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透視文化回歸: 國學複興能否解救中國人的心靈

(2012-10-30 09:06:02) 下一個

   中國的國學大體指的是孔子的儒學,其儒家文化的根本在於“仁”.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講“仁”是針對所有人。儒家文化隻所以被當今世界仍然推崇,就是因為它提出了代表人性的本質和能夠產生一切美好事物的“仁”的理念,而這一理念和其他文化的根本是相通的,也是西方物質文明發展到極致後,精神回歸的方向和目標。


   近幾年來,許多研究中國傳統文學的學者,都呼籲、提倡複興中國傳統文化。他們以各自不同方式,為國學的回歸做著推波助瀾的工作,欲重新激起中國人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其根源到底是什麽呢?大家普遍認同的原因為:


第一,現在社會道德在某些方麵滑坡,特別是一些傳統的道德。這就使得一部分認為應該加強傳統道德的教育。


第二,改革開放以後到現在,由於思想多元化了和社會現實的衝擊,原來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被許多人質疑,解構。很多人出現了價值的迷失,思想領域出現了價值的空洞。因此,一部分就提倡國學,回歸傳統道德來彌補。


第三,中華文化的精神內化於我們民族的靈魂裏,這種文化的認同是民族認同的基石,文化的傳承是民族生存的重要精神力量。國學是中華文明獨特性的根基。在這個意義上,一部分弘揚國學來達到繼承傳統文化,保持民族特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


第四,我國現階段,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總體上是全麵發展,蒸蒸日上,但是在文化上卻一直沒有擺脫近代落後於西方的自卑自虐心態。因此弘揚國學,是我國國力提升,自信提升,文化複興的重要方麵。


我認為,對於重新推行國學,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需求是還在於拯救中國日益嚴重的文明危機:心靈跟頭腦的內在衝突。


《中國人的精神》是辜鴻銘在一戰時期,為維護中國文化尊嚴而寫的一本著作,曾震驚西方,從而改變了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他在書中的序言“良民的信仰”一文的開篇寫到:“目前的大戰吸引了整個世界的注意,人們不再關心其它事情。但是我認為,這場戰爭自身應該使那些認真思考的人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文明這個大問題上來。所有的文明都始於對自然的征服,比如通過征服和控製自然中令人恐怖的物質力量,使得它們不能有害於人類。今天,現代歐洲文明已經連續成功地征服了自然,而且必須承認,至今沒有任何其他文明能夠達到這一點。但是,在這個世界中,還有一種比自然中恐怖的物質力量更為可怕的力量,那就是人心中的激情。自然的物質力量能夠給人類帶來的傷害, 遠遠比不上人類的激情給人帶來的傷害。因此,在這種可怕的力量即人類的激情能夠得到正確地調節和控製之前,顯然是不可能有什麽文明的,甚至連人類的生命可能性都沒有。”


我們知道,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中國從一個曾經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麵遙遙領先於世界的大國,淪落為在西方的洋槍洋炮麵前不堪一擊的封建帝國。巨大的反差,使國人在思考這個問題時,認為中國社會之所以淪落到那個樣子,全是傳統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禍,於是,開始批判傳統文化,全盤否定儒家思想就成為了鴉片戰爭以後的主流思潮,其主要表現在太平 天國起義時期、五四時期、全國解放初期、“文革”時期和改革開放的最初十年,儒家思想先後遭遇過數次大劫難。自此,中國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如今似乎也陷入了,與一戰時期西方所麵臨的相同的文明危機:文明秩序的維持。


辜鴻銘,這個晚清時期,生在南洋,學在西洋, 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西亞等9種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精通西學卻又極端迂腐保守的,留著小辮子的古怪老頭,對於當 時西方這種由人類激情引發的軍國主義,對人類生存所造成威脅的解決之道,也有著他獨特的視角。他認為其解決的良方在於東方,在於中國這個古老而平和的國家,這個2500年來沒有心靈和頭腦內在衝突的國家,這個以儒學代替宗教,信奉君主之法,過著孩童般精神生活的民族之中。


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他認為,想要有效消除由人類激情所引發的對人類生存的危害,其關鍵在於如何消除人類的恐慌,賦予心靈安全感和永恒感,從而消除人們因對生存的不安,而激發的不斷膨脹的對物質及權利的欲望,即從而達到有效的控製、調節人類的激情的效果。在給予心靈庇護感的功效上,宗教是毫無疑問的首選,但辜鴻銘在文章對此予以了駁斥,其原因在於在科學已得到相當發展的當時,人們早已對神明失去了過去那樣的敬畏之心,所以宗教早已失去了回歸的根基,而必須向東看,向中國人學習。


如今,中國人的價值觀已受西方文化侵襲多年, 大多信奉達爾文“弱肉強食”的進化理論,已與過去的西方相仿,生活追求過於的物欲化,而致使精神空虛,心靈無所依歸,產生更多的不安,也就迫使自己去尋求 更多的物質及權利,以期獲得心靈的片刻安寧。辜鴻銘在文中指出,雖然中國沒有宗教,但儒學是一種另類的宗教——國家宗教,它使人們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將自身命運與國家相聯係,通過對國家永續的確信,從而獲得生命永恒存續的感覺,以此來賦予人們溫順、平和如孩童般的精神生活,從而化解心靈跟頭 腦的內在衝突,達到控製、調節人類激情的效果。


在2008年12月10日的南方都市報上曾刊登了一篇名為“《百家講壇》與國學熱”的文章,作者在結尾寫道:“在這輪國學熱中,我的確不知道有多少機構和專家誠心誠意地傳播了傳統文化, 又有多少學子兢兢業業地讀了幾部古代經典。當然,我知道也總是有一些人在努力。北京出版社出過一套《大家小書》叢書,翻印了不少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國學大 家為普通讀者寫的通俗讀物,就非常值得推廣。我們從中可以知道,傳統文化本來應該如何去普及。”


(文:張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