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細數中國十大開國元帥的婚內婚外情 情緣對象49人

(2010-10-29 05:54:49) 下一個
細數中國十大開國元帥的婚內婚外情 情緣對象49人

送交者: 海嶽

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朱彭林劉賀,陳羅徐聶葉),戎馬烽煙,曆盡坎坷。於個人感情一端,亦可謂悲歡離合,令人慨歎。晚輩後生,不敢妄自評價,兼以資料駁雜,魯魚亥豕,鑒別取舍,頗費心血,斟酌再四亦難免出入。故此僅羅列數韋,以區區三萬言,略為敘說,冀乎可見革命之艱辛,造化之滄桑也。

十大元帥情緣表:婚戀情緣對象(共49人) (孔慶東製)

朱 德 :劉 氏 蕭菊芳 陳玉珍 賀治華 伍若蘭 康克清

彭德懷 :周瑞蓮 月月紅 劉坤模 女作家 女記者 浦安修

林 彪 :童養媳 汪靜宜 陸若冰 張 梅 孫維世 葉 群

劉伯承 :程宜芝 吳景春 汪榮華

賀 龍 :徐月姑 向元姑 胡琴仙 蹇先佛 薛 明

陳 毅 :無名女 胡蘭畦 張女士 蕭菊英 賴月明 張 茜

羅榮桓 :顏月娥 林月琴

徐向前 :朱香嬋 程訓宣 王 婧 黃 傑

聶榮臻 :龍升賢 張瑞華

葉劍英 :元 配 馮 華 曾憲植 危拱之 吳 博 李 剛 後三人

一、苦盡甘來總司令——朱德

朱老總乃是中國軍魂,紅軍之父,十大元帥之首。“總司令”這一稱呼,仿佛專為他而發明。他年紀最大,資曆最老,地位最重,立場最穩,威望最高。身經百戰而體無片傷,如有天神護軀。其婚戀情緣在十大元帥中也頗具有典型意義。

朱德(1886-1976)青少年時代,還是清朝。因為家裏太窮,母親生了13個孩子,死了5個。但父母還是讓3個孩子讀了書。朱德1905年參加了最後一次府試後,在家鄉四川儀隴,由長輩做主,娶了比他大兩歲的表姐劉氏為妻。劉氏頗賢惠,但朱德不甚喜歡,1906年離家求學,一去不歸。後來國民黨三次挖朱家祖墳,劉氏吃齋念佛,保佑朱德平安。建國後朱德要接劉氏去北京養老,劉奶奶搖頭不去,1958年病逝,享年74歲。朱老總一般不提這段婚戀序曲,今人是可以理解的。

到了中華民國元年,朱老總的現代婚戀正式開幕。1912年秋,26歲的滇軍少校朱德,娶了昆明師院的18歲女學生蕭菊芳,據說是朋友的妹妹,蕭家曾經恩助過求學時代的朱德。朱德很喜歡這個沒有纏足的進步姑娘。1916年9月生兒朱琦(寶書),朱德而立之年喜得一生中惟一的貴子,討袁戰場上又獲得大捷,真是爽氣彌天。但1917年初,蕭菊芳不幸染疾,輾轉病榻,到1919年不治而逝。朱德撰寫挽聯曰:“舉案齊眉,頗自詡人間佳偶;離塵一笑,料仍是天上仙姝”。另有《悼亡詩》七首,其二雲:“讚我軍機到五更,雙瞳秋水伴天明。每當覺察憂戎事,低語安心尚憶卿。”我評此詩為朱帥第一好詩。

看到朱德受病妻幼子拖累,其部屬陳平輝便給他介紹了自己21歲的堂妹,名叫陳玉珍(貞),同時是朱德摯友、革命元老孫炳文(後被國民黨殺害於上海龍華)的外甥女,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陳玉珍也是個受過師範教育的大腳女性,幫助朱德照料蕭菊芳和朱琦(1916-1974,即朱和平之父)。蕭菊芳去世後,陳玉珍視朱琦如親生,待朱德如骨肉,小家庭打理得溫馨雅致(故居保存在宜賓南溪)。可惜朱德誌在四方,已然混到堂堂旅長,西南名將,30多歲了還要跑出去打天下,救國救民。江湖上謠傳朱老總丟下5個姨太太出川鬧革命,那是沒有根據的,未免有點神化偉人了。要是真有五朵金花珠圍翠繞著,誰還革命啊?朱德是1922年8月出國的,1927年接陳玉珍小聚過一陣。南昌起義後,朱德一度聽說陳玉珍被四川軍閥殺害了。其實陳玉珍一直活到1967年,朱德的生母和嗣母都是陳玉珍奉養送終的。朱德抗戰期間和建國後都給陳玉珍寫過信,表示“你的深情,我是深知的。謝謝你……希望你努力加餐,為國珍重,將我和家鄉忘掉好了,這是你真正的名言,是真知我愛我的。”朱德和康克清還於1960年到南溪登門看望。

朱德出川後,找過孫中山和陳獨秀,後來由周恩來介紹入黨,赴歐洲留學,又轉到蘇聯。陪他出國的是一位19歲的能說英語德語的漂亮姑娘,四川開江女中教員賀治華(其他另有何芝華何稚華等說法,皆為南方人口音之誤)。賀家父母熱情地把女兒的終身托付給了朱德,托付儀式究竟何時舉辦的,說法不一,早的是1920年,晚的說是1922年。他們從德國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後,賀治華於1926年生下女兒朱敏(乳名“四旬”,因朱德該年40歲)。但二人因誌趣不合很快分手,朱敏回國後一生未再見過母親。賀治華另嫁給一位留學法國的比較年輕的革命者霍家新(其他如賀家興何家興等說法亦為南方口音之誤),回到上海做地下工作,與鄧穎超蔡暢等結拜成中央婦委“八姐妹”。誰料賀霍夫婦鬼迷心竅,竟然於1928年主動出賣中共領袖羅亦農,造成中共巨大損失,連前去接頭的鄧小平也僅差一分鍾幸免於難。周恩來鄧小平命令中共特科嚴懲叛徒(參見李維漢回憶),陳賡帶領“紅隊”前去鋤奸,將霍家新擊斃,將賀治華擊成重傷,跑回四川,嫁給一個農民,建國前病死。這是當年轟動大上海的國共特工史上一流的大案,怪不得朱老總從來不提這段往事,老人家心裏一定特難受。倒是坐過納粹集中營的朱敏比較豁達,能夠從人性的角度去理性回憶。

就在賀治華背叛革命的1928年春,朱德率革命軍攻下湖南耒陽,娶了活潑健美的當地女秀才、24歲的共產黨員伍若蘭。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說過,朱總司令就是個農民。此話不假,出身佃農的朱德,喜歡的女性都是高個大腳,還要識文斷字,特別講究個實惠。而伍若蘭不但文筆出眾,還是一員手使雙槍的女將,一人可以抵擋一個班。伍若蘭給朱德做了一雙布鞋,還賦詩一首道:“莫以穿戴論英雄,為民甘願受清貧。革命路長塵與土,有鞋才好赴征程。”因為伍若蘭臉上有點麻子,朱德就趁機打趣道:“你有麻子,我有胡子,我們就‘麻麻胡胡’結婚吧!”部隊裏的宣傳員編了個順口溜:“麻子胡子成一對,麻麻胡胡一頭睡。惟有英雄配英雄,各當各的總指揮。”

二人剛過蜜月,朱毛會師井岡山,朱老總宏圖大展。不幸次年井岡山第三次反圍剿時(國民黨方麵稱為“會剿”),為掩護朱德突圍,已經懷孕幾個月的伍若蘭率警衛班斷後,在激戰中負傷被捕,受酷刑而不屈。蔣介石親發電報命令“割頭示眾”。今天有些朋友因為看到共產黨的腐敗就反而崇拜蔣介石,說蔣介石寬容民主,真不知是何心腸。朱德聞訊後,在毛澤東麵前灑下了熱淚。從此經常把伍若蘭給他做的一雙鞋帶在身邊。很多人都知道朱老總喜歡蘭花,現在則應該知道他為啥喜歡蘭花了吧?朱德1961年遊廣州越秀公園時,賦詩一首道:“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1962年在北京中山公園又寫道:“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傍。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我藏有《朱德詩選》,青年時讀到此詩,感覺寫得很平庸,以為不過是領袖人物的應景之作,現在方體會到愛情之深,愈老愈醇。寫此詠蘭詩時,朱老總已經75歲啦。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朱德自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3年1月版),中央文獻研究室《話說朱德——知情者訪談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6月版),《鄧穎超傳》,鄭超麟《鄭超麟回憶錄》(現代史料編刊社1989年),《永遠的豐碑:孫炳文》,金衝及《朱德傳》(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8月),藍玉林《伍若蘭:血灑贛州城的巾幗英雄》(《贛州晚報》2007年1月3日),羅歐《求索——一九二二年前的朱德》(雲南出版社1985年版),《康克清令敵軍聞風喪膽》,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溫相《中共隱蔽戰線寫真》,葉永烈《名流側影》,葉永烈《紅色的起點》,餘瑋《敦厚朱德》(中共黨史出版社), 朱和平《永久的記憶》(當代中國出版社),吳殿堯《朱德和戴與齡的真摯友情》(《黨史博覽》2004年第10期),吳誌菲《朱敏:我是元帥爹爹的平民女兒》(《大地》2006-05-15 第八期 )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


二、 悲情俠義大將軍——彭德懷
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譜名清宗,字石穿,1898年生於湖南湘潭烏石鎮,6歲開始讀《三字經》和《論語》,但10歲就出門討飯,聖賢的境界與貧窮的現實相距太遠。他初戀表妹周瑞蓮,兩人青梅竹馬,1918年訂下婚約。但彭德懷離家投軍,去尋找“窮人的道理”之時,周瑞蓮家卻因地主逼債,父親被逼死,瑞蓮也為反抗賣身抵債而跳崖身亡。時為1920年,彭德懷剛混到一個小排長,對這個吃人的社會,他能有什麽辦法呢?老彭一生為窮人說話,40年後還到瑞蓮家的故址低首徘徊,他是從小就看透了這個世界的不公平也。

所以彭德懷雖然身在吃喝嫖賭的舊軍隊,但他跟同營戰友黃公略等早就約法三章:不做壞事,不貪汙腐化,不擾民。1921年,他認識了一個13歲的青樓歌女月月紅,本名張素娥,因為堅持賣藝不賣身遭受毒打。彭德懷當即跟朋友們湊了170塊大洋給月月紅贖身。月月紅見彭德懷沒有相好的,情願服侍他一輩子。彭德懷卻施恩不圖報,給素娥買了船票送她回家了。老彭此舉,真是男子漢也。

1922年,在親友撮合下,24歲的湘軍軍官彭德懷,娶了尚不滿12周歲(冒充14歲)的貨郎之女劉細妹(過去很多勞動婦女發育成熟得早,不像現在有些女博士後30多歲了還不懂人事),給她改名劉坤模——“女中模範”之意,讓她放足,還教她讀書寫字。(電影《路漫漫》裏細妹子的原型即劉坤模)

1928年平江起義時,彭德懷讓她回家,答應革命勝利後去接她,不料從此失去聯係。劉坤模以“匪屬”之身,漂泊輾轉,曆盡艱辛,走投無路之下,由陶鑄的母親搭線,在漢口另嫁他人,生有一女。1937年從報上得知彭德懷已經是八路軍副總司令,便修書一封,上寫“平型關彭德懷收”。老彭居然收到了,便接她到延安,給安排了工作。但二人已然不能破鏡重圓,劉坤模後來嫁給了陝甘寧銀行的一位處長、山西老紅軍任楚軒。建國後先在北京,後調到我們哈爾濱工作。80年代劉坤模還是哈爾濱政協委員,寫了本《和彭德懷在一起的日子》,對老彭還是一片深情。1987年劉坤模老奶奶回湖南烏石彭總故居參觀,寫下一詩:“橫刀人不見,烏石緬雄風,華廈開新宇,猶憶大將軍”。讀之令人落淚。

彭德懷等了老婆將近十年,其間也曾有過若幹情感風波,據說有美女紅軍、美女記者和一位著名的美女作家追求過他(猜猜是誰),其中還有金發碧眼的洋妞,雖然說法不一,但有案可查的至少兩次。老彭都沒有真正動心。那位洋妞追彭總時,老彭說:“我是打仗的,隨時都要上前線,且準備犧牲,戰爭是長期的和非常殘酷的,所以我們不能相愛。”可對方聽了此言,越發覺得老彭英雄,大叫一聲說:“我愛你!為你,我不怕任何危險!”按照“好萊塢”模式,下麵應該是什麽場麵了?可老彭居然不解風情,說了句大煞風景毀壞情節的話:“你愛我,我很感激,可我不愛你呀。”但這回見到劉坤模,他死心了。他說“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那隻能怪命運了。

1938年雙十節,由王明的夫人孟慶樹介紹(一說陳賡介紹),40歲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在延安娶了北師大著名的浦氏三姐妹(潔修、熙修、安修)中的小妹、20歲的嘉定姑娘浦安修(1918-1991),婚後無子女,但共度戰爭歲月,感情甚篤。廬山會議後,浦安修幾經斟酌,終與彭德懷在60年代脫離關係。當時老彭切開一個大梨,二人各吃了一半。特殊時代,情有可原,外人也不好說三道四。1959年,彭德懷在政治鬱悶中曾對秘書說:“我現在很思念劉坤模同誌!”此言頗值回味也。文革中,北師大揪鬥彭德懷,把浦安修也抓來陪鬥,彭德懷大喊:“我和她早就分手了,她是無辜的!”但浦安修還是受了皮肉之苦,差點自殺。晚年中央仍然承認她是彭德懷夫人,參與了《彭德懷自述》的整理工作。

老彭一生無兒無女,所有婚戀均無善終。除了抗美援朝回國後,以功高蓋主之威,喑嗚叱吒了那麽幾年之外,真沒享受過幾天順心的日子。老將們說彭總粗暴專斷,愛罵人訓人,甚至罵哭過劉伯承,包括在廬山大會上用粗話罵毛澤東,這可能都跟他心情不順有關,凡粗暴罵人者,往往是值得同情撫愛之人。

彭德懷麵相有近似朱德之處,兩人有案可查的情緣均為6次。但一望而知,朱德是個福相,而老彭是個苦相,屬於活沒少幹,肉卻沒撈著吃幾塊的苦力。要不怎麽朱德當總司令,老彭當副總司令呢。據朱敏回憶,他們兩位老總喜歡下象棋。同樣是吃子,朱德是先用自己的子將對方的子掃開,再揀出棋盤,排成一溜,有滋有味地欣賞自己的戰利品。而彭德懷吃子的模樣挺嚇人,把自己的棋子砰然砸在對方棋子上麵,然後從下麵彈出來,扔在一邊,一副提刀四顧的牛勁。老彭一悔棋,朱德就抓住他手腕圓睜眼睛叫道:“不能賴棋,放下。”彭德懷則梗著脖子:“你是偷吃,不算。”朱德說:“吃你的子,還要發表聲明嗎?戰術不行就不行嘛,悔棋算啥子。”

彭德懷說話難聽是著名的。抗戰初期,蔣介石單獨約見彭德懷,施以籠絡,問他家中有何困難,一定予以關照。彭德懷答曰:“承委座垂詢,職家早蒙何鍵主席關照過,連三代祖墳都挖了,家弟二人至今流落他鄉。”蔣介石氣得有苦難言,隻好暗恨:“不識抬舉,早晚有人收拾你!”

毛澤東說朱德是“度量大如海,意誌堅如鋼”,而說彭德懷是“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一個是坐帳的,一個是陷陣的,已經說得再透辟不過了。可惜彭大將軍被誇糊塗了,有一天橫刀立馬殺到毛主席的帳前,毛主席一生氣,就把他從馬上給揪下去了。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彭德懷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4月),《彭德懷大傳》(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年4月),淩輝《革命有情藕絲長——記彭德懷和他的原配夫人》(《家庭》1995年6期),王焰《彭德懷精神世界的深處》(《中華魂》1998年第10期) 郭汾陽《彭德懷婚姻中的曆史悲劇》(《新晚報》2002.12.1),滕敘兗《彭德懷三赴哈軍工》(《傳記文學》2007年第8期),《彭德懷元帥畫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風雨彭門》(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3月),王亞誌《彭德懷遭遇“幹女兒”風波》(《世紀》2007年第04期),《彭德懷的故事》(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9月)



三、柳暗花明林大帥——林彪

上回的博客,寫得太成功了,老衲顧不得驢鳴犬吠,忍不住還要自吹自擂一番。不但革命群眾歡欣鼓舞,還有兩個反革命朋友來信,說以前把俺當成階級敵人對待,是誤會俺了,要跟俺化幹戈為玉帛,從階級敵人變成階級兄弟。還有一位遠在深圳的朋友,是唱著江水英的那段“手捧饅頭熱淚滾”入睡的,我想當今世界上,還會唱那段《麵對著公字閘》的,恐怕不超過三五十人了吧?所以,為表達貧僧的滿腔階級情誼,今天特推出元帥情緣的重頭戲——林彪一場。朋友們都知道林彪不好寫,禁區重重,顧忌多多。貧僧還想多念幾年糊塗經,所以寫得那什麽和那什麽之處,還望朋友們能夠心領神會,體諒小僧化緣之艱苦也。

林彪(1906-1971)是十大元帥中爭議最多的人物,愛之者崇拜為天神,貶之者罵他是欺世盜名。這同時反映了中國現代史研究的複雜性和林彪在中國現代曆史上的重要性。說不清楚林彪,則毛周劉鄧和王張江姚等人就不可能完全說清楚也。

林總生於湖北黃岡,原名祚大,字陽春,號毓蓉。曾用名育蓉、育榮。據說早年還叫過林大勇——這個名字隻配當個連長,幸虧1925年到黃埔後改名“林彪”,此名從姓名學角度來分析,通脫清俊,智勇雙全,亂世能統百萬兵,治世卻須防霹靂。他們林家真是非同小可,一門堂兄弟三人都是中共政治局資格的。八路軍一共三個師,林育蓉(林彪)任115師師長,林育英(張浩)任129師政委,毛澤東說:“如果林育南還活著的話,八路軍這三師就由你們林家全包啦!”可惜林育南1931年在上海龍華被國民黨殺害,林育英(張浩)1945年在延安病逝,毛澤東朱德親自抬棺。而林育蓉年紀最小,一生的戲劇性也最大。

育蓉剛到學齡,中國就已經進入民國時代了,男女風氣逐漸開化。在武昌上中學時,已經接受革命思想的林育蓉有個比他大1歲的早戀對象叫陸若冰,長得白皙嬌豔,亭亭玉立。本來二人是老鄉,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可育蓉同學覺得自己不善言辭,就以筆代口,給人家寫了若幹比較露骨的情書,結果遭到了露骨的拒絕——陸若冰當時喜歡的是已經成家的林育南。200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紅色情書》中有3封是林育南給陸若冰的。此事對彪哥的感情傷害比較大,但可能對林彪軍事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刺激意義。林彪軍事思想的核心就是絕對周密的部署,沒有絕對的把握就不能發起總攻,而一旦發起總攻就要不惜一切代價,窮追猛打直到把敵人打垮。可見早戀的失敗對於男人的成長是頗有正麵價值的。陸若冰後來嫁給革命者肖昌年,但肖昌年不幸犧牲,而陸若冰的哥哥、中共早期領袖之一陸沉,卻叛變後當了國民黨的特務,1940年因內訌被藍衣社殺死。陸若冰建國後在全總工作,直到90年代還深情回憶林育南。

而林彪在家裏其實也已然訂親。育蓉在幼兒園時代,體弱多病,腦袋上又長了跟阿Q同類性質的貴恙,恰似陶淵明說的“黃發垂髫”。按照當地風俗,老人就找了個比他小3歲的女孩來當童養媳。可這女孩也是個病秧子,三天咳嗽兩天發燒的,林家便將此女退回。到育蓉7歲那年,家裏又正式給他訂了一門娃娃親,媳婦是比他隻小一天的汪靜宜——原名汪伯梅。

林彪早戀失敗後,聽別人總誇他那沒過門的“媳婦”很漂亮,就跟父母提出要把汪靜宜娶過門。可他父親跟二諸葛一個毛病,查了查皇曆說,今年不宜栽種,娃呀,咱明年再說吧。幸虧他老爸的這句話,否則中國就少了一位曠古軍事奇才了。林彪自由戀愛和包辦婚姻,兩頭皆不能稱心如意,鬱悶之下,就考入黃埔軍校,與家裏斷了聯係(一說林彪1926年被父母騙回,差點強迫成婚)。直到抗戰初期,家裏才知大名鼎鼎的紅軍神將、平型關大捷的民族英雄林彪,就是他們家的育蓉啊,於是就要把汪靜宜送到延安來成親。此時的林彪,接受了新時代的思想洗禮,已經不是魯迅胡適李大釗那一代人了,怎能答應這個?就把自己已然結婚的照片寄回去,斷絕其念。可汪靜宜那癡情姑娘,卻苦等了林彪一輩子,直到1963年因肺病去世,枕下還壓著林家的聘禮。林彪聞訊後歎道:“天下竟有這樣的奇女子!”小汪不懂得,革命沒有回頭路,為天下人求解放的人,自己卻往往最不自由,能留下個名字就算是幸福了。

1937年,林彪在延安娶了陝北姑娘張梅,生女林曉琳。張梅是延川人,本名劉新民,號稱“陝北一枝花”,因為還不到20歲,活潑好動,大概還處於當今很時髦的“無知少女”階段,不懂得關照老公過於高深的內心,與木訥深沉的林彪格格不入。後林彪負傷去蘇聯治療,二人情冷緣斷,終於離異。張梅後來在蘇聯嫁給徐介藩(1910-1983)。徐是老黃埔生,蘇軍參謀,1948年歸國,又任駐蘇參讚。1952年入朝,任誌願軍司令部辦公室主任。回國後擔任哈軍工裝甲兵工程係主任,曾抗拒總政主任譚政大將的批評,兩人大拍桌子。後遷到西安成立裝甲兵工程學院任副院長,晉升少將。70年代後期,張梅調到北京,在總參某部工作,離休後在京安度晚年。

林彪是十大元帥裏最年輕的,20多歲就成了名聞天下的常勝將軍,30多歲就成為當時進步青年的偶像,戀他追他的美女很多。而林彪卻在莫斯科看中了學戲劇的孫維世(1921-1968)。

20歲的孫維世,長得春花映月,秋水驚鴻(此乃灑家專為孫維世發明的兩個成語),她是孫炳文的女兒,也就是朱德第三位妻子陳玉珍的表妹。孫炳文為革命犧牲後,周恩來夫婦收她為幹女兒。(有些鑽牛角尖的朋友認為:這不是占朱老總的便宜麽?)斯大林說林彪價值15個將軍,千軍不換。可孫維世說是不願中斷事業,任憑林彪迂回穿插,就是不肯跟林彪回國——大概林總此時的軍事造詣還未到爐火純青的境地。這位人稱“紅色公主”的孫維世,不知是真的不喜歡林彪,還是另有所願。美女加才女不可怕,美女加才女再加孤傲,則往往薄命。從林黛玉到孫維世,永遠如此。孫維世1946年回到哈爾濱,受到林彪總司令盛宴招待。到北京後便成了戲劇大腕,政壇一景。先是給影劇界的風流小生金山做導演,金山便與張瑞芳離了婚,娶了孫維世。金山號稱中國一流美男子,表演藝術有口皆碑,但生活方麵是著名的浪子,曾經同時追求過中國影劇界的四大名旦——白楊、舒繡文、張瑞芳、秦怡。周恩來沒有去祝賀幹女兒的婚禮,鄧穎超去了,送的卻是一部《婚姻法》。不久,金山到朝鮮慰問,竟然膽大包天,把金日成的女秘書給搞了,闖下政治大禍。彭德懷饒他一命,回國被開除黨籍。當然,後來改正了錯誤,還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藝術家,特別是在《風暴》中扮演的施洋大律師,堪稱一絕。孫維世則在政治漩渦裏把自己玩了進去,文革中周恩來親手簽字逮捕了她,以“蘇聯特務”的罪名慘死獄中。這些事兒說起來太沉重,隨便議論又顯得站著說話不腰疼,網上的許多傳聞都是海外“民主人士”以訛傳訛,多數沒有可靠的根據,禁不起推敲考證。咱以後再慢慢掰扯吧。

被孫維世拒絕後,林彪終於明白,他需要的不是把他僅僅當成偶像的女革命小資,而是一個真心願意為他付出生命的女革命戰士。用鬱達夫的話說,我要的是“一副白熱的心腸!”所以,當後來林彪重病躺在擔架上,從昏迷中睜開眼睛,看見美麗的福建女郎葉群,手持短槍,護衛在旁,他確認,這個女人,才是他生命中的“另一半”。

葉群本名葉靜宜,1914年生,小林彪8歲。畢業於北師大附中,曾是電台播音員,奪過演講大賽的狀元,可謂“聲色俱佳”,號稱延安八大美女之一。據說曾經跟《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實味談過戀愛,文革時傳得很厲害。她聽林彪說家裏有個娃娃親叫“汪靜宜”,十分惱火,就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葉群”,她願意為林彪獻出一切。享譽世界的年輕的“紅軍之鷹”林彪,便娶了革命戰友葉群同誌——還是沒逃出“靜宜”的陰影。生下女兒林立衡,兒子林立果,皆一代才俊。可惜林總晚節未保,此事至今疑團重重,恐怕五十年內難以真相大白。結果林彪被國人痛罵數載,還拉上我家孔聖人陪綁,真真令人扼腕。我至今最喜歡的兒童歌曲之一,就是那首“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壞東西。”因為這首歌不但曲調歡快、歌聲清脆,而且歌詞極為幼稚荒誕,特別適合兒童和廣大無腦人演唱也。

不過林彪在葉群生日所贈的手書:“發不同青心同熱,生少同衾死同穴”(出自田漢《關漢卿》中的“蝶雙飛”),不但表達了一種絕俗的情愛觀,而且還當真以絕俗的方式實現了。葉群回贈曰:“教誨恩情永不忘,他年定隨到黃泉。”真是讓人讀了,心中五味俱全。一百年後之人評價起來,必有一番公論也。

林彪有點像蔣介石,喜歡引用別人的詩文,這是因為他自己文韜遠遠不如武略,特別是詩詞寫得比較差。1966年寫的《西江月·重上井岡山》,可能是他最好的“文藝作品”了:“四十年前舊地,萬千往事縈懷,英雄烈士啟蒿萊,生死艱難度外。壯誌堅信馬列,豈疑星火燎原。輝煌勝利喜開顏,鬥誌不容稍減。”這水平無法跟陳帥葉帥比,連朱德劉伯承也比不上,可能也就比賀龍強吧。不過卻樸素明白,既是緬懷,又是辯誣,還是明誌。毛澤東罵林彪“一個娃娃懂什麽”,其實是罵中有愛,帶有父親對兒子般的感情。林彪軍事上政治上老謀深算的另一麵,是在個人生活上頗有些娃娃氣了。包括發表《林彪聲明》跟女兒斷絕關係,還有一個堂堂副統帥,居然親筆寫了一份證明,向黨中央證明葉群跟他結婚時,確實是處女,這種事讓人聽起來,哭笑不得,感覺隻有行為藝術家才幹得出來,怎麽也不能跟一個天才元帥掛上鉤。看來人若在某個領域太有才了,在日常生活上就難免弱智一些。林彪晚年鑽研中醫,可以給自己開方抓藥,但卻到死都認不清人民幣的元角分。我們熟悉的那些偉大的科學家,煮手表的煮手表,撞電線杆的撞電線杆,大概就跟彪哥屬於同一類型吧。

本文部分參考文獻:

《林彪赴蘇聯療傷及回國內幕》,《吳法憲回憶錄》,《刁光覃文選》,《紅色公主孫維世悲慘的結局》,《百戰將星劉亞樓》,《林彪的兩個女兒》,《林彪一生的五個女人》,《林彪死亡驚人內幕》,《紅色情書》,《林氏三兄弟》,《在大漠那邊》,《徐介藩少將》,《誰是共和國第一元帥?》《林彪事件完整調查》,《林彪傳》,《林彪之死》,《中共早期叛徒》,《林彪將軍》,《林彪的這一生》,《一個真實的林彪》,《林彪的最後歲月》,《林彪全傳》,《林彪與毛澤東》,《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林彪死因之謎》,《林彪元帥》,《林彪將將》,《晚年林彪》……



四、玄機莫測劉軍神——劉伯承

十大元帥中最長壽的劉帥,號稱軍神。因為在戰爭中失去一目,早年軍界有人叫他“劉瞎子”,而不知中國能掐會算的那些“半仙”,卻多數都是瞎子也。劉伯承(1892-1986)論戰功,稍遜於林彪彭德懷和粟裕,主要是鄧小平本事太大了,沒給劉帥更多的獨當一麵的機會——毛澤東說鄧小平是唯一能夠同時指揮兩大野戰軍的,後來又勸老鄧不要當元帥,還是當總書記更重要,此言意味著鄧小平一個人等於兩個元帥。毛把鄧看作“隔代接班人”,相當於老鄧看胡錦濤也。但劉伯承的軍事造詣,公認是20世紀一流的。在為人處世方麵,則屬於能屈能伸的蛟龍。

劉軍神1892年生於四川開縣(今屬重慶),五六歲開始讀書習武,除了拳法棍法外,飛石功夫也不錯,放到《水滸傳》裏,跟“沒羽箭”張清有一拚。十大元帥要是單打獨鬥的話——假設時間為紅軍時期,大家身體都還不錯,黨中央搞個“井岡山論劍”——我估計徒手搏鬥劉帥第一,用刀就是賀老總第一,槍法朱老總第一,輕功徐帥第一,獅子吼的功夫彭老總第一,邊打架邊作詩陳老總第一,但最後大家都累倒了,剩下一個人輕輕巧巧就獲得了實際的第一,那個人是誰呢?

劉帥13歲那年,家裏給他訂了一門娃娃親,女方叫程宜芝,小他兩歲。可是劉伯承不樂意,相親時故意拖著鼻涕自損形象(從小就懂得兵不厭詐),可女方還是看出了他的不凡氣質,親事說定。劉伯承外出求學,頗有逃婚之意,但程宜芝巧設溫情計,感化了伯承兄。1910年,18歲的劉伯承與16歲的程宜芝結婚,1912年生子劉俊泰。是年劉伯承入重慶將校學堂,從此投身軍旅,音信漸缺。

1914年,劉伯承寫下一首豪邁的《出益州》:“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強登樓。海潮東去連天湧,江水西來帶血流。壯士未埋荒草骨,書生猶剩少年頭。手執青鋒衛共和,獨戰饑寒又一秋。”1916年,他指揮豐都戰役,頭中兩彈,眼部手術而不施麻藥,獲得“軍神”之譽。1920年,川軍團長劉伯承因“千裏轉戰,淩厲無前”而威名大震。疆場廝殺十年,多次負傷,遍體彈痕,乃悟到救國真理。1924年,川軍名將劉伯承放棄軍閥生涯,走上革命道路,從此“天涯孤旅”,何以家為。程宜芝獨力撫養兒子,據說直到1957年去世。

這中間還有一段插曲,劉伯承1927年南昌起義後,在上海小住。他的兒子劉俊泰由於缺乏教養,好吃懶做,帶著一個浮浪女人去向他要錢,受到劉伯承的訓斥後,竟然跑到巡捕房告發。幸虧劉伯承早有警覺,才幸免於難。劉伯承大罵“這個龜兒子”,很快黨就派他去了蘇聯,對這個逆子也就不再顧及了。劉俊泰1969年死於老家。

1930年,劉伯承回到中央軍委任參謀長,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化名“林直木”,以教授身份娶了一位名叫吳景春的妻子。吳景春當時居然不曉得丈夫是個共產黨,可見劉帥的兵法韜略真是“做到家了”。後來吳景春回憶說:“伯承同誌在上海,工作是非常艱苦的,沒有一點安逸的時候。白天,到外麵做聯絡工作,到閘北等地講軍事課,夜晚用黑布罩起燈光,一字一句地翻譯俄文,常常幹到天亮。”人們多以外劉帥隻是個“武將”,不了解他的“文才”。其實劉帥是中共最早的編譯科長,堪稱一名優秀的軍事翻譯家,很多蘇聯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條例,都是通過劉伯承引進和落實的。是他首先將“夥夫”譯為“炊事員”,“馬夫”譯為“飼養員”,將“雜種旅”譯為“混成旅”,將“黑猩猩戰”譯為“遊擊戰”的。他一生留下了390萬字的軍事著作和190萬字的翻譯作品,對中國軍隊正規化出力甚多。不過這也是後來他被批判為教條主義和一些將軍對他不大服氣的原因。

1932年,劉伯承進入蘇區,擔任紅軍學校校長,後來又任紅軍總參謀長,於是又跟妻子失去了聯係。因為不了解情況,在寧都會議上支持中央的極左主張,剝奪了毛澤東的兵權(毛澤東在黨史上多次被批判為右傾路線和富農路線)。到了長征,他才真正認識到毛澤東的軍事天才遠在自己之上,在與張國燾的鬥爭中,堅定地站在毛澤東一邊。而毛澤東也十分器重他,一直以“帥才”來使用劉伯承。解放戰爭中毛澤東說:“我有劉伯承,蔣介石不可能不完蛋。”在軍事上得到毛澤東如此之高評價的,隻有林彪和劉伯承兩人。

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之際,44歲的紅軍總參謀長“劉匪伯承”,忽然詩興大發,給一個從安徽六安參軍的名叫汪榮華的19歲女紅軍大寫情書,而且是用毛筆寫的蠅頭小楷。二人遂於中秋節閃電結婚,屬於金庸所說的既“一見鍾情”又“白頭到老”的理想婚姻。

汪榮華14歲參加紅軍,三過草地,九死一生,跟劉帥結婚後,因戰爭殘酷,也是聚少離多。但他們自得其樂,過得坦誠自然。除了大女兒被敵人暗殺以外,他們的另外6個兒女皆大學畢業,學有專長,為人低調樸素,繼承了劉帥的作風。劉伯承1986年逝世,恰好是二人金婚之年。劉伯承晚年身體不好,卻正應了俗話說的“病歪歪,活一百”,與世無爭,恬淡隱忍,其實落得個清閑與長壽。劉伯承地位雖高,但從不攬權,既不稱“劉總”、“劉老總”,連“劉帥”之稱亦不喜歡,他最喜歡的稱呼是“劉師長”,因為抗戰期間他擔任一二〇師師長之故也。毛澤東說劉伯承是江水擋不住的下凡的龍,除了劉伯承屬龍之外,還寓意著劉伯承出川以後,就一路騰躍,越活越舒展了。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劉伯承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11月),《中國元帥劉伯承》,張鴻生《汪榮華傳》(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劉太行《永遠都是太行山的兒子》(《湘潮》2006年8期》),李普《一代軍事奇才:劉伯承元帥傳》(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7月),羅會祥《劉伯承元帥和他的夫人汪榮華》,紀小平《劉伯承教子女立革命家風的故事》(《檢察日報》3324期),孟紅《劉伯承與汪榮華:長征伉儷結同心》(《文史春秋》2007年5期),《劉伯承回憶錄》(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

五、草莽因緣賀胡子——賀龍

上次寫劉帥的博文,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諒解,本人深表謝忱。至於爭論哪位將帥的功勞大,這是從建國以來就延續不衰的話題,當今的有關網站上更是吵個不休。此中有個人愛好,也有地方主義和山頭主義、宗派主義等影響。但本人看來,這種爭論總體上是大有好處的,都是開國元勳,都非等閑之輩,也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爭論既如實表達了中國民眾對開國元勳們的共同尊敬,也通過爭論進一步加深了對現代史和軍事史的了解,還鍛煉了綜合分析判斷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幾點。

一是不要為了抬高某一位,就貶低和中傷其他人。恰如不要為了證明常昊的圍棋水平高,就把古力罵得一錢不值。高手之間的水準,也就差個一目半目的。冠軍誠可貴,亞軍功亦高,開國經百戰,個個是英豪。

二是不要過分自信所掌握的材料,動不動讓人家“再去讀讀曆史吧”。凡這等說話之人,都是沒讀過幾本正經曆史書的。你看真正的曆史學家,哪有這樣說話的?網上東看西看了一些所謂“材料”就說話者,隻能獲得“大膽發言”獎,但還要謙虛謹慎哦。比如談論開國元帥,我是70年代開始就從父親搜集的《紅旗飄飄》係列讀起的,自以為是高手了。後來遇到更高手,人家是從30年代的蘇區小報讀起的。手握一張百元大鈔,就罵別人沒見過票子,徒顯小家子氣也。

三是看待曆史要多方存疑,不能沿著一個可能性飛奔不止,而忘了其他的可能性。比如老毛派鄧小平給劉伯承當政委,可能是劉伯承本事不夠,缺了鄧部隊就帶不起來;也可能是劉伯承本事太夠了,沒有鄧部隊就會出事。還可能跟本事大小沒關係,而是“留蘇派”跟“留法派”的平衡問題。還可能是黨性問題,毛讓劉鄧大軍進大別山,明明是吸住國軍重兵,犧牲中野,掩護華野和東野,隻有鄧小平這樣黨性至高的政委才能領會全局的關鍵:“就是中野打光了,咱倆都犧牲了,隻要林彪還在,照樣解放全中國!”這個境界,是十大元帥都沒有的。所以林彪被確定為接班人之後,老毛很快就後悔了,說還是鄧小平黨性強、是領袖之才。當然還有其他可能,比如一四方麵軍的老矛盾啦,劉伯承的身體啦,還有劉帥的單純軍事主義啦以及主要幹部的籍貫和山頭啦等等。在沒有鐵證的情況下,“存疑”才是最為科學的態度。

賀龍(1896-1969)這個名字,根據“東博神相”,天生就是為將帥之才準備的。越是驚濤激流,越能大展鴻圖。而倘若四海升平、刀槍入庫了,則不免要“中焦阻塞,呼吸不暢”也。朋友們不知有沒有注意,十大元帥的標準像中,隻有賀老總是留著胡子的。雖然威風,但若細看,胡須與眉毛的布局,是透著一股“凶氣”的。

毛澤東稱讚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一個人帶出了一個軍。賀老總是湘西桑植人,論血統屬於白族。他出身草莽,少年時就加盟馬幫。10歲那年,娶了17歲的童養媳徐月姑,後來圓房,生女賀金蓮。若幹年後,徐月姑病逝,賀龍則一直在江湖上過著刀頭飲血的日子。關於“兩把菜刀”的故事,有多種版本,大致說的都是他手舞兩把菜刀,率領10來個鐵哥們,襲擊官軍,拉起了一支威震湘西的隊伍。權威版本應該是賀龍“七大”所填履曆,“1917年底曾用兩把菜刀,發展到百餘人的隊伍,任援鄂軍第一路總司令所屬之遊擊司令。” 1920年,賀龍父親被土匪截殺,弟弟被蒸死,族裏按照桑植風俗,要在喪事期間給賀龍續娶,以期生子,謂之“喪婚”。這樣賀龍就娶了土家族姑娘向元姑。軍閥混戰的歲月裏,賀龍從營長一直做到灃州鎮守使,又納了藝人出身的胡琴仙為妾。這在舊軍隊裏,都是司空見慣的。賀龍參加南昌起義後,將家眷接到上海。後來向元姑從上海回到家鄉,1929年病故。胡琴仙和賀金蓮由於所住共產黨機關被破獲,不幸入獄,金蓮被折磨致死。到國共合作以後,組織上營救胡琴仙出獄,化名回到家鄉,晚年定居成都。

後來,賀龍開創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成為紅二方麵軍總指揮(賀龍南昌起義時就是“總指揮”,但那時他沒有實權,連黨員都不是。“賀老總”的稱呼應該根源於此)。長征前,賀龍與蕭克將軍(新中國第一上將)分別娶了出身商人家庭的一對學生姐妹,賀龍娶了姐姐蹇先任,蕭克娶了妹妹蹇先佛。蹇先任頭胎生了女兒紅紅,艱險的環境中不幸夭折。1935年11月,賀龍打了個大勝仗,王震將軍發來賀電,上麵寫的是:“祝賀賀副主席生了一門迫擊炮。”原來湘西第一女紅軍蹇先任同誌又生下一女,這就是後來的女將軍賀捷生(蕭克給取的名)。賀捷生出世18天就隨父親長征,被稱為最年幼的小紅軍,看來的確是個將軍命。可惜賀胡子跟蹇夫人後來感情不和,蹇先任便跟賀子珍一樣,北上蘇聯。現在的女人要甩老公,一般都往美國日本跑,那時候則往蘇聯跑,反正都覺得外國才是天堂,等到終於明白老公才是天堂的時候,已經大錯鑄成,悔之晚矣。蹇先任比賀龍小13歲,後來回東北工作,當過我們哈爾濱的一個區長,後又調到武漢和中央,活了95歲,直到2004年去世。

賀龍跟蹇先任離婚後,1942年,娶了比他小20歲的天津姑娘、延安縣委組織部長薛明同誌。本來賀龍是去幫林彪說情的,請薛明做做好朋友葉群的工作,請葉群不要把林彪的情書四處顯擺,弄得一個堂堂中央委員好沒麵子。賀龍讓薛明轉告葉群:“喜歡林彪,就和林彪結婚,不喜歡就不要張揚,明確表個態拒絕。你告訴她,這是我說的。老革命,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想討個老婆,又遭取笑戲弄,不道德麽。”沒想到人家葉群跟林彪不用他們幫忙,他們倒是幫了自己的忙。林彪葉群當年“七一”就結婚了,賀龍薛明趕著人家蜜月的尾巴,“八一”結的婚,也算是給賀龍這位“八一暴動”的總指揮做個南昌起義十五周年的紀念吧。

賀胡子幾十年走南闖北,什麽女人沒見過(江湖上謠傳賀老總參加革命前就有妻妾9人,未免屬於誇張的小說家言),但薛明真正征服了他的心。一次在大會上做報告,賀龍竟然順口說道:“我賀龍把一切都獻給黨了,包括生命、財產,隻有那個青衣美人薛明是屬於我的!”引起哄堂大笑。這跟葉群到處顯擺林彪的情書,也有一拚了。1944年9月,大雨傾盆,毛澤東給賀胡子打電話,祝賀他半百得子。原來薛明生下了兒子賀鵬飛(關向應給取的名),後來又生了賀曉明。賀老總是個江湖命,雖與薛明恩愛,卻很少顧家。他說話沒有彭德懷那麽倔,但卻比彭德懷還要莽,經常嘴上沒個把門的。比如他在延安整風時跟林彪說:“你老婆有問題,是薛明揭發的。揭發得好。你要提高警惕。我老婆有問題,你老婆也可以揭發嘛。”還有毛澤東向中央申請,要跟江青結婚,中央領導一片反對,隻有賀龍大吼一聲說:“堂堂一個大主席,討個女人有什麽了不起,誰再議論我槍斃了他!”讓人聽了好像是毛澤東攔路搶了個女人似的。怪不得建國後毛主席主要讓他管體育呢,賀胡子在政治上未免過於天真了。

賀龍跟薛明結婚時,黨內地位要高於林彪。可人家林彪的官是越做越大,最後大到天上去了,而賀龍的官是越做越小,臨終前想吃一口豬耳朵都沒得逞。不過總算得到一位知心知肝的終生伴侶,有人說薛明攜津門之水,潤澤了賀老總這條湘西之龍,此言甚是。1973年底,毛澤東在軍委會上說賀龍的事情“搞錯了”,說“我聽了林彪一麵之辭,所以我犯了錯誤。”1974年中央為賀龍平反,周恩來在追悼會上連鞠7個躬,據說每個躬都有含義的,到底是啥含義,以東博書院目前的科研水平,尚不能準確解釋也。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菡芳《賀龍與白族》(《中國民族雜誌》2005年1期),吳國恩《賀龍元帥軼事》(《黨史縱覽》2006年7期),王誌軍《賀龍:兩把菜刀傳威名》(《北京青年報》 2001年5月11日),顧永忠《賀龍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賀龍全傳》(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李烈《賀龍年譜》(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賀龍元帥》(長城出版社1988年1月),劉秉榮《建國後的賀龍》(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12月),《百年傳奇之賀龍元帥與體育》(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版社2006年8月),《賀龍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8月)


六、情天恨海陳老總——陳毅

十大元帥裏有四人被稱為“老總”,朱德、彭德懷不用解釋,賀龍是南昌起義和紅二方麵軍的總指揮,也不用解釋,隻有陳毅(1901-1972),既非出身舊軍隊,也未當過“總司令”和“總指揮”(當過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指揮),卻被稱作“老總”,這除了他作為新四軍和三野的最高領導獨當一麵之外,恐怕主要是為人隨和、令人親近之故吧,正如孔老師從小學時代就一直被尊稱為“老孔”一樣也。其他各帥,林彪那麽大的本事和威風,也隻能叫個“林總”,可能威風太大了,毛澤東特意派了另一個元帥羅榮桓去鎮他。劉伯承也是本事大,毛澤東就派了本事更大的鄧小平去鎮他,號稱“劉鄧大軍”,結果鎮得劉伯承連個“劉總”的稱呼也沒混上。倒是徐向前、聶榮臻沒有人鎮,便得了“徐總”、“聶總”的名分。葉劍英不曾單獨掛印領兵,故也不能稱“總”。所以十帥便可分成“四老三總三沒有”也。

說到陳老總隨和,你看他的麵相,有點類似四川老鄉朱老總,感情線也有點類似朱老總。不同之處是,陳毅的臉上不含殺氣,一副儒將風采。人家朱德是軍校的高材生,而陳毅報考軍校卻落了榜。陳毅是十大元帥裏的才子,差點成為一個大文豪,所以他的婚戀經曆也充滿了浪漫。

陳毅原名陳世俊,小名秋江,1901年生於四川樂至,後遷成都。求學時受五四運動影響,開始追求進步,特別喜愛文學。到法國勤工儉學因組織學潮被押送回國後,經常給重慶《新蜀報》投稿,1923年成為該報主筆。陳毅的詩文引來不止一位女性的愛慕,其中一位不知名的美女讀了他的詩後,來信表達了“無限的纏綿”。可惜陳毅隻跟這位少女見過一麵,就被四川軍閥楊森“禮送出境”,前往北京了。

但是另一位美女兼才女卻被陳老總給“害苦了”,此人便是號稱“絕世佳人”的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國民黨少將)胡蘭畦(1901-1994)。胡蘭畦乃明朝開國重臣胡大海之後,祖祖輩輩以“反清複明”為專業的,自幼具有樸素的革命精神。軍閥楊森慕她的姿色,欲討之為妾,被她拒絕。作家茅盾聽女友秦德君轉述此事後,就寫出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虹》,書中嬌美而剛毅的女主人公梅行素,便是以胡蘭畦為原型的。胡蘭畦也因愛慕陳毅的詩文與他相識,留下傳說種種,今天已經很難考證當時二人的“密友”關係究竟發展到何種地步。1924年,胡蘭畦嫁給一位叫陳夢雲的軍官,夫妻二人掩護陳毅在軍隊中做了大量革命工作。1927年,形勢危險,陳毅再次離川到武漢,胡蘭畦夫婦也先後前往。南昌起義前夕,陳毅向二人辭行,一別就是10載。

胡蘭畦1929年被蔣介石點名驅逐,1930年赴德留學,加入德共,坐過三個月法西斯的監牢,曾與大學者德共領袖萊曼相戀。出獄後到法國寫了本《在德國女牢中》,遂名揚世界。幾年後她去了蘇聯,深受蘇聯文豪高爾基的喜愛。高爾基逝世,斯大林等抬棺,胡蘭畦執紼。但由於跟王明有矛盾,受到克格勃的監視,遂於1936年回國,擔任何香凝的秘書。

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陳毅度過了“此頭須向國門懸”的最艱苦歲月,擔任新四軍領導。在南昌遇到了率領上海戰地服務團一路宣傳而來的團長胡蘭畦,二人徹夜傾訴思念,遂訂白首之盟。陳毅稟告父母,得到同意。然而組織上卻不同意,新四軍大當家的項英,親自找胡蘭畦談話,說二人倘若結婚,則胡的黨員身份就暴露了,你這個國民黨的將軍,還是留在國民黨部隊裏,對革命更有貢獻。二人隻好痛哭而別,陳毅致信胡蘭畦說:“馬革裹屍是壯烈犧牲;從容就義是沉默犧牲,為了革命,我們就吃下這杯苦酒吧。假如我們三年內不能結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幹涉。”三年後,陳毅“自由”了,可胡蘭畦卻一杯苦酒喝了終生。她犧牲個人幸福,孤獨地戰鬥在隱蔽戰線上,保護同誌,策反敵人,一個人做了一個師的工作。不料卻因社會關係複雜,有時與國民黨特務來往,引起中共情報堂堂主潘漢年的懷疑。1949年,上海解放,陳毅當了市長。胡蘭畦寫信要見他,來的卻是副市長潘漢年,對胡蘭畦說:“陳毅都兒女成群了,你還找人家幹啥?”胡蘭畦不知組織上對她有了誤解,隻是一個勁兒地哭。因為1947年國民黨報紙大肆宣傳“陳毅陣亡”並詳細報道了“陳毅追悼會”的經過。胡蘭畦看後十分傷痛,拿出自己在成都的房地產贍養陳毅的二老,實在是以“兒媳”自居了。胡蘭畦此後未再婚育,收養了妹妹的女兒。後來到北京工業學院管後勤,曾被錯劃為右派,平反後當了全國政協委員。晚年在鄧小平支持下,為老年事業貢獻甚多。國際婦女界談起胡蘭畦,無不欽佩。

而陳毅的感情軌跡也是一路坎坷。他1925年進入國民黨北京市黨部,開展工運、學運和統戰,特別是支持女師大風潮(跟魯迅不謀而合),贏得不少女同學的好感。一位張小姐向他表白了愛慕,陳毅不知何故謝絕了。後來那位張女士成了一個“國家主義”者。

經過南昌起義、湘南暴動,陳毅走上井岡山,成為一名幹練的革命領袖。他1930年任紅22軍軍長時,在江西信豐,娶了當地一位才貌出眾的19歲女學生蕭菊英(朱德的第一位妻子叫蕭菊芳),次年陳毅去開肅反會,歸途遇白匪襲擊,馬死了,人活著,步行繞路回去,不料蕭菊英認為陳毅已死,跳井殉情了。雖然感人肺腑,可這也太烈女了。所以奉勸天下烈性男女,聽到愛人之噩耗,即使不能學楊過等上一十六載,起碼等上一十六天還算可以吧。(另有一說是,蕭菊英遇敵突襲,負傷後跳井)陳毅寫下《憶亡》詩曰:“泉山渺渺汝何之?檢點遺篇幾首詩。芳影如生隨處在,依稀門角見冰姿。”陳毅親自化裝去嶽父家報信,解放後還請蕭菊英的母親兄弟到上海見麵。可見陳毅待蕭菊英之情深。

1932年,李富春蔡暢夫婦給陳毅介紹了18歲的興國女紅軍賴月明,於重陽佳節洞房花燭。陳毅當時是江西軍區司令兼政委,指揮6個獨立師和所有地方武裝,卻居然沒錢結婚,還是賴月明借了20塊錢,擺了八桌宴席。可見當時共產黨多麽廉潔!二人婚後情深意重,卻是聚少離多。1934年,紅軍長征後,擔任石城縣婦女部長的賴月明照料陳毅的腿傷。陳毅卻動員她帶頭疏散,回鄉打遊擊。想到此一去凶多吉少,生離死別,賴月明抓起手槍,要陳毅打死她,陳毅奪槍,要她服從大局。二人於10月20日,含淚分別。從此陳毅指揮南方八省遊擊戰爭,艱難困苦之狀,可見《梅嶺三章》。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陳毅幾次派人尋找賴月明,得知賴月明被捕後為抗拒逼嫁,跳崖自盡了。陳毅心中翻江倒海,曾寫下一首《興國旅舍》:“興城旅夜倍淒清,破紙窗前透月明。戰鬥艱難還剩我,阿蒙愧負故人情。”此詩寫於農曆九月初一,哪裏來的“窗前透月明”?不用孔老師說,誰都可以看出,此詩是對“月明”的懷戀追憶,真摯感人。

1940年,陳毅與胡蘭畦的三年之約差不多到了。年近不惑的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陳毅,與18歲的武漢姑娘張茜結婚,白頭到老,生了長子陳昊蘇,次子陳丹淮和老三陳曉魯。張茜本名張春蘭,陳毅追人家時,苦心經營了一首《讚春蘭》:“小箭含胎初生崗,似是欲綻蕊吐黃。嬌豔高雅世難受,萬紫千紅妒幽香。”張茜婚後成為陳毅的得力助手和感情知音。動蕩的戰鬥歲月裏二人有時吟詩抒懷。有趣的是,孔老師發現陳老總有一首表達思念張茜的詩是這樣寫的:“足音常在耳間鳴,一路風波夢不成。漏盡四更天未曉,月明知我此時情。”詩中又出現了“月明”,大概是想起了賴月明的“在天之靈”,希望前妻能夠理解自己此時的心情吧。而新四軍幹部朱克靖調侃陳老總的詩卻又寫道:“將軍為何多憔悴?半為蘭畦半為茜。”大概天下英雄,雖然深情,但難免多情,特別是難忘舊情吧。

陳毅20年代是“文學研究會”成員,跟茅盾、周作人、朱自清等人都是一夥的,所以他的生平特別充滿出人意料的“文學性”。其實賴月明並沒有死,她在戰鬥中失去組織聯係後,流浪乞討,被父親抓回賣給一個鞋匠,次年鞋匠死了,她找到一位負傷掉隊的紅軍結婚,生下一女二男。1959年她看到陳毅會見外賓的照片,想去找陳毅,但被丈夫兒女死死攔住。1972年陳毅逝世,賴月明從生產大隊的喇叭裏聽到陳毅的訃告,焚香遙祭並發去唁電。讀到陳毅那首《興國旅舍》時,賴月明淚如雨下。直到1988年,她才到北京會見了全國婦聯主席蔡暢。1989年春,74歲的賴月明接受了記者采訪,世人才知道陳老總的“月明”還在人間。而這些,陳毅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了。

陳老總能文能武,不乏聰明智慧,但因性情直爽,說起話來就有時候精彩,有時候惹禍。比如關於淮海戰役到底是誰指揮的、誰功勞最大的問題,目前主要分成五派:勢力最大的一派說是粟裕功勞最大,關鍵的決策和指揮都是粟裕獨立進行的;另有支持劉伯承和陳毅的兩派,一說劉伯承裝備最差卻殲敵最多,屢獻要計,且具有大局觀,一說陳毅發揮組織領導能力,溝通了華野和中野,凝散手為雙拳,是真正的帥才,離了陳毅,粟裕什麽也幹不成;第四派是擁鄧的,二帥一將去世後,鄧小平說:“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此言也並非老鄧吹牛,他被派去做總前委書記,有最終決定權,二帥一將實際上都聽命於他,而且又有老毛親口所說“鄧小平是唯一同時指揮過兩大野戰軍的”一語作為鐵證,遂成目前官方結論;還有第五派認為,華東和中原共軍三年之中一直人數占優卻勝敗持平,直到林彪掃平東北,殲滅國軍最強主力,打亂其全局部署,蔣介石臭招連發,淮海戰役才獲得險勝,否則杜聿明白崇禧必聯手生擒劉鄧陳粟也,因此還是林彪功勞最大。這觀點未免過於偏激了,在孔老師看來,頗有“五官爭功”之味道。還是陳老總概括得精妙:“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此言真是高屋建瓴,今人多看到60萬勝80萬,忘了那60萬解放軍的身後,還跟著500萬不知道啥叫“下崗”的民工呢!

可有時候陳毅說話又顯得愣頭愣腦,不顧身份。文革初期外交部的造反派鬥他時,毛澤東和周恩來都是暗中保他的,毛澤東在內部表示,他這輩子要保兩個人,一個是朱德,一個是陳毅。可陳毅的檢討剛通過,就在機場麵對群眾宣布:“我過去的檢討是假檢討,是江青逼著我檢討的。”這麽說話讓誰還敢保他?他還跟紅衛兵當麵叫板:“反對毛主席不一定是反革命,擁護他也不一定是革命的。我看毛主席的大字報也可以貼。毛主席也是一顆螺絲釘。他過去在湖南第一師範當一個學生,他有什麽,還不是一個普通學生。林彪也沒有什麽了不起,過去他是我的部下……我是老運動員,大風大浪千千萬萬都經過了,還會翻了船?就是北京59所大學,全國一二百所大學來揪我,我也不怕!”老毛聽到陳毅的“反動言論”,隻是笑笑,因為知道他就是這個性格,沒有陰謀和野心。可陳毅隨後又在“二月逆流”裏夥同葉徐二帥和譚老板,麵對總理和康老,大罵文革小組,拍桌子打板凳的,不知內情的還以為他們要發動兵諫呢。毛澤東聞訊火冒三丈,以特有的“毛氏修辭”說道:“江青、陳伯達槍斃,康生充軍,叫陳毅來當組長,徐向前、譚震林當副組長,力量不夠就請王明和張國燾回來,再不夠就請美國、蘇聯都來。”能把老毛氣成這樣,也就陳毅有這個本事了。但毛澤東氣頭過後,還是保了陳毅。到了1970年,二次廬山會議,身為軍委副主席的陳毅又跟著陳伯達大講毛主席是天才,讚成老毛當國家主席,稀裏糊塗地站到了林彪那邊,迅即被批判為“二陳逆流”。但結果還是有驚無險,因為陳毅從來就事論事,對毛林劉鄧都能公正看待,既不結黨營私,也不落井下石。他並不反對文革,隻是反對亂整人亂批判而已。看來人隻要無私心,多說幾次錯話也不要緊。

後來陳毅逝世,毛澤東病得上不去汽車,卻破天荒地參加了他的追悼會,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毛澤東有句最普通的名言:“陳毅是個好同誌”,可能好就好在陳毅是個純情癡情之人,是十大元帥裏最幽默最有文人氣質的一位儒帥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