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的意義

(2011-03-07 10:04:27) 下一個

人生的意義

這是個很大的題目。記得幾年前,自己為此請教一位自己十分崇敬的智者。他沒有正麵回答我,隻是告訴我,他曾上網查過,答案以百萬記。可見此題的爭議之大。可惜,這個問題時時在困擾我。因此決定花些時間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有些不自量力吧,姑且一試,請勿見笑,並忠心邀請您參與,指正。

一,          首先是誰會思考這個問題;1,哲學家。2,聖賢或奸雄。一心想做成一番大事,實現宏圖大業的人。如:西特勒,秦始皇,曹操,毛澤東等3,人生遭遇巨大困境痛苦之人,甚至是麵對生死抉擇時;4

既然如此,鬥升小民,如我還有平民百姓們,需要思考此題目嗎?我認為,如果您或我真的認真想過,苦苦探索過這個問題,那末,恭喜你,我們已經進入了有可能“成個什麽人物”的行列了——此言純屬玩笑。

二,重要性;同任何個體生物一樣:生不由己。任何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然而,無論誰,一旦降生,就要努力活下去,並且力爭活好些。於是,昏昏噩噩,跌跌撞撞,跟著感覺,受本能的驅使,趨利避害,跟著感覺走,一路走下去。

我個人認為,人要活得明白,首先應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一個明確的定位。大方向不能錯,還要有明確的目標,行為準則什麽的,並且真正為此努力過,隻有這樣一來,才不至於

形同蟲鳥枉此一生。

三,評論者(誰來評論)一,自己;二,他人;{什麽人,何種人,---}

四,被評價的對象:1,自己2,他人(從近到遠:親人,朋友,熟人,鄰居,同事,同學,公眾人物,政客首腦,領袖人物等)。顯然,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與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會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是完全相反;對於同一個人,不同的人所給出的評價也可能會很不相同。

五,被評價的人與自己的關係。是否有利益關係,關係有多大。

常言到,當事者迷;又有詩言:山重水複疑無路,隻緣身在此山中。

  關係距離越近,越了解得深入細致具體,但卻更可能由於利益心越重,或情緒因素等,越容易出現偏頗;反之,關係距離越遠,利益心越淡,越冷靜,超脫,越公正,客觀。但可能因於了解不足失之於偏頗。

六,評價人所處的環境範圍,什麽情況下:譬如,在被評價人的麵前或背後,被評價人可否會知道,後果又將如何等;

七,評價人的水平:教育水平,文化水平,人文水平,個人經曆,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會層次,人品道德,現實處境,財富權利地位,等

八,評價的時機。現時,以往,死後,曆史高度;可輕可重,可大可小,甚至可有可無;

九,評價人的真誠度和嚴肅性。

十,評價某一具體的個人或抽象意義上的個人,或整體人類(此乃我的本意)

十一,被評價人的主觀意圖以及客觀效果。

十二,評價他人的目的。客觀公正地評價他人,指導社會,反觀自己,反省和指導自生

那麽我認為,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麽?回答之前首先聲明,我這裏指人類宏觀意義上的,抽象意義上的“人”,並非特指某一個具體的個人。我認為,隻有先在整體上宏觀上先搞清這個問題,然後再往下推倒,去思考評價某一具體的人,甚至思考自身,這種討論或思考才會有意義,才會避免走偏。

首先從外圍開始,向中心推導,或看作從底層逐漸向高層演繹。

1,  生物意義;2,人口統計學上的意義;3,社會存在的意義:如:好人,壞人或廢人等。正性的或負性的人(創造與消耗之比);4,個人自身的人生意義;5,社會意義

 

一,生物學上的意義。此乃最基礎的一層。生不由己,一旦生下來,就要努力活下去。求生存,求繁衍;這是任何生物共同的本性。無論任何物種的任何個體,皆同無異。

二,人口統計學上的意義。到此已進入人類層麵,人類的標準。生則是“一”,死則為“零”;一是一,二使二,一絲不苟,含糊不得,累計成人口統計巨大數字。六十多個億。

三,個人的“社會存在”的意義:

A1,一切個人生存所需:衣食住行樂,生老病死,2,各種社會服務。3,各種資源能源的消耗;生活汙染物質的排放量,排碳量等

B,創造與消耗之比;綜合平衡後所得出的數值:正或負;數值的大小。

四,個人的意義:(待展開)機率;暫短,珍貴,藐小;

五,被評價的主體的主觀意圖: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實質就是為自己。不必在自己臉上貼金,騙得了誰。至於其所作所為的客觀效果如何,則另當別論。譬如成吉利思汗,殺人掠地,燒殺奸搶,屠城無數,所過之處雞犬不留。據統計,殺人超過四千萬,現在,有人從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角度評價,從森林和草地的恢複的角度看,認為其有重大貢獻。但是,如果被殺的是你,相信結論會大有不同。

 

回歸本題。如過隨便問某人:人生對於你有什麽意義?對方往往會一頭霧水茫然不知所雲。再具體一點問,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麽?活著為什麽?回答一般是:為了活下去,整天為了活得更好而忙碌?人生目標呢,不外是升官發財,吃喝玩樂,享盡榮華富貴一類;當然一般包括養家養活子女等。這應該是最普遍,最多數的一群,屬於第一層。

另有些人,目標還要再高些,更高些:或成名成家;或立言,立功,立德;或做一番大事業,從而光宗耀祖,名垂青史等。這就還需要再具體分析,是什麽大事業?除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之外,尤其需要客觀考察,看其對他人,對社會,對人類,對萬物以至對地球的客觀作用如,實際影響怎樣?評價其正負性質,衡量其作用大小等等。

有的人或許什麽都不想,得過且過。生下來,活下去,得過且過。隨波逐流,了此殘生。

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個人的理想追求而已,並非個人人生的“意義”。對於具體的個人,如果隻憑個人的一時一事,除非是驚天動地之舉,否則難以體現出什麽“意義”,也難以把握。“意義”一詞,屬於較高的層麵,不適合用在太具體的環境中令人往往感覺有失於太大,太空泛,無法把握。而且,“人生”是個很大的時段。如果改用“價值”一詞或許要容易把握一些。再要具體些,便是個人的所作所為,對於他人,對於社會的客觀作用,社會意義。具體分析,大概有五個要素。

六,社會意義;1,正性的或負性的;2,影響範圍的大小;3,效果持續長短;4,受到影響的人有多少;5,有意為之或無意為之。6,偶然為之或經常為之。

 

我個人認為:標誌有二:

其一,個人的最高層次是道德的高尚,人品的聖潔。當然,這是指通過行為所表現出來的,而非嘴上說的。其二,人的內心所關愛的範圍:範圍越寬廣,則層次,境界越高

總而言之,什麽是“人生的意義”?什麽才是“人生價值”的真正所在?本人認為,客觀理智地評價,需要兩個步驟或層次。首先判斷性質正負,然後評判其“貢獻”的大小。

首先必須判斷某人某事的性質正負,應該看某人或其所做的某事,甚至是縱觀其一生,對於他人社會萬物地球的客觀作用是屬於正性,負性或中性。首先判明其正負屬性,然後才是衡量其作用或稱貢獻的大小。所謂“正”性,這裏是指,該人的行為結果,經過綜合平衡,總體上看,凡是能對於他人,社會,萬物,地球,對於人類社會文明的健康,進步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有益的作用,都屬於正性。

其次,需要判斷其“貢獻”的大小。當然,這會因人而異各不相同。

這就是說,“正”“負”性質,至關重要的。一個人隻有首先成為“正”性的人,做正性的事,然後才可能再進一步,去爭取成為一個稍微“高大”一點的人,更加高大一點的人,在這個方向上繼續努力,才可能成為高大的人,“大寫的人”,神聖的人,最終還可能成為,能使當今世界,甚至為子孫後代,名垂青史千古的聖潔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