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0後看《金婚》

(2007-10-23 22:39:39) 下一個


    看到蔣雯麗梳了兩條麻花辮,穿著荷葉領碎花連衣裙從工廠的大鐵門裏一蹦一跳地走出來,突然覺得看到了母親年輕時的影子,以及記憶裏那些幸福的清苦的流走的片段,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從心底蔓延開來。

童年的記憶裏,母親麵若桃花,有著嬌好的身段,每件經母親手洗過的潔淨的衣服穿在她身上都是一種別樣的美,散發著活力28洗衣粉的清香和年輕時的蓬勃朝氣。父親每天穿了整齊的中山裝,夾了幾本教科書往返於學校和家庭之間。流水一樣平靜的日子,在母親的精心經營和父親的樸實付出下,也過得有滋有味。

那時每個月發了薪水,父親都會從集市上買回一些魚、肉、豆製品、水果改善一下生活,有時還會給母親和我們買兩件好看的衣服或鞋子,所以我們總會早早地等在路口迎接父親回來,母親也會時不時地出來張望一下,看到父親回來,臉上的幸福便像花兒一樣綻開。

觸景生情,睹物思人也許是人之常情,看到《金婚》裏的演出道具,記憶便被一下子拉回到了十幾年前。那些鏤空的墨綠色暖水瓶,印花瓷盆,貼滿牆壁的獎狀,木製書架,都是被塵封的一些生活用品和生活場景,突然如此醒目地在電視屏幕上陳列出來,過往的記憶也被拽了出來,讓人不覺生出一些感歎和感動。那些我們曾經經曆的歲月,使用過的物品隻能作為一種回想,再也碰觸不到了。

九十年代國家大力提倡奔小康的時候,人民生活水平確實已經得到了很大提高,我們從學校分配的一室一廳的簡單居民房搬到了三室一廳的公寓,家裏的黑白電視換成了長虹彩電,配了DVD,有了幾輛新自行車,父母結婚時用的老式雕花大床也換成了席夢思,母親和我們有了新的梳妝台,陳舊的抽拉式衣櫃也沒有了,家裏添置了一整套紅木家具,父親把他那些經年的泛黃的舊書和新買的彩頁書籍全都搬上了新書櫃,有了自己的專用書房。

日子越過越好,我們也慢慢長大了,讀高中,念大學,參加工作,父母親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逐漸老去,用他們一生的辛勞哺育了我們,當我們可以張開翅膀滿世界飛翔時,能夠陪他們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他們隻能守在空蕩蕩的房子裏啃噬老年的寂寞。就像張國立和蔣雯麗在《金婚》裏演繹的一樣,大年三十的團圓飯,四個子女都在忙各自的事情,兩位老人圍著自己精心準備的滿桌豐盛的佳肴一聲不響地吃著,飯桌上流淌的全是寂寞和無奈。

故事到了尾聲,老年喪子,安逸平靜,兒女承歡,滿是陽光的生活突然變成了無底的空洞,一生忙忙碌碌哺育兒女,到最後全是一場空。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日子每天都要過,人生總是充滿了變數和坎坷,活著的人們都要積極去麵對。

一對平凡夫婦五十年的金婚,重現了父輩人一路走來的生活史,他們經曆了自上世紀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九十年代新科技時代,以及進入新世紀後的又一輪時尚、文化和思想觀念的更新,經曆了新中國天翻地覆變更的五十年。演繹了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一批人所經曆的心路曆程,也同時再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變化。

現已成為中國中堅力量的80年後出生的我們正銜接起了從傳統到變化與革新的時代,從出生到成長為如今的青少年,耳聞目睹了上輩人的生活史,也感受了艱苦奮鬥的清貧時代,如今正投身競爭激烈的信息時代,挑起了中國飛速發展的大旗。

我們從國家提倡超前消費的呼聲中走來,趕上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階段,又在全球一體化的格局中吸納了東西方交融的文化。時尚元素,流行風暴,新概念,新思潮,以及小時候接受的傳統教育,父輩人的諄諄教導,都被我們兼容並蓄地承接了下來。對於婚姻家庭,道德倫理,人情世故,個人發展規劃,我們既接受了上輩人保守的婚姻觀念,處事原則,又接受了新生代對於傳統婚姻的顛覆和張揚個性的作風,以及在經濟發展的浪潮裏敢於挑戰風險,敢於追逐夢想的豪情。所以,80後的我們是一個矛盾綜合體,是特殊曆史環境造就的產物。

《金婚》所能帶給我們的回想和啟示,就是在社會不斷變化前行的路上,當我們迷失或困惑時,可以從上輩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裏找到一種折中的平衡和穩定,不至於過於陳腐或過於激進:使婚姻走向親情,回歸和諧;給道德倫理找一個平衡點和製約標準;為友情和親情找到一種和諧共處的方式;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接受新事物,不斷提升自我,不斷迎接挑戰。

在新世紀日新月異的發展環境裏,處於上輩人與90後的新生代之間成長起來的中間代,將會成為整個社會快速前進的一種緩衝和製衡,維持社會的良性和健康發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