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八十):新會張欽

(2022-09-02 04:34:00) 下一個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八十):新會張欽

新會三江鎮官田村

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於一九○一年,由當時在澳洲大陸上五個殖民地(新南威爾士[New South Wales,當時華人又稱之為“鳥修威“]、維多利亞[Victoria,當時華人又稱之為“域多利”]、南澳大利亞[South Australia,當時華人將其簡稱為“南澳”一直沿用至今]、西澳大利亞[Western Australia,當時華人將其簡稱為“西澳”一直沿用至今]和昆士蘭[Queensland,當時華人又稱其為“坤士欄”])和一個海島殖民地塔斯馬尼亞(Tasmania,當時華人又將其稱之為“他省”或“塔省”)組成,現在的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當時是屬於南澳管轄。自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後,對在澳華人影響最大者,就是全麵實施嚴格限製華人移民的“白澳政策”。事實上,自十九世紀中葉澳洲淘金熱興起後,因大批中國人(主要是廣東人)前來尋找夢想,當時的各殖民地就對其采取各種不同程度的歧視、排斥和限製措施,“白澳政策”就是將其整合,而在全國實施的以打壓華人為主的政策。盡管麵臨那麽多的歧視,經受各種限製,但許多當地白人還是與在此努力工作與人為善的華人建立起友誼,並對其希望爭取的權益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在鳥修威省雪梨(Sydney)西區啪冧孖咑埠(Parramatta)南葛蘭圍公校(South Granville Public School)任教的莫森(E. R. Mawson)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熱心助人的澳大利亞當地白人。

一九一九年九月三日,莫森寫信給時任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海軍部長的庫克爵士(Sir Joseph Cook)。庫克是澳大利亞的資深政客,十九世紀末成為澳大利亞工黨的創始人之一,但迅即因理念不同而在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之前脫離該黨,隨後獲邀加入自由黨,逐漸成為該黨的領袖。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時,他獲選為啪冧孖咑選區的國會議員。此後,他無論是作為執政黨還是反對黨的重要成員,一直都待在聯邦政壇上,期間擔任過政府的國防部長,並在一九一三至一九一四年成為澳大利亞聯邦第六任總理,資曆深厚,極具影響力。在庫克進入聯邦政壇之前,莫森就與其交厚。他在信中表示,他本人有一要好的華人朋友,已經來澳定居和發展達二十五年之久,在啪冧孖咑埠經營菜園,服務周邊,遵紀守法,是社區尊重的好公民。現該華人欲將其年十二歲的次子辦理來澳大利亞留學,接受英語教育,希望作為該選區政治代表的庫克爵士能對此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以助其達成目標。庫克確實是個重情義的人,接到老朋友的信後,立即於九月十一日將其轉給時任內務部長戈林(P. McM. Glynn),請其代為辦理。第二天,內務部秘書便按照指示複函庫克爵士,告知如果那位華人通過內務部直接申請,說明其子赴澳留學的年限並按照規定向海關繳納保證金,則該部門將會按例回複並給予辦理。

待接到庫克爵士轉來的內務部就此問題的回複之後,莫森於十月十六日再致函這位位居政壇高層的老朋友,告知他的這位名叫Charles Ginn的華人朋友之子目前已在香港待命,打算來此讀五年或者十年左右的書,請其寄送相關表格過來,以便填寫,然後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十月二十七日,庫克再次循要求將此信轉交給內務部秘書,請其辦理。四天後,內務部秘書複函庫克爵士,告知沒有表格填寫,隻需申請者寫信申請便可。內務部將就此問題通過海關和警察局對監護人和財政擔保人作一番核查,然後將此要求交由內務部長做出最後決定。

看來還是庫克爵士的政壇影響力大,事情進展比較順利。此處一直提到的這位名叫Charles Ginn的華人菜農,內務部查出他有時也叫做Charles Gum。根據二年後澳大利亞於一九二一年正式實施《中國留學生章程》而開放給居澳華人申辦其在華子弟前來澳洲讀書時,一份與Charles Ginn或者Charles Gum同名並地址相同的華人申辦兒子張煉(Cheong Lin)前來澳洲讀書的檔案,可以得知,這位華人的中文名叫張建,是廣東省新會縣三江鎮官田村人,約在一八九三年與兄弟一起從家鄉南渡,來到澳大利亞謀生並尋求發展[1]。經一番打拚,他成為鳥修威省永久居民,遂立足於啪冧孖咑埠做菜農,在此租種三公頃的菜地,並像當時許許多多其他來自廣東的菜農一樣,也在主街上開設一店麵,出售蔬果及其它產品。警察局的記錄表明,張建為人謙和,品行端正,買賣公平,經商有道,雖然除了上述菜園和價值約七十鎊的農具和相關設施之外,他在此沒有其它財產,但在社區裏是頗受尊重之人。海關也跟張建本人核對過,在過去二十六年間,他曾經回國探親五次。其次子名張欽(Cheong Ham),出生於一九○七年;鑒於他已經年滿十二歲,希望辦他來雪梨讀四年書。張建表示,一旦獲批簽證,將把兒子安排到南啪冧孖咑公立學校(Parramatta South Public School)念書。讀完四年後,如果兒子想留在澳洲發展的話,他希望能申請讓其留下;屆時,他將送兒子進入某間商鋪先做學徒,學習經商技巧,以便將來自己開業,獨當一麵。

雖然海關接到內務部協查要求後,很快就完成了任務,評估結果也很正麵,可是直到這一年過去了,進入到一九二○年,在將近三個月的時間裏,張建也沒有聽到內務部對其請求作出回應。而在去年初,他的兄弟就回到中國探親,按計劃很快就要返回雪梨了,原本是計劃在返回時順便將侄兒一並帶過來,但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兒子是否獲簽的消息,他著急了,遂再次商之於老友莫森。在此之前,莫森也接受過海關和警察局的詢問,就張建的相關情況以及張欽留學之事做出解答,也從海關那裏得到他們對核查結果很滿意並已將核查報告提交給內務部的通告,就等著內務部秘書的通知了。因此,在接到老友的求助後,自然明白其難處,也明白有些事情可能會受大環境影響,尤其是上年底和今年初,適逢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大選,部長是政客,需全力以赴投入選舉,可能對工作相關的許多業務無暇顧及和及時處理。好在現在大選結果揭曉,他的老友庫克爵士再次成功連任,在新內閣中繼續擔任海軍部長,因此,他便再次挺身而出,為張建發聲。

一九二○年一月二十四日,莫森再次寫信給庫克爵士,先對其贏得大選順利連任予以祝賀,然後將上述核查的結果以及張欽正在等待赴澳的情況一一告知,請其協助詢問內務部,敦促盡快將簽證申請批複下來。一月二十八日,庫克便行文內務部秘書,請其盡快辦理此事。事實上,早在一個多月前經相關部門的努力拿到評估結果,內務部秘書就將建議批複的報告送交到部長辦公室待批,隻是因為大選,部長一直很忙,顧不上看文件和簽字,事情就這樣拖了下來。接到庫克爵士的催促後,內務部秘書再對部長提出此事,獲後者批複,準允張欽來澳留學,入境後先給予十二個月留學簽證,期滿後可再申請展簽,如此年複一年地申請,以四年為期。一月三十一日,內務部秘書將上述決定通告了庫克爵士,並將該決定之抄件送交雪梨海關備案。

庫克爵士馬上就將上述決定轉告了莫森,後者當然也為自己成功地幫助了華人老友張建而感到高興,把消息告訴給後者,由其致電在國內探親的兄弟盡快為兒子張欽辦好護照,前來澳洲。經一番緊鑼密鼓的申請和安排,張建弟弟很快為侄兒張欽辦到了護照,遂帶著張欽直奔香港,在此搭乘“獲多利”(Victoria)號輪船,於當年五月二十三日抵達雪梨港口,入境澳洲。

從六月一日起,十三歲的張欽便注冊入讀父親早已為他選擇並聯係好的南啪冧孖咑公立學校。學校報告顯示,他每天去上學時都服裝整潔,顯得幹練清爽,非常陽光,也很能應對其學校生活和學習。到第二年初,張建想將一九○二年八月出生的大兒子張煉也辦來雪梨讀書,也再次通過老友莫森走上次同樣的道路。但此時因澳大利亞已經實施《中國留學生章程》,所有護照申請及簽證評估的事情都由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負責辦理,故庫克爵士從內務部秘書那裏了解到這個情況後,便轉告張建直接向中國總領事館申請辦理。張煉拿到護照後,於當年九月二十日抵達雪梨入境。

張欽繼續在南啪冧孖咑公立學校念書,一直像此前學校報告中的評價那樣,保持良好形象,也顯得對學習十分投入,故很順利地在一九二一年和一九二二年拿到了展簽。他的哥哥張煉因此時已經過了十九歲,南啪冧孖咑公立學校不願意接受他入學,其父張建找到老友莫森,利用其在當地南葛蘭圍公校任教的空餘時間充任其子張煉的家教,並同時讓他注冊入讀南啪冧孖咑進修學校(South Parramatta Continuation School)。待其英語提高之後,莫森便建議張煉入讀天主教會開設在啪冧孖咑埠的基督兄弟會書院(Christian Brothers College)。雖然張煉最終沒有進入上述學校就讀,但還是從一九二二年新學年開始,注冊入讀同樣是由天主教主辦的啪冧孖咑埠聖母昆仲會男校(Marist Brothers’ School, Parramatta),在此讀了一年的書。

一九二三年三月九日,即將年滿二十一歲的張煉提前結束了在聖母昆仲會男校的學習,在雪梨港口登上“麥盧卡”(Manuka)號輪船,揮別澳洲,前往紐西蘭(New Zealand)。而在大兒子走之前一天,張建也寫信給內務部秘書,告知其本人準備近期就返回中國探親,鑒於次子張欽年僅十五歲,他決定將其帶回中國,在那裏再繼續讓他進入學校讀書。但他考慮到兒子仍將返回澳洲完成英語課程,便向內務部秘書申請兒子的再入境簽證。三月十六日,內務部秘書複函,告知所有申請再入境簽證等事宜,須經由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的渠道向內務部提出申請,方才可以受理,請其直接跟中國總領事館聯絡並由後者具體代為辦理,內務部一俟接到其申請,便可核發再入境簽證。

不知何故,本宗卷中未見申請張欽再入境簽證的文件,或許是因為張建走之前太過於匆忙未及通過中國總領事館提出申請,也可能他根本就不想通過中國總領事館來申請,而是還想考慮通過私人渠道如莫森和庫克爵士的私人關係來處理此事。到這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張建便帶著兒子張欽登上駛往香港的“獲多利”號輪船,返回中國去了;張欽也就結束了還差兩個月就滿三年的留學生涯。他的留學檔案到此結束,此後也未見到他再次入境的信息,表明張建並沒有通過中國總領事館為兒子重返澳洲讀書申請再入境簽證。

 一九一九年九月三日,莫森先生寫信給時任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海軍部長的庫克爵士,為老友張建之子張欽留學澳洲申請簽證。

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庫克爵士致函內務部長戈林,請其代為辦理此事。

檔案出處(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檔案宗卷號):E.R. Mawson. Education Exemption Certificate Sons of Chinese (Charles Ginn), NAA: A1, 1923/8093


[1] C. Cheong Lin Students Passport, NAA: A1, 1923/539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