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蝸爬:我像蝸牛一樣往上爬

(2010-07-06 18:24:04) 下一個
白山(white mountain)位於加州395號公路的東邊,是美國本土的第三高峰,和位於不遠處的395公路西邊的美國本土最高峰mountain Whitney遙相呼應,像是一對姐妹。

白山盡管是在美國排名第三的山峰,但高度達到4344米,和第一高峰Whitney (4421米)相差僅僅隻有區區77米而已!但Whitney的名氣明顯就要大得多,白山則顯得相對默默無聞。這大概也是美國文化的贏家通吃的另一個表現吧。

我選擇去爬白山的原因是想知道自己的適應高原反應的能力,為了今年下半年和年底的兩次大的旅行計劃做好準備。我想走的地方,一般是選擇其他人去的比較少的所在。在去年就基本上預定好了今年的兩次旅行計劃:一是十月份左右花二十幾天去爬尼泊爾的珠峰大本營,然後走那個月黑風高的Cho La pass, 再去Kyajo Ri去看那冰川。我知道唯一的人是文學城風壇的前版主dztang兄走過這條線前半段,他估計時間問題沒去大本營,看到珠峰就回走了,其他網友我不知道誰還走過?我要照相,準備花多點時間,好好在珠峰四周轉轉,這次行程,在五千米以上的高度我得背著45磅的背包轉悠十來天,在三千米以上的高度呆二十天。這條路線,被所有的hiking和backpacking書籍都列為難度最高的等級,我從來沒有去過這麽高的地方,心裏實在沒底。得說明一下:存攝影來說,尼泊爾珠峰線並不是好的選擇,因為花同樣時間,在西藏可以走多得多的地方,因為交通方便得多。珠峰北坡在夏季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坐車去。但在尼泊爾就隻好靠自己的兩條腿了,耗時實在太多。

年底另外的一次計劃是去南美洲的智力和阿根廷的山區去backpacking, 先在阿根廷的Fitz Roy的群山中backpacking六天,然後去智利的Torrey del Pine去走那條八天的大回環徒步路線,最後要麽去南極洲的那個什麽島看企鵝,要麽無太平洋中間的複活節島上看石像。除了怎樣攜帶那條八天的路程的食物令我擔心之外,這應該是很容易的一次旅行。

我上次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高原中hiking的狼狽相現在還記憶猶新,但我始終還是有些分不清上次在秘魯到底是我正好在生病呢還是自己真的不適合去高原。要搞清楚自己的對抗高原反應能力的唯一辦法,就是去爬山。

爬很高很高的高山。

Whitney本來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是美國本土的最高峰。但它的名氣太大,爬山的許可證要提前一年申請,臨時抱佛腳是不行的了。白山不用許可證就能爬,和Whitney的高度幾乎相同,相差隻有七十幾米,所以應該是我測試自己高原反應的最好的選擇。

壇子裏麵去白山拍過片子的朋友很多,但不知道有誰去登頂過沒有?順著一條四輪驅動車的土道前進到路的盡頭,就是登山的trailhead。從trailhead (3300米)到頂峰(4344米)來回一共15英裏,elevation gain大約是一千米出頭。這個路程長度和half dome hike 差不多,高度差比half dome hike還要稍小一些,但從3300米上升到4344米和從一千米多點上升到兩千多米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一點我現在算是體會得很清楚了。

最近還得到了風壇的dztang兄和LVFan兩位高人的不少指教,向dztang兄學習了不少高原經驗,LVFan老師更是不厭其煩地指點了太多太多的關於尼泊爾的人文和攝影知識,這裏特地致謝!

按照一般的登山經驗,多數人在3000米左右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高山反應。一般教科書的建議是:從3000米開始,每天上升一般不超過500米,並且每上一千米應該至少休息一天。並且書上和dztang兄都特意指出‘走高睡低’的原則:就是說盡管白天走再高,隻要晚上到低處睡覺高原反應一般就不會太厲害。LVFan就舉例說尼泊爾的另外一條ABC路線,其最高處海拔比珠峰大本營甚至更高,但由於不用在上麵過夜,隻是匆匆走過,所以難度係數就隻有3.5,珠峰線要在5000~6000米的高處呆好幾天,難度就變成了最高的5.0。

根據這個原則,我準備最大程度地測試自己的身體極限(有點象進了一個新鏡頭之後先是測試光學性能一樣,嗬嗬)。盡管白山高度和珠峰線相差甚遠,但我用以下的方法來提高難度:

1. 從海平麵到4344米在十幾個小時之內完成。也就是說一天淨增4300米。
2. 增加背包重量,由平時的45磅增加到65磅。
3. 違反‘走高睡低’的原則,在峰頂過夜。

好幾個月來我就一直在等待著大雪封山的白山道路的開通,幾乎每天打電話查問是否通路。直到上個星期,終於知道通路了,於是在周五連夜趕去,趕到trailhead的時候已經是清晨了。清晨到達trailhead之後,3300米的高度登時覺得有些頭暈。拿出背包之後,猶豫了半天,終於還是放進去了兩個啞鈴,這樣重量達到了65磅。然後開始了艱難的上爬。

在3600米左右,所有植被都消失了。感到頭痛欲裂!吃了兩顆止痛藥,感覺好些。
爬到4000米左右時候,每前進七八步都要氣喘如牛地停下來休息兩三分鍾。頭痛得連止痛藥都沒效果了,開始惡心和有嘔吐反應。
爬到4200米左右,背著背包已經無法走直線了。大吐了兩次,頭痛如刀割。不過吐完後頭痛的感覺好了些。最後的一百多米看起來近在眼前,但我知道我是絕對無法完成了。隻好把背包扔在地上,休息了半小時,又吞了幾顆止痛片,空身登了頂。那一百多米的高度的路程就連空手我也走了一個半小時,基本上是走二十步喘氣一分鍾,同時搖搖晃晃,雙手扶著trekking pods才不至於摔倒。

沒有了背包,在峰頂過夜是沒戲了。立即下山走人,找到了背包之後也沒心思幹其它任何事情,一門心思隻就想著回家。下山俺倒是TNND絕對的高手,盡管還是依舊的頭痛和惡心,但甩開大步,居然行走如風,完全想象不出上山時的狗熊相。

回到家裏之後,鬱悶了好幾天。白山都搞不定的話,還想去珠峰啊?搜索了幾天尼泊爾的其它徒步路線,但總覺等沒有珠峰好。一周後的這個長周末,實在不服氣,再次驅車趕到白山,發起第二次攻擊。

這次學乖了,老實了點,沒有那麽洋冒進了。先是開車到了2800米左右的campground睡了一晚上,算是一個適應過程。同時backpacking的背包也沒背了,隻是背了約25磅左右的相機包和一些水和食物,也沒打算在上麵過夜了。心中打定主意:要是這樣也有高原反應的話,TNND就隻好死了這條心了,尼泊爾改走難度為3.5的ABC算了。

不知是適應和減輕重量起了效果呢,還是一星期內第二次登山人也逐漸增加了適應力,這次感覺幾乎完全正常了。雖然還是同樣的氣喘如牛,但頭痛和惡心現象完全消失。在峰頂隻是覺得輕度頭暈而已,應該是屬於正常人都有的反應吧?哦耶!看來俺應該不是高原殘廢,可能是屬於人群的正常水準。嗬嗬。

這次還發現了一個可悲的事實;那就是路上遇到的幾乎所有的爬白山人,一共十幾個吧,無論男女,無論胖瘦,爬山的速度都比我要快得多!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半年來基本上每天下班回家後都要負重65磅在家後麵的山丘上步行爬坡三英裏的人來說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我明白有些東西是天生的,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光有決心和毅力是不夠的。如同笑笑拍的片子一樣,那是天生的,這我認了。

但重要的是我算認識到了:隻要有充足的適應和休息,我估計我背45磅的背包走珠峰大環線是可以的!隻要沒有要命的高原反應,剩下的就隻是決心和毅力而已。而我別的東西可能很缺乏,決心和毅力這兩樣東西嘛,不吹牛皮,倒多的是!

既然到了白山,到此一遊的片子也就順便捏了兩張,隨便看看。這次去白山,還有想拍拍兩個構思,拍完後感覺還可以。但不準備現在貼了。一個構思貼出來,第二次拍就沒啥意思了,浪費在白山上可惜了,等到在珠峰去拍吧。但等久了也可能有危險,因為你能夠想到的,別人也能。舉個例子吧:

用自己點暖色調的燈的帳篷作為前景,珠峰雪山作為背景是我去年就想好了要拍的一個構思,誰知道還沒來得及動手拍就被別人在家門口拍了,也不用去珠峰了,拍得那個漂亮。真是氣煞我也。人家既然拍了,還拍得那麽漂亮,俺就自然不好意思老著臉皮再來一張東施效顰了。嗬嗬。


1. 宇宙中的毒龍注視著地球上的曆史 (傳說中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



2.



3.




4. 攝影人



5. 遠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