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陽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時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於是之人生漫筆》後

(2012-02-08 08:42:41) 下一個

(一) 

讀完了《於是之人生漫筆》,心中湧起的是尊敬,感慨,和惋惜。於是之是一位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演過很多戲,尤以《龍須溝》和《茶館》光彩奪目。我看過他演的《茶館》,包括話劇和電影。他把王掌櫃這個善良的小人物的一生,從大清末年一直演到民國,演得那麽深刻,真實和動人。而且越老越感人,看得我幾乎淚下。讀完於是之的這本書,才知道他為了演好一個角色,會花多少心血。 

劇本和小說不同,它沒有那麽大的空間,能將人物的曆史遭際交代得很清楚,將心理活動描述得很細致。這就需要演員去揣摩,去體會。體會深了,人物在心中就活了。這活,就是大導演焦菊隱強調的,於是之遵循的所謂“心象”說。演員演戲,先得要有“心象”,然後才有舞台上的“形象”。 隻有心中有了這活的“心象”,演起來無論語言動作,聲調氣質,神色情緒就得心應手,就可信,就感人。這就是為什麽同一劇本,不同人演,效果可大相徑庭的原因。 

使於是之一舉成名的戲是焦菊隱導演的老舍的《龍須溝》。在那戲裏於是之主演程瘋子,一個善良的藝人,在黑暗的社會裏想潔身自好而不能,逐漸被社會看成瘋子。為了演好程瘋子,於是之天橋去了好幾次,向那兒的老藝人學習,既學藝,也學人。為了能在心裏產生“心象”,他以劇本為基礎,對程瘋子的出身和遭遇作了想象、補充、和擴展,以及這出身和遭遇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為此於是之寫了一篇六千多字的《程瘋子傳》,作為演這個人物的準備。這傳記裏有故事,有言談,有分析,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因此就現在眼前,活在心裏。有這些打底,於是之演起來就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可信感人。又如為了演好《關漢卿》裏的角色王和卿,他不但熟讀了王和卿的元曲,甚至自己也寫起雜劇來,從而獲得了人物應有的氣質。於是之也有演得不好的角色,如《雷雨》裏的周萍,其原因就是他始終沒能形成一個鮮明的“心象”。周萍那角色,和於是之的氣質和生活相差畢竟太大了。 

於是之反複強調演員要下功夫,要敢於創新,要盡量少用那種常見的套子。他反對表演的公式化,概念化,反對表演簡單的毛病。他反複叮囑演員,不要在演出時,“不演一個人,而是直截了當地把目的演出來”。他說,“把一些外形動作沒經過消化,隻是硬搬過來,是外在的模仿,不是創造。創造是一定要通過內心的。” 

我們現在充斥於銀幕銀屏的電影,電視劇,有幾個 不是“直接把目的演出來”?有幾個是“通過內心而創造的角色”呢? 

(二) 

於是之出身在一個完全沒有文化的家庭,祖母和母親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而他自己,正經上學,也隻念到初中。但他從小就好學,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曾每天經西筒子河繞故宮到東華門去讀小學,感動了故宮的一位園林老人,幫他和故宮管理人疏通,使他得以每天穿故宮去讀書。他曾混入輔仁大學,偷偷坐到缺席的學生的座位上聽課。雖然如坐針氈,卻如饑似渴。他曾上班一天後,揣著兩個冰涼的窩窩頭,夜裏再趕去學法文。他讀詩,讀戲劇史,讀莎士比亞的劇本。他迷戀過音韻學,練過書法,寫得一手好字。為了演青春之歌裏的餘永澤,他甚至花時間去讀了小說裏餘永澤讀過的《悲慘世界》和《戰爭與和平》。 

於是之從自己切身的體驗中知道,好演員是必須要有修養的。他在人生漫筆一書中多次強調演員的修養。他訪問上海戲劇學院時,反複叮囑戲劇學院的學生,不要隻重視表演課而忽視那些提高文學修養的副課。“現在看,表演課是主課,可長遠看,修養才是主課”“沒有學問的演員是不會取得大成功的”他提醒年輕的演員,演員雖然演別人,但不管你演什麽角色,觀眾都可以從他們的演出中看到演員自身的品格,襟懷,看出他們藝術趣味的高下。這話真說得非常中肯。 

於是之特別對商業化了的演員感到痛心。他說:“演員比起作家和導演來更容易出名,但不能為一時的名利所惑。戲劇必須有市場,但演員絕不能當“商人”。“絕不能培養沒有文化的、把自己當作商品的市儈演員”。這是於是之曾經大聲疾呼的話。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淺薄庸俗專以撈錢為目的的市儈演員,那些一味媚俗的導演,那些念錯字,跑調,話不成句,文不成章,靠豪宅緋聞甚至乳溝而出名的著名演員,想起我們曾經有過的梅蘭芳,周信芳,趙丹,孫道臨……,真叫人感慨萬千。

 (三)

 讀完《於是之人生漫筆》,心裏感到一陣陣的惋惜。因為這樣一位表演藝術家,還沒有到古稀之年,就患了老年智障症,很快就失去了記憶,不能再上舞台,不能再把他一生積累的豐富經驗,體會和教誨,傳給年輕的後代了。 

於先生發覺自己記憶力出了毛病是在九十年代初,那時他發現自己會在台上突然忘記台詞。對這樣一個一生嚴於律己,對表演一絲不苟的優秀演員,這毛病令他深深自責。19927月,北京人藝紀念建院四十周年,再演《茶館》。這是人藝的招牌戲,戲裏的王掌櫃,非於是之莫屬。憂慮重重的於是之不得不和他搭檔的藍天野打招呼,說自己可能會忘詞。老搭檔勸他放心,說到時會相機行事。然而疾病不饒人,演了四百多場《茶館》的於是之,還是在舞台上出了些毛病。於是之為此深感慚愧和內疚。 

於是之的失誤,得到了熱心觀眾的諒解。不少老觀眾《茶館》看了多遍,裏麵的台詞都能一字不漏地背出來。於是之的失誤忘詞,是瞞不過明眼的老觀眾的。然而那天謝幕時,觀眾的掌聲卻格外的熱烈,他們站著久久不散。因為他們熱愛走了四十年風雨路的人藝,熱愛這位認真正直的於是之,這位曾給了他們那麽多藝術享受的真正的藝術家。人們已經預感到,這將是於是之最後一次演《茶館》,這是最後一次觀看這位大師的演出了。所以他們站著,久久不散。有人甚至忘情地喊出了“於老師,再見!”。這正如老詩人辛笛說的,當知道再見已不可能時,再見所表達的是出自內心的祝福。不少觀眾激動得跳上台來,請於是之簽名。有位觀眾,顯然預感到這場演出的重要,還問於先生能不能再寫幾句話。為觀眾的熱情深深感動的於是之寫了七個字:“感謝觀眾的寬容”。他為自己的失誤而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他又為觀眾的熱情而深深動容。那天當於是之最後乘車離開劇場時,門外竟還聚集了很多熱心的觀眾。這是怎樣一種令人感動的演員和觀眾的關係啊! 

因為病,於是之現在已經不能說話,不能認人,不能記憶了。每想到這一點,心裏就感到深深的痛惜。於是之雖然已不能記憶,他認真的表演態度,精湛的表演藝術,在中國的話劇史上,將是光彩的令人永遠記憶的一頁。

 

(12121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子夏浮雲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很喜歡於是之,早年在北京看人藝的“茶館”,於是之的一些音容表演至今還曆曆在目,無人超越。真的是個好演員,用心在演戲,演的各種角色都很到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