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雅哈博神學與改革宗神學

(2007-09-22 05:29:41) 下一個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雅哈博”是希伯萊文אַהֲבָה(Ahavah)一詞的音譯,在舊約聖經中就是“愛”的意思,這種愛是基於愛者與被愛者之間密切的關係。[1]主耶穌基督在總結上帝的誡命的時候,就落實到一個“愛”字上(可12:28-34)。上帝之所以揀選以色列人並不是因為以色列人本身又任何可愛之處,而是唯獨因為上帝那測不透的愛。[2]這個詞在希臘文新約聖經中就是“阿加佩”(αγαπη),這個詞既指人對人、人對上帝的愛,有時也特指上帝對人的聖潔之愛。聖經中甚至直接說:“上帝就是愛”ο θεος αγαπη εστιν)。

正統改革宗神學首先所強調的並不是抽象的上帝的主權,而是強調上帝在基督裏向罪人所顯明的大愛。上帝拯救世人,使他們脫離罪惡,獲得永生,因為上帝是愛。因著愛,上帝主動地晚會哪些死在罪惡過飯中的人;因著愛,上帝激勵世人與自己複合,並且效法基督,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蒙恩之人之所以遵行上帝的誡命,並部是出於恐懼,甚至也不是出於責任感,而是出於愛而甘心了以低去行。奧古斯丁把自己的歸正稱之為“降服於上帝的慈愛之下”。[3]正如當今在美國倡導清教徒神學的周必克博士所總結的那樣,改革宗神學的核心就是上帝在基督裏完全地無條件地愛罪人。[4]麥蒙尼德用十四卷書闡明上帝的誡命,第一卷闡明信仰的根基,也就是上帝的獨一性和反偶像崇拜,他稱之為“知識書”(הַמַּדָּע סֵפֶר),第二卷闡明關於愛上帝與記念上帝的誡命,他稱之為“愛之書”סֵפֶר אַהֲבָה)。[5]我們傳講改革宗神學絕不僅僅是向人傳遞一套冷冰冰的教義體係,也決不是高舉一個宗派,乃是傳講聖經中所啟示的以愛上帝和愛人如己為核心的愛的教訓。教會史學家斯卡夫在分析加爾文的神學體係的時候,認為改革宗神學強調的是上帝的主權,而不是上帝的愛。同時,他又強調說:“上帝在基督裏的愛乃是加爾文的個性和作品的真正的鑰匙。”[6]美國曆史上著名的教牧神學家約拿單·愛德華滋在考察何謂真正的基督徒的敬虔時指出:“聖經在很大程度上把敬虔置於愛這種情感之中--愛上帝、愛主耶穌基督、愛上帝的子民、愛人類。”[7]他甚至稱“天堂就是愛的世界。”[8]

唯獨在改革宗神學體係中,上帝的主權得到了全方位的強調。路德當然也明確承認上帝的主權,相信上帝必會成就他對這個世界的旨意。但是,路德更傾向於把上帝的主權的作為局限在個人的得救上,而加爾文則相信上帝的旨意不僅是要個人的就,還要在這個世界上建立他的國度。因此,加爾文在日內瓦所努力建造的就是在各個領域中都尊崇上帝的政治共同體。[9]

雅哈博教訓強調改革宗神學,但絕不是狹隘的宗派主義者所主張的與大公教會有機的傳統隔絕的改革宗神學。這種傳統既包括猶太教對上帝的法律的強調、東正教對在基督裏的新生命的強調、天主教對善功的注重、基督教對信心的注重。也就是說,雅哈博神學所強調的改革宗神學,絕不僅僅局限於歐洲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宗教改革時期所一時凸現的改革宗神學,而是在普世性大公教會的大框架內,把改革宗神學視為真正的使徒教訓和大公教會的繼承者和發展者。

因此,本書用雅哈博一詞概括我們所要闡明的聖經真理,目的就在於旗幟鮮明地向華人基督徒闡明聖經中所啟示的上帝的聖潔之愛,闡明人應當如何以心靈之愛回應上帝的聖愛。這種愛根基於蒙恩之人在心靈深處得蒙上帝神聖大愛的澆灌,同時也體現在蒙恩之人在世上通過言語和行為對社會公義的積極追求上。心靈深處對上帝的愛乃是社會行動的根基和源泉,具體的社會行動乃是心靈之愛的自然外展和流露。“愛耶和華你們的上帝,行他的道,專靠他”(申1112)。[10]這種以上帝為中心,以心靈經曆為內在根基,以社會公義為外在關懷的改革宗神學,乃是聖經中所啟示的“最妙的道”(林前13:1)。 唯願上帝施恩帶領,使我這卑賤的器皿能夠因著聖靈的光照清楚地闡明這一榮耀上帝,造福世人的寶貴真理。

問題一:既然“雅哈博神學”就是改革宗神學,為什麽非要提出“雅哈博神學”這一名稱呢?

答疑:提出這樣的問題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確實不需要一定要用“雅哈博神學”這個名稱。但我們之所以提出這一名稱,也有一定的合理的考慮。

1)改革宗神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同時在曆史過程中也難免泥沙俱下,魚目混雜,我們提出“雅哈博神學”這一名稱並非嘩眾取寵,乃是從常識出發,為了和先進國內外各種群體所宣講的不正統的“改革宗神學”區別開來;

2)我們用“雅哈博”這一名稱乃是要特別強調“愛”的重要性。首先我們所強調的是上帝在創造和救贖中向我們顯明的大愛;其次我們強調任對上帝當有的敬愛,對鄰舍當有的仁愛;第三,從文化宣教的角度而言,我們強調愛,直接與中國儒家文化所強調的“仁愛”結合在一起。這些因素我們在前麵已經有所說明。

3)是否用“雅哈博神學”這一名稱並不重要,關鍵是要把上帝的真理清晰地表達出來。

問題二:“雅哈博神學”有沒有自己的特色?

答疑:我們之所以使用“雅哈博神學”這一名稱,當然是因為我們在本書中所闡明的基督教真理有自己的特色。這些特色涉及各個方麵,我們在本書不同的地方予以闡明。簡單說來,不管是在內容,還是在方法上,雅哈博神學都具有兩大特色:

1)傳承性雅哈博神學繼承改革宗神學的傳統。比如在信仰和生活的權威上,我們強調聖經至高的權威性,也注重信經和信條在教會中的“補充性作用”,同時也注重個人性經曆的“見證性功用”,尤其是聖靈在每個基督徒心靈經曆和世界生活中的光照和引領。

2)創新性雅哈博神學強調實際生活中的創新。這就是說,基督徒在完成文化使命的過程中,當不斷尋求聖靈的充滿,不斷發現聖經中新的亮光,不斷吸收各個方麵出現的新知識,不斷在科學研究和各項工作中積極創新,充分發揮上帝所賜給我們的聰明才智,積極迎接現實生活中所麵臨的新的挑戰。



[1]愛是一種精神狀態,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力量。上帝以愛創造了這個世界,並以愛維係這個世界。愛是一種吸引力,能夠不斷成長,使得相愛雙方彼此依戀。在猶太教哈拉卡哲學中,有13種愛的狀態和力量:1)上帝以以色列的愛;2)以色列對上帝的愛;3)師父對門生的愛;4)門生對師父的愛;5)門生之間的愛;6)丈夫對妻子的愛;7)妻子對丈夫的愛;8)朋友之間的愛;9)父母對子女的愛;10)子女對父母的愛;11)同胞之間的愛;12)君王對臣民的愛;13)臣民對君王的愛。我們對上帝的愛有三個階段:1)盡心之愛;2)盡意之愛;3)盡力之愛(申65)。參考http://www.inner.org/powers/powahava.htm2007829日。

[2] 參考Mounce’s Complete Dictionary of Old  & New Testament Words, edit. William D. Mounc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5), pp. 424-426.

[3] Augustine, The Confessions, tran. Maria Boulding (New York: New City Press, 2004), p. 193.

[4] J. R. Beeke, Truth That Frees, A Workbook on Reformed Doctrine for Young Adults, Teacher’s Guide (Grand Rapids: Refprmation Heritage Books, 2002), p. 309.

[5] Maimonnides: Misneh Torah, A New Translation wih Commentaries and Notes by Rabbi Eliyahu Youger (New York: Moznhai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9), Vol.1, p. 94.

[6] Philip Schaff,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Peabody: Hendrichson, 2006), vol.8, pp. 261-262.

[7] Jonathan Edwards, The Religious Affections (Edinburgh: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86), p. 32.

[8] Jonathan Edwards, Fruits, at the end of his exposition of 1 Corinthians 13. “Heaven is a World of Love.”

[9] 參考Frank Roberts, To All Generations, p. 165.

[10] 參考Abraham Joshua Heschel, Heavenly Torah As Refracted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Gorden Tucker (New York: Th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Inc, 2005), pp.189-22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