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亞包中國戰俘墓園引起的激蕩——《南太平洋祭》(57)

(2012-01-23 22:22:11) 下一個


第七章
          
魂兮歸來

        英雄不再無名——亞包中國戰俘墓園引起的激蕩

        對於一些幾近湮滅的史實,如果我們用心去挖掘了,也為此做了初步的整理,並予以披露,就不僅僅是為了發表,而是想表達一下心聲。如此,也就必然會引起公眾之反響與共鳴。亞包中國戰俘的史實披露之後,實際結果就是這樣。

        筆者於2007年在個人博客裏披露新不列顛島亞包被釋中國官兵的照片,主要因為在這些照片後麵所隱藏的,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是1500多名中國抗日軍人在新不列顛島四年的人生經曆。中國抗日戰爭波瀾壯闊,這些被俘的中國軍人隻是其中很小的一滴浪花,甚至還很不起眼,而且他們在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到最艱難的時刻,就被日軍強行押送到了這個西南太平洋的海島,最終有700多人慘遭屠戮和病斃,埋骨於這茫茫的熱帶叢林之中。盡管如此,他們也是中國八年抗戰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不能也不應該忘記這段曆史——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筆者所期待的,是由此而喚起有心人士的關注,能開展對這方麵的研究,整理這方麵的資料,讓後人能了解這段曆史。更重要的是,還想通過檔案資料與死難官兵墓園現場的比對,能找到在這個海島上死難的中國抗日戰俘的墓園位置,能去祭奠這些飽受屈辱而又寂寂無聞的英雄,即使他們是因戰敗被俘,而最終死在了異國他鄉。根據澳大利亞的檔案資料,死在亞包的700多名中國戰俘,戰後約有半數的遺骸被其幸存袍澤找到,遷葬到亞包中國軍人公墓,與在遣返回國前因各種原因死亡的少數幾位被釋中國戰俘葬在一起,總數達376人。[1]

        我堅信,我道不孤。

        2008年春節前的一天,我的電子郵箱裏多了一份郵件,這是一位網友來信,表示對亞包中國戰俘墓園感興趣。我當即回複,並告訴這位網友,我披露出來這些資料,就是期待有心人士能為之做點什麽,哪怕是一點點。為此,希望他能提出好的建議。次日,我得到了更為熱情的答複。來信者是台灣《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先生,他在大學時也是念的曆史(顯然,共鳴也是有基礎的),因近期尋找海外中國抗日將士墓園,才跟蹤追擊找到我的個人博客。他不僅表示想為此在媒體上作一報導,盡其能力為這些埋骨異域的忠魂做些事情;更可貴的是,他還郵發給我四張亞包死難中國官兵墓園照片,涉及吳坤上尉等三人的墳墓,非常珍貴。他告訴我,這四張照片中的死難中國軍人墳墓,也許與我披露出來的亞包死難中國軍人墓園相同,也許是位於不同的地方。希望我在看到這些照片後,能提供與此相關更為詳細的資料。[2]

        實際上,在博客中貼出亞包被釋中國官兵資料前,我曾經於2007年谘詢過張榮煦先生有關亞包中國戰俘公墓的情況。張先生說,那叫中國軍人公墓,後來被當地政府給平掉了。聽聞如此結果,我當即覺得不解,便問道,當地同時還有盟軍的其他戰俘公墓,如印度戰俘公墓和澳洲軍人及英國軍人公墓等,都被精心維護、修整得很好,何以中國戰俘公墓遭受如此淒慘下場。張先生輕輕地歎了一口氣,緩緩地回答說,1946年所修的中國軍人公墓,實際上是相當簡陋的,一個土堆而已。過了許多年後,因無人看管和維護,公墓已經破敗不堪。當地華人財力有限,劫後餘生之際,也無力顧及。1950年代,他曾服務於新不列顛島的中國國民黨支部,與當地華人領袖多次向台灣當局來訪的黨政要員反映過此一問題,希望當局也像其他國家的政府一樣,專門撥款維修中國軍人公墓。隻是信息傳了過去,就猶如石沉大海。聽了張先生的解釋,我感覺挺不是滋味的。張先生繼續道,1975年,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建國,大部分當年在亞包的華人則於此前後已歸化為澳籍公民,逐步撤離亞包,大部分移民到了澳洲。此後,這個中國軍人公墓的情況如何已無法探知。有鑒於亞包這個城市本身就在活火山口旁,1990年代的一次火山大爆發,可能早已將這個墓園湮滅了。[3]

2007年,亞包,吳坤墓園三座墓碑全景。(照片來源:程嘉文)

2007年,吳坤墓碑。(照片來源:程嘉文)

2007年,孔憲章上士墓碑。(照片來源:程嘉文)

2007年,亞包,吳坤墓園簡介。(照片來源:程嘉文)

        從張榮煦先生對此問題的解釋以及上述程先生提供的照片看來,顯然這四張照片中的吳坤等人墳墓並非位於中國軍人公墓附近,因而也就隱隱約約地透露出,亞包中國軍人公墓凶多吉少。為此,我與程先生筆談甚至電話聯絡多次,總希望能為找到這一墓園盡點兒力量。與此同時,我也在自己的博客中,將程先生提供的這四張亞包死難中國抗日軍人墓園照片貼出來,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一問題。

        20081222日上午,接到程先生來電,告知經他努力,終於能夠將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軍戰俘荒塚一事,刊登在台灣《聯合報》上。對他為此所做的努力,我深表感謝並衷心讚賞。畢竟有人在媒體上呼籲,希望兩岸當局皆能善待此事,讓昔日抗戰英雄可以魂歸故裏,入祠忠烈。隨後,台灣東森電視台的一位記者也越洋致電給我,詢問現在這中國軍人戰俘墓園是否還在,或者破敗到何種程度,以及他們的後裔是否居住在當地,對此有何種反映?我據實以告:墓園已經蕩然無存,而那些忠烈在當地根本就沒有後裔。活著下來的中國戰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皆被陸續遣送回國;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又在接下來的內戰中,喪失了生命,故很少有人再提出如何撫恤這些英烈的家人和後裔。這樣的結果,無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
        坦率地說,經程先生的報導,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在遠離中國的南太平洋這個海島上,曾經有一大批中國抗日將士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鬼子押運至此,殘酷奴役並埋屍叢林的史實,從而讓中華民族的後代不要忘記他們,就已達到了筆者披露這些史料的初衷。

        盡管如此,亞包中國軍人墓園史實再經媒體的披露和網絡的傳播,所產生的反響卻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因為程嘉文在《聯合報》上的報導,首先引起了大陸網友的注意。幾天之後,有網友將此報導在搜狐網站上張貼,遂在網絡上引起極大的反響。於2008年底至2009年初,網上發起迎接海外抗日壯士遺骨活動。又鑒於亞包中國官兵中有著名的四行孤軍,故網友們紛紛將此與其掛鉤,形成了一股迎接海外抗戰英魂尤其是“八百壯士”遺骨回國的熱潮。由此,也吸引了其它媒體的關注和廣泛報導。亞包中國戰俘幸存者之一的施方舟以及他對那段往事的回憶,就是這個時候經媒體挖掘給報導出來的。

        在民間及網絡的熱情推動下,官方也對此表達了極為關切的態度。中國外交部北美洲大洋洲司官員對媒體表示,已經緊急安排駐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大使館對墓地位置實地察看。200932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則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將以隆重、莊嚴的方式紀念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抗戰將士遺骸歸國。

        與此同時,位於海峽另一邊的台灣島上,經媒體《聯合報》及東森電視的報導,亞包中國戰俘及其死難將士墓園一事,迅即成為熱門話題,並由媒體推動,政府部門極力配合,確定戰後返回中國的762名亞包中國戰俘幸存者,其中可能有214人於1949年前後撤退到台灣,而目前台灣島上尚有三位幸存者,即李維恂、盧新芳和李煥文三位先生。[4]

        因上述報導引致台灣島上最令人矚目的舉動,是國防部的現勘及迎靈小組。鑒於輿論呼籲政府協助處理海外抗日將士遺骨,以慰忠靈,加上大陸官方的表態及網絡媒體的廣泛報導,20092月下旬,國防部遂派遣專案現勘小組前往亞包,勘查尋找中國軍人墓園及進行現場清理工作。37日,現勘小組完成了任務,並將在亞包陣亡將士英靈總牌位迎回了台北,安奉於圓山大直忠烈祠。

        海峽兩岸輿論與官方對亞包死難中國官兵墓園及遺骨的反應與關注,無論是出於何種立場或考慮,都在在顯示出,這是對全體中國人民抗日史實的重視以及對曆史的負責,是一種強烈的民族意識的展現。它表明,在抵禦外侮、捍衛民族獨立時,中國軍民,無論是來自哪一黨哪一派以及哪一個階層,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些為反抗侵略、保衛國家而獻身的抗日官兵,無論是葬在何處,他們都是國之英靈,民族之魂,都應受到華夏兒女的關注,值得後人尊重與紀念。



[1] Rabaul War Cemetery, Chinese troops, A8234, 30A

[2] 詳見筆者博客文章,《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

[3] 張榮煦先生訪談,2007927日,澳大利亞布裏斯本。

[4] 李誌德、程嘉文:《巴紐戰俘清查 找到在台幸存者》,《聯合報》2009329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秦伯的評論:
外交部秦剛曾說要以最高禮遇對待這些抗日將士。但到現在也未見有何行動。我去過新不列顛島亞包現場,據告知,中國駐巴新大使館隻是委托在當地的中資機構代為查看這些死難之抗日將士墓園。
秦伯 回複 悄悄話 頂,一篇花了心血的令人扼腕的報道。 但願這些客死異國的抗日軍人能有妥善的結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