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十九世紀昆士蘭采金礦場規例

(2011-06-12 03:21:54) 下一個


十九世紀昆士蘭采金礦場規例

——澳大利亞華人曆史鏡像輯匯
(6)

如前所述,十九世紀澳洲大陸的淘金熱,在一八六十年代以後,已經逐漸轉移到幅員廣闊的昆士蘭。主要原因是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的這兩塊英國殖民地的黃金資源已經開采得差不多了,而在一八七十年代,當時昆士蘭中部和北部地區卻發現了金礦,並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開采。因此,大批來自中國夢想發財的淘金客,就紛紛湧向昆士蘭。據統計,到一八八一年,昆士蘭的華人人口上升至一萬一千二百二十九人,占該州當時總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三,在總人口中的比率達到曆史最高記錄。

吸引大批中國淘金客前來昆士蘭的誘因,是1873年在Palmer河流域發現的大型金礦場。Palmer河流域金礦場,位於昆士蘭北部約克半島的約克角(Cape York)上。當時正逢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兩地金礦資源衰弱,大批淘金客財夢未圓之際。於是,在上述兩地的淘金人,包括大批華人,主要是廣東人,遂蜂湧北上;同時,澳大利亞的淘金熱潮在中國廣東仍持續發酵,一船船、一批批的四邑人泛海南下,於昆士蘭東北部的庫克鎮(Cooktown)登岸,直撲Palmer金礦場,場麵蔚為壯觀。一時間,Palmer河流域到處都是腦後拖著一根豬尾巴似的長辮子、穿著唐衫的華人淘金者,可謂唐人人滿為患。最高峰時,即一八七七年時,此地的華人人口高達一萬七千人之多,以致當地白人大聲驚呼“中國人入侵!”,為其排華和實施白澳政策埋下了伏筆。

因當時昆士蘭還是英國的一個獨立的殖民地,為規範采礦秩序,以示公平,由特許采礦專員簽署頒布了金礦開采規例,以便來自世界各地的淘金客遵行。而當時Palmer河流域金礦場華人淘金客聚集的數量之多,引人注目,遂特意將此規例用中文譯出,四處張貼,以為這一主要淘金人群知曉。

下麵是該規例的中文譯文:

采金礦場規例
(1873514日由金礦專員J. Y. McDonald頒布,由專職英華譯員JamesMcHenley譯之)

曉諭華英人等知悉,今時英國新立規矩,善美俱全,本惠愛為心,以均平為治。誠恐知識者稀,以致爭端多事,故將各規例開列於後:
規例:取坭皮金
並作咈嘮取金,每一人限管地方四十尺四方;
規例:有水地
係二人合伴,限管地方一百尺長,五十尺闊;三人合伴,限管地方一百尺長,七十尺闊;四人合伴,限管地方一百尺四方;
規例:有水坑底
每一人限管地方三十尺四方;
規例:取白石地方
每一人限管四十尺長,三百尺闊;
規例:有人開出新坑
係石湖金,官府另賞人情,多畀二十個人地方;
規例:有人流長槽取金
官府另賞人情,築塞水塘;
規例:取爛坭地方
任從官府定奪長短多寡;
規例:做坭口
若係停功
(),限期三日三夜;如若過期,有人爭奪,衙門不理;
規例:做坭口人等
若遇夥伴有病不能番功
(返工),祈報官府,出人情幣張掛,方無爭奪;
規例:做石湖規矩
一人管得二人地方,二人管得四人地方,皆因有夥伴往做中石功夫,不得藉斯爭奪;
規例:大凡地方有水圍的,係人家稅地,千祈不可入內鋤窟,如有不遵,拿到官府從重究治;
規例:唐番人等,須要盡(左邊一個子右邊一個盡)順幣;如無,查出罰銀,從重施行,決不輕恕。


采金礦場規例中譯文招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