰前線,進行了長達43天的采訪,完成《綏東前線視察記》。在綏遠前線,他拍攝了數百張珍貴的照片。 

  1937年7月,“七七事變”發生3天後,小方前往盧溝橋采訪。“我在第一時間到達”——小方在報道中寫道。 

  23日他寄出《盧溝橋抗戰記》報道,28日再次與範長江、陸詒等人相遇。小方後來的“抗戰時期第一個為國捐軀的記者”的稱號,就是由陸詒送上。由於各種原因,作為攝影記者奔赴前線的小方,在這個階段發表的主要是文字作品,他將拍攝到的大量底片交給妹妹方澄敏衝洗和保管。方澄敏將這些底片放在一個木盒子裏,這成為方澄敏後來尋找、追憶哥哥的寄托,也是方澄敏的晚輩捐獻給國家博物館的“遺物”。 


七十年前神秘消失

方澄敏老人生前曾說,哥哥相貌英俊,眼睛清澈,酷愛攝影,他要做中國出色的戰地記者。如同他的筆名“小方”一樣,妹妹方澄敏對方大曾的記憶止步在他25歲時。

  1937年9月30日,是能找到小方最後消息的日期。他在這一天從河北寄出《平漢北段的變化》一文,此後就再無音訊。有人曾說在同年12月9日的紀念活動上看到過他,但是這條線索沒能給小方的家人帶來真正的寬慰。

  1935年冬天在綏遠戰場采訪時,小方出人意料地給母親寄回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他,身著軍裝,英武帥氣。他在照片上寫道:“母親大人存念”。方澄敏回憶說,小方采訪時極少拍攝自己的照片,更難得寄回家。這張照片是不是表明,他已抱定必死的決心,奔赴前線?

  幾十年時間悄然逝去,方大曾的傳奇故事,終於引起關注。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了《尋找方大曾》一書,中央電視台為他拍攝了紀錄片。台灣攝影家阮義忠在台北出版的《攝影家》雜誌中用整整一期的篇幅介紹了他。

  有人說:“老照片並不都是用來懷舊的”。方大曾拍攝的照片就是這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