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和天賦/ 文學是人學》
1. 寫字和天賦
做學問靠的是認真,寫文章靠的是天賦。文藝研究最好以文藝創作為基礎,不然就是空中樓閣。創作常新,研究才能常新,不然就是陳腔老調。我欣賞創作人,不欣賞研究者。研究越多,越容易被條條框框卡住。真正的文藝人,應該把精力放在創作上,而不是研究裏。
常新,是每個寫字人都喜歡的狀態。然而創作源於生活,一成不變的生活常常消耗並扼殺我們的靈感和熱情,加上所處時代給不了創作應有的刺激,所以要想做到常新,很難。那些經常有作品出來的人,不是過得特別好,就是過得特別不好,這說法並沒有聽起來那麽武斷。特別好,有激情。特別不好,有動力。唯有不好不壞,很難有東西出來,因為創作的熱情和靈感的源泉被現實埋沒了、被生活堵住了。再不然就要能於平凡中品出不平凡來,這種人一定是有著超人的敏感度和神經質的,在旁人看他們過於敏感和神經質也就不足為奇。
嚴歌苓曾說她是三分天賦加七分努力,後來自己更正為五分天賦五分努力。講故事嗎誰不會?發牢騷嗎誰不會?寫字的天賦人人都有,覺得自己不會寫的,不是真的不會寫,而是你的那部分天賦沒被發掘,你缺少的不是寫字的天賦,而是促使你寫字的外部環境。
是的,寫字需要催化劑。這催化劑,可能是某種遭遇、際遇或者改變。當然除此之外,還需要訓練和實踐,所謂訓練和實踐,就是實實在在地寫東西。雖然講故事和發牢騷人人都會,但寫字卻不是人人都能寫的,這與之前說的寫字的天賦人人都有並不相矛盾。寫字就是將講故事和發牢騷的本事上升到高逼格,不好意思,這裏借用一下當今的網絡語。
2. “文學是人學”
“文學是人學”。人的文學,自然要以人為中心,從人說開去。社會由人構成,寫人的同時就是在寫社會。揭示人性的同時揭示社會,不能不承認人賴以生存的社會對人的影響。
作者用人物代言的初衷並沒有錯,隻是不要像一個傳聲筒那樣笨拙而生硬。人物的真實性、事件的合理性很重要,否則難免會讓人覺得麵目可憎。
為寫人而寫人,沒什麽不好。隻是人無非愛恨情仇,人性無非善惡美醜。放眼看那些成功的作家,一定是善於寫人的。閱曆之廣、見識之多,以至於寫人寫到一定程度,就是在寫社會了。
影響文字的不隻有文采和筆力,更有閱曆和見識。在文采和筆力足夠的情況下,閱曆和見識是製約文字的重要因素。這就是為什麽,即使名聲大噪的作家,在寫自己不熟悉的題材前,也需要實地體驗生活的原因,很多東西不是單憑想象和杜撰就能寫得出來的,由此可見文學的社會性。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不可能脫離社會存在,因此文學也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不能說揭示人性的作品,一定不如揭示社會的作品,沒有上升到社會高度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能夠成功揭示人性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寫人寫到一定程度,特別是當這些人有一定代表性的時候,就是在寫社會了。所以不用太在意有沒有上升到社會高度,先把人寫好。
(原創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