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老師和專家都難懂的高考作文

(2010-01-11 07:27:57) 下一個

讓老師和專家都難懂的高考作文

--四川一篇甲骨文作文引發爭議與思考

     6月17日晚上8點36分,“國學數典”論壇網站上出現一篇名為《高考閱卷花絮:四川驚現甲骨文作文》的帖子,發帖者名為“dzjimagine”,好似一位在現場閱卷的老師,發帖稱當日在語文組發現了“閱卷以來的最勁爆花絮”——一篇用古文字書寫的作文《熟悉》。

     發現該作文的是語文一組的作文閱卷老師,他隨後茫然地向閱卷組組長報告;由於高考沒有規定不準用古文字書寫,所以閱卷組組長仍然隻有茫然地向語文監察組報告;而質檢組的第一反應仍是茫然。最後隻能提交給專家進行翻譯。

作者小黃高考後摹寫的古文字作文

譯文:

--《熟悉》

  
  大雁因為熟悉了學飛過程中失敗的艱難和飛入天空時的成功的喜悅,因此它不畏困難而直追成功,它看慣成與敗;美麗的花兒因為了解種子破土而出時的困難和花開時的絢麗,因此它有不畏艱難永不放棄的心態,追逐成功,隻因它熟悉成敗;河流因為熟悉集成江海豐厚自己的過程中可能麵對的困難和流入大海時的博大,因此它有生命不止追逐不止的心態,追逐成功,隻因它熟悉成與敗。
       熟悉成與敗能使大家對生命更加尊重,對生活更有希望,對自己更有信心。看慣成敗,能使大家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知。麵對失敗,不放棄自己;麵對成功,能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我們應當以一種熟悉而平常的心態,來追求美好未來。
       以失敗為常,更能深知自己的人生重要與意義。一個人在生命大道上不可能一路通暢,沒有失敗與困難。麵對失敗,十分多的人喪了麵對它的勇氣,從而對生命喪失希望,對自己喪去信心,對自己的人生意義生出不自信的心態。在此時,如果一個人能熟悉失敗,看慣失敗,便決不會因此而悲觀厭世,他會尋求出自己失敗的原因。因為年看慣成功和失敗,他會相信自己的人生重量,會在自己失敗的位置上抓起成功的塵土。熟悉的人會將失敗當作取得成功的基石,自己的人生更是在一次次失敗中不斷豐厚起來的。以失敗為常的人,對自己追夢的過程中出現的失敗能以最樂觀的心態麵對。
       熟悉成功的人更能認知自己的位置,熟悉成功是任何一個人都想努力達到的一種狀態,因此,自己要想成功,必須不斷學習,不斷追逐,不斷更新自己。看慣成功的人,不會因一時的成功而忘了自己,反而會有更加深入的求知欲,熟悉自己的位置。當今社會競爭慘烈,能真正取得成功並長期成功的人,都能熟悉自己所處的位置,對社會潮流有熟悉的認知,熟悉成功,明白成功者是處於潮流之端的。
       作為個人是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該如此。中華民族因熟悉過去的失敗,才能以永不放棄的強大的民族自信心,不斷走向民族複興之路;中華民族更因為熟悉了改革成功,才能不斷地認知自己進而取得振興。
       熟悉成與敗,能使個人成功,更能使一個民族永遠立於世。

      (普老師按小黃摹寫版本釋讀而成,文中錯誤未作修改)
 
  據悉考試時小黃並不會寫“熟悉”的古文字,所以用了“深入了解”的古文字替代,也許這是評分老師判斷他偏題的原因之一。
  此作文應偏題最後因“苦勞”斬獲8分。
      普老師認為,平時小黃的作文寫得更好一些,可能是因為用古體字影響了思維。
      四川大學曆史係教授、古文字專家何山青說,如果真有學生用古文字寫出了800字的文章,他覺得了不起:“一般來說,用古文字寫800字的文章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

 


引發爭議與思考

  因為一篇“甲骨文作文”,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的高考考生黃蛉,成為網絡上走紅的“古文字達人”,“甲骨文作文”也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絡詞匯之一。

     這篇被網民稱為“2009年最牛高考作文”的文章引發了爭論和思考: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應如何對待思維和行為習慣打破常規的孩子;作為人才選拔重要機製的高考,又該如何應對人才需求的日趨多元化。

     在今年四川緊張而忙碌的高考閱卷場上,一份字形怪異的作文試卷讓閱卷老師感到驚奇。閱卷場隨即組織相關專家,將那份作文試卷的古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

     黃蛉的這篇作文通篇以甲骨文為主,還包含部分金文、篆體字。據介紹,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題目是“熟悉”,黃蛉的作文被翻譯成現代漢語後,根據相關評分標準,因為跑題而被判了8分(滿分為60分)。

     聽說黃蛉劍走偏鋒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黃蛉的語文老師蒲體超當即生氣得將黃蛉狠狠地說了一頓。但他在心底還是認可學生的這篇另類作文。他告訴記者,在短短幾十分鍾內,能用甲骨文寫出一篇800字的作文,實屬不易。

     6月底,黃蛉曾拿這篇“甲骨文作文”給複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教授看,劉釗教授評價說:“他的文章中大部分字都對,是用了很多種古文字,但也有一些字寫錯了。”

     黃蛉告訴記者,他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並不是“惡搞亂寫”,而是經過認真考慮的。這篇文章他花了90分鍾,占整個語文考試的大半時間。他在解釋寫作理由時說:“我想引起閱卷老師的注意,增強對我作文的關注度。”

     他的班主任老師牛靜語認為,黃蛉的舉動其實是一種過於冒險的少年衝動,但這是他們這一代孩子的固有特質。

     初見黃蛉,他個頭不高,留著小胡子,戴著眼鏡,感覺很文靜。牛靜語說,這個外表安靜、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村孩子,在學校時也常有驚人之舉。

     蒲體超老師認為,黃蛉選擇“甲骨文作文”,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他對自己運用甲骨文能力的自信,甲骨文總共隻有1000多個字,他已經掌握七、八百個。

     說起甲骨文,黃蛉就眉飛色舞。他告訴記者,讀高二時開始對甲骨文感興趣,翻閱了大量的書籍,但真正達到如癡如醉程度,是從複讀高三遇見語文老師蒲體超時開始,蒲老師講解文言文中的虛詞,往往從甲骨文形態開始講解其演變過程。

     黃蛉與他的“甲骨文作文”,以另類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一時間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或褒或貶,眾說紛紜。

     反對者認為,高考有其固定的規則,如果允許用甲骨文寫作文,那以後也可能出現用當下年輕人流行的“火星文”寫作文。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一位教授建議,以後高考評分規則中應該加入“必須使用簡體字”這一項,這也讓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更有指導性,更強調學生們的規範書寫。

     支持者大多對黃蛉的勇氣表示讚賞,對他的甲骨文功底表示敬佩。還有人說,在這個浮躁社會裏,很多孩子的眼睛隻盯著現實物質的東西,對於古代傳統文化毫無興趣,像黃蛉這樣的學生可謂“彌足珍貴”。

    據介紹,雖然高考成績並不理想,但已經有四川省內高校表示願意破格錄取黃蛉。黃蛉表示,他對甲骨文的熱愛和探索,將堅持下去。

  黃蛉:甲骨文作文乃我所作
  日前,四川高考考生黃蛉用甲骨文寫作文一事一經爆出就被炒得沸沸揚揚。考生黃蛉也一夜間站到風口浪尖,意外地成為各家媒體用放大鏡觀察的對象。

  一頭短發,身穿T恤,腳蹬布鞋,戴著眼鏡,還有點小胡子,這就是牛人黃蛉的造型。曆史課上用古文字記筆記。

  “小時候,外婆帶我去寺廟,我看到鍾上刻的歪歪扭扭的銘文,覺得特別好玩。我發現甲骨文更像圖畫,又高於圖畫。我開始有興趣了,想更多了解古文字。”高三寫日記時,黃蛉就偶爾寫幾個古文字。

  小黃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他和同學租住在學校附近,周末回親戚家。高中畢業後,小黃想多學點古文字。當地的新華書店很難找到甲骨文的書,他就到成都買書,後來又向老師借書看。複讀這一年,曆史課上他會斷斷續續地用古文字記課堂筆記。會七八百個甲骨文字。

  “我第一次想用甲骨文寫字時,竟然想寫就寫出來了,我自己都很驚訝。”高考前天氣很熱,“感覺浮躁,我就看看甲骨文,一會兒就沉入我的世界了。”說起古文字,小黃就很有興致。

  學習成績優良,不張揚。小黃的一名同學對他印象頗佳。有一次他偶然發現小黃會寫一些奇怪的文字,非常驚訝,一個普通高中生居然懂這些!小黃會甲骨文的事也隻在小範圍的同學中流傳。

  “已經被認知的甲骨文有1000多字,我會七八百個字。一個人看古文字,我不覺得孤獨,隻要自己看進去了就有樂趣、有成就感。古文上寫的很多是激勵你的東西,給你力量。我已經20歲了,現在才去看這些,我都覺得晚了。”小黃略帶遺憾地說。考前5分鍾下定決心

  高考前一周,學校發了考生須知,沒有規定不能用古文字寫作文。小黃當時就想:可以用古文字寫作文。

  進語文考場前5分鍾,小黃拿定主意:用古文字寫作文。“我想過可能被判零分或低分。如果那樣,我也沒辦法。但是假如我有機會去做,卻不這樣做,我會後悔一輩子。我還年輕,還可以拚搏。” 超過90分鍾才寫完。

  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寫作文,比平常的寫作速度慢。為防作文寫不完,小黃決定先把作文寫完,再答前麵的題。語文考卷發下來,小黃一看是命題作文,不好寫。他先用草稿紙寫,主要考慮怎麽用古文字表達。有些詞不會寫,比如“的”字在甲骨文裏沒有,他就用大篆寫,但始終沒有用簡體字代替。用了超過一個半小時,他才寫完作文。做前麵的題隻剩不到一個小時。直到打鈴前,他才把機讀卡填完。

  800字的古文字作文,小黃從沒寫過。“雖然隻得了8分,但我不後悔。這次打擊,不會減少我對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興趣。”黃蛉說。

  雖然高考作文沒有明確用什麽語言,但大家都明白,就是要用漢語寫,不可能讓你用英文去寫。要用英語寫,那你就去答英語試卷。作文者如何作文考生都知道,那麽無論監考老師還是出題者,閱卷者都會用漢語去評判,但如今此考生來個標新立異,出人頭地,不用標準的漢字寫,還用古語言甲骨文作文,這是挑戰高考的指揮棒,當然,就此也不能說考生有錯,隻能說是他不按套路出牌。

  作文如何寫?用什麽語言和文體寫,都要有要求,有要求就隻有按要求答題才能得分。換句話說,既然沒有要求,也沒有規定,擅長古文字者想通過高考表現一下,有何不可?雖然考生想出風頭,也沒有違反規定,但給閱卷帶來了難度,閱卷者為一篇出奇作文動用諸多人力物力財力,還會打亂了閱卷計劃。不按套路出牌的黃蛉用這種方式考驗了誰呢?恐怕不僅考驗了他自己的機智,最重要的是考驗了高考的機製。

  敢寫甲骨文作文的考生,相信定不是一般人:不一般在他鑽空子、挑戰規則的勇氣,不一般在敢於考場華麗變身——— 從考生變成考官——— 考考閱卷老師的古漢語水平,更不一般在拚了“身家性命”,視高考成績如草芥的超然。晨刊綜合不按套路出牌考驗了誰專家:有一定天賦,我很欣賞

  近日,小黃拜訪了複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教授。該中心曾破格允許隻有高中學曆的三輪車夫蔡偉參加該校的博士生入學考試,並最終錄取。“研究國學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劉釗希望小黃在大學階段打好基礎,今後讀研考入他門下。同時,劉釗答應收他為校外弟子,讓小黃通過電子郵件跟他學習。

  看了小黃摹寫的古文字作文,劉釗對有些拘謹的小黃讚不絕口:“有一定天賦,我很欣賞。雖然從研究的角度還很初步,但高中生有此愛好,值得肯定。現在有誌研究甲骨文的人才非常少,研究國學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和小黃交流後,劉釗說,小黃看的書不夠,有的古文字解釋不準確。希望他調整好心態,大學裏要打好基礎。本科難以破格錄取,如果有其他好學校願意破格,當然是好事。即使沒有,也不要氣餒。“到考研究生的階段,我可以幫你推薦,提供讀研的便利和指導,可以報在我門下。”

  劉釗指著小黃那篇作文說,這是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等雜糅而成。有的字沒有甲骨文的字形,是用古文字的字形來“編”的。整體看還不錯。他還一一糾正了古文字中的錯別字。

  得知小黃大學想讀語言文字類專業。劉釗語重心長地建議,要打好語言學的基礎,學好音韻、訓詁、秦漢以前的曆史、考古學,然後再回到語言文字研究上來。“小小年紀有這種愛好,我很欣賞。這可以成為你終身的事業。甲骨文不能掙很多錢,曆來都很少人研究。”

  最讓小黃高興的是,劉教授答應收他做校外弟子,經常郵件往來,逐步教他研究古文字。

 複旦教授擬收黃蛉為弟子

  “甲骨文”高考(論壇)作文作者小黃的家人和老師查到了他的高考分數:428分。比他此前的估分低40多分。小黃在床上躺了一會兒說:“剛聽到分數,我突然感覺很黯然。但覺得還是要正確麵對,要以最好的心態麵對最壞的事情。我還很年輕,不害怕。”小黃打算盡量選一所合適的學校念書,不想再補習了。“我相信以後隻要有能力,還是有機會被人發掘。不管上什麽學校,對古文字的愛好,不會退減,會按照劉釗教授的指引,更全麵地學習。不會放棄攻讀古文字研究生(論壇) 的想法。”

  昨日,小黃拜訪了複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教授。該中心曾破格允許隻有高中學曆的三輪車夫蔡偉參加該校的博士生入學考試,並最終錄取。“研究國學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劉釗希望小黃在大學階段打好基礎,今後讀研考入他門下。昨日正好是小黃20歲生日,劉釗答應收他為校外弟子,讓小黃通過電子郵件跟他學習。

  看了小黃摹寫的古文字作文,劉釗對有些拘謹的小黃讚不絕口:“有一定天賦,我很欣賞。雖然從研究的角度還很初步,但高中生有此愛好,值得肯定。現在有誌研究甲骨文的人才非常少,研究國學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和小黃交流後,劉釗說,小黃看的書不夠,有的古文字解釋不準確。希望他調整好心態,大學裏要打好基礎。本科難以破格錄取。如果有其他好學校願意破格,當然是好事。即使沒有,也不要氣餒。“到考研(論壇) 究生的階段,我可以幫你推薦,提供讀研的便利和指導,可以報在我門下。”

  劉釗指著小黃那篇作文說,這是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等雜糅而成。有的字沒有甲骨文的字形,是用古文字的字形來“編”的。整體看還不錯。他還一一糾正了古文字中的錯別字。

  得知小黃大學想讀語言文字類專業。劉釗語重心長地建議,要打好語言學的基礎,學好音韻、訓詁、秦漢以前的曆史、考古學,然後再回到語言文字研究上來。“小小年紀有這種愛好,我很欣賞。這可以成為你終身的事業。甲骨文不能掙很多錢,曆來都很少人研究。”最讓小黃高興的是,劉教授答應收他做校外弟子,經常郵件往來,逐步教他研究古文字。

  昨天正好是小黃20歲生日,劉釗送給小黃一本自己著的《古文字構形學》,並用古文字寫出小黃的名字。劉釗還帶小黃參觀了複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閱覽室。看到很多從未見過的古文字書籍,小黃張圓了嘴,發出由衷的感歎。

  小黃感慨道,這個生日過得很充實,受益匪淺。“我保證不放棄對古文字的興趣。我有勇氣平靜地麵對高考分數。”有同學給他發短信:“要堅強!”小黃笑著說:“其實我很樂觀。”

  小黃的父親表示:“我以前不知道兒子對甲骨文有那麽濃的興趣。他能在讀高中那麽緊張的情況下,利用空餘時間多學一些知識,總是好的。他考沒考上好大學,我都會支持他學古文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