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的自我意識是怎樣進化出來的

(2010-02-02 03:37:31) 下一個
人的自我意識是怎樣進化出來的

作者: 飛虎隊

有個叫做莫諾的生物學家曾經說“進化論的一個令人難以理解之處就是:每個人都認為他理解進化論”。

我覺得這確實是個很奇怪的事情。可不是嗎,進化論難道不是一個很簡單的理論嗎?不就是基因的變異,遺傳,然後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繁殖,再變異,遺傳,再自然選擇,繁殖。我自己也一直以為自已是很懂得這個簡單的道理的。

我花了很多精力來琢磨這個問題,首先破除了“目的論”的誤解,然後馬上就會遇到一個疑點:基因是怎麽起作用的?或者說怎麽控製生物體運作的?

道金斯花了很大篇幅來論述生命的起源(其實可以追朔為基因的起源,因為基因是先於它製造的那些“運載機器”出現的。我們也知道:病毒一般並不被看作是生命,而它卻是一種類似於基因的東西,可以自我複製),但是這個論述不是證明,隻是猜測,這個沒辦法,因為“當時無人在場”,誰也無法把這個過程“用實驗重複出來”證明給大家看。

這沒關係,反正生命已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了,存在的就是合乎邏輯的,不管它怎麽起源的,反正它總有一個起源。我們可以跳過這個步驟。

題外話:如是說來,我以前用柏拉圖的“理念論”來跟基因和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做對比就並不是毫無道理的了,雖然說基因也似乎是必須要建立在DNA大分子或者核苷酸小分子這樣的“物質”基礎上(但我也可以說後者似乎歸根結底還是建立在基本粒子間相互作用這樣的“理念”式的存在的基礎上的)。

好吧,基因我們可以不管它怎麽來的,生命我們也可以不管它怎麽起源的,既然現在,基因選擇論已經是進化論的正統解釋了(在達爾文那個時代,還不知道基因為何物,所以那時的進化論就不是能還原到這麽微觀層麵的),那麽基因選擇論其實就等同於進化論。

但是基因到底是怎樣起作用的?

道金斯花了很多篇幅來詳細說明基因的結構,也花了很多篇幅來細致說明生物機體的構造和原理如肌肉,骨骼,關節,神經係統(也包括大腦),然後一步跳過這兩者之間巨大的鴻溝就把它們聯係在了一起(通過某種神秘的“作用”)。

他自己也承認:基因到底是怎樣監造出細胞體一直到胚胎一直到人體的,是怎樣控製生命體運作的,“可能要花上幾個世紀才能研究清楚”。

這沒關係,反正“科學”家們已經這麽肯定地告訴了我們基因決定生命這個結論,我們接受就是了。我們也不可能否認基因確實是控製遺傳發生的力量這麽簡單的事實,雖然微觀上基因遺傳作用的解釋中,在我看來有很多致命的漏洞(比如說“基因”的單位到底該如何劃分,每次減數分裂時重新排列組合之後是否還能依舊保持其特性?),但在宏觀層麵上我們能夠明顯看到它的作用,所以本文不打算就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但是在這裏,道金斯明確地告訴我們說:原來基因並不是實時操控生物體的運作,而是在監造胚胎之初,通過像給計算機編製程序那樣,事先給生物體編製一套指導它們將來如何去適應自然環境的程序(或者說指導策略),來“間接地”起到控製生物體運作的。

也就是說,基因製造出“運載機器”之後就不管了。

這我就有點糊塗了,我明明看到在別的地方,他又說:基因能通過實時地調控生物體的機理來起到作用(在這個“運載機器”被製造出來之後)。

到底這個問題能不能有一個不那麽模擬兩可的明確的答案。

但是這也沒關係,相反這種回答還解了我以前另外的疑問,因為我覺得基因通過實時地調控生物體的運作來起作用反而更不可思議。並且那樣效率太低了,反應太慢了,根本不可能跟得上瞬息萬變的生存競爭的實況。

事先編製程序說反而更顯得合理。

於是在這個論述過程中(談不上論證了,因為我已經明白地發現:到了這一步,基於基因選擇論的進化論已經不再需要“證明”什麽了,也“證明”不了什麽了[至少暫時的],隻需要“解釋”就夠了,或者說猜測。但是無所謂,我也隻需要有這些“解釋”就夠了),一步一步大膽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被引導出來了,一種很神奇美妙的解釋被引導出來了:人的自我意識是怎樣進化出來的。

詳細的論述不多贅述,因為我懶於掉書袋,用我自己的話來簡單地闡述一下吧:在進化的過程中,首先,記憶偶然地出現了(可能有賴於神經元的脈衝碼之類的被儲存,固化),然後,隨著這種被儲存固化後的代碼逐漸趨於複雜化(據說有的人曾經體驗到自己的“前世”記憶,也許就是這種上一代固化下來的代碼的遺傳吧?),有機地聯係在一起的係統化的程序出現了。

但是僅僅到這一步是遠遠不夠的,那樣人也不過隻是一台精密一點的計算機而已。

這裏我們就要借助於計算機如何進行模擬來加以說明了,但也隻能說明到某一個程度而已。

好比下棋一樣,計算機能被設計來下棋,是有賴於事先編製有一套完備的程序,包括各種規則,以及根據這個規則決定走棋步驟的優劣,計算機有超強的計算功能,能夠對每一步棋都作出窮舉式的計算,找出最優的每一步下法,所以計算機能在國際象棋上勝過人類。

但是計算機在圍棋這種模糊式博弈方麵卻無法勝過人類,因為圍棋的計算量遠遠大於國際象棋,窮舉式的計算方法永遠都無法達到這種計算量。

於是,在這個問題上,就不能再使用這種根據死板的規則進行窮舉式計算的辦法,而是應該給計算機製定出一些粗略的,分層級的“戰略戰術”,用加權計算的方式進行分析判斷。

但是目前的計算機還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那麽,我們再用計算機軍事模擬來進一步加以說明。

軍事上,每一個戰略戰術方案的提出,不可能都要等到了實戰時才去驗證,那樣的話就太晚了。

所以就需要事先模擬實戰演練,也就是軍事演習。但是這樣還是效率太低,因為需要耗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還有可能死人。

更簡捷省事的辦法是進行沙盤演練(當然,粗糙簡單了點),或者,用計算機進行模擬。

那麽,就需要給計算機編製一套程序,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再往計算機的程序中輸入關於各種環境和敵方的模型,或者至少某些參數,這樣它才能據此進行計算,分析,判斷,作出反應。

同樣地,計算機要想更真實準確地模擬實戰,也需要像能夠下圍棋那樣,通過製定一些粗略的,分層級的“戰略戰術”,通過將各種“模型”加入到計算中,用加權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但是,計算機目前能做到的也就隻有這一步了。

上述描述中,計算機如何進行計算的並不是重點,那不是本文關心的問題,重點在於:在有如某種計算機的人腦中,在進行計算時,或者某種進化產生出來的程序的運行中(這種程序,或者計算,就恰恰是那種理想的根據粗略的分層級的“戰略戰術”進行加權計算來分析判斷,而不是窮舉式計算),隨著各種環境,外物的“模型”或者參數被添加進來,逐漸地,最終,進行計算的人自己的“模型”也被添加進來了,於是,人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人的自我意識產生了!

這是不是一個很美妙的解釋。

但是它可能永遠都隻是一個解釋而已。不能證明。

除非,將來有一天,隨著某種人造計算機在計算的過程中,最終加入了自己的“模型”,於是,計算機也產生了自我意識。那或許可以間接證明這個解釋。

接下來就是《終結者》中的結局。

其實,我很懷疑,人在出生伊始,是否是有自我意識的。因為我能夠回憶得起幾十年前的很多舊事,但是對剛出生一直到懵懵懂懂呀呀學語之間那段時間,完全沒有任何印象。

但若自我意識是一種進化的產物,那就不可能是後天產生出來的,至少它是潛伏在生物體內的,在某一個時刻被激活了。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年少的時候,曾經有好幾次,大腦中靈光一閃:自己到底是誰?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類似的體驗。這種體驗以至於讓自古以來很多人都曾懷疑這個世界到底是否真實。

但是,我們可以懷疑一切都不是真實的,但唯獨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自我意識是絕對真實的(這個“我們”用得有點一廂情願,其實我至多不過能夠肯定“我”的自我意識是真實的,因為我並不知道“你們”是否是真實的),這不僅僅隻是因為我們能夠“感覺到”我們自身的存在,而最關鍵的在於:我們的“自我意識”正是我們賴以判斷一切是否“真實”的唯一尺度!

因為世間萬物是否“真實”最終要能夠被我們的“自我意識”感知到才能算是“真實”的。但這句話不應該被理解為僅僅隻是被“感覺器官”“感覺”到。

這麽說起來似乎有點玄,但“自我意識”本來就是一個很玄的概念。我不認為這是一個簡單地屬於“科學”的概念。正如我不把進化論看作僅僅隻是一個“科學”理論,我也把它看作是一個屬於“哲學”的理念。

當然,如果你把你的腦袋在電腦上使勁撞幾下,你也會強烈地“感知”到眼前的世界是真實的,但它為什麽要擋在你的麵前,為什麽要固定在那裏。因為這些“物質”歸根結底也隻是某種“作用”而已,“相對時空中一連串邏輯事件”,它能被“感知”為“真實的”歸根結底也隻是因為能被我們的“自我意識”“感知”為“真實”。

如你隻是生活在一個黑客帝國的母體製造出來的“程序”中,你也同樣能夠“感知”到那些程序中的“模型”是“真實”的。

這說起來就很有趣了:我們的“自我意識”無論如何絕對是真實的,始終是真實的,永遠是真實的(因為它本身就是唯一定義“真實”的出發點),但它卻是被一個“程序”製造出來的,而反過來我們卻又要用這個“自我意識”才能感知和判斷程序中“模型”的“真實”。

真是莊生夢蝶,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