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陽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時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羅馬濟慈故居訪問記

(2010-02-28 05:30:54) 下一個
最近應一家意大利公司的邀請,去了一次羅馬。公事半天就結束了,但公司為我多訂了一天旅館,顯然是想讓我乘便遊覽一下。其實我十年前去過羅馬,在那兒耽了四天。憑一本導遊書,幾乎遊遍了羅馬每一個景點。遺憾的是直到最後,才知道英國大詩人濟慈死在羅馬,他的舊居就在西班牙階梯附近,但已沒有時間去仔細尋訪了。這次我的旅館就離西班牙階梯不遠,第二天就專程趕到那兒,要補上次的遺憾。

我在西班牙階梯四周倘佯,很快在廣場右側的一座房子的牆上,看到幾排字,說英國年輕的詩人濟慈死於此樓。我轉到正門,看到臨窗一麵紅旗,上寫“濟慈雪萊博物館”(Keats-Shelley Museum)。一進門,就看到一個螺旋形的樓梯。牆上貼了一些圖畫,介紹到過羅馬的美國和英國的名人。可惜字太小,不太好辨認。濟慈故居在二樓,接待室裏隻有一位年輕的姑娘,個兒不高,卻笑容滿麵,說一口挺柔和的美式英語,一點也沒有一般博物館管理員常有的冷漠和老氣橫秋。
 
博物館共四間。當年濟慈住在最靠裏的小間,房裏有一扇窗,窗外就是西班牙階梯。他是1820年9月離開英格蘭赴意大利的。到達羅馬時,已是11月了。和他同行的是他的好友Joseph Severn。濟慈患有嚴重的肺結核,這房子是濟慈的醫生為他們安排的,他曾希望羅馬溫暖的空氣會對濟慈健康有利。然而,濟慈隻在這小樓裏住了三個月左右,就溘然長逝,年紀還不到26歲。臨終時,他對他的好友說:“Severn,請……扶我起來。我快死了。別怕,我會平靜地死去。謝謝上帝,這一刻終於來了”。

Joseph善畫,博物館裏有很多他畫的畫像。他畫得很逼真和傳神。他曾為病榻上的濟慈畫過一幅頭像,那瘦削的臉,潮紅的麵頰,那被盜汗打濕的頭發,叫人產生說不盡的憐憫。而且這麵容正是一個真實的晚期結核病人的病容。我把這一點告訴了那位管博物館的姑娘。她聽了很激動,說從來不曾有人就這此評論過這幅畫。

濟慈是英國第二代浪漫派詩人的代表。由於疾病,濟慈真正的創作時間,隻有短短的五年。他著名的作品有《夜鶯之歌》《秋頌》《無情的妖女》《聖艾格尼絲之夜》等等……。西方文學藝術的浪漫主義時代是繼法國大革命以後開始的。那是一個輝煌的時代,一個百舸爭流,群星璀璨的時代。那一時代,誕生了如歌德,貝多芬,拜倫,雪萊,濟慈,布萊克,雨果,普希金……等等直到現在仍光彩奪目的巨星。然而那也是一個令人扼腕的時代,特別對英國,從1821到1827年,英國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濟慈,雪萊,拜倫,布萊克都相繼去世。詩人們的死因大多是傳染病,如結核,傷寒。由此可見,醫學史上抗菌素的誕生,真是對人類健康的偉大貢獻。

我走進濟慈的房間,房間很窄,牆角有一張床,邊上有個雕塑的頭像,床另一邊是一張小小的茶幾。窗下有一張小書桌。桌旁有一把帶靠背的木椅。濟慈喜歡坐在椅子上,架著二郎腿看書,書就放在腿上。Joseph就為他畫過一張看書的畫像。房間裏窗開著,窗簾半卷。窗外西班牙階梯上的人聲笑語,不斷傳來。我在想,當年詩人病體支離,憑窗看著這廣場上奔湧的古舫噴泉,聽到年輕人的陣陣笑聲,曾激起過怎樣的心潮呢。

然而我現在看到的這一切,除了房子以外,都不是當年的原物了。因為濟慈死後,房間裏的一切,包括家俱、用品,書籍,都被人搬到外麵付之一炬了;連窗簾,牆上的牆紙,都被扯下來燒了。這是當時對付傳染病的一個通用的方法。現在看到的這張床,是2003年濟慈雪萊紀念協會捐贈的。這張床雖然2003年才進入這房間,卻是1820年的物品,是濟慈生活的那個時代的家具。

濟慈愛水,他喜歡水的清澈純淨和柔美。他在墓碑上說,他的名字將寫在水上。他也愛紫羅蘭。在他死前幾天,曾請求Joseph去一趟那新教徒公墓,關照在他的墓地種上紫羅蘭。Joseph Severn 實在是濟慈的好朋友,他伴隨他,照顧他,為他畫像,為他做飯,洗衣,做任何一件事。濟慈的父母死於結核病,兩個兄弟也死於結核病,濟慈自己也身患結核病,結核病在當時是不治之症,但Joseph從來沒有考慮自己。也真是上蒼有眼,忠誠於友誼的Severn卻長壽,他活到86歲。即使活到86歲,他仍然思念著他的好友濟慈。他死後把自己的屍骨,也安葬到濟慈墓的旁邊。多麽感人的忠貞不渝的友誼!

濟慈的這一房間,連同以前房東的房間,現在都開辟成了博物館,稱為濟慈雪萊博物館,同時紀念另一位英國大詩人雪萊。兩旁的書櫥裏有很多人們捐贈的他們早期的著作。然而雪萊並沒有在這兒住過,那時他在意大利北方,曾邀請濟慈去,可惜未能如願。然而當雪萊溺水而死的時候,身邊還帶著一本濟慈的詩篇。他們之間的知己之情,由此可見。

這房子能保存下來,歸功於一些英國美國的外交人員和藝術家。在1902年,這房子麵臨拆毀的時候,他們向全世界發出了呼籲,要求保留這個可以永久紀念濟慈的場所。這一呼籲得到當時英國國王,意大利國王,美國總統的支持。經過艱苦的集資、搶救和維修,這房子終於保存下來,並於1909年對公眾開放,至今都過了100年了。

(2010-02-24)(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來幾百次的閱讀率,不知為什麽,突然都沒有了。2012081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Larazhi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我上次去羅馬錯過了這裏,以後希望也像你一樣有機會補課。
瑞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簾青的評論:
謝謝留言。準備什麽時候開博啊?
簾青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介紹。照片很清楚。合家安好。
瑞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老羊天遺的評論:
謝謝來訪和點評,歡迎常來作客!
老羊天遺 回複 悄悄話 初讀你的文章‘羅馬...訪問記',圖文並茂,很美,有似曾相識之感,是一種精神享受。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