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話劇的前途: 開路先鋒《夏洛特煩惱》, 開心麻花要做"話劇第一股", 年入1.5億

(2015-10-06 09:58:17) 下一個


伴隨著口碑的發酵,《夏洛特煩惱》的單日票房終於超越了《港囧》,領跑國慶檔。

9月30日,《夏洛特煩惱》上映首日排片占比僅有12.21%,但隨著“自來水軍團”的病毒式蔓延,排片和票房均出現了逆天的反向增長,在《港囧》每日票房下跌超過15%的走勢下,《夏洛特煩惱》在昨日依然逆襲1000萬票房。

今天,國慶長假已過半,《夏洛特煩惱》排片已提升到20%,雖然不及《港囧》的29%,但是票房已經實現反超,上座率也是同期影片中最高,而且也是2015年中唯一一部在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的國產喜劇電影。

然而在票房大賣的背後,借助上市公司的資本遊戲才是發家致富最有效率的方式。正如小官之前文中提到的一樣,《港囧》票房直逼10億,徐崢卻已賺20億!完勝王長田!這不,開心麻花也要開始玩資本了。

開心麻花未來將分為舞台劇和影業兩方麵共同發展

《夏洛特煩惱》由開心麻花出品,這個在話劇界做得風生水起的公司卻是第一次嚐試做電影。劉洪濤稱,下一步,開心麻花要做的是“借力電影打響開心麻花的品牌,打造成娛樂喜劇產業的大平台。”在資本界,更受外界矚目的是,開心麻花正準備借著這股東風,衝擊新三板。

就在《夏洛特煩惱》上映的前一天,9月29日,開心麻花在股轉係統官網發布了公開轉讓說明。而與其他影視公司不同的是,開心麻花之前的主營業務是舞台劇。因此,除了《夏洛特煩惱》的熱映,讓人更加眼前一亮的是——“話劇第一股”就要來了。

而很明顯,在《夏洛特煩惱》上映的前夕公布申請掛牌新三板的消息無疑是想借助電影這股主流的東風。劉洪濤告訴小官,將話劇作品拍成電影是開心麻花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早在2013年,開心麻花就將話劇作品《烏龍山伯爵》籌備成了電影劇本,準備進軍大熒幕,但由於內容沒有通過審核,這個計劃沒有完成。

但首個劇本“流產”後,團隊又立刻開始規劃第二部作品的改編,這就是《夏洛特煩惱》,有了第一次失敗的經曆,這次作品順利過審。

盡管開心麻花的演員沒有市場號召力,而且采用全話劇班底拍電影依舊是件極其冒險的事情,但劉洪濤對這部電影信心十足,這要歸功於暑期電影市場的票房給他帶的信心,尤其是《煎餅俠》的火爆,讓劉洪濤對同樣作為喜劇題材的影片《夏洛特煩惱》也充滿了信心。而有意思的是,這次《夏洛特煩惱》的營銷團隊主要也是由之前的《煎餅俠》團隊組成,分別是新麗傳媒、五洲發行、無限自在、先聲互動,還加入了黑馬傳媒和格瓦拉。

在《分手大師》、《十二公民》等多部話劇輪番改編電影正在形成一股話劇改編熱潮,在曆經了網絡小說IP影視化的一輪“掘金”後,連被認為是“嚴肅臉”話劇也要加入這影視化的大潮之中了。

之所以要進軍電影市場,劉洪濤對首席娛樂官表示,在消費市場中,受到劇場、地域、演員及等眾多條件的限製,舞台劇一直屬於十分小眾的市場,在娛樂產業中自然地位很低,但電影一直都是娛樂產業的頂端,所以開心麻花考慮借力電影打響開心麻花的品牌,打造成娛樂喜劇產業的大平台。

劉洪濤向小官透露,開心麻花未來在規劃上已經劃分為舞台劇跟影業兩個方麵共同發展,“舞台劇還是開心麻花的根本,肯定不會舍棄,但在電影方麵肯定也會花費很多精力。”而電影業務的開拓勢必需要大量資本的支撐,而這次開心麻花申請掛牌新三板或許正是因此而為了大規模的融資而來。

另外,開心麻花在今年還參與了網絡劇與綜藝節目,做了更加多元的嚐試,希望最終成為一家“重度垂直的喜劇公司”。談話中,劉洪濤多次提及,開心麻花絕不局限於舞台劇一種表達形式,但喜劇的定位是開心麻花一直堅持的。

關於未來的發展,劉洪濤則表示,依然會以舞台劇為根基拓展開心麻花的喜劇事業,每年至少出品兩部左右新戲,經過一年左右的演出,根據觀眾的反應不斷調整,再做判斷是否適合改編為電影。

2014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目標是“跟趙本山一樣流行”

然而,作為舞台劇起家的開心麻花,最早的初衷就是做影視劇。

2003年,建築工程專業畢業生張晨,北大中文係畢業生遇凱,以及因為中戲畢業大戲《翠花,上酸菜》而名噪一時的導演田有良,三個人成立了北京自由元素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起初注冊資金不過30萬元,由張晨擔任公司董事長,2012年自由元素改名為現在的北京開心麻花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一開始三個人的計劃就是拍影視劇。隻是突如其來的“非典”打破了他們的計劃,於是三人商量轉做舞台劇。於是在年底,他們就推出了《想吃麻花現給你擰》。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明星都曾出演過開心麻花的話劇,比如《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的首演就是何炅、謝娜,《誰都不許笑》的首演是柳岩,《情流感》的首演是林依輪,《江湖學院》的首演正是在《港囧》中出演的包貝爾。

然而萬事開頭難,盡管有何炅謝娜的出演,一開始《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的反響並不好,於是三個合夥人的意見產生了分歧,田有良選擇了離開。

不過,隨著市場的磨合,口碑的傳播,整個團隊漸漸開始盈利。同時,在話劇之外,2009年,開心麻花嚐試推出的第一部音樂劇《白日夢》被稱作是"中國第一部真正原創流行音樂劇"的先鋒作品,在2011年小劇場戲劇展演上席卷了原創劇目大獎、導演金獎等七項11個金獎。

2011年,春晚主動找到開心麻花,於是2012年的春晚便出現了《今天的幸福》;2013年,《今天的幸福2》和《大城小事》二度登上春晚舞台;2014年,開心麻花再次憑借《扶不扶》和《魔幻三兄弟》三度登上春晚。

雖然陳佩斯曾批評過開心麻花的創作太過粗糙,算不上喜劇,但這依然阻擋不了開心麻花的日漸風靡。

2013年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張晨說開心麻花的目標是“跟趙本山一樣流行”。但他也說,開心麻花的風格和受眾人群都與趙本山的小品有區別。

截止2015年6月30日,開心麻花共完成創編話劇20部,累計演出場次超過3000場,累計觀眾人數超過150萬人。

開心麻花的主營業務收入絕大部分來源於話劇演出。2014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淨利潤4074萬元。2015年上半年營收8301萬元,淨利潤1707萬元,2013年至2014年,開心麻花毛利率分別為55.09%和55.89%,2015年上半年下降至48.78%。開心麻花解釋這其中有上半年是淡季的原因,也有公司加快擴張的原因,由於盈利模式已經成熟,全年毛利恢複到2013年至2014年正常水平有保障。

財政部、央視間接持股,借力黑馬電影有望成就“話劇第一股”

其實,以55%左右的毛利水平,無論是在A股24家影視公司還是新三板已有的22家影視公司中,都處於中上水平。2015年上半年,華誼兄弟的毛利是58.8%,唐德影視是39.4%。

而開心麻花這樣一支實力團隊,背後早有大鱷惦記。2013年8月,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下文稱中國文產投)成為了開心麻花的新股東。

據悉,遇凱將自己的2%股權以46.92元/股的價格轉讓給了中國文產投,作價600萬元;同時,開心麻花的另一位股東把自己的5%股權以同樣價格轉讓給了中國文產投,作價1500萬元。而作為原始股東的遇凱最初是以1元/股的價格配股,轉手之後飆升了近50倍。

後來又經過一係列的增資,目前,中國文產投持有開心麻花13.8%股權

製作成本僅2100萬元,宣發3000萬元的《夏洛特煩惱》,目前風頭正勁,單日票房已超越現象級對手《港囧》,勢必會為開心麻花帶來一筆不錯的回報。

另外,在熱門IP被瘋狂追逐的當下,手握二十餘個熱門話劇IP顯然是開心麻花“講故事”的底氣。

開心麻花出品的《烏龍山伯爵》、《白日夢》、《旋轉卡門》等話劇,都曾在劇場上有過數百場的演出,而且幾乎場場爆滿,每一個都可以被稱為話劇界的超級IP。

小官了解到,目前開心麻花的23個舞台劇中,22個為原創,劉洪濤認為這些原創的話劇節目全部都具有改編成電影的潛質,所以目前開心麻花在題材上已經有了十足的準備。

若年底開心麻花成功登陸新三板,借助黑馬影片的效應,市值會達到多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