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陽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時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狼奶-憤青-愛國-反動 By 王鐵群 轉自炎黃春秋

(2010-04-18 09:26:06) 下一個

 

2010 年 4 月 炎黃春秋網刊外稿 1336

在當今社會 , 有不少人尤其是學子青年對“愛國”、“ 反動”等概念很模糊,甚至是非顛倒。究其原因,是因為長期“喝飲狼奶”,染上了嚴重的“憤青”色彩。

一、狼奶

狼奶一詞源自何處已難以考證。袁偉時先生在其寫於 2002 年《現代化與曆史教科書》一文中提到: 1979 年 5 月初,在北京舉行的第一次全國五四運動研討會上,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長鄧力群在介紹張誌新烈士悲慘遭遇後感慨地說:“同誌們,我們是喝狼奶長大的!”

什麽是“狼奶” ?

20 世紀的“狼奶”主要成分有三:

一是美化獨裁愚昧民眾。獨裁政權為了維護統治,必須粉飾自己欺騙民眾。不管希特勒還是斯大林政權,都是全力開動國家宣傳機器,調動一切可能的手段,一方麵把獨裁者打造成救世主,使民眾對獨裁者及其政權心懷敬仰,頂禮膜拜,“常常是察覺不到堅決支持的是一種背棄人類社會價值的世界觀。”(希特勒);一方麵嚴格控製民眾的思想言論自由,使之成為沒有人的尊嚴和獨立思想而隻知服從的工具。希特勒曾對心腹戈培爾說:“不需要讓青少年有判斷力和批判力。隻要給他們汽車、摩托車、美麗的明星、刺激的音樂、流行的服飾,以及對同伴的競爭意識就行了。剝奪青少年的思考力,根植他們服從指導者命令的服從心,才是上策。”

通過這種係統化的狼奶洗腦工程,吮吸過狼奶的人尤其是學子青年,難以產生獨立的思想,容易接受獨裁專製具有曆史和存在的合理性及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說教,容易接受專製文化對“民主”“自由”“平等”“正義”等普世價值原則的歪曲性解釋。他們全然不顧腐敗黑暗的現實,心甘情願地維護既得利益群體。他們把有獨立思想的人視為異類,對批判國家、社會者,懷有一種動物般原始的憎惡。

二是民族主義情緒。專製下的愛國主義也稱民族主義,其主要特點是誇大本民族、國家的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仇外排外。民族主義往往把國家人格化和視統治者為國家化身,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愛國就是忠於國家政權”,他們愛統治者之所愛,恨統治者之所恨。民族主義是專製國家重要的統治手段,列寧指出“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為了避免統治危機,專製者往往製造敵對目標,利用這個假想敵來調動民族主義情緒,借以轉移民眾視線,從而保證專製政權的穩定性和長遠性。所以,專製製度下的“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塞繆爾·約翰遜)。

三是階級鬥爭理論。該理論把世間一切事物都貼上階級的標簽,把人們的意見分歧和利益衝突都看作是階級鬥爭,主張對階級敵人要殘酷鬥爭,無情打擊。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就是灌輸階級鬥爭理論、剝奪公民權利的結果。在國際上,階級鬥爭論者則把美國等民主國家稱為資本主義予以敵視,拒絕民主普世價值。憤青的思想根基之一,就是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強大,必然會危及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指美國)的利益,所以資本主義國家不會允許社會主義國家強大,兩者的矛盾你死我活不可調和。

現在,持“狼奶”觀點的學者越來越多。

1998 年 10 月,廈門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朱麗冰在“南方周末”發表《拒絕狼奶》一文。文章指出,在文革結束 20 多年的時間裏,大陸的中學教材內容仍以“政治性”、共產黨的“正統觀念”為主軸,“充斥著歌頌毛澤東和共產黨跟國民黨、軍閥、美帝國主義作鬥爭,以及鬥地主分田地等題材。連文言文、新詩、古詩等也多與‘鬥爭’有關。”朱麗冰從學校教育體製反省說:“不要讓下一代再受階級鬥爭、偶像崇拜等‘狼奶’教育的荼毒,不要教給學生簡單地追求‘剛硬’,不要鼓勵冷漠,更不應為鑄造嗜血的心靈之劍歡呼雀躍。”

2006 年 10 月 16 日,上海大學曆史係朱學勤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中國曆史教科書扭曲曆史,讀這種書長大的小孩,是喝狼奶長大的。他提出了“狼奶文化”概念。朱學勤的話,曾引發中國學術界關於中國學生要不要“換奶”的爭論。

事實上 , 目前的教育體係“喂狼奶”的情況仍在繼續,我們今天的大中學曆史教科書,仍在向青少年繼續喂狼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社會回歸正常,教育必須首先回歸人性。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理念或思想,但是將教育上升為對抗普世價值的工具頭腦裝的是別人灌輸的東西(外國也有憤青,其與中國憤青的本質區別是,外國憤青表達的是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中國憤青表達的則是主流媒體對事情的看法);對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沒有好感 , 為專製獨裁辯解(往往拿民主國家或地區的某方麵“問題”來證明民主製度不如集權製度,如民主印度的相對貧困問題等。但民主國家與地區的人民有選擇製度的自由,如果民主製度真的如此不堪,何以其民仍執意持之 ? );極端仇外,逢“西”必反(憤恨美國等民主國家,認為西方的東西都是壞的、有害的,隻有本國特色才是終極價值,應該誓死捍衛);凡與自己意見相左或批判本國社會、稱讚世界文明國家的人,皆被憤青 謾罵、憤恨,進行人身攻擊。憤青現已成為中國大陸網絡語言的專有詞匯,用以形容激進的中國民族主義者。

學者淩滄洲把憤青的特點概括為: 1, 盲於世界。對世界各國的了解,多是過濾、扭曲、片麵的信息。 2 .聾於民生。路邊哀嚎之聲不聞,人民疾苦不問。 3 .昧於良知。置良心於不顧,為朝鮮核爆喝彩,為黑心老板礦主貼金。 4 .奴入骨髓。膜拜獨裁權力,咒罵異己者為“洋奴和漢奸”。

專製國家存在那麽多陽光下的罪惡、存在那多的特權和不公正、存在那麽多權力腐敗……這些真正的賣國害國行徑,憤青卻閉眼不見。無論權勢者把國家糟蹋成什麽樣子,無論國家越來越成為惡棍加庸才的樂園,憤青們不僅憤不起來,還極力為統治者辯解,甚至把衰腐的國家歌頌成盛世。

憤青攀附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把攻訐的矛頭指向那些挑戰黑暗的真正愛國者,動輒把呼籲政治改革的誌士仁人誣為“賣國賊”;把爭取“民主、自由、法治”的文字等同於崇洋媚外。其實“民主、自由、法治”並非西方的專利品,中國一樣需要“民主、自由、法治”。專製統治本身才是對國家利益的最大危害,凡是阻礙國家“民主、自由、法治”進程的人才是真正的“賣國賊”!

憤青的 民族主義主要反映在對 西方特別是對美國的敵視。在憤青的潛意識裏,沒有普遍公理和正義觀念,隻有利益。 如糞青不管什麽恐怖分子,也不管什麽薩達姆是不是專製,更無視 美國及其盟國用自己數千人的生命為代價,鏟除暴政,申張正義,換來了伊拉克百姓今天的民主和自由的事實, 一口咬定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 在他們看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但 中石油用自己的行為給糞青一際響亮耳光。 20 09 年 7 月 1 日人民網能源頻道刊登新聞, 在 6 月 30 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舉行的 8 個伊拉克大型油氣田開發項目競標中,國際石油巨頭“英國石油公司 (BP) ”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CNPC) ”的企業聯合體贏得了第一項、位於南部地區的魯邁拉 (Rumaila) 油田的競標。這是 伊拉克 40 年來首次 正式向外資開放油田開發。

憤青們不可能看到, 美國除追求本國利益之外,還具有為別國利益著想的使命感。例如,在一戰二戰和冷戰時期拯救了歐洲;為創立聯合國、北約等國際機構的重要貢獻;在召集或解散旨在解決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矛盾的國際會議以及組成掃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塔利班(伊斯蘭極端主義武裝勢力)的國際軍事力量的影響力和領導力等。 美國打擊德、日、南聯盟、塔利班、 伊拉克, 不但沒有利益,反而付出了巨大代價。

對美國的這種正義行為和道德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曾給予高度評價。 “《新華日報》是共產黨的嘴巴”(董必武),該報刊登了大量讚美美國的文章,指出:美國“使一切受難的人感到溫暖,覺得這世界還有希望……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於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的風度,博大的心懷。”(《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 1943 年 7 月 4 日《新華日報》)“我們共產黨人現在所進行的工作……一定會得到而且已經得到民主的美國的同情。美國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與民主運動,這是我們所感激的。”(《美國國慶日——自由民主的偉大鬥爭節日》, 1944 年 7 月 4 日《新華日報》)“從美國的革命曆史,從美國人民愛好民主自由的傳統精神,從美國人民的真正利益,我們深信美國將繼續羅斯福的民主政策,不會忽視世界各處,尤其是中國人民的聲音,人民的要求。”(《象征民主自由的日子》, 1945 年 7 月 4 日《新華日報》)類似的評價還很多,建議憤青多讀讀當年的《新華日報》。

應該指出,多數憤青是有著正常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人品的,他們主要是由於長期單一資訊的洗腦造成了認識上的偏差。事實上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一元化意識形態教育,並對世界主流文明進行批判。這就使大多數憤青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認識停留在一元化教育的記憶和主流媒體的宣傳之上,他們在接觸真實資訊的時候往往表現的很驚訝:“你的資料從哪裏來的?可靠麽?”所以,隻要給與足夠的真實資訊,憤青是可以轉化成正常人的。

西方幾何學奠基人笛卡爾曾提出過一種“宿食嘔吐法”。他說:人在自己生命的某個階段,應該像吐髒東西一樣把以前的觀點、思維全部吐幹淨,然後去接納新鮮的精神食糧。憤青在轉化成正常人的過程中,也應該借鑒這種方法,即回到原點去讀講真話的書和文章,努力獲取大量不同觀點的信息,然後突破傳統思維模式和教育模式強加的思維定式,打開獨立思維的突破口。這是一個 鳳凰涅盤、浴火重生 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會很痛苦,有時甚至有撕心裂肺的感覺,但為了走出迷途,就必須邁出這一步。

三、愛國

憤青對“愛國”和“反動”誤解最嚴重。

什麽是愛國?愛國,是對國家的一種樸素、崇高乃至神聖的感情。

什麽是國家? 對國家的定義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爭論。

我們熟知的馬克思的定義:“ 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 ”,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暴力工具,它包括政府、軍隊、監獄等。這實際是把國家與政府(權)等同了起來。 1945 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的報告就是把這兩者等同的:“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我們相信工具論。政府是什麽東西呢 ? 國家是什麽東西呢 ?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外一個階級的機關,是個機器,是個工具。我們的政府是什麽呢 ? 是壓迫反革命的工具。反革命的政府是什麽呢 ? 是壓迫革命的工具。總之,都是一種工具,這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看法。黨是階級鬥爭的工具,政府也是工具,黨的中央委員會、黨的領導機關,也是黨的工具,都是階級鬥爭的工具”。

按馬克思主義國家論,難道愛國就是要去愛一架冰冷的暴力機器嗎?

所以 , 重要的是要清楚什麽是國家?

先分析“ 國 ”字:外麵的“口”象征領土,裏麵的“口”象征人民,“提土”象征人民生息的田地,“戈”字象征保衛土地和人民的軍隊,也象征政權。國家 , 就是土地、人民和政 權 三者的統一體。 2300 多年前孟軻就明確指出,土地、人民、政事是構成一個國家的三個要素。

西方學者如 20 世紀初的幾位法國和德國學者 ( 如 Jellinek, Laband, Carr é de Malberg) ,也持國家三要素說,強調政權與領土、人民的統一。認為國家可以如此概括:在一個固定的領土範圍內生活著人民,在這個人民中存在著一個合法的政治權力。

現代國家奉行主權在民原則,強調人民在國家權力出現之前便已存在,它是國家政治權力合法性的唯一來源,是一國的主權者。 國家本身不是目標,國家存在的意義是保障個人的自由和公民的權利。

國家與祖國的概念相近,而國家和政府則是兩個概念。現在,不少人混淆了國家和政府的區別。如有學者指出:曆史上,除非最黑暗的時期,沒有一個朝代不讓百姓批評國家。五四時期,魯迅說他的國家是個死屋子;胡適說他的國家不亡是無天理。惟有今天,遍看各類媒體,沒有一個敢批評國家的,這是非常不正常的,難道今天的國家管理者或者公仆都是聖人?這位學者也是把國家和政府等同了起來,他這裏所說的國家,實際是政府。

政府是由一國 公民 選出的國家權力的執行者,其惟一職責是 庇佑全體公民的工作、學習、生活等,讓全體公民生活的更幸福更自由。也就是說保障公民生活的幸福和自由,是政府的義務和責任。如果政府沒有很好履行這種義務和責任 , 公民就有權力批評政府 , 而這個批評絕對不是針對國家的。

西方國家比我們發達的主要原因 , 是他們的政府處在公民監督之下不敢為所欲為。西方國家的民眾知道政府讓百姓生活的自由幸福是他們的義務 , 所以他們不感謝政府 , 他們隻感謝他們有一個好的製度。他們批評政府 , 用批評來推動政府不斷前進 , 從而國家也不斷強大。中國政府的廉政指數和自由指數在世界的排名都在後麵, 原因是我們沒有批評政府的權利。中國目前的“強大”是建立在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和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剝削之上的。隻有讓政府處在民眾無時無刻的監督之下 , 中國才會真正強大起來。

所以 , 愛國絕不是愛專製政府和腐朽的意識形態。如果不論政府好壞,一味強調愛國與愛政府的統一性,那麽以前的專製王朝以及中華民國要不要愛?孫中山以及毛澤東的革命究竟是愛國還是叛國 ?

愛國就是愛自己國家的土地和人民;就是愛自己國家的曆史和現實中一切進步、美好、光明的事物;就是讓自己國家走向民主而不是專製。當專製者打著 “ 國家 ” 的旗號維護特權、損害人民利益時,人民應行使國家主人的權利,有責任和義務批評、監督、揭露、痛斥他們,從根本上維護國家利益!公民的基本責任之一就是對政府做得不好的事進行質詢和批評,責成政府改進;如不能有效改進,公民就有權力唾棄政府。托馬斯 • 潘恩有一句名言 “ 愛國者的責任就是保護國家不受政府侵犯。 ”

另外 , 愛國還要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反對極端的排外思想。不論古今中外,一切科技、政治、文化、思想等人類文明的成果和結晶,隻要有利於社會進步、國家振興、人民福祉,都可以采取拿來主義,為我所用。盲目反美反民主反潮流不是愛國,維護專製體製、大搞思想一統更不是愛國,恰恰相反,這是對國家利益的損害,對人民事業的背叛,是嚴重的誤國、禍國行為!

在愛國問題上要強調,真正的愛國是視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 是監督政府 , 捍衛人權,使人民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愛政府與愛國可以是統一的,也可以是對立的,這取決於政府是否切實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和權利,“是”則可愛,“否”則不可愛。

印度民族的聖雄甘地說:“我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印度人。”同樣,我們首先是一個人 , 其次才是一個中國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首先要追求人的自由和尊嚴,先學會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再做一個中國人。正如胡適所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愛國,應該從爭取每個人的權利、自由和人格做起。一個連自己的自由和尊嚴都不感興趣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什麽叫愛國。可以說,在今天的中國,每個人都爭取讓自己“活得像個人樣”,就是最大的愛國。在今天的中國,真正愛國者,最後必然會成為一個民主鬥士。

四、反動

什麽是反動?

長時期以來,“反動”也稱“反革命”。 1927 年 3 月武漢國民政府頒布了《反革命罪條例》; 1934 年中共製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 1951 年 2 頒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 1979 年 7 月把反革命罪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97 年修改後的刑法將“反革命罪”與“反革命煽動罪”改成“顛覆罪”與“煽動顛覆罪”。上述《 條例 》和《 刑法 》中的“反革命罪”以及“顛覆罪”,其核心內容是反政府行為。

這種規定極易混淆罪與非罪的界線,因為對政府的批評與“反革命煽動罪”“煽動顛覆罪”都是反政府行為,但兩者有本質區別:前者是公民的權利,後者是刑事犯罪。不幸,這種混淆給中國帶來了一係列災難:建政 60 年來,從“ 胡風反革命集團 ”,到 “ 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革命集團 ” , 再到 “ 劉少奇為首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 ”,再到“ 林彪反革命集團 ”等等,從國家元首到軍隊將帥,從知識精英到普通民眾,有多少人隻是因為認識不一致,或 對三麵紅旗以及中央決策中的失誤提出批評等,就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關進監獄甚至丟掉性命。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教訓太慘重了, “反革命”罪太可怕了 !

現在,盡管廢除了 “反革命罪”,但其根深蒂固的觀念,伴著“狼奶”,深深注入了當代 憤青 的心田。 在他們頭腦中,批評政府就是反動,批評黨就是反黨。 2008 年 11 月 24 日, 華東政法大學 楊師群教授發表博客文章 《有同學告我是“反革命”》:“記得下課時有二位女同學找我,憤慨地指責我怎麽能批評中國文化!批評政府!甚至眼睛裏已經含有淚水……”她們 告 到公安局和市教委 ,說楊師群 在上《古代漢語》課時批評政府, 是反革命。楊師群感慨道:“ 我隻有默默地為中國的社會和人民祈禱:什麽時候中國社會才能走出愚昧?中國教育才能走上正軌?中國的學生才能比較正常的思維?”

那麽,究竟什麽是“反動” ?

動是運動的意思,這裏的運動指的是曆史的運動。反動,就是讓社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即逆曆史潮流而動。

什麽是曆史潮流?近現代中國的曆史潮流,是從專製社會向民主社會轉變。當年為什麽反對晚清王朝和蔣介石國民政府的統治 , 就是因為他們的統治沒有實行充分的民主,而共產黨正是高舉民主旗幟才奪得了天下。今天,民主化依然是世界浩蕩大潮 , 誰維護專製反對民主 , 誰就是逆曆史潮流而動,就是反動。專製者為了維護專製統治,本能地反對人民為爭取民主自由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吹噓穩定和諧,掩蓋各種不公平的社會現實,這就是反動。

總之 , 判斷是否反動的基本標準, 是看實行或主張民主還是專製。實行或主張民主 , 就是進步;實行或主張專製,就是反動。

現在,有人利用我國《 刑法 》的這個特點,肆意剝奪公民批評政府的權利。如他們往往把互聯網上批判專製腐敗、主張自由民主的言論,視為“網絡顛覆”和危害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惡性腫瘤”。目前中國互聯網使用者人數居世界首位,互聯網上活躍的監督輿論已成為觸及各級政府官員日常活動的最具影響力的媒體, 2008 年,全國有 84 位政府官員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其中三分之一因各種問題丟掉了官位。中國網民通過網絡輿論監督,對中國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有人為了抵製互聯網的這種作用,千方百計對其進行隔絕、屏蔽、監控、封鎖,這種行為違背了《憲法》中保障公民出版和言論自由的規定,嚴重侵犯了中國公民的基本人權。

實際上,民主、自由、人權等不僅符合曆史發展的方向,而且代表了人類的公平、正義與良知,完全是“正動”,而那些與曆史發展方向相悖,違反人類良知的行為與言論才是真正的“反動”。

我們不應當站在個人、黨派的立場上看問題,而應當站在全人類的角度, 站在人類社會進步事業上看問題。有助於人類社會進步事業的就是進步的;破壞阻撓人類進步事業的東西就是反動的。

今天,中國共產黨不斷提倡民主,但總有一些人與黨唱反調,反對民主、仇視民主、害怕民主,企圖維護專製獨裁,開曆史倒車。這些人要麽本身就是專製獨裁者,要麽就是專製獨裁的殘渣餘孽,這些人才是中國社會的“反動派”,如不轉變自己的思想,最終必將淪為全民公敵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