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儒家典籍《孟子》

(2012-10-22 13:43:36) 下一個

湯因比的《曆史研究》講的是文明史,它分類了17種文明,華夏文明是其中一種。像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都衰落了,華夏文明為什麽還能延續到現在? 它的結論很有意思,就是少數民族的侵襲,不斷把野性的(文明)注入中原,給本該腐朽的文明又注入野性的、新鮮的血液,讓它延續下來。隻有挑戰才能真正激起具有創造性的應戰,中華民族是在無數次的被迫應戰中壯大自己,生存下來的。-- 王石


抗戰初期,中國從軍隊到老百姓被日本軍隊的禽獸不如的行徑還不了解,吃了很多虧,白白死了很多人。如果沒記錯,南京大屠殺有10幾個日軍把上千老百姓關在禮堂裏,一個一個殺害,那時的國人是多麽老實!抗戰後期的軍隊和人民都比以前要勇敢許多,打出了血性,明白了不反抗就是死。這個是不是就是毛主席講過的"青年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身體?"不野蠻就讓日本鬼子給滅亡了。




下麵中國人和猶太人的討論,讓我想起王石的這段話《王石哈佛問道》。搬上來和大家分享,拋磚引玉,見見諒!如果版主認為不妥,刪除了也無所謂。(但是中華的傳統文化不應該是衰敗的原因,是我們沒學到精華而已。)



湯因比的《曆史研究》說:“我們現在已經發現,艱苦的環境對於文明來說非但無害而且是有益的。”從這個角度說,上帝的最愛,也許是猶太人,他以此民族為抽樣,要向極限裏檢驗人類的質量。上帝幾乎把生命賴以生存的一切都從猶太人那裏抽掉,上帝甚至把土地和家園都從猶太人那裏拿走了。


如果僅隻是拿掉了土地家園,也許還看不出上帝檢驗這個民族的決心。沒有了土地家園,也就喪失了從事農業的可能,在很長的曆史時期裏,農業一直是人類主要和 穩定的生存來源,遠離土地,就等於靠近饑寒交迫。更有甚者,如果拒絕接受當地多數人的宗教,就連參與公共生活和從事一些自由職業也被禁止。麵對宗教的不 滿,麵對整個社會的反對和歧視,精神上的壓力甚至要大於經濟上的壓力,薄弱者或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被神拋棄。

我們今天看到的卻是,猶太人突破了那個流散民族被流散地人同化的法則。--讀湯因比《曆史研究》


“猶太人為什麽不能懷恨?一個被逼得逃離了自己家園數千年,一個被逼得操賤業、受人宰割而隻能忍辱偷生以苟延殘喘,一個世世代代浪跡天涯,深味做人不易和世態炎涼的民族,為什麽沒有懷恨的最後的權利!”


這就是他們與中國人的區別,我們很幸運的。小民族,如韓,日,如果不抱團,早被滅了。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老外在日本看小孩子玩遊戲,老虎吃所有的動物,但是如果老虎遇到三隻羊,它就輸了。老外很不解,但是日本人都是這麽認為的。這個才是中國忘記了的叢林規則。美國是非常善用此道的,他從不缺少敵人,而我們國家卻總是麻痹大眾,大談友好,說得自己都相信了。


中國地大物博,人很容易滿足安逸,虎就變豬了,外族來了也被同化,比如入關的八旗子弟,以前騎馬善戰,入關以後舒服了,隻會提籠架鳥抽大煙。拿破倫說的“睡覺的獅子”,估計就是這個意思。每次都是被外族恨打,一刺激就變回老虎。當然如果沒變成虎,就變三隻羊了,把侵略的老虎也給同化了。現在的滿族,連語言文字都沒了,他贏了輸了?


就是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shùn)發於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於版築之間,膠鬲 (gé)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áo)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