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陽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時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蘇州定園到寒山寺(下)

(2009-11-05 09:22:14) 下一個

走出定園,遠遠看到虎丘塔,決定再走近一點去遠眺一下。這時上來一個中年男子,拉生意,要送我們去虎丘。我說不去,以前去過。他說現在重修了,“全新的,好看得勿得了”。我們沒有理會他,徑自往前走了二百多米,就看到一條花園大道,寬闊坦蕩。橫跨大道是一個大牌樓,上書“吳中第一山”。門後遠處有一巨大的銅鼎,立在道中。透過那牌樓和巨鼎, 再遠處的虎丘塔就在門正中, 真是蔚為壯觀。

我們拍了幾張照,一回頭吃一驚,原來那中年男子竟尾隨而來,就在我背後。他一笑,不甘心地問我們還想去哪裏。我說寒山寺。他叫我們上他的麵包車。說上他的麵包車,車錢和公共汽車一樣,寒山寺門票他幫我們買,我們還有八折優惠。他一再說:“阿拉汽車銅鈿勿賺格,就賺點門票銅鈿”。所謂賺門票銅鈿,我後來清楚了,就是他去私下取票給我們,這票是不過帳的,我們按八折付錢給他,他再去和公園裏的人私分。遊客不吃虧,他們有賺頭。想想現在國內賺錢,真也各顯神通。官靠權,演員靠廣告,小百姓就靠小花招。比下來,還是小百姓辛苦,大熱天跟在我們身後,汗浸浸地拉生意。如果有正當工作,較好的收入,他們又何必幹這營生呢。

我們就上了他的車,讓他將我們開到寒山寺去。這寒山寺,我很久就想去看一看了,原因當然還是因為張繼那首流傳千古的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這詩,短短的七言四句,帶給你的是一種淒清蕭索的境界,一種迷蒙的印象派的美。這兒有漁火殘月之光,有烏啼鍾罄之音,有流蕩的秋水,有搖曳的楓樹。最傳神的是詩到“夜半鍾聲到客船”這句後就收住了。船上的孤客,在這樣的情景中,聽到這午夜清鍾,將產生怎樣的感慨,都留給讀者去品味了。人們常說詩的含蓄、意境、和美,這就是吧。

車子開了好一會還沒到寒山寺。我又想起一則故事。一次一個日本代表團來中國參觀一座有名的廟宇。介紹人告訴他們,每當做盛大佛事時,常常日夜敲鍾。一日本人就說,這就錯了,從來隻有暮鼓晨鍾,哪有半夜敲鍾之理。當時沒人答話。後來走到另一殿堂,恰有一幀書法,書的就是張繼這詩。一人走到字畫前,慢聲吟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那日本僧人一愣,立刻大慚,連聲說:“在下學淺,適才冒犯,多有得罪”。這上前讀這詩的人,聽說就是中國佛教協會的會長趙樸初先生。

遐想間,寒山寺終於到了。一下車,就看到黃色廟牆上的寒山寺三個字。寺廟前有條河,河上有座橋。那司機說這就是你們要看的楓橋,“其實嘸啥好看”。是啊,這橋要說好看,也真“嘸啥好看”。但因為有了那首詩,詩傳千古,橋也就傳千古了。我走近,看到橋是拱橋,跨度較高。河水混黃,略帶一點綠。河邊僅幾株低矮的垂柳。我倚河覽橋,遠近放眼,看不到一艘船,開始感到有點失望。橋前的路上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灌入耳裏的是雜亂的拉客的吆喝聲,旅遊車的喇叭聲,小販的叫賣聲。我想和當年的詩人交匯一下感情,竟無從入境。當年張繼夜泊楓橋,麵對幾星漁火,一杵寺鍾時的那種孤寂和蒼涼,我該到哪兒去尋覓呢?

當我還在楓橋邊感慨時,這司機果然弄來了票子,我們付錢給他,他和那檢票的打了招呼,就讓我們進去了。這寒山寺初建於梁代,唐朝時因有一高僧名寒山而更名。然而這寺廟曆史上幾經火劫,幾番重建。現在看到的是清朝重建的寺廟。我們一進去,就看到大雄寶殿那兒,十分熱鬧。那殿前,路邊,樹上處處都披紅掛彩,好像和尚廟裏在辦結婚喜事一樣。好好的一座香爐,竟掛滿了紅綢,就像行將出閣的新娘一樣。現在舉國上下,大小寺廟香火都十分興旺。寺廟早不是人們避世消隱的去處,而成了想享受,想發財的大亨們賄賂菩薩的地方了。

我們穿過那大殿,看到聽鍾樓和聽鍾石,顯然都是因為“夜半鍾聲到客船”那句詩而來的,是後來人修了以娛遊客的,因為那寫詩的張繼是在船上聽到那鍾聲的。寒山寺裏最值得一提的是廟裏有很多名人書法,都刻在石碑上,書得最多的還是這首唐詩。下麵三張照片,其中一是清代大學問家,書法家俞樾的作品。俞樾在蘇州曾開辦書院幾十年,研究經史。其二是寒山寺主持性空法師的作品。再就是已去世了的啟功的作品。我個人一向喜歡啟功的字,喜歡那字的俊秀和挺拔。廟裏有一長長的碑廊,一溜全是碑石,展示著各類書法。我們流連其間,看筆走龍蛇,賞霜鋒勁骨,讓人感到此行還是不虛的。

說到性空,還有個有趣的故事。他1964年到寒山寺當主持,不久就來了文化大革命。為了保護這些古人的書碑不被紅衛兵所鑿,他用紙將這些書碑全糊上,然後在紙上書以當時神化了的《毛主席語錄》,從而保留了好多碑文。

寒山寺裏有一五層高塔,名為普明塔,巍峨雄壯。高閣臨空,飛簷欲展,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我們登上鍾樓,姑蘇風景,都在眼底。那遠遠的虎丘塔,罩在迷蒙的煙雲中,如一幅剪影。從虎丘塔到眼前,一排排奔入眼底的全是新建的高樓,一條條橫跨南北東西的全是高速公路。我幾乎看不到一條水巷,一片輕舟。記得文革串聯時來蘇州,一出站就看到青磚鋪就的路麵,一抬頭就看到巍然聳立的北寺塔,側耳又聽到塔角風鈴的聲音,我馬上就體會到了姑蘇的風味。然而現在現代化的商潮正在無情地衝刷那古老的文化沉澱。我繞塔而走,隻在塔頂的一角,俯瞰到一群白牆黑瓦的平房民居,構成一道風景線,一道姑蘇的風景線。這些民居,使我想到吳冠中筆下的江南,還有幾分相似。我希望這樣的民居不要過幾年也被高樓大廈所代替了。

出寒山寺,已近黃昏。匆匆去了北寺塔,再到觀前街。觀前街也大變了,有點像上海南京路的走街,兩排擠擠地全是時尚商店。在那兒匆匆吃了晚飯,打的上高速,繞了幾個轉環才到火車站,趕夜車回上海。記得以前從觀前街到火車站,走走就到了,想不到這次司機竟繞了個大圈子。是舊路不通了,還是我被人騙了呢。(完)

遠眺虎丘


楓橋


寒山寺




幾幀書法






普明塔


蘇州民居


吳冠中筆下的蘇州
 


【後記】
此文在世界風情壇裏貼了後,網友Amastroller跟了如下的貼子,對寒山寺的古鍾作了詳細的介紹,轉貼如下。又從我的照片裏找出那口鍾來,補貼於後。(091108)

嗬嗬,久違了的寒山寺。 By Amastroller

典故(zt):寒山寺古銅鍾為唐代鑄造,但後來被毀。明代嘉靖年間本寂禪師重鑄銅鍾。六如居士唐寅在《姑蘇寒山寺化鍾疏》中記敘甚詳,說此鍾聲音宏亮,聲聞十裏。但這口銅鍾也不複存在。關於嘉靖銅鍾的下落有一種說法:它被日本浪人盜去,為此曾釀起風波。光緒三十一年( 1905 年)寒山寺重建時,日本人士募捐鑄仿唐青銅乳頭鍾兩口,一口送往寒山寺,一口存於日本館山寺,並有銘文鐫刻其上:“姑蘇寒山寺,曆劫年久,唐時銅鍾,空於張繼詩中傳耳。嚐聞寺鍾傳入我邦,今失所在,乃將新鑄一鍾齎往懸之。”現今這口銅鍾仍懸於寒山寺大殿右側。 寒山寺在日本也是婦孺皆知。寒山寺因唐貞觀年間寒山、拾得兩位高僧由天台山來此住持得名。後來拾得和尚東渡日本傳道,在日本建“拾得寺”,與寒山寺為姊妹寺,同時,把佛家叩鍾一百零八下的規矩也傳到日本。日本人相信,聽鍾聲能驅邪利吉,每年除夕,成百上千的日本人專程來寒山寺聽鍾聲,以清除一年的煩惱。。。

記得舊年頭每年此時節竹輝飯店都被鬼子們包了,除夕夜寒山寺便是鬼子們的“園子”,老百姓反而隻能在寺外聽聽,唉。 好多人除夕夜聽完鍾聲,又趕到隔壁的西園排隊等天明燒新年初一的頭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瑞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子夏浮雲的評論:是的,以前這些園林裏都沒多少人。沒辦法,興旅遊了。這次在上海,去了古猗園,那兒倒難得非常清淨。人們都舍近求遠去了。寒山寺裏還有些照片,但好像都不見特色,嫌麻煩,就沒貼。
子夏浮雲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學習了曆史和文化!所有的古幽之情隻在你的筆下見識到,但是完全不能在圖片和你遊曆的過程中體會到了。
記得我幾十年前遊蘇州時所有的門票都是5毛錢,園林裏麵幾乎無一人,那是秋天,葉落風蕭,隻可惜那時的我腦子裏沒有什麽有關的典故和詩詞。
普明塔取景角度和那樣的光線,挺難得的有味道。
可是沒有看到全景的“寒山寺”啊,隻是三個字?
瑞冬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神在阿堵中的評論: 謝阿堵兄誇獎。你美術攝影造詣深厚,我隻是拍拍玩玩,一個傻瓜機,和人家長鏡頭可以轉來轉去調節的比起來,真像個醜小鴨呢。謝謝你的祝福,我倒是冬天生的。
神在阿堵中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照片。那幅蘇州民居照得最好。瑞兄立冬節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