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海軍隻是用“牙簽”在南海“戳”了一下越南!

(2007-08-10 20:16:48) 下一個



中國海軍戰艦從二三千噸為主,一下子跨到萬噸,進步是明顯的。要看到差距,更要在一個時間長度內,看這種差距是否在不斷縮小,這才是有意義的。像俄羅斯本來差距很小,現在在擴大,這才是要警惕的,我們則相反,差距在縮小,所以人家到處賣“中國威脅論”,就讓他喊去吧

說到底,我們這支軍隊二十多年沒打仗了,實在需要用一場戰爭來檢驗戰鬥力。否則,也隻能跟在人家後麵亦步亦趨,因為不打仗談兵畢竟是“紙張談兵”,怎麽說心裏都沒底。


其實現在新武器大多數對戰場環境要求很高,一些精密設備對溫度、濕度、清潔度都有特定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輕則不靈了重則出差錯,適應性、可靠性比較差。說白了,很多信息化武器基本上隻適合在不接觸的遠程精確打擊中使用,在近距離的硝煙彌漫戰場上,就不一定有優勢。

那麽在未來戰爭中,我們可不可以確定的選擇不接觸的作戰模式?如果不能肯定的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麽一些老裝備還是要保留的,甚至新武器的設計應該更多的在戰場適應性、可靠性上做點文章,不要一天到晚跟著“新概念”走,武器是打仗用的,不是為了完善概念用的。我對沒有經過實戰環境考驗的新裝備,總感覺不那麽放心。



造航母已無懸念,人大會上解放軍代表說話,是不會忽悠人的。實話說,沒有上峰的指示,代表也不敢說。國內造航母呼聲,其實工業界比海軍還著急(軍方心裏急,嘴上還要聽上級的),因為國企改製後,來自國撥研發經費的渠道減少,而企業自身有沒有資金投入這些高技術。而航母研製,可以全方位提高材料、機械、電子、冶煉、動力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大大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一個資料說,借助於幾十年前的核潛艇研製,很多技術轉換到核電站研製和建造,現在很快就上了70%,造船業看似紅紅火火,高品質的船國產化一半還勉強。如果造了航母,不說別的,造船業就可以大翻身。軍工與民用實際就是一體兩麵,長征、神舟,沒有背後的東風那能如此輝煌,小日本眼紅中國航天,心裏也明白著呢,作為二戰後被閹割的國家,隻要不能擁有“殺手鐧”這一類蛋蛋,它的航天就永遠不可能趕上中國。

所以,造航母是為中國工業又一次騰飛注入血液,反對造航母的,要麽看不到這一點,要麽就是別有用心的。



下半年以來,中國海軍改變了一點策略,南海艦隊巡航艦艇數量增加、噸位加大,由過去間隔改為不間隔,軍艦在那兒東遊西蕩,這下他們(周邊國家)緊張了,希望這種張力要保持下去。就要讓這些國家增加支出,人員、軍費、維持等等費用增加到難以忍受,另外一方麵要限製它南海獲取收入,尤其要威懾它(越南)的石油開發。投入產出不平衡,南海或許有些許安寧。

從之前處理菲律賓,現在處理越南、印尼關係看,與東盟關係、處理南海問題,必要時要動動手,鬥而“小出血”還是不影響我們的大格局的。拉一派也是要的,這一次泰國陸軍特種兵來廣州與我軍“合訓”,美國都很驚訝,最近馬來西亞海軍來上海,這也是震震新加坡的一張好牌,據說要買咱反艦導彈,是不是來看貨的。



相對於南海艦隊實力來說,我們對越南動的隻能算用“牙簽”戳了一下。對東盟國家我們還是以懷柔為主,敲打為輔。真要敲打,南海艦隊一家去,足夠足夠,整個東盟海軍現在都比不上南海一家,南海艦隊壯起來了,核潛艇都有了。如果對付個東盟海軍輪戰,海軍就改回清朝的名叫“水師”得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