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張學良晚年為什麽沒有接受中共邀請返回大陸

(2008-05-03 15:45:32) 下一個

  張學良究竟為什麽晚年不返回祖國大陸定居而最後客死在異國的檀香山?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有待討論和研究的重要話題。本文擬從鄧穎超派人赴美為張學良送去親筆邀請函,以及張學良給鄧穎超的複信談起,從中管窺這位著名愛國將領暮年歸鄉之誌不能如願的內幕。

鄧穎超寫信誠邀張學良

  長期以來,史學界特別是東北張學良研究者們一直都在爭論鄧穎超是否真有一封信函寄給在美國的張學良。新世紀伊始,我們有幸見到了鄧穎超這封信的影印件。

  1991年3月10日,當張學良和夫人從台北桃園機場踏上赴美探親之旅的消息傳到北京時,中共中央格外重視。中央書記處特別注意到,張學良在台北機場登機前對中外記者的談話中,曾公開表示有回祖國大陸探親的意向。鄧小平得知後,專一打電話給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家主席楊尚昆,說:“你們應該開個會,研究研究這個問題。”並對如何迎接張學良的歸來作了較為詳細的指示。

  為了歡迎張學良的歸來,江澤民親自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出席這次會議的有中台辦、國台辦和中央統戰部等部委的負責同誌。會上,江澤民對如何在張學良訪美期間使其歸來的事宜,作了進一步的安排部署。

  根據鄧小平和江澤民的指示,中共中央有關部門馬上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並作了四項重要安排:一是當年6月在北京為張學良舉辦91歲壽慶活動;二是紀念九一八事變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陽修葺大帥府和大帥陵,為張學良歸來後赴遼寧撫順安葬其父張作霖的遺骸作好了前期準備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級以上的黨內負責同誌,親自赴美國舊金山轉達中共中央對於張學良的歡迎之意,此人並具體負責對張學良歸來的一切事務性安排。

  前三項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但是,究竟派什麽人赴美國迎接張學良歸來卻遇到了困難。當時,中央提出的副部級人選共有五六位之多,其中特別考慮到了張學良以前在東北軍的舊部,如原鐵道部部長郭維城、原國防科工委副主任萬毅、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等人。他們都是我黨內的老同誌,也都和張學良將軍有過特殊的戰鬥情誼。最後經中央書記處多次討論,確定由呂正操赴美迎接張學良。

  呂正操是張學良的故鄉海城人,東北軍的舊部袍澤;早年呂正操在東三省講武堂讀書時,張學良是他的老師;呂正操又是西安事變的直接參加者,他與張學良有著至深的私人感情。中央特別考慮到呂正操與所有擬定人選不同的是,他是幾位人選中曾任職務最高的一位。在中央確定呂正操前往美國迎接張學良以後,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寓所親自召見了他。

  此前,鄧穎超根據中共中央和鄧小平的意見,已以私人的名義親筆為張學良寫了一封歡迎信。由於當時鄧穎超尚不知道赴美歡迎張學良的中共代表究竟是誰,所以她那封信上赴美中共代表的人名暫空。信的全文如下:

漢卿先生如晤: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數十年海天遙隔,想望之情,曆久彌濃。恩來生前每念及先生,輒慨歎愴然。今先生身體安泰,諸事順遂,而有興作萬裏之遊,故人聞之,深以為慰。

先生闊別家鄉多年,親朋故舊均翹首以盼,難盡其言。所幸近年來兩岸藩籬漸撤,往來日增。又值冬去春來,天氣和暖,正宜作故國之遊。今穎超受鄧小平先生委托,願以至誠,邀請先生伉儷在方便之時回訪大陸。看看家鄉故土,或掃墓、或省親、或觀光、或敘舊、或定居。茲特介紹本黨專使×××同誌趨前拜候,麵陳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為安排。

問候您的夫人趙女士。

即頌

春祺!

鄧穎超

1991年5月20日

  這已是鄧穎超寫給張學良的第二封函件了。第一件是一年前張學良在台北舉行90歲壽慶時她致的賀電。那時,她的賀電高高懸掛在台北圓山飯店昆侖廳祝壽的禮堂正中,引起了海內外人士的一致關注。這次親筆寫成的邀請函,語言更加誠摯熱情,充分表達了中共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這位離國多年的愛國將軍的敬重之情。

  呂正操一行5人奉中共中央之命於5月23日悄悄從北京啟程直飛舊金山以後,才發現晚來了一步:張學良早在幾天前即從此地飛往美國東部城市紐約去訪問親友了。留在舊金山的是趙四小姐及她的兒子張閭琳。在這裏,呂正操出席了為趙一荻慶壽而舉行的活動,然後便率領隨員飛赴紐約。

張學良親筆信敬複鄧穎超

  5月29日,呂正操在紐約曼哈頓貝祖貽夫人的住所裏首次會見了老上司張學良。初次見麵,呂正操隻是禮節性的晤談和贈送壽禮。第二天上午,呂正操在曼哈頓一家瑞士銀行的經理辦公室裏,避開所有外人和張學良進行了一次長達1小時之久的單獨談話。他首先轉交了鄧穎超的親筆信。張學良看到鄧穎超的親筆信,感慨萬端。他顧不得使用放大鏡,將發花的眼睛貼近信紙反複看了兩遍。然後,他對呂正操動情地說:“周恩來我熟悉,這個人很好。請替我問候鄧女士。”

  接著,呂正操又向張學良轉達了鄧小平、江澤民、楊尚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他的問候以及歡迎他借赴美之便返回祖國大陸探親訪友的良好意願。張學良聽後頗受感動。但是,由於事體重大,他說:“我這個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現在時候不到,我一動就會牽動大陸、台灣兩個方麵。我不願意為我個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複雜。”

  在隨即開始的各界人士為張學良舉辦的祝壽活動中,中共代表呂正操考慮到種種不便沒有出席這類公開的活動。6月4日,張學良在紐約的祝壽活動結束以後,他主動提出再次會晤呂正操。地點則安排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李道豫大使的官邸裏。

  這次談話整整持續了3個小時,談話的範圍也相當廣泛。呂正操著重向他介紹了中國共產黨一國兩製,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張學良對中國共產黨的上述主張深表讚同,並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盡一份微薄之力。他向呂正操表示:“我過去就是做這件事的。我願意保存我的這個身份,遲早有一天會用上。我雖然90多歲了,還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很願意盡力。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願意為中國出力。”

  盡管張學良坦率地向呂正操表露了不能馬上返回祖國大陸探親的意思,但他仍然親自執筆給鄧穎超寫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寫道:

周夫人

穎超大姐惠鑒:

×××來美交下尊劄,無限欣快。又轉達中樞諸公對良之深厚關懷,實深感戴。良寄居台灣,遐首雲天,無日不有懷鄉之感。一有機緣,定當踏上故土。

敬請×××代向中樞諸公致敬。

另轉請×××轉陳愚見。

肅此

敬頌夏安!

張××頓首再拜

6月2日

  張學良在紐約出席旅美華人為他舉行的壽慶活動後不久,即與夫人趙一荻於1991年6月27日經夏威夷飛回了台灣。

  張學良為什麽已有了回鄉之便,卻又不肯返回祖國大陸?海內外媒體對此議論紛紜。香港《信報》記者以專訪的方式發表了一篇題為《張學良動向:先回台灣再作道理》的文章,其中說:“張學良以他的行動證明他為人重義,舍棄了從美國徑赴大陸,早日了卻掃祭亡父墓廬,並一償半個世紀多渴望親睹家鄉麵貌的願望。……據接近少帥的人士透露,他這次在紐約與呂正操見麵,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這次中共派呂正操到美參加為張祝壽,與張接觸,可謂高招。在呂正操向少帥表示大陸的人特別是東北家鄉的人都熱切歡迎少帥早日回去看看時,張學良心有難處地委婉謝絕了。他在紐約三個月的停留期間,外界(包括美國方麵)都在注視他在中國統一、兩岸和談中會扮演什麽角色。可以看出,在紐約方麵,美華協會發起為他隆重慶壽以前,他是避談統一的,即使接受記者訪問,也隻談東北軍舊事。直到6月3日慶壽以後,公開露了麵,而且與中共人士晤見。在6月13日接受記者采訪,被問到能夠替國家統一做什麽貢獻時,張學良微笑了一下說:‘我現在是閑雲野鶴,我真能有什麽貢獻嗎?我還是那麽說,隻要對國家民族有貢獻的事,我都願意去做。’張學良還告訴國民黨:‘不要怕和共產黨談。’……”

  正是由於張學良在第一次訪美後並沒如願返回他畢生翹首的祖國大陸,特別是事隔一年以後,當張學良再次離開台灣去夏威夷做永久性定居以後,各種有關他為什麽在晚年不回大陸的傳說和猜測,就有幾個不同版本在海內外的媒體上炒作。

  媒體認定的第一個理由是:張氏夫婦係因生病而失去了回大陸探親的機會。

  不錯,張學良在晚年確曾染患過多種疾病。從1936年被蔣介石幽禁時起,直到 1990年真正獲得了人身自由,漫長的歲月裏張學良先後得過幾次重病:1944年抗戰期間,張學良曾在貴陽得過當時極為難以醫治的盲腸炎(即現在看來隻是小手術的闌尾炎),後經手術治療,終於痊愈;第二次是1954年在台灣高雄,張學良患突發性咯血,病情危重,後經搶救得以脫險;第三次是1964年的腸胃綜合症,入台北榮民總醫院治療近半年,初時懷疑是腸癌,後經複查乃一般痢疾,不久即愈;第四次是1993年10月25日深夜張學良忽然頭疼難忍,猝然暈倒,被家人急送到榮民總醫院進行搶救。經主治醫師賴繼有等人的連夜搶救,認定張學良患有急性腦血腫,起因是張氏的第四腦室蛛網膜下腔出血。而且,由於病發突然,所以在他顱內已經造成了彌漫性血腫,病情相當危急。這是張學良晚年患染的最嚴重疾病。當時的張學良已屆93歲高齡,年齡較大,病情較危,且病變出現在顱腦的要害部位,因此榮民總醫院感到搶救的希望不大。誰也沒有想到,經過幾天的緊急搶救,張學良竟然奇跡般地得以生還,這在台灣腦外科不能說不是一個絕無僅有的特例。張學良非但沒有因為年紀過大而形成腦疝或死亡性休克,而且竟然在入院一個月後即得以康複出院,又像常人一樣在院落裏散步了!顯而易見,他決非因為這場突發疾病而改變了回大陸探親的初衷。

  1993年,當大陸和東南亞地區的媒介紛紛發文猜測張學良為什麽不回祖國大陸時,海外報刊的主要關注焦點大多在張學良是“因病”不能實現夙願上。其中一家有影響的華文報紙說:“近幾年來,張學良要返回東北老家探親的消息不少,然而,物換星移,時間流淌,至今仍未見張學良踏上回大陸的歸途。有的估計:張學良畢竟是年至93歲高齡的耋耄,可能身體欠佳,行動不便。有的猜測:張學良有過不參與政治的表示,可能是避政治之嫌,一再推遲赴大陸的行程。但是事實上這幾種猜測都缺少根據。”

  據當時剛剛赴台灣麵拜張學良的東北大學校長蔣仲樂先生說:“張學良仍然很想回大陸看看,尤其是對東北老家總是一往情深。但他近期不能回大陸,其中之原因,既不是有人說的身體欠佳,也不是有人猜測的張學良有意回避政治的顧慮。最主要的原因是,跟隨他60多年的夫人趙一荻有病在身。總不能在夫人患病的時候自己一人去大陸吧。此乃人之常情。張學良與趙女士相濡以沫一生,形影不離。張學良想回大陸看看,肯定是希望偕夫人一起起程。”蔣仲樂在台灣還聽說張學良準備陪夫人到美國加州和夏威夷去治療和療養,那裏一些條件要比台灣好些。至於張學良什麽時候回大陸,他認為在當時情況下是很難有肯定的時間表的。

  自然,另一種說法也難以成立,那就是日本記者野川在張學良第一次訪美回台後不久在日本《讀賣新聞》上撰文所說的“張學良有機會回大陸而不能回的原因,是他在美國紐約期間,被醫生查出左腳生了數枚阻礙他行走的骨刺”。

  事實上,張學良腳生骨刺也確有其事,但不是在美國查出,而是1992年1月張學良回台後到榮民總醫院治療感冒時查出的。當時,醫生發現在他的右腳(而不是野川所說的左腳)小趾骨上生出了兩個小小的骨刺。他們認為這兩枚骨刺雖小,但必須馬上采取控製性治療,不然會發展到影響步行走路。後來,張學良在台灣一邊治療,一邊從北投舊宅搬到台北天母的一幢住宅樓裏,以電梯上下代步,就是因為生了骨刺的原因。以上都是事實,然而,這也不是張學良不能回大陸的根本原因。

少帥是因懼怕日本天皇而不敢回國嗎

  1992年8月26日,台灣《聯合報》刊載了特派記者程川康寫的一條新聞:《張學良決定近期回鄉探親》。他在此文中這樣寫道:“可靠消息來源指出,背負西安事變責任,在台灣幽居長達40餘年的前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將軍,決定近期偕夫人由台搭乘華航班機取道香港啟德機場,轉乘中國民航班機返回東北遼寧老家,與闊別56年的家人、鄉親和舊部作短暫團聚,了卻有生之年最大心願和懷鄉之情。張將軍的確切返鄉日期,將視身體狀況及東北氣候而定。一般預料本月底及9月初可能成行。但另一條消息說,張將軍在榮民總醫院治氣管炎康複出院後,很快將安排搭機返回東北老家。而張將軍已在前天出院。張指出,此次返回東北老家後的第一個心願,是前往父親張作霖的墳墓前拜祭,以了卻50年來沒能親自掃墓的愧疚……”

  這條消息發出後,不但台灣和東南亞各報刊蜂起轉載,就是祖國大陸幾家有影響的傳媒也深信張學良必回大陸無疑。因為這條消息的來源相當可靠,且又是程川康親自采訪張學良本人所得,可信度非同一般。然而,1992年的秋天眨眼之間就過去了,張學良非但沒有在當年9月返回祖國東北,而且到了1993年春天,他也沒有回鄉探親的行動。更讓人大感驚奇的是,不久後他竟然再次帶著夫人趙一荻飛往大洋彼岸的美國,作了長期定居國外的準備。這其中的內幕究竟如何?海外報界對張學良並沒有如期實現自己的歸鄉之諾,再次發出種種奇談怪論。其中最讓人吃驚的解釋是:張學良因為返回東北的時機與日本天皇訪華時間相碰,而不得不放棄了他計劃多時的回鄉計劃。

  海外媒體的解釋說,日本天皇宣布當年10月赴北京訪問,此時恰好張學良就在國內。而日本人在曆史上與愛國心重的張學良素有宿仇舊恨。當年日本關東軍不但製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他的父親張作霖,而且隨後又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奪取了張氏家族在東北三省慘淡經營幾十年所得到的半壁江山。所以,張學良不希望在他回鄉探親的時候,與日本天皇明仁同時出現在祖國大陸的土地上。由於張學良仇恨日本,所以他才斷然取消了當年返回祖國東北的計劃,致使一個美好的歸鄉之夢再次胎死腹中。

  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1992年9月張學良原定回國的時間,確實與後來新華社宣布的日本天皇明仁的訪華日程相碰,這是事實。但對於張學良來說,日本天皇的訪華決不會構成他回國的阻礙。

  後來,據一位去台灣訪問過張學良的東北籍人士說,此種捕風捉影的傳聞,就連張學良本人聽了也頗感奇怪。

  能夠否定上述推測的證據,莫過於張學良本人生前的談話記錄。1990年,張學良首次在台灣會見記者時,他那個“緘默五十年,張學良現在有話要說”的長篇訪談,就是和日本NHK電視公司記者進行的。這次訪談在台北凱悅飯店進行,用了三個下午的時間,其中多次談到他和日本人的關係。當然,談話中他也毫不留情地當著日本記者的麵抨擊日本軍國主義。但是,當他談到在1921年第一次出國就是到日本觀看秋操時,隨口說了下麵一段話:“如果可能,我還想再次到日本去看看。也許是上了年紀了,更想了,想看看新日本是什麽樣子?想親眼看看……”

  張學良的話,讓那些持“張學良不回大陸是因為日本天皇訪華”之說的人不攻自破。任何人都知道,張學良並不害怕和天皇明仁同時在中國大陸上出現,因為他本人如果當真在晚年實現了再訪日本的願望,那麽他到了日本本土之上,豈不是每天都要和日本天皇同在一塊土地上嗎?所以,這條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是趙一荻阻攔少帥歸鄉嗎

  毋庸諱言,趙一荻在台灣和在夏威夷期間,都曾公開或私下流露出她不希望張學良回大陸的意思,有些話甚至口無遮攔,毫無顧忌。她上述心態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讓張學良改變主意和動搖歸鄉信念的消極作用。持這種觀點的人舉證說:在台灣期間,即便與張學良私交甚好的台灣“新聞局”處長郭冠英、《聯合報》資深記者周玉莞等可以隨便接近張學良的人,想對這位世紀老人進行采訪的時候,也一定要事先得到趙一荻的首懇。這就更不要說張少帥的重大回鄉探親計劃了。他們認為一切都因為中間有趙一荻作梗,才使張學良的回鄉計劃不能如期實現。這些說法當然也不是空穴來風。但是,把張學良臨死前始終不能回東北的責任都強加在趙一荻身上,也未免有失公正。

  趙一荻之所以多次公開表示不希望張學良回到大陸,並非如外界所非議的那樣是因為她對家鄉和祖國沒有感情。恰恰相反,趙一荻對祖國和故鄉的情結之深,決不遜於少帥。她平時偶爾流露出不希望張學良回大陸的隻言片語,有些話確屬實情。如她曾說:“他(指張學良)現在連走路都要坐輪椅,還能乘飛機長途旅行嗎?”有些話則是因為她和少帥當時所處的客觀環境,才不得不那樣說。特別是她在台灣時公開表示的“張學良不想回大陸”等語,極可能都是被當時政治局勢所左右。隻有熟悉趙一荻的親屬們,才會真正體會到這位當年在天津長大的江浙才女的思鄉之心。趙一荻思念祖國親人的心情,從她僅有的幾封給親人的信中即可窺見一斑。

  1990年,趙一荻在台北的幽居生活剛剛結束,就輾轉收到了侄兒趙允辛寫來的一封信。當趙一荻從這封由海峽對岸飛來的家書中獲悉三嫂仍然健在的消息後,馬上親筆給她寫了一封信:

  三嫂:

  你給我寫的信和毛筆字及相片皆已收到。前兩天又收到允辛的信和姆媽的相片。聽說您的腿有毛病不能走路,不知是什麽病?是否能醫治?實在是非常的掛念。您一共有幾位兒女?現在是住在哪一位侄兒家裏?日常的生活是否有人照顧?請來信告訴我。

  日子過得真是快,我離家已經60年了,父母,兄弟,姐妹都不在了。我真是非常的感謝您這樣的孝順姆媽,侍奉她幾十年,而且給她一個溫暖和快樂的家。我們姐妹都虧欠了她,她在世的時候未能盡孝。

  小妹

   1990年3月14日

  從這封家書中,不難看出她懷念親人之情。一個對親人有如此深厚感情的人,她會不思念自己的故鄉?

  同年秋天,趙一荻也給她在北京的侄女趙允安寫過一封信。在這封信中,她的思鄉之情更是溢於字裏行間。她在信中寫道:

  允安:

  你的信,我已收到。真是不幸,剛同你們(指趙允安、趙允平、趙允辛等人)聯絡上,你們的母親(指趙允安的生母,趙一荻的三嫂柴誌芬女士)已經不在了。無論如何,她的一生是值得我們敬佩和懷念的。

  我離家已經60年了,和你們都沒有見過麵,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夠團聚。我和允宜(趙允安的親姐姐,在台灣)已經聯絡上,並且還見過幾次麵(此前趙一荻與趙允宜雖然都居住在台灣,但因為政治的原因,台灣當局不允許趙一荻隨便與外界接觸)。她告訴我許多關於你們的祖母(指趙一荻的生母呂葆貞女士,已故)和母親(指趙允安的母親柴誌芬女士)的事。

  你現在是否還在學校作(做)事(指趙允安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供職)?你家裏的近況如何?希望你常給我寫信來,因為我非常關心。我以前曾經給允辛寄過幾本我的證道小冊子,即《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和《大使命》。不久,我亦會給你寄幾本去,希望你們看看。

  謝謝你,把你六嬸(指趙一荻的六哥趙國基夫人吳靖)的地址給我。我已和她通過信,希望你有功夫的時候給我寫信。願上帝祝福、看顧你和你的一家。

  好姑姑

  1990年9月1日

  這封信比上一封更加真誠懇切。她明確地寫上“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夠團聚”,又一次自歎:“我離家已經六十年了!”所以,從趙一荻幾封家書中所流露出來的思鄉、思親的感情,應該是她心靈最真誠的表露。凡是了解張學良和趙一荻去台前後的內情,以及她隨張學良在無法回大陸的情況下最後不得不以古稀高齡遠涉重洋奔赴美國夏威夷定居的人,都會對趙一荻在記者麵前表示不希望張學良回大陸的談話內含有真正的詮釋。鑒於此,那種所謂趙一荻百般阻攔張學良回祖國大陸的說法,是難以成立的。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張學良不能實現回鄉夙願的呢?我想他不能回到大陸的根本原因,還在於政治的陰影始終籠罩在這位一生熱愛祖國、主張國家統一、反對台獨的民族英雄身上。

  眾所周知,自1936年西安事變起,張學良就與中國共產黨結下了深厚友誼。從近年不斷挖掘的珍貴史料和他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重要人物的書信中,不難看出張學良在從中國政治舞台上淡出前後曾與中共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即便他身陷囹圄與世隔絕後,周恩來仍然通過秘密渠道與他有書函往來。所以,當張學良1990年恢複自由後,他麵對海外媒體就數次表露出對中共領導人,特別是對周恩來的敬慕之情。鄧穎超病歿時他又專電叮囑北京友人,代他和趙四小姐為故世的鄧穎超送上一隻花環,以誌哀悼。像張學良這樣不加掩飾的感情表露,充分說明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敬仰與心儀。至於他對養育他的祖國和東北故裏的深情,更能從他恢複自由後的多次公開談話中一覽無餘。

  根據對張學良恢複自由前後諸多史料的研究,筆者得出的結論是:張學良至死不能回到故鄉的原因,就在於當時正在台灣執政的國民黨右派人士給予他的精神打壓過於沉重,特別是表麵上以張學良基督教友自居而實則是台獨分子的李登輝從中製造障礙所至。

  早在蔣經國1988年1月13日在台灣病逝前,以東大學生張捷遷(時任東北大學旅美校友會會長)為首的一批華裔旅美學者就已在海外策劃如何敦促執政的國民黨盡快給張學良以真正自由的事宜了。然而,在蔣經國當政時,雖然對張學良的自由已有相當大範圍的鬆動,改變了蔣介石在世時派軍統特務嚴加管束的局麵,但張學良在1988年以前仍然隻能是一種形式上的“自由”。張捷遷等海外學者在李登輝上台伊始,過高估計了李登輝在媒體上鼓吹的“民主”和“自由”論調,所以從1988年春天開始,他們就以美國為中心,多次向台灣國民黨政權發起一個旨在“盡快給張學良以真正自由”的輿論呼籲活動。李登輝雖然口頭上高叫給張學良自由,然而在事實上仍然利用國民黨情治機關時時限製這位與中共有千絲萬縷曆史淵源的東北軍將領的自由。

  1989年,李登輝在海外人士的多次施壓下,不得不接見張學良,以示他已給了張氏以相當的自由。張捷遷等東大旅美校友會成員很快就看破了李登輝的政治伎倆。他們公開在美國報紙上向李登輝叫板說:“如果張學良真有自由,就應該允許他到美國來。如果不讓他來美國參加東大校友會的活動,我們可以自費赴台,專為張學良祝壽。”

  張學良在得知張捷遷等人有來台為他祝壽之意後,特別給張捷遷寫了封言詞隱晦的短函。張學良在信裏向美國那些關心他是否真有自由的張捷遷等人暗示了他當時在台灣的處境。信是這樣寫的:

  捷遷弟:

  4月15日的信收悉。

  捷遷弟,凡事要理智些。不要太感情用事,冷靜些,忍耐些。不要太性急。你們三對夫婦來台灣,把他們丟掉,似乎不太對吧?我鄭重地對你講,時非其時,你們來不會見到我的。我想起兩句唐伯虎的詩,書於後:“萬事由天莫強求,強求不成反成羞。”

  願上帝祝福!

  張學良於台北

  但是,張捷遷等東北大學旅美校友會的成員們並沒有向台灣當局的高壓屈服,他們仍然不斷利用美國傳媒,大肆向台灣當局發起進攻。一直到1990年春天,在國民黨開明人士張群等人的裏應外合下,李登輝才不得不同意在圓山飯店給張學良公開祝壽,同意給張學良包括去美探親等自由,但唯獨在張學良回祖國大陸這一問題上,仍然不肯放鬆分毫。這一點也從張捷遷另一封寫給李登輝的求情信中略見端倪。

  張捷遷是在張學良有去美國探親自由後,再次向李登輝要求給張學良去祖國大陸探親的機會和條件的。那時,張捷遷一度誤以為國民黨當局也會像兩年前在東大校友會為張公開祝壽和赴美一樣,為張學良回大陸開綠燈。所以,張捷遷的信充滿了幻想:

  他(指張學良)珍愛台北家園,依靠基督,自稱浮雲野鶴。心靈自由,怡然自得,仙人一般。不過,老年時常念念不忘故鄉故園,60多年來從沒有祭掃父墓,難免淒然。特別聽到他創辦的東北大學於1951年被取消名義,分母校和分校兩部分,改為東北工學院(在沈陽)、東北師範大學(在長春),難免耿耿在心……本年(1993年)4月26日,是東北大學70年校慶,同時母校校友會籌備在沈陽舉行複校典禮。擬請原校創始人張學良校長親蒞現場剪彩。……老校長認為母校夭折42年複活,可算大學教育史上的奇跡,由93高齡的原創始人前來剪彩,更為稀有。他老慨然應允此行……如他老不訪故鄉,不掃父墓,不為複校剪彩,似乎未盡道義責任,不會甘心,臨終將難以瞑目……

  張捷遷在這封信中,甚至向李登輝提出解決張學良去大陸訪問的經費,以及一些與此相關的細節問題。然而,張捷遷天真美好的設想,很快就在李登輝冷若冰霜的態度麵前變成了肥皂的泡沫。台灣當局對張捷遷這封信連理睬也不加理睬。

  2001年張學良在美國檀香山病逝後,對他生前為何不能如願返回祖國大陸的問題,在眾說紛紜中較為權威的知情者、張學良1991年首次訪美時曾有過三個月接觸的貝祖貽夫人蔣士雲女士,曾借台灣《中國日報》一角,首次向關心張學良的海外公眾披露了其中的內幕。該報稱:“貝夫人透露,少帥居停紐約時,北京派不少人來看他,中共當局已經準備妥一架專機,隻要少帥願意返回大陸,專機即隨時飛至紐約搭載少帥。貝夫人當時曾力勸少帥回大陸看看,並說這是他的‘大好機會’,少帥本人亦很想回東北老家瞧瞧。然終未成行。做事一向果斷、爽快的少帥,為何舍棄良機,未回睽違40餘載的故國?少帥向貝夫人解釋說:李登輝隻準許他到美國來,他不能借此機會就跑去大陸。這樣做對李登輝不好交待。而他又是講義氣的人,不願為難李登輝。貝夫人對少帥說,不要管那麽多,就利用這個好時機回去走走。少帥一直猶豫不決。他對貝夫人說,他回到台灣以後,將請示李登輝,批準他回大陸。貝夫人答道:‘你不用問他,問也白問。他一定不準。’少帥回去請示的結果,果如貝夫人所料,李勸張學良勿回大陸。貝夫人說,少帥上了李登輝的當。又說李是‘假聖人’。1993年底,少帥離台,定居檀香山。去年10月病逝,始終沒赴大陸。據貝夫人和其他接近少帥的人士說,張夫人趙一荻反對少帥回大陸,也是促成少帥終老海外、悵望神州的原因之一。貝夫人說:‘少帥後來嘴巴雖然不說,但心裏一定很後悔沒回大陸。’……”

  1993年4月17日,張捷遷在台灣替東北大學向張學良遞送“名譽校長”的聘函後飛回香港時,在機場附近的富豪大酒店接受了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的專訪。在這次專訪中,深知張學良不能返回祖國大陸內幕的張捷遷,再次向報界透露了張學良不能如願返回祖國大陸的真正原因。

  張捷遷首先證實了張學良不能回大陸並非因為身體的原因。他說:“張的身體尚好,患骨刺病完完全全康複了。隻有他的夫人身體不太好,患上了老年性缺鈣,營養不良,導致骨質疏鬆,部分骨頭有些裂縫。影響他們的生活和行動。”可是,張捷遷又申明:“張老先生非常想念他的家鄉,願意在適當時候回去看看。但是,由於海峽兩岸的政治關係影響,現階段還不想回去。張老先生覺得,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了,不想再卷入政治的漩渦之中,願意繼續等下去;待政治氣候晴朗下來,海峽兩岸談判有了完滿的結果及完善的協議後,在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下,才考慮回大陸。”

  在潘耀明問到“汪辜會談”時,張捷遷稱:“如果雙方談判有進一步的結果,那時才是適當的時機。”他還認為“汪辜會談”對張學良回祖國大陸探親關係重大:“因為今秋的‘汪辜會談’,最主要的人物都出來了。加上舉行的地點在新加坡,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對今秋會談顯得非常熱心,提出許多寶貴意見,有利於兩岸關係能在自由、平等的環境中進行談判。如果雙方談判有結果,政局趨向穩定,我相信張老先生今秋會回大陸。”

  張捷遷又表示:“三通越早解決,張老先生就能早點回家鄉看看。隻是他不想在互相鬥爭的環境之下回去。若是在政治還沒明朗的時候回去,肯定有許多人問他對以往曆史的看法,他不好回答。這是他為什麽總是推辭回大陸的重要原因。”

  當他談起張學良晚年最大的願望時說:“他晚年最大的願望,倒是希望中國統一、和平,自己可以安居樂業,回家鄉看看。我個人的看法是,‘汪辜會談’至少要兩三個月才有結果。如果順利,張老先生於今秋回大陸的機會較大。”

  在潘耀明追問張學良究竟為什麽不肯回大陸時,張捷遷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重要情況:台灣當局曾經幹涉張學良和夫人到香港來。張捷遷證實說:“張老先生於1990年秋天確曾打算來香港。那次是因為他有位朋友的兒子結婚,很想來參加,但受到某方麵的限製,以致沒能成行。”潘耀明追問:“張先生來香港應該沒有問題,是否受到香港政府的限製?”張捷遷否認:“不是受香港政府的限製,而是當時有人告訴他不能來香港。”潘耀明又問:“是否受台灣高層的限製?”張捷遷說:“這點,我不能說是什麽人,我亦不願意說出來。但他(指張學良)最近跟我說,那次他的確是很想來香港的。”

  通過張捷遷教授的上述談話不難看出,張學良連到香港參加朋友子女的婚禮都要受到台灣高層人士的限製!顯而易見,這個“限製”他到香港出席婚禮的人,是因為擔心張學良一旦來到羅湖橋邊,就會邁過那條界限,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國大陸。

  張學良雖然終老海外,至死也沒有回到祖國大陸,但這位偉大的愛國者病逝以後,中共中央仍然給予他很高的評價。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自發去了唁電:

  張學良先生家屬:

  驚悉張學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謹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張學良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六十五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以愛國的赤誠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毅然發動西安事變,聯共抗日,為結束十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抗戰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後,張學良先生雖長期遭受不公正待遇,卻始終淡薄榮利,晚年仍心係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企盼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張學良先生的卓越功勳和愛國風範,彪炳青史,為世人所景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遠懷念張學良先生。

  張學良先生千古!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

  江澤民總書記稱他為“偉大的愛國者”和“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這就為張學良將軍的一生作了蓋棺論定。

(網上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ilovenz 回複 悄悄話 張是偉大的愛黨者,是中國共產黨的千古功臣。中華民族的曆史罪人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