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波

心如止水是一種境界,一種修煉,也是一種無奈與蒼老。不管年齡多大,經曆如何坎坷,有心如水,總是希望風兒吹過,帶起片片漣漪,湧起層層水濤,掀起滔天的巨浪,將那沉澱水底的淤積盡情宣泄...
個人資料
占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唱紅歌,唱得不知所以

(2012-01-01 15:48:44) 下一個

國破家亡的時代,唱的是《義勇軍進行曲》,心中充滿的是仇恨與悲憤;

翻身解放的時代,唱的是《東方紅》,一種由衷的舒暢與讚頌;

意氣風發的時代,唱的是《我們走在大路上》,渾身是使不完的力氣;

路不拾遺的時代,唱的是《學習雷鋒好榜樣》,社會和諧互助互愛;

改造山河的時代,唱的是《咱們工人有力量》,充滿著主人公的豪邁;

破舊立新的時代,唱的是《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與舊事物決裂新風迎麵;

社會轉型的時代,唱的是《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香風臭氣目不暇接;

走進全新的時代,唱的是《路邊的野花你不要采》,……

歌曲是時代的脈搏,火紅的年代,唱的是紅色的歌曲;絢麗的時代,唱的是五彩繽紛的歌曲;黃燦燦的時代,唱的是金色的歌曲;靡靡之音自然屬於迷茫的時代。

題外話 :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是一個顛覆不破的真理,人們的後天所學,除了書本上的東西,就是生活中聽到的,實踐中接觸到的種種榜樣了。一個讓人從心底想去效仿的榜樣一定是這個時代多數人眾推崇的精絕。

在一個物質貧乏,相對平等的時代,社會尊崇的是身體力行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與宗教裏的“基督”精神相似,“舍己為人”是這種精神的核心價值。那個時代,也有很多不平,物質上的差別是“茅屋”與“磚房”的不同。

時代進步了,住“茅屋”的人住進了“磚房”,條件大為改善,再不用為屋上茅草被秋風卷走發愁。可身邊住“磚房”的人卻住上了智能化的摩天大廈。巨大的反差使住上“磚房”的人還來不及高興,心理上就產生了徹底的失衡。大家原本同一個起點,同一個平台,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自己不夠勤奮? 是,又似乎不是。原有的社會結構徹底改變了,憑著慣性去思維顯然是錯誤的,看不懂當下的光怪陸離,可順著來路回頭去尋。

唱紅歌,老電影,雙百人物,樹道德模範,重提日軍侵華的暴行;這些曾經激勵了幾代人的原版,在今天聽來看來總覺著不太合拍。身教重於言教,事實勝於雄辯。曾有的清淨公平,在現實中已經不在,這些情操高尚的人與現實的感知格格不入。

民眾愚昧,緊盯的隻是身邊的瑣事家事,擔心的是手裏的錢縮水太快,憂慮的是孩子畢業找不到工作,尋思的是托誰的門子去找個關係或是關心下一張彩票能不能中獎。

現在的中年人都是受過傳統教育和紅色教育的一代,都曾有過一種為了崇高理想願獻終身的激情。小時候學的那些英雄至今令人感動,夏明翰、裴多菲、鄒容、格瓦拉……

可這些人為之奮鬥,為之獻身的理想和主義哪裏去了呢?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可以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大轉彎,將那麽崇高的理念轉為相當務實的“奔小康”。相對於那些堅持理念而獻身的人來說,他們的死毫無意義,他們所堅持的,能用生命去捍衛的信念是一種空無。大同世界分出了圈圈塊塊;同樣的主人公有貴有賤;共同的資源成為少數人的私有;同一旗號下卻是不同的信念。

如果說物質上的富足必定要以精神上的匱乏為代價,社會的不公才是曆史前進的動力。那麽現在提倡的榜樣和宣揚的理念就是錯誤的。如果承認這種精神上的高點是人類最終的追求,那就要下力氣去消滅現有社會的不公。唱一千遍紅歌,不如掃除一件不公,樹一百個榜樣,不如槍斃一個惡貫滿盈的千夫指。一個劇場裏空氣汙濁,垃圾遍地,最好是先通通空氣,打掃幹淨垃圾,人們才會有心情坐下來聽歌。環境好了,心情舒暢,聽什麽歌都會是愉悅。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個給人溫暖的社會環境,心中湧動的自然是愛,一個讓人感到被欺騙,被排斥,處處需要警覺提防的環境,心中自然會生出怨恨。

“曾經滄海”不僅僅是指情感,有過信仰,倒塌了,同樣是一種痛苦。再唱紅歌,引發的是雜亂的記憶,有些不知所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