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2)
2014 (53)
2016 (53)
2017 (55)
2018 (98)
2019 (88)
2020 (67)
2021 (80)
2022 (133)
2023 (156)
2024 (100)
2025 (5)
戴榕菁
幾周前我貼出了“給Elon Musk提一個建議”及其英文版本後,在academia.edu的討論頁上有一個評論說這是非常技術性的問題。其實那是對該文的誤解。我給Elon Musk的那個建議基本上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通篇都是對於他公開宣布的火星計劃的戰略方針的哲學評論,隻不過因為過去兩百來年人類的哲學已經被摧殘的不成樣子,世界各地的知識分子基本已經喪失了對於哲學的欣賞和鑒別力,更別提哲學的思維能力,否則理論物理也不會落得今天這個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嚴重夾生飯的局麵。
不過我也意識到了在我給Elon Musk的建議的那篇文章中因為圖省事而沒有把其中的一個潛在的前提明確地指出來。這也是應用性的哲學文章常出現的一個問題,而中文文章這種問題尤其嚴重。人們經常把自認為是不言而喻但實際上別人基本沒想到的問題當做沒必要說出來的內容而跳了過去。這也是很多時候讀書比當麵聽講更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書中有時會將一些關鍵內容作為不言而喻的內容而跳過去,但當麵聽講如果沒聽懂還可以提問。
我給Elon Musk的建議的那篇文章中因偷懶而作為不言而喻的跳過去的是這樣一個基本的方向性的前提:在地球附近修建大型太空飛船組裝場及太空碼頭與派出一個艦隊(哪怕是如傳說中的幾百艘小型飛船的艦隊)直接去火星的一個基本的戰略區別或者說是哲學區別在於:當人類在地球附近折騰時,不論挑戰的難度有多大,一旦出現一時難以克服的問題,那麽或是可以得到地球上的支援或是可以暫且撤回地球調整一下再說;但是,如果你一個艦隊浩浩蕩蕩地奔向火星,而且動輒數萬甚至是傳說中的一百萬人的話,幾百天之後就算是完全沒有意外地按照計劃抵達火星,並且安全著陸火星的話,一旦發生無法克服的意外,整個團隊就很可能會成為曾經在火星存在過的極為短暫的文明社會。
因此,Musk的那種在沒有做足充分的準備而是抱著一去不回還的one way ticket的心態是不對的。他們首先應該做的是在地球附近組裝他們沒有能力從地球上發射出去的大型的太空母艦。由於沒了大氣阻力和強大的地球引力的障礙,這樣的飛船前往火星所消耗的燃料會極大地降低,與此同時它所能攜帶的燃料卻可以大大地提升,而且大型母艦本身可以攜帶小型飛船(當然,除了自身攜帶的小型飛船之外,母艦還可以帶領一隊其它的小型或中型的飛船)。當抵達火星軌道時,可讓一部分小型飛船運送移民登錄火星,並留小部分工作人員及小部分小型飛船在母艦上。一旦全體登錄人員安全著陸後,母艦可以駛離火星的近地軌道,在稍遠的地方遊弋以節省燃料。由於此時母艦距離火星遠比地球近,登錄人員仍然可以保持與母艦的即時聯絡。一旦出現什麽意外,那麽或是母艦可以施以援手,或是可以讓登錄人員再返回母艦休整,甚至整個母艦帶著移民們先回到地球休整一段時間再說。
這才是移民火星的正確思路!而不是讓幾萬人甚至幾百萬人買張單程票以慷慨赴難的情懷和“人類能行”的高昂鬥誌殺向人類從未涉足的遠方的星球!
但是,要想用在太空組裝場組裝的大型母艦運載移民去火星,不論是一艘母艦還是一百艘母艦,都需要一個太空碼頭。這樣一來地球上的移民才可以搭乘小型飛船在碼頭登上大型母艦,並把包括燃料在內的所需物資從地球運輸到母艦上。
所以,人類若想移民火星,那麽建立太空飛船組裝場及太空碼頭是不可繞過的必須的一步。Elon Musk連這一步的想象都沒有,就夢想著在未來幾年裏率領第一批移民遠赴火星,真是太天真了。。。。。。
https://www.academia.edu/s/7c5181b08c?source=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