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親親我的寶貝

(2005-04-21 03:47:58) 下一個
家有小女初長成 女兒是在國內出生的,五年多前隨著父母移民澳洲的時候她才九個月大,隻會坐起,不會站立和行走,也不會說話。一轉眼現在馬上就要六周歲了,真的是讓人感歎“日月如梭”這個詞的含義。記得她三歲的時候我們送她去托兒所,當時別說是英文,就是中文她也講不利索。但是兩年後等到快要從幼兒園畢業的時候除了比較複雜而長篇的故事以外簡單實用的英文會話她已經不在話下了。快到聖誕節的時候,她們幼兒園舉辦了慶祝聖誕節的音樂歌舞晚會,然後頒發了畢業證書,這樣就算是有模有樣地從幼兒園畢業了。隨後就是小學的預備班,剛開始的時候老師還擔心她的英文水平是否跟得上上課的進度和內容,反而是我們做家長的心裏有數--她的英文絕對不會有什麽大的問題,要擔心的反而是她的中文,或許還有數學。果然等到了預備班下學期我們就再也聽不到老師類似的疑惑了。今年她已經開始上小學一年級了,學校裏來了不少預備班的小朋友,於是她就在懵懵糟糟以及不知不覺之中做起了學姐,開始帶起了兩個預備班的小朋友。 中文學校趣事多 女兒在家裏和我們講方言,舅舅和她說國語,在學校裏麵以及其他場合特別是和其他小夥伴們在一起的時候基本上就是說英文為主,另外他們學校的第二語言是意大利語,我們曾經擔心她小小的腦袋裏麵怎麽裝得下那麽多的語言,不過看來這樣下去她精通幾種語言是早晚的事情了。澳洲的小學以及學生們的學習生活都是無憂無慮的,到目前為止她一直在玩在混,我們做家長的也是一樣,眼看現在她就要六歲了,我們覺得不能夠再這樣下去了,得給她也給我們自己一些壓力,於是決定從今年開始把她送去中文學校學習。中文學校是每個星期(周六)一次,從早上九點開始,上午四個小時是雷打不動的學習中文的時間,而下午一點到三點就根據她的興趣和愛好讓她在學樂器,學唱歌,學繪畫,以及學跳舞當中選擇一項,她選的是畫畫。記得剛開學的那天來了很多的學生,比先前報名的人數要整整多了一倍,而且不少學生都是父母一起陪著來的,另外還有不少祖父祖母級的人物也來陪讀,他們在學校裏和學生們一起一待就是一整天,還有些家長是帶著子女從很遠的地方趕來的。都說華人家庭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這種說法今天在這裏是再次得到了事實上的驗證。最有趣的是每次中午吃飯的時候,因為大家要聚集在一個大教室一起吃,所以等到所有人把吃的東西都拿出來的時候簡直就成了一次國際美食展覽了,其中有中式的麵條,餃子,包子,炒麵,炒米粉,蔬菜色拉,水果色拉;有學生家長幫助預定的各類外賣的便當,包括麵條,煎餃,番茄炒蛋加米飯等等;也有西式的麥當勞,肯德雞,皮薩,麵包或三明治。有的小朋友甚至全家都來了,還帶上了大型的保溫筒,有飯有菜,有水果有飲料,甚至還有酸奶和茶水,簡直就跟出去野餐沒有什麽區別了。記得女兒開始上的第一堂中文課,老師說的第一句話是“老師說同學們好,同學們應該說老師好”,幾十年了,這句親切而又熟悉的中國式的有關師生禮儀的問候再次在我耳邊出現,真的是讓我感慨萬分啊。這裏長大的小朋友平時都自由散漫慣了的,這不,還沒有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坐滿10分鍾就已經不行了,所以老師隻好又讓他們坐回了地上。女兒的第二堂中文課,老師就發給大家兩本教科書,一本是《我的bpm》,另外一本是《我的大小多》。上課的時候小朋友們朗朗的閱讀聲在教室外麵的走廊上回蕩著,我的思緒仿佛也被帶到了自己的小時候,帶到了萬裏之外的故鄉中國-- 張開嘴巴aaa 公雞打鳴ooo 一隻小鵝eee ... ... 等到蜜桃成熟時 我們小的時候年輕不懂事,不能理解什麽是父母對我們的期望,什麽叫做望子成龍,什麽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我們自己成了家長,於是就能夠體會到我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辜負了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同樣的我們對自己子女的寄托可能也要等待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才能體會到。雖然時代在變,社會在變,國度在變,唯有某些傳統不會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們不想在我們的下一代手上丟失掉,當然西方文化中所有好的東西我們也應該努力地去學習。記得有朋友對他們的女兒說有人叫你Chinese你應該說不對,因為澳洲隻有一個民族,那就是Australian。我想女兒小的時候我們應該讓他們有意識自己是中國人,但是等他們長大後也應該教育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澳洲的社會,做一個無國界的澳洲人。我們希望女兒能像一棵小樹苗那樣深深地在澳洲這塊肥沃的淨土上紮根,無論風吹雨打,她隻是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等將來小樹長大成材的時候不求枝葉上開出多麽豔麗的花朵,但求能夠結滿豐碩的果實,最好,能夠在每次中國傳統新年到來的時候能夠在樹上掛起漂亮的大紅燈籠或者是美麗的中國結。 親親我的寶貝,我們永遠愛你,祝你生日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