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二戰澳軍勞工營第7連(中國連)的編成

(2013-10-04 06:16:53) 下一個


二戰澳軍勞工營第7連(中國連)的編成
    澳洲華人與二戰——在澳洲參戰的中國海員(續)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戰事而滯留在澳大利亞的中國海員有2000人之多。此時,中國與澳洲是盟國,這些有技術又大多會英語的中國海員,經中國駐澳大利亞公使館與澳大利亞戰時政府協商同意,編入澳軍勞工營,直接參與反法西斯戰爭。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批中國海員,約有500名左右,滯留在瀕臨印度洋的西澳大利亞州首府柏斯(Perth)。1942年3月份,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被澳大利亞軍事當局征召,編為澳軍勞工營第7連。其餘的人,除了因身體狀況不適合在軍隊服役之外,則因各種原因,被分派到其它地方,包括被派到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武裝商船隊中工作。這些中國海員先在西澳洲的福瑞門陀(Frementle)港口,為美軍修理軍艦,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平時在船上的工作就是擺弄機器,可以勝任這些工作的許多工種。1943年前後,他們就被全部轉送到南太平洋沿岸的昆士蘭州首府布裏斯本(Brisbane),與來自其它地方的中國籍勞工(當時叫aliens,外僑)一起,在美軍設在布裏斯有本河靠近出海口的伯林壩(Bulimba)船塢工作,負責為美軍修船和建造登陸艇。美要軍在太平洋上發動的越島戰,其中的許多登陸艇,很可能就是由這些中國海員組成的勞工連所建造。

澳軍勞工營第7連的人員組成,皆來自屬於英商太古輪船有限公司(China Navigation Co. Ltd.也有稱“中國航業有限公司"者,但習慣上還是叫”太古輪船有限公司“者多)的中國海員。他們主要是該公司下列六艘輪船的船員:
安順輪 Anshun (3188噸)
重慶輪 Chungking (2171噸)
漢陽輪 Hanyang (2852噸)
鄱陽輪 Poyang (2873噸)
嶽州輪 Yochow (2810噸)
雲南輪 Yunnan (2813噸)

該連的編成應在1942年3月份,由連部和四個排組成,每排下設四個班,共十六個班,總計372人。根據澳軍西澳指揮部於1942年4月18日提供的該連花名冊,可以列出連部和四個排的人員構成情況如下(由上述六艘輪船船員混編):
連部人員17人(重慶輪6人,漢陽輪3人,安順輪4人,雲南輪4人)
一排一班20人(嶽州輪1人,安順輪19人)
一排二班28人(嶽州輪7人,雲南輪11人,安順輪9人,漢陽輪1人)
一排三班27人(雲南輪21人,漢陽輪5人,鄱陽輪1人)
一排四班23人(雲南輪12人,漢陽輪5人,嶽州輪6人)
二排五班22人(重慶輪1人,嶽州輪1人,安順輪20人)
二排六班23人(鄱陽輪16人,安順輪5人,重慶輪2人)
二排七班28人(安順輪9人,嶽州輪12人,鄱陽輪6人,重慶輪1人)
二排八班21人(安順輪11人,重慶輪10人)
三排九班29人(漢陽輪27人,安順輪1人,嶽州輪1人)
三排十班31人(鄱陽輪1人,漢陽輪30人)
三排十一班27人(雲南輪1人,嶽州輪26人)
三排十二班28人(雲南輪1人,安順輪1人,嶽州輪17人,漢陽輪7人,鄱陽輪1人,重慶輪1人)
四排十三班26人(鄱陽輪12人,雲南輪14人)
四排十四班21人(安順輪7人,重慶輪10人,漢陽輪4人)
四排十五班23人(重慶輪19人,嶽州輪1人,漢陽輪2人,雲南輪1人)
四排十六班23人(安順輪4人,重慶輪10人,漢陽輪9人)

上述第四排的四個班及第一排的二班,還列出了各位船員在船上的工種或職位,有買辦(包括一二三等)、理貨員、理貨員助理、裝卸工、洗衣工、大廚、二廚、三廚、點心師、幫廚、艙房管理員、聽差(包括一等和二等)、大副、二副、三副、出納、見習水手、水手、水手長、生火工(包括一二三四等)、銅匠、舵工、燒煤工、電報員、雜物房助理及大副勤務和其他雜役等等,囊括了輪船上的大部分工種。

從編成起,中國連就在澳洲大陸,從印度洋之畔到南太平洋之濱,參與了澳軍和美軍打擊日軍的後勤兵站工作,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後達三年半之久。

下麵是該中國連花名冊:

連部人員17 


一排一班
20

一排二班28

一排三班27

一排四班23
 

二排五班22

二排六班23

二排七班28

二排八班21

三排九班29

三排十班31

三排十一班27

三排十二班28

四排十三班26

四排十四班21

四排十五班23

四排十六班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