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個人資料
正文

走出流淚穀(基督教離婚善後係列)

(2011-07-20 16:53:18) 下一個

一、父母離婚對子女有何情緒影響?

羅秋霖

在父母離婚事情上,子女是最大的受害者。有研究顯示10位孩子中有4位於父母離婚後10年會出現憂慮、學業低落、忿怒及自我形象低落等問題(1)。當然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還要視乎孩子的年齡,得撫養權一方對孩子的愛護以及其他親人的支持而定。

情緒方麵:孩子會失去安全感,感情上覺得不安,被拒絕、寂寞、傷感及混亂。亦會因父母不在一起而感到羞恥、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事才導致父母離婚,而形成自咎感及質疑自己的價值。這些情緒可能短期影響孩子的睡眠習慣,或未能專注學習。

行為方麵:父母離異的子女,會有無能為力的感覺,可能導致一些孩子傾向有攻擊性的行為,例如打架,以表現自己的能力;或藉此吸引別人的注意。此外,有些孩子會變得沉默,不聽話、學習時不集中,成績下降,朋輩關係不和等。亦有部仍份會表現異常的聽話,如勤力做功課家務少回嘴。

拿到子女撫養權,並不是勝利:子女可能成為父母不停對抗的導火線。而不管誰贏誰輸,對於孩子都沒有好處。現在的父母由於子女人數較少,所以與子女之間有較濃厚的親密關係。一旦離婚,小孩尤其會強烈感受到父或母之中某一方的離去。因此拿到子女撫養權的一方,並不是勝利,更應要讓孩子多與分開的父親或母親溝通接近,使孩子更能產生正麵的成長發展。

單親父母向子女常犯的十大錯誤

1.在子女前訴說對方問題錯失(爭取子女支持/為自己行動得合理化)

當父或母仍在腦怒對方時,往往自覺與不自覺地向子女伸訴斥罵對方,且更批評得非常嚴重。當子女不斷聽到你如此責罵對方時,他們內心可能會想到"我是他/她生的,是否我也如充此差?""對方既然如此差,為何你與對方結婚?","我的父/母是否真的很壞?我是否不要與他/她見麵?但我又想見他/她,那怎麽辦呢?"

2.以子女作"傳訊鴿"(小孩成了三文治,兩邊難討好)

由於分手帶來的憤怒,傷痛,往往不想與對方直接溝通,但又有具體需要,例如要對方付家用,有時便會叫小孩"通知"對方。這時,小孩便處於兩邊難討好局麵,使到原本與父/母會麵的開心時刻,變成壓力之源。

3.限製子女與另方麵接觸,作為報複(子女有權與別一方保持恒常接觸)

有些父/母常找不同藉口使對方不能見到子女,如生病,突然去了同學生日會,忙於功課中,甚至是"他們不想見你"。這樣使到子女成為你們權力鬥爭的中心,對他們的情緒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4.太快有太多轉變,未能適應(搬屋,轉校,換補習老師,停止興趣班,回流等)

父母離異,已經是非常巨大的改變,再加上其他轉變,會增加更多適應困擾,容易引發更多情緒與行為問題。

5."誰疼你愛你更多"(逼表態,兩邊難討好)

最令子女難答的是父母問這個問題,說真心話,不知你的反應如何,更怕你發脾氣,借意責罵,惟有學去說些你喜歡聽的話。期盼各位父母不要問子女這問題。

6.作出承諾卻辦不到

單親家長,尤其並非共住的一方,往往輕易承諾與子女假期去玩,出席比賽,或畢業典禮;但卻因各種忙碌原因而未能出席,這會讓子女對你產生極大的失望,破壞對你的信任度,甚至帶來日後的不合作,報複,關係疏遠。英語有句話"Say what you mean&mean what you say",你說的話要具體實行。

7.過急於出現新關係

有些離異單親很快有有男/女朋友,甚至於很想連同子女相見時間彼此見麵,以為可以早些認識,可以陪養感情。其實子女未有足夠準備,勉強促成,反為抗拒;尤其仍在小學階段的子女,心裏仍有一絲盼望父母複合,如出現第三者,即表示複合無望,有些子女更會刻意破壞。

8.以子女作為情感依賴

有些家長因沒有親友可以傾訴心事,不期然會向子女訴自己的苦,使他們承載太多情緒壓力,而又不知如何處理,反而影響學習及情緒管理。有這些情況的單親父母,建議你們找專業輔導員傾談。

9.扮作無事

有些"強人"單親為保持堅強形象,表現超冷靜,以忙碌掩蓋不快情緒,不容旁人問及私事,甚至子女們也不會談及。其實雖然你不說,但已經藉著你的行為"告訴"了他們,"父母離婚"是不可以傾談的,也不可問。試想,子女們還會向你傾吐心事嗎?他們有情緒困擾不找你,便會找誰呢?

10.生活失重心

有些家長因為太傷心憤怒,無法適應離婚事實,以致生活欠紀律,日夜顛倒,飲食不定時,甚至借酒消愁,或賭錢,購物,狂食去逃避現實。如果你有朋友有此情況,請盡快與他/她保持接觸,並聯絡可援助的輔導或社工機構,尋找外援。

打破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

1.單親家庭一定不快樂

究竟誰說這話?為何單親便一定不快樂?如何才會快樂?其實,<單親家庭一定不快樂>這話是一句咒語,是自圓其說"self-fulfilling prophecy"。無論是單身生活,或有子女同住,會有不同的適應,也有不同的樂趣。重要的是,擴大生活空間,如多與其他單親聚會,總不至單親家庭一定不快樂。

2.單親子女容易成為問題兒童

同樣,這句話也是句咒語。現實是,很多有成就的人,亦有是從單親家庭長大的。當然,成為童黨,或街頭道友,亦有不少是單親家庭而來的。不要被這些咒語控製,把它打破。

身為單親,總比雙親時多一些的挑戰,壓力可能會大些,時間會更覺不夠用,但這些都是暫時的。子女會漸漸長大,可協助家務減輕負擔,接受朋友支援協助可舒緩壓力。更關鍵的,是尋找賜生命力量之源的上帝,祂是避難所,是補給站。祂應許過,我們麵對的難處,是我們可以承擔的。


二、離婚後如何麵對情欲挑戰

羅秋霖

神造人,人有情,有性,有欲念。在婚姻關係裏,與配偶一起的性生活,互相滋潤彼此得滿足。但在離婚後回複單身,生理需要仍然存在,又如何麵對情感空虛和情欲的挑戰呢?在經曆過婚姻創傷後,不少人為了滿足需要而快速墮入情網,熱情過後,很快又因過早有性關係而忽略愛情的均衡發展,以致再次"因了解而分開",陷入糾纏不清的情愛欲困擾。

現代社會的性觀念

從報章電視每日所聽所聞,都充斥著某某影星結婚不久又叫離婚,某某名媛未婚生子,某名人富商"照顧"美女無數;而著名影視歌星同居多年的親密朋友更以夫妻自稱,甚至有些基督徒也如此!這顯示婚姻的盟誓不再被重視,各人都為了自我滿足而行,是個人自由主義的具體顯示。

有人或許會認為,性是愛的表達,既然彼此相愛,這是自然流露的事,何況隻與單一性伴侶,不會傳染性病,大家安心。最重要的是男女雙方,在婚姻關係割裂後,已經強忍性欲多時,既然大家都有需要,何妨彼此滿足,更何必等到結婚?而且社會已接納同居,未婚有性,有何問題呢?甚至乎質疑"隻有在婚姻裏才可以有性"的觀念是否已落伍,不合時宜?

婚外性行為"合理化

合理化就是將不合乎理性的行為,給予各樣的理由,變作合理,並實行出來。在一份以基督教背景的<離婚關顧(DivorceCare)的刊物上,它列出常見的合理化解釋婚外性行為,說明人會如何令自己"好過":第一,這是對方的錯;對方想要,我便給予。第二,是我(們)有權去做(性行為),因身體是屬於我(們)的。第三,我隻是去到某一點便停止(例如撫摸,手交,口交,體外射精,帶安全套)。第四,我(們)並沒有傷害別人,而且是彼此享受和滿足。第五,我們這段關係不同,會有將來,會負責任,大家可以應付得來。第六,在神眼中,我們已是結婚,不用理會他人批評。第七,我要知道我仍然有能力/吸引力。第八,神最終會原諒我們的。

婚外性行為會帶來影響

縱然婚外性行為在社會已漸甚普遍,在未有婚姻關係下而有的性接觸,對身心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身體方麵,對方可以很快便與你有性接觸,你不知對方之前有多少個性伴侶,而性病的潛伏期可長達六個月,你或許已被傳染而不自知。不論你用何方式避孕,始終有"中招懷孕"的可能性,帶來更多問題,甚至破壞感情發展。當彼此見麵便有性,且成為習慣,當某日某方不想有時,便有潛伏危機--強逼性行為或強奸,尤其男方性欲強盛,自製力低。

心理方麵,將貞潔觀念拋棄,不會特別珍惜對方身體,隻不過是一名女性/男性。過早有性關係,降低對性的享受程度,一早已試過,沒有神秘感。性接觸成為見麵的重點,亦會減低認識對方多麵的興趣,視性等於愛,不提供性便等於不再愛,將兩性的愛與情壓縮成隻有性交,關係漸漸狹窄,易生不滿甚至衝突,以至分手。未能認清對方性格,難有全麵認識,雙方皆避重就輕取悅對方,難以真正全麵了解。到後期發現在性格行為脾氣等各方麵不能適應時,便陷入進退兩難,悔不當初。

為了有性,男的可能盡顯關心愛護以換取對方願意;為了被愛,女方可能以身體容貌性感衣著以換取對方的欣賞關懷。亦有可能在前段婚姻鬱結未清,潛意識仍帶著多少報複心態看異性,藉性或感情玩弄對方。在這情況下,過早有性,可能帶來更多的情緒傷害。

靈性上,婚外性行為,並非神所喜悅的,使人與神的關係受到破壞。聖經說: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不放縱私欲的邪情,像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汙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撒羅尼迦前書4:3-5,7)當人明知故犯時,聖靈常會提出警告,「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欲。」(羅馬書13:13-14)

麵對情欲挑戰

情欲誘惑,無處不在,起點,卻來自內心。性欲是生理性,有周期高低循環;也是心理性,受環境氣氛及情緒互動影響。要麵對它,單靠理性自律往往不能成功,因為麵對內在生理強烈渴求,加上異性發出誘惑,聖人也會心軟投降,暫把理性放在一旁。

麵對這些掙紮,使徒保羅亦曾經曆過,他說:「我也知道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誌為善由得我,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裏頭的罪做的。」(羅馬書7:18-20)

這並非說既是罪令我難以自製,便將責任歸它,任由放縱身體?!非也,乃是要將身體看得更重。「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裏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林前6:19)當你看到身體是有聖靈同在的時候,你還會隨意亂用嗎?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

既然知道要珍惜愛護及尊敬身體,不是為滿足一己欲望,乃是要勝過欲念,將身心意誌放在榮耀神的事上,才能有效麵對情欲誘惑。

預防勝於補救-首先不要自設陷阱,要清楚拒絕並以行動表示"不願意進一步"。小心約會地點,要安排在公開人多場所見麵,勿製造機會讓二人在隱閉地方或飲酒狂歡。勿以性換愛,用身體吸引對方的注意以陪伴自己,占據對方,或用性向前夫/妻報複。尤其避看色情網頁、影碟、電影。無疑,色情誘惑無處不在,正如你不能阻止雀鳥飛過你的頭頂,但你肯定可以阻止雀鳥在你頭上築巢。

在約會時,留意對方的處境是否已正式完結上一段關係?與你進入新關係,會否是為金錢?移民條件?填補情感空虛?獲取性欲滿足?還是真心想發展一段美好而有前景的關係?

性可以上癮,但也可以除去。倘若你仍在無法自製過程中,應考慮找輔導或可信任的教牧傾談,並即時停止性約會,以免泥足不斷深陷。


三、麵對孤單

梁曹娟華

離婚表麵上是要辦好法律手續,分配家產及兒女撫養權,二人分開,一切完成。但離婚者心靈要麵對的除卻怨憤,還有各方麵的適應以及莫名的孤單感。

每當夜闌人靜,過往與配偶一同相處,把臂同遊,二人晚上依偎在電視機前的片段,一家人出外活動的記憶,一一湧現眼前。這個時刻,多麽希望有人在身旁與我談心,多麽希望一家大小,再次做同一件事,共渡歡樂時光。

有時雖然身處在一大群人中,在聚會裹,仍免不了會感覺到自己隻影形單,孤寂不堪。這種孤單感覺來自我們身處在一個以夫婦為主(couple oriented)的社會,我似乎成了nobody,好像無人愛,無人關心,沒有人緊張我的死活﹔也可能源於家人或朋友不知如何麵對離婚者的需耍,怕多接觸而引起當事人更多的不安。孤單感有時亦由於個人無意中造成,例如: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loser),因此,沒有甚麽可以和人分享,於是自我建造成一麵牆,不讓人接近。自己也逃離別人的關心,問候,有時亦怨自己不懂處理,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罪人,不斷自我批評,與上帝疏離。也有可能覺得自己無錯,因此不想見到別人眼光,害怕去解釋。於是不自覺地與親友疏遠,一個人若長期陷入孤單裏,負麵情緒就會愈來愈嚴重。若不好好處理,人就會更加沮喪,所以當事人一定要好好重整內心世界,建設好自己的心理情緒。

有專家指出有時孤單會令人過渡依賴別人,以為自己沒有用,於是每件事都要別人代勞,有時亦有可能掉入過渡依賴孩子的狀況,因孩子永不會拒絕父母,但亦因此給孩子帶來重擔;亦有人為了盡怏擺脫孤單,立刻展開一段新的男女關係。

其實一人獨處不一定等於孤單。有人珍惜獨處時光,總會找一個舒服的地方,放一杯可口的飲品,細細品嚐一本心愛的書本或雜誌。獨處不是一個問題,問題是如何令生命活得有意義,比以前更精彩,更豐盛。所以別讓離婚的負麵情緒拖跨

你,要以信心,毅力突破目前的困境,聖經說:「那人獨居不好」,獨居是孤立狀態,所以要有伴侶,但獨處?可以不孤單(alone but not lonely),請考慮接受以下一些信念,相信可以讓你得到幫助:

1)雖然我的情況跌到穀底,身心靈非常傷痛,但這個時刻一定會過去。

2)主耶穌完全知道我的失望,悲痛,苦澀,衪也為我所受到的傷害而哭泣,我要走入主懷中,讓衪以無條件,無盡的愛擁抱我這個無助的人。

3)我向主呼求,衪必給我安慰,醫冶受傷的心靈。

4)縱然沒有人愛我,上帝仍然不會離棄我,衪的愛是不離不棄。

5)我要與友人聯係,與一些有同理心的同性朋友促膝談心,他們不會嫌棄我,因為他們是一群有愛心,願意與我同渡難關的人。隻要勇敢地開放心懐往前走,我就會得到支持和鼓勵。鼓勵自己找一些有相同經曆與背景的同性朋友交往,例如大家有年齡相若的孩子,大家交往更易溝通.也可以相約幾個固定朋友午膳,彼此交流。

6)我需要避免過早踏上一段新男女關係,要先建造好自己內心世界,讓身心靈得到完全康複,才再考慮發展新感情。(有婚姻輔導指出,當事人若仍未找出及麵對引致上一段婚姻失敗的原因而再婚,再離婚的機會率多達六成以上,所以婚姻再次失敗的可能性是不容忽視的。)

7)我要活在上帝的寬恕與赦免,才有完全的自由和釋放。上帝必賜下充足的喜樂與平安給信靠衪的人。

願我們如此禱告:「主耶穌,我很難想像你也曾受如此大的傷害,我知禰深深明白那撕裂的痛,我覺得真的十分孤單,但我知道在這黑暗的時刻,禰仍在我身旁扶持我,我深深相信禰醫冶的大能。」


四、麵對憤怒

羅秋霖

離婚帶來傷痛,傷痛引發仇恨、憤怒和抑鬱,它發出的殺傷力就好像一根煙頭可以引致巨大的山火。讓我們一起看看離婚可引發出的憤怒有那些情況,以及麵對之道。

憤怒根源

最大原因是被離棄者感到尊嚴被掃落,過往為對方所作一切努力,轉變成白費,不被重視,感到非常不公平;另外,是對方破壞婚盟,以往彼此關顧信任,如今卻被盤算分走財產及子女;加上在相比之下,自己竟然比不上第三者,更是越想越激憤,很易找發泄出口。

憤怒導火線

在離婚前期,通常是關係惡化,經常爭吵,凡事看不順眼,隨時罵戰,漸漸變得麻木,到後期冷淡麵對。一方在外流連,另一方則看顧小孩,家不成家,氣氛僵硬而暗藏火藥味,溝通隻有單打,責罵或當對方隱形。較差的是各走各路,沒有溝通,任由感情腐爛,日後無法收拾。最差的是刻意欺騙對方,事出突然而有計劃地單方宣布離婚,使對方無法防備。情感上被萬箭穿心,當事人的傷痛憤怒之深,難以言盡。

而不同程度的憤怒的產生亦可因人因事而異。當被離棄者感到對方企圖控製/玩弄,使生活不便,如威脅不給家用,將要賣屋,強迫搬走,很易激起情緒。此外,個人或雙方曾經有過的夢想因此幻滅,如養兒成材,建立事業等。更傷痛的是破壞者竟是自己的配偶,悲憤心生。

但亦有部份原因是自我招致的,如很想配偶常陪伴自己,要求對方經常在家,以致對方沒有個人空間,對方以無法忍受而設法找藉口逃避,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亦有來自懼怕離婚後難以自立,不能好好照顧子女,或對方堅持帶走子女,更易產生"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不仁,我不義","我沒有好日子,你也不會有"……等雙輸觀念。

也有因內心寂寞而起。成為單身初期,難以適應情緒波動,常會避開人群,內心雖想要別人的關心,但親友來電時,又不願傾談,甚至裝作無事,或以忙於工作,教會事奉等為藉口。由此更加不被了解,有苦自己知,埋怨"為何會在我身上發生?"怨己,怨對方,怨他人,怨神!怨憤之氣由此而生。以及緣於自卑感,覺得離婚是個人失敗,不值人愛,自己無價值,更敏感他人言行是否暗示或針對自己,易作過敏反應,引起不必要的衝突,破壞人際關係,人人敬而遠之。

處理憤怒

先要明白,在離婚過程之前後,內心感到不滿憤慨是非常正常而自然,容許自己也有此情緒,並有表達發泄的需要,關鍵是如何去發泄。要處理內心憤怒,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婚姻問題專家普遍認為離婚帶來的情緒波動一般由半年到兩年之間,便漸回複如常生活。

處理初期的情緒,可嚐試寫下來,如日記,不寄出的信,將心聲化作文字;或到海灘漫步,向天空大聲叫喊,發泄心中怒氣;找一、二位可信任的老友傾訴,對方隻聽而不加己見;倘若朋友不便,可找婚姻輔導員傾談,或參加<離婚以後:走出流淚穀課程>(詳情留意真理報)或其他相關課程,學習有效的處理方法o

離婚前後,常見家庭暴力言語或行為,弱勢者要衡量己身安全而考慮報警。禁製令可能會加深彼此裂痕;但亦可抑製對方,減低繼續被欺淩,使自己有重新振作的機會。日後製定規範協議,亦易令雙方以冷靜方式麵對離異後的關係。

最易激發情緒莫過於分錢財。為免擴大衝突,宜多考慮對方需要與能力,以"過得人過得自己"原則,<給對方合理分配,日後見麵好商談>。盡量避免找律師上法庭,因他們才是最大得益者。雙方<協議離婚>,自己處理,不用五佰元,找律師代辦,大概一千元加稅,有爭議要上庭,輕者萬多元,重者十萬元以上,視複雜程度及上庭時間而定。既然此刻不能共同生活,為何不可"減低傷害"而分手?畢竟雙方亦曾經有段快樂時光,以及還要麵對照顧子女日後的生活。

正如上期曾說過,婚姻的失去,不等於失去人生全部。雖然經曆莫大痛苦,人仍然有希望,可以走上康複之途。這個時候,正是要積極麵對,作一些思想上的重建,改變自己人生的下半場。憤怒是可以得醫治的,不要忘記向上帝呼求,祂的恩典夠用。


五、離婚後的財務適應

羅秋霖

離婚不單帶來身心靈很多傷痛,最即時影響就是財務適應。從前兩人賺錢養活全家,現在要獨力承擔,更要處理繁複的每月支出。每項問題總有答案。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離婚後如何重整財務。

調整生活水平

從對方開始不再付家用,或不再一起生活時,就要有心理上和實際上的準備。首先麵對的是收入下降,甚至沒有。這時侯,你需要有"危機預算"(crisis budget)概念,即在短期內大幅度調整生活模式,盡量刪去非必需的支出,如訂閱雜誌,計劃而未成事的遠途旅行,定期捐款,等等。更要讓朋友知道你的情況及需要,他們可代看小孩,送贈舊衣家俱,汽車接載等。勿忘記朋友是在有需要時彼此扶助。要有勇氣衝破"不願承認有困難"(denial)的心理關口,因為承認有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同樣重要的,是與子女傾談家庭轉變,讓他門明白過渡期的經濟困難,爭取他門合作,日後可避免不必要衝突,更有助增強子女適應能力和家庭內聚力。更要與子女傾談"需要"(Needs)與"想要"(Wants)的分別。"需要"是生活上不能沒有的,如衣服鞋襪,但名牌是"想要",非名牌可節省更多。往後的購物,可能會多些去一元店,二手市場,或看買賣報,網上二手買賣區,搜集購物優惠券,或與三數家庭合購家庭裝用品以降低成本等等。漸漸發覺,原來有很多途徑節省開支,是一個很有趣味的經曆。

這期間最常浮現的意識是如何開源節流,量入為出。開源方麵,可考慮重新投入工作行列。假如多年未有工作,宜先參加免費的「求職培訓班」以了解最新勞工市場情況,或學習實用課程。又或以自僱方式,如開車接送,代照顧幼兒老人等等,看看自己有那些能力。天無絕人之路,有些以前學到的知識技巧,可能今天正用得上。曾有人說"馬死落地行",一樣可以達到目的地。能屈能伸,正是現代人的生存技巧。

有需要,向外求

有些人比較看重麵子,不輕言向朋友求助,更不會申請政府福利,甚麽困難盡量獨力承擔。無疑,強烈自尊感和自力更新態度,是磨練自我及維護自我尊嚴之道;但與此同時,又會否為自己帶來額外壓力和生活困境,甚至連累子女的成長呢?曾見一個案,一位年輕單親母親不願向朋友表示需要,其女兒在社區中心的舞蹈班及遊泳班,因為沒有人可接送而被迫停止,影向她的興趣建立和母女關係。另一案例,有位單親母親為使收入穩定,做兩份全職工作,日間及晚間,想一想,這會對自己身體,情緒,精神狀態,與子女關係,社交,娛樂會有多大影響?現時的"積勞",會否成為日後的"成疾"?得了甚麽?又失了甚麽?

衣食住行可節省

作為現代單親,開門七件事包括衣食住行,娛樂,醫療及儲蓄,以下是一些節流經驗,讀者可舉一反三,創造適合自己的方法。衣與食較易控製,很多時子女衣服可透過親友之間相贈交換,或在二手店選購。盡量不出外吃,堅持帶飯上班或上課;戶外活動可先行預備食物飲品,避免在現場購買。多在家舉行生日會或慶祝會;使用買一送一贈券,通常可在社區報或食店宣傳資料找到。

住方麵,如仍要供屋,可能要延長供款期,或分租房間以增收入,或大屋搬細屋,甚至賣屋(倘若未能繼續供屋),或賣去家中不用家俱,如鋼琴。平時減少用電,如盡量少用幹衣機,用較平手機費用計劃等等。行方麵,如未能應付汽車維修及保險費,可能要換細車,甚至賣車,或以彼此接載car pool方式省汽油費,少去長途旅行及多用公車。審慎駕駛亦可減少意外或告票。

醫療開支,可向醫生表示經濟情況,他們會有不同途徑協助或減免。娛樂可多留意社區報或社區中心活動消息,如果是接受公援,可獲減免使用泳池。家中娛樂,租影碟在家看比上戲院便宜五倍以上。亦可考慮買「太空館」或其他益智活動之家庭全年套票,經常去節省甚多。向學校老師查詢申請學校活動資助途徑,往往會有出人意外的喜悅。

儲蓄是良好習慣,即使小額,也應開始。如能每年至少一次與子女用部份儲蓄一起買些食物或衣物送去有需要的社會服務機構,更具教育意義。如是信徒,亦可憑信心奉獻,上帝是看重人的內心,而非外在。

避免落入信用卡陷阱,先使未來錢,用多而不自覺,每月一定要清還卡數。銀行自動扣數到期前,必定先預備充足,避免罰款招致損失更大。做財政計劃可考慮建立各項開支分類預算,例如用不同信封記錄每類,每次支出都詳細寫下,每星期細看一次,如某項目支出已超額,不從另一類借調,等下月才用。持之以恒,有助自律。法律開支極昂貴,雙方勿因意氣之爭,盡量避免鬧上法庭,嚐試庭外和解,使用家庭司法輔導員,誌願機構服務等協助處理。


總結:學習理財,本來就是每個成年人都要懂的事,隻不過以前有人分擔,現時要獨力承受,所以倍感困難。即使初期不習慣,甚至出錯,不要氣餒,接受自己,並提高警惕以免再犯。一隻小小麻雀,上帝也看顧,何況你是神的寶貴兒女,祂必看顧你的需要。請記住,無論怎樣困難,你並不孤單,神與你同在。

六、寬恕帶來心靈釋放

梁曹娟華

二十多年前在美留學期間,認識了一位中年婦人,她丈夫在移居美國一年不到就去世。當時男家家人說了很多話,這位太太受到很大傷害,事情雖過了很久,她見到任何新朋友,總會訴苦,喋喋不休,她心中終日忘不了夫家所說的話,但朋友見麵,隻想好好交往,重複又重複地訴苦,叫人望而生畏。這位太太終日活在傷痛,以致生命失去了應有的樂趣。

離婚帶來深深的傷痛,破壞一個共守一生的承諾與美夢,一個曾經大大深傷害你的人,怎麽能寬恕?很多時,我們認為對方要先向我認錯,才可以去寬恕,否則那憤怒仍在,寬恕沒有可能。其實寬恕對方,並不是憑感覺,若憑感覺我們不會去寬恕對方的。也不是去期望並要求對方向你道歉或再次信任他,要分清楚寬恕與信任是兩回事。更不是等如容忍對方的行為,他的行為仍然是不對的;亦不需要假作對方沒有傷害到你,或告訴自己那痛並不那麽傷害到我。或要你逆來順受,免去對方應付的責任,也不是表示恢複以前的關係。

寬恕是一個自我的決擇(Choice),與對方無關;是順服上帝的標記,若堅決憎恨對方,會破壞你與上帝的關係;寬恕會讓自己生活得更釋然、超脫;是向自己的行為與態度負責;不必要求對方回應我;亦願意提出請求對方寬恕。

心中充滿寬恕,最終帶來心靈的釋放與自由,亦為孩子及家人樹立一個好榜樣。這個決定是你個人的選擇,當然也是成長過程中的挑戰。順服上帝,就是順服聖靈的帶領。馬太福音六章十五節這樣說:「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如何去寬恕那個曾深深傷害你的前配偶呢?究竟有那些步驟?資深輔導詹維明女士在她教授的課程中,對於寬恕的步驟,有詳細的指引。

寬恕的過程可以分為八個步驟:

1.承認及麵對你的痛與苦,那些發生了的事,真的令你非常難過。

2.向上帝述說每一個痛楚;例如:我被出賣,被遺棄,想自殺,沒有能力走下去...。

3.將每一個痛楚交給上帝,求衪幫肋,堅決告訴上帝,我不再要這些痛楚,不再抓著仇恨,願意寬恕對方。

4.當你一手將你的傷痛一件一件地交出給上帝,千萬不要空手而回,一定要求上帝賜下祂的平安、喜樂、接納,去代替憂傷與痛苦。可以找一個引記,例如一株你不會忘記的樹,告訴上帝你決定將所有苦交給釘在十字架上的主。這個引記可以成為你不會忘記的證物(見證你所作的決定)。

5.當你一手交出苦痛,跟著雙手一定要接回上帝所賜下的平安與接納(內心可想像自己伸出雙手承載上帝所賜下的,或伸出雙手承載上帝所給予的)。

6.開始學習寫日記,述說自己如何感受每一個痛,並"放下"(Let Go)。

7.內心傷痛感覺仍會不時浮現,不用擔心,上帝已賜下寬恕。

8.按內心感動而寬恕對方,你會發現你的痛楚愈來愈輕。

寬恕對方並不是叫你忘記過往種種,過往所發生過的事件(Event),已是人生曆史的一部份,我們隻能漸漸忘記掉一些痛楚,但事件的發生卻是人生的部份曆史,人如何可以忘記那些已發生的曆史呢?當你發現傷痛、憂傷出現次數愈來愈少,你已進入得醫治的過程中。

寬恕是不再讓對方控製你的情緒,也不需要對方有任何回應,深信上帝會處理對方的問題。心中多了一份自由、一份釋然。將忿忿不平之心態拿走,也是一份自我保護,求上帝也赦免你過往放不下憎恨對方的心。寬恕是表現一種成熟,表示願意去做一些行動(Action)不再憎恨對方,相信上帝的供應,祂改變人生,拿去苦毒,代之而來是一顆純真的心,帶著平安與自由,你身體的不適及抑鬱,將會消失,因為內心已沒有重擔。

很多人因寬恕而經曆上帝大能的醫治,心、身、靈得釋放,咒詛變為祝福,願上帝賜福與你,以致你有能力去勝過憎恨,放下一切,寬恕那些傷害你的人。

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八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七、複和之可能性

梁曹娟華

冬雪來臨,植物就會枯幹,當春回大地,百花又再開放,萬物欣欣向榮,生機再現。離婚後可以複和嗎?複和等於複合嗎?

因著極大的傷害,憤怒與被背叛,複和對一些人來說,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有些人根本不想再提起前配偶;因為已經沒有了愛。有些想法是我將會發展一段新關係,新關係會令我更快樂;也會有另一個想法,就是認為我永遠不會再與前配偶聯係,他永不需耍再在我生命中出現。其實這些想法是不真實的。首先發展一段新關係是需要很大努力,並不容易;另外,假如你是有子女的,以後的日子,更不可能中斷與前配偶接觸,一日為父母,永遠都是父母,兒女畢業、結婚,孫子出世,一定會有聯係。

如果因憎恨對方而拒絕複和,應想想自己良心真的無愧,完全善良純全無可指責嗎?複和的意思就是雙方再見亦是朋友,為子女利益原故,保持合作和諧關係,同時表示你願意開一扇門,讓上帝作工。

複和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不再與對方對抗爭吵大鬧,讓自己及對方有一點喘氣的空間,開始討論孩子及經濟的問題。第二層次是做回朋友,朋友可以又分為點頭朋友,社交朋友或較可以談心支持的朋友。如果前配偶已結婚,做朋友就要適可而止。第三層次是回複關係再結婚,這就是複合。複合應該循序漸進。先經過做回朋友這階段,彼此寬恕,再次戀愛,建立關係。

複和有甚麽好處?婚姻充滿人生難忘回憶片段,是一家人的珍貴遺產,複和可以延續這些珍貴遺產,同時可以減少憤怒、壓力與負麵感受。子女們需要父母和好,盼望見到父母融洽相處,父母能夠複和可以免去孩子積聚苦澀、憤怒。複和亦可減輕部份經濟壓力。不要忘記當日選擇離婚亦有可能是一時之氣,未經深思熟慮;與人和好是上帝的教導。林後5:18「一切都是出於上帝,衪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份賜給我們。」即使你期待展開另一段感情,很多時你仍會被相同氣質的人吸引,因為你未有多餘精力發掘不同個性的人。複和有可能幫助生活更為平穩,減少情緒波動。

在複和過程中,並非凡事稱心,當中有起有跌,不耍擔心,隻要心態積極正麵,複合日子仍會有可能發生的。上帝希望人有完整家庭,願意我們可以回到衪身旁,重新開始。當決定選擇複合,你要放手讓上帝引導,詩篇130:5「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衪的話。」你當然不宜約會異性,當中更要思想你是否已真正寬恕對方,不要忘記寬恕是單方麵,而複合必須雙方。

那麽複合如何可以發生呢?無疑複合是一個大挑戰,必須要認真麵對,需要有一段等候時間,讓對方及自己多方思考。首要先承認自己有罪,承認自已曾經做過一些使對方受傷害的行為,請求對方寬恕。並且立誌改正不當行為,不再重犯,不再欺騙自己及別人。最後就是要謙卑自己,尋求上帝的憐憫。有心想複合的,也可以找一些輔導員幫忙,甚至參加婚前輔導班,加深認識自己及對方,也可以找牧者幫助。


當以智慧開放的心,行上帝喜悅的事,要常審察自己是否已按上帝心意更新自己的心懷意念。複和隻有透過耶穌基督的愛與寬恕才有真正機會,雖然也有可能努力改變自己之後,對方仍然拒絕,事與願違,但複和的努力仍然值得去嚐試。


八、發展新關係之前的了解

羅秋霖

當前配偶離開以後,人總會想再有個伴,分享苦樂,期盼同走未來人生路。但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即使再遇上一位'合眼緣'人士,又想是否真的適合,現在是否適當時侯?在發展新關係之前,不妨先客觀了解一些現象。據北美社會的統計,再婚的離婚率比首次婚姻的離婚率還要高。為何如此?皆因錯誤動機所致。

究竟甚麽原因導致再婚失敗?

錯誤動機:

每個人結識新伴侶的動機都不一樣,但不正確動機容易帶來不良後果。有些人為了填補失去配偶後情感的空虛,或證明自己還有吸引力,亦有些是為滿足生理需要,或是想有個伴侶來讓自己有安全感;也有些抱著'家中該有個男人/女人才似個家'想法,更有些因家中需要人來照顧年幼小孩或長者,或是找個具穩健經濟的伴侶來過下半生。

這些想法並非錯,但結婚若隻是為上述目的,便不免流於頗為自我中心及表麵的考慮。要發展新關係,先清楚自己對未來有何期望,從而影響你去選擇對象時的考慮。首先,會否將彼此性格是否融合列為重點?繼而是有沒有充分了解彼此的原生家庭對雙方的性格塑造,以及對前段婚姻的影響?此外,雙方的人生觀和信仰的認識和相容性有多少?對未來合組家庭的理念是否相近?處理分歧及衝突時的解決原則彼此接受嗎?與自己及前配偶的子女教導上之分工會如何處理?這些都是極須時間讓雙方討論了解。

筆者有一個案,男的前妻因病去世,遺下兩名年幼子女;女的已離婚10年而拍拖無數。因朋友介紹下認識,男方想找位可作孩子的母親(或褓姆);而女方則想有人關心以及有穩定經濟。雙方認識不到三個月便結婚,半年後問題浮現,女的根本不喜歡照顧幼兒,更不喜歡煮飯;雙方皆感失望,衝突漸增,女方更間中返回舊家居住。不堅固的基礎,稍有衝擊便容易鬆散。

如何知道自己適宜進入新關係?

首先自問,有沒有從上次婚姻中吸取教訓?當中有甚麽功課學到,以至在下一段感情時不會重蹈覆轍?有那些行為可以改?那些不想改?你會否抱著'想找另一個會令自己快樂的人'的觀念來找對象?為何你不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甚至可帶快樂給他人?

有專家建議,結婚四年應有一年的等候期,如結婚16年便應等4年才再入愛河,重點是有足夠時間去洗滌前段婚姻的創傷。你覺得需要多久時間去洗滌情感的傷口呢?進入新關係前,最好先讓身心靈皆得治療,才考慮'重出江湖'。

你可查考自己的身體能量分布-身體,情緒,精神及心靈-是否得到均衡照顧,你能否獨自生活(alone)但不覺寂寞(lonely)?你是否活在今天?還仍是活在過去?你是否有處理及解決問題能力?還是有些少困難即想逃避?你的前夫/妻是否在嚐試與你複合中?這些問題都宜細心思考。

有些人以為彼此已是成年人,有不少人生經驗,不用再拍拖數年才去結婚。其實再婚的境況比首次結婚複雜得多,例如怎樣與對方子女相處;一方有經濟基礎者,又擔心日後不和要分其家產;雙方已有既定處事方式,怎樣平衡'維持自我'又可'遷就對方'?無疑,這些事務需更多時間彼此探索。

新關係的成功關鍵

首先確定對方是否已離婚,這點不能拖泥帶水!了解對方與家人關係,是否已然獨立還是仍受父母影響?日後姻親關係如何麵對,在於你婚前了解多少。不要與有債務,賭癮,酒癮,毒癮的人結婚,不要以為自己可改變對方的上癮行為。要知道自己的獨特性和底線,甚麽可以遷就妥協,甚麽不能讓步;如果婚前未能做,婚後更難。公開及坦承討論任何問題,如人生觀,信仰,金錢,時間運用,子女教育等等。給雙方時間彼此了解,切勿過急決定。若然彼此都有一定程度了解,並能接納差異,願意共同生活,甘苦與共,便商議一個合宜的結婚日期。


「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世紀二章18節)「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紀二章24節)聖經早已說明男女結合的婚姻,是祂的心意,人要成長和成熟,彼此同心同行。經曆過前段不如意的婚姻,在新關係裏,更要小心,讓下一段婚姻得到神的祝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