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就是這些漫畫引發了巴黎《查理周刊》屠殺 ZT

(2015-11-16 08:02:38) 下一個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3912307

   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出事了,2011年11月,《查理周刊》為慶祝伊斯蘭複興黨在突尼斯贏得大選,和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承諾在該國實施伊斯蘭教 法,大版麵刊登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並稱此期刊物是先知親自參與編輯的。這一舉動當時激起法國穆斯林團體的憤怒,周刊位於巴黎的辦公室遭燃燒彈襲擊。

法國《查理周刊》反宗教色彩招來橫禍

為什麽法國《查理周刊》會遭受如此慘烈的恐襲,各國媒體在譴責恐怖主義者的同時,也逐步梳理出《查理周刊》的反宗教痕跡。該刊創刊於1969年,是一份帶有很強左翼及反宗教色彩的刊物,發行量4.5萬份。《查理周刊》尤其喜歡用漫畫形式反映宗教與政治話題,對各種宗教與政治人物極盡揶揄諷刺。

(1)先知穆罕默德赤身裸體趴在地上,說:“我的屁股?你們愛我的屁股?”。

(2)穆罕穆德雙手捂頭,痛苦地說:“被一幫傻叉追捧太難受泛宗教了。”

(3)去年聖誕節期間的漫畫是:“小耶穌的真實故事——聖母瑪利亞生產瞬間”,瑪利亞岔開光著的大腿,耶穌從中爬出。

(4)表現本篤十六世教皇退休的漫畫是,老教皇摟著一位老太太感歎:“終於自由了!”

襲擊案之後,很多評論家都強調的,人們反複引用遇害主編夏爾伯生前的話:“漫畫從來沒有殺過一個人。”有人說,恐怖分子的目的就是要恐嚇民眾,阻止對極端勢力的持續批評,使世界陷入恐懼狀態,因此必須堅決支持《查理周刊》所代表的新聞自由原則。如果沿著這個思路走下去,法國及歐洲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右翼勢力的增強,以及針對穆斯林的更多限製與控製。

而五千萬歐洲穆斯林中也必將因此產生新的恐怖分子,就像那位已經投降的襲擊者,才18歲,還是少不更事的青少年。歐洲原本是基督教傳統的社會,近代以後成為世俗化程度很強的社會,在新的世紀,如果不能處理好與目前宗教性較強的穆斯林的關係,很可能會陷入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之中。

新聞自由的背後是否需要一定的倫理共識?

作為一名中國文化傳統的宗教學者,我對《查理周刊》的感覺是,他們對新聞自由原則的理解或許已有偏頗,或有反思的必要。的確,新聞自由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標誌,不過,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麵對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傳統、不同民族的共處,新聞自由的背後,是否需要一定的倫理共識?宗教反映的是人的神聖追求,表達了人們對最深層次的精神體驗的感受,可以說是人類精神中最為敏感的部分。作為一家大眾媒體,有什麽理由去挑釁宗教信仰者的情感呢?伊斯蘭教反對以圖畫的形式表達真主與先知,媒體就一定要漫畫他們;基督教信仰童貞受孕,媒體就一定要予以諷刺;天主教神父不能結婚,媒體就給教皇配一個老太太。這樣故意侵害宗教信仰者情感,目的何在?是不是一定要解構所有的神聖,讓所有的信仰者都對自己的宗教無所謂,才是歐洲世俗主義者的最終理想呢?

需要《查理周刊》式的新聞自由主義者留意的是,徹底的、解構一切神聖的、丟掉一切文化傳統的所謂的純粹世俗主義,隻是一部分人的理想,不是所有人的理想。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多元化,有人喜歡世俗,有人喜歡神聖;有人的神聖性淡薄,有人的神聖性非常濃厚;有人的宗教信仰是溫和的,也有人的宗教信仰是很極端的。凡此種種,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麵對此情此景,什麽樣的原則才是不同宗教傳統的和諧相處之道呢?

穆罕默德千年前的教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尊重!尊重所有的宗教、文化與傳統!”這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有的媒體,乃至公民、政府、國家與社會,都應該敬畏的普遍原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俗、有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禁忌,隻要他們沒有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就要予以尊重。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如果我們自己不喜歡宗教,就可以不惜代價對宗教信仰冷嘲熱諷;如果我信仰某一宗教,就希望消滅不信教者和其他宗教;那這個世界何以存在?在人類曆史的很長時期,不同族群在地理上相對隔絕,人員溝通不太頻繁,某種宗教或文化占據絕對主流,在那種情況下,排他性較強的文化觀或許還可以維係,但今天是一個人員高度流動的全球村時代,如同在國際機場,每一個身邊都可能環繞著各種文化傳統的人,如果我們不能在內心深處建立起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反而專門以不尊重對待之,那麽人類如何能和平共處?歐洲真的需要通過驅趕穆斯林才能贏得平和的生活嗎?

“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這是穆罕默德千餘年前的教導,也是今天全球化的呼喚。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化傳統的經久彌新的國家,中國自古以來就多種宗教和平共處,卻從來沒有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發生戰爭。中國固有的儒教與道教,一個重視禮教,一個強調自然無為,但兩大文化體係的創始人曾經相互切磋,成就了人類有史以來兩大教主獨一無二的會麵。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倡導出家為僧,衝擊了儒家的孝道,但他們最終通過辯論、討論實現了和合;穆斯林傳入中國,引起的不是戰爭,而是與中國文化相得益彰,孕育出偉大的回回民族;基督教傳入中國,在科技、醫療、教育、慈善等方麵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重要推動力量,也贏得了中國人的認可與接收。在古代,中國有儒釋道的三教合一;今天,中國實現了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三大世界性宗教,以及眾多文化傳統的和平共處。

中國經驗的核心是什麽?這就是尊重!尊重所有的宗教與文化!現代中國人對此有精辟的概況,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有宗教者與無宗教者之間,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間,不同民族文化傳統之間,既會維護自身的價值,也會欣賞他人的美妙,而不是諷刺人家的習俗,這樣才能實現不同文化的共同繁榮,才是全球化時代的人類共處之道!

恐怖主義不僅是非穆斯林的敵人,更是穆斯林的敵人

當然,我們這樣說,並不是為恐怖主義開脫。恐怖主義以殺害人的生命為手段表達自身的訴求,違背了尊重生命這一人類生存的底線,是人類的公敵。但恐怖主義不等於伊斯蘭教,恐怖主義者不等於穆斯林。反對恐怖主義,不能擴大為反對伊斯蘭教與穆斯林;如果有這種擴大化,就不僅不會消除恐怖主義,反而會為恐怖主義培植沃土。

從穆斯林的角度說,建構一種溫和的伊斯蘭教,並使其成為絕對主流,將是不可回避的曆史使命。最近半個世紀,伊斯蘭教在歐洲、非洲、美洲、亞洲都有迅速的發展,早已成為影響全球事務的關鍵因素。當世界敞開胸懷迎納穆斯林的時候,穆斯林也要充分地呈現自身的寬容性與適應性。麵對非穆斯林世界,我們需要建構更有效的管道,讓更多的人了解《古蘭經》與穆聖的真諦;如果有人單純因為知識不足而誤解了伊斯蘭教的教義,我們的工作就應該是傳播正確的知識,而不要反應過度;如果有人傳播以殺人為手段的極端思想,真正的穆斯林就要堅決與之鬥爭。恐怖主義不僅是非穆斯林的敵人,更是穆斯林的敵人,將直接危及穆斯林在全世界的形象乃至生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