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抗戰期間冀察兩省國共日偽兵力的消長 / 劉鳳翰 (1)

(2009-05-19 05:34:36) 下一個

抗戰期間冀察兩省國共日偽兵力的消長

劉鳳翰

一、前 

    七七事變,冀察二省首遭現代化戰爭的摧毀,隨之日軍的姦淫燒殺。主要戰爭過後,許多流散軍人、黨政官員、民團鄉隊,以及草莽英雄,組自衛軍、遊擊隊,起而抗日,隨時隨地狙擊日軍,共軍亦乘機進入,偽軍亦隨日軍發展。此後冀察二省竟成為國共日偽鬥爭的重要地區,此種鬥爭經八年之久,各有勝負,而永無終止,至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共叛亂即正式開始。

    國軍因應戰事需要,民國二十八年一月,劃冀察戰區,以鹿鍾麟為總司令,包括冀察二省及山東黃河以北地區,但因將帥不合,各軍不互信,白晝遭受日偽軍的進攻,夜晚防共軍有力的偷襲,至民國二十九年五月,鹿鍾麟、朱懷冰被劉伯承擊潰,退往河南林縣,冀察戰區已名存實亡,所統轄之自衛軍、民軍、遊擊隊,多自生自滅或投共降日,是國軍在淪陷區的一大失敗。

    共軍劉伯承與聶榮臻兩部,自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及十二月五日,分別進入太行山建立「晉冀魯豫根據地」,及冀北阜平成立「晉察冀邊區政府」。開始有組織的活動,以七分發展,二分應付(對付國民黨),一分抗日【1】,在日軍圍剿及掃蕩下,北部建立「晉察冀軍區」,分北嶽、冀中、平西、冀東等四個軍區及若幹軍分區;南部建立「晉冀魯豫軍區」,分「晉冀豫」、「冀魯豫」兩個指揮單位,指揮太行軍區、太嶽軍區、冀南軍區、冀魯豫軍區;各軍區亦轄若幹軍分區。在中共嚴厲的幹部政策下,規定:村(幹)不離村,鄉(幹)不離鄉,縣(幹)不離縣,因而控製廣大的淪陷區偏遠地帶。日軍投降前撤退時,又乘機進入重要的城鎮,這是中共在淪陷區的一大勝利。

    日軍由北支那方麵軍占據華北——冀、察、綏、晉、魯、豫六省,駐蒙軍占察、綏與晉北,第一軍在山西活動,方麵軍直轄部隊占平津河北及山東,後組第十二軍控製山東,民國三十四年三月,因第十二軍在河南進行1號作戰,山東另組第四十三軍。此批部隊維持在二十四萬至三十七萬人之間。且有數量可觀,戰力亦不錯的偽軍,占主要交通線及精華地區,經常圍剿掃蕩【2】,給土匪及共軍致命的壓製與打擊。

    偽軍雖互不統一,除極少數魚肉鄉裏外,大部分多由地方士紳或知名之士領導,以保鄉衛民為宗旨,與日軍減少矛盾,維持良好關係,一般來說軍律尚佳,能維護地方治安,交通流暢,市場交易,以及民、財、建、教,與工、農、商、學的正常運作,亦給政府地下工作人員作有力的支援掩護。多數反共,部分與政府有連係,亦接受政府委任及所頒發之番號,但因受歧視或處理不當,未發揮應有的效果。在日軍投降之際,得不到政府支援,尤其是地方性偽軍多被共軍吞並或解決。

    本文的主旨,是在兵力消長中研究:內爭的禍害,外鬥的技巧,彼死我生的生存發展條件,以及在堅苦惡劣的環境中,所表現出活命的最高智慧。

    政府及中國國民黨領導的遊擊隊龐大勢力,是日軍攻擊消滅的主要目標,又有中共趁火打劫,中央與省的隔閡,第一戰區對冀察戰區未盡全力支持;省內的派係——中央係的張蔭梧、朱懷冰,西北軍係的鹿鍾麟、石友三、孫良誠、高樹勳,地方係的喬明禮、丁樹本等,相互之間的鬥爭。各區縣小形地方部隊,由中共滲透,且從中陰謀操縱,使彼此勾心鬥角,你爭我奪,無以自保,最後以「百團大戰」為號召,調離本鄉本土,連根拔掉,失去原有的大好空間,再被日軍數次掃蕩,被迫非共即偽。雖然說勝敗不足以論英雄,然戰爭的目的就是追求勝利,但在此一地區,國軍顯然是失敗了,而且是慘敗,並影響後來的戡亂作戰。

    抗戰時期的淪陷區,國共日偽皆黨政軍一體的,日偽黨的組織是「新民會」,因本文僅限於兵力消長之探討,不得已隻好將有關黨政部分予以揚棄。

    本文資料,國軍部分來自國防部史編局國軍永久檔案、及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所公布之總統府機要檔案,日本部分來自日本戰史叢書引用日軍檔案,中共及偽軍除公布檔案資料外,亦參酌國軍與日軍的調查(情報)報告,並訪問當時人的口述,皆為第一手資料。且筆者在淪陷區成長(十歲至十八歲),耳聞目睹,證之為真。然此段期間,瞬息萬變,有些人或部隊與國、共、日、偽、特(各方麵之特務機構)都有關係,在孫殿英的司令部餐桌上,各路英雄皆有,誰都不能問誰的來曆【3】。是這些檔案資料無法表達的實況,隻好在此略作交代。又因篇幅限製,團以下的小部隊及時間短暫的軍事活動多不記入。祈諒。

二、開戰前後的中日兵力分析

    1. 戰前雙方兵力分析

    國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宋以冀察政務委員會【4】委員長、冀察綏靖主任率第二十九軍統治冀察兩省,平津兩市),副軍長秦德純(北平市長)、佟麟閣,參謀長張樾亭,軍部駐南苑。特務旅孫玉田,第一、二兩團,許炳亞、□□□,官兵四、五○○人,隨軍部駐防。

    陸軍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河北省政府主席),特務團張振華,隨師部駐西苑。第一九旅陳春榮,第二一七、二一八團,胡文鬱、孫長坡,駐清苑;第一一旅何基灃,第二一九、二二團,吉星文、謝世全,駐西苑;第一一一旅劉自珍,第二二一、二二二團,房西苓、張子鈞,駐北平;獨立第二十五旅張淩雲,第六七三、六七五團,胡慶華、王為賢,駐西苑。全師官兵一五、七五名。

    陸軍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天津市長),特務團安克敏,隨師部駐南苑。第一一二旅黃維鋼,第二二三、二二四團,李金鎮、張宗衡,駐小站:第一一三旅劉振三,第二二五、二二六團,張文海、崔振倫,駐廊坊;第一一四旅董升堂,第二二七、二二八團,楊幹三、祁光遠,駐韓家墅;獨立第二十六旅李九思,第六七六、六七八團,馬福榮、朱春芳,駐馬廠。全師官兵一五、四○○名。

    陸軍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特務團李豐瑞,隨師部駐河間。第一旅劉景山,第一、二團,張仁珍、王崑山,駐大名;第二旅王長海,第三、四團,王子亮、張文友,駐河間;獨立第二十七旅石振綱,第六七九、六八一團,劉汝珍、趙書文,駐任邱:獨立第二十八旅柴建瑞,第六八二、六八四團,耿德星、韓永順,駐河間。全師官兵一五、○○○名。

    陸軍第一三四師,師長劉汝明(察哈爾省政府主席),特務團閻尚元,隨師部駐張家口。第一旅李金田,第一、二團,劉福祥、陳祿德,駐張家口;第二旅李曾誌,第三、四團,劉廣信、劉芸田,駐宣化;獨立第二十九旅田溫其,第六八五、六八七團,王春堂、李鳳科,駐張家口、蔚縣:獨立第三十一旅□□□,第六九一、六九三團,洪進田、胡光武,駐赤城:保安旅□□□,駐張家口。全師官兵一五、一○○名。

    獨立第三十九旅阮玄武,特務團董翰卿,第七一五團張景福,第七一七團隨文波,駐北苑。官兵三、五○○名。

    獨立第四十旅初劉汝明兼(後夏子明),第七一八團尹士喜,第七一九團吳連傑,駐張家口、宣化。官兵三、四○○人。

    騎兵第九師,師長鄭大章,第一旅張德順,第一、二、三團祝常德、宋炳乾、蕭國荃,駐涿州;第二旅李殿林,第四、五、六團,閻俊海、宋吉祥、柳樹堂,駐南苑。全師官兵三、○○○○人。

    獨立騎兵第十三旅姚景川,第一、二、三團,陶翰選、王永祥、周鴻順,駐宣化。官兵一、五○○人。

    冀北保安隊,司令石友三,第一旅陳光然(後程希賢),第二旅吳振聲,(每旅二團)駐黃寺,官兵三、○○○人。

    冀南保安隊,司令孫殿英(兵力不定,忽多忽少)。駐冀南。

    以上孫殿英部隊除外,第二十九軍計步兵四師三旅(共十九旅)、騎兵一師一旅(共三旅)、保安隊三旅,總計兵力十萬人【5】。

    此外,在冀察境內,平漢線尚有五十三軍(萬福麟,轄一一六師、一三師)分駐徐水迄石家莊一帶;第九十一師(馮占海)駐趙縣、元氏、高邑;第三十二軍(商震,轄一三九師、一四一師、一四二師)駐邢台、邯鄲、永年等地,總兵力七萬人【6】。

    日軍:天津部隊——軍司令部(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病故),七月十二日,香月清司中將接任。參謀長橋本群少將,步兵第一聯隊第二大隊,步兵第二聯隊(萱嶋高大佐,欠第三大隊與第一大隊第三中隊),戰車隊(福田峯雄大佐),騎兵隊(野口欽一少佐),砲兵聯隊(鈴木率道大佐)第一大隊山砲兩中隊,第二大隊十五榴砲兩中隊,工兵隊,通信隊,憲兵隊,軍醫院,軍倉庫。

    北平部隊:步兵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步兵第一聯隊(牟田口廉也大佐——欠第二大隊),電信所,憲兵分隊,軍醫分院。

    分遣隊:豐台,步兵第一聯隊第三大隊,步兵砲隊;山海關,步兵第二聯隊第三大隊,暨第九中隊;塘沽,步兵第二聯隊第三中隊:唐山,步兵第二聯隊第七中隊;灤縣,步兵第二聯隊第八中隊(欠一小隊);要州、呂黎、秦皇島各一小隊。暨北平、通州、太原、天津、張家口、濟南、青島等地陸軍特務機關,及第二十九軍顧問組,駐北平武官輔佐官,陸軍運輸部塘沽出張所。總兵力為五、七七四員名【7】。

    當時,華北政務委員會十七人中,王揖唐、王克敏、賈德耀(皖係)、高淩霨(直係)、周作民(金城銀行總經理)、李廷玉、冷家驥(平津士紳),與日人有來往,被視為親日派,後齊燮元由日方推薦任常務委員,且宋率二十九軍采雙管道製:對中央絕對服從,部隊接受中央所派之政訓人員,保證不喪權辱國;對日本外交人員與天津駐軍,作某種程度的妥協,任用日方推薦人員,聘日陸軍特務機關人員作軍事顧問,對「華北特殊化」含混或無指明地應允日本某些重大要求。故在極端矛盾危機中,雙方仍能保持兵力的平衡。

2.日軍大量增兵

    冀省方麵:盧溝橋事變發生,十一日,日以臨參命字第五十六號:派關東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集結順義:旅團長酒井鎬次少將,獨立步兵第一聯隊,輕戰車二中隊,輕裝甲車一中隊,獨立野砲兵一大隊,獨立工兵一中隊。戰鬥兵力二、五○○人左右。

    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集結高麗營。旅團長鈴木重康中將,獨立步兵第十一、十二聯隊,獨立騎兵第十一聯隊,獨立野砲兵第十一聯隊、獨立山砲兵十二聯隊,獨立工兵、輜重兵第十一中隊。戰鬥兵力四、九五人。

    關東軍飛行集團(偵察、戰鬥、重轟炸各二中隊),高射砲二中隊,鐵路第三聯隊主力(裝甲列車),電信第三聯隊,關東軍汽車隊各一中隊,關東軍防疫部支部。

    同時以臨參命字第五十七號令,在朝鮮緊急動員第二十師團,歸天津駐屯軍司令部指揮。師團長川岸文三郎中將,步兵第三十九、四十旅團(高木義人少將;山下奉文少將),步兵第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聯隊,騎兵第二十八聯隊,野砲兵第二十六聯隊,工兵第二十聯隊,戰鬥兵力九、八四人,集結天津、唐山、山海關【8】。

    原河邊旅團集中豐台、通縣。

    以上日軍約二萬五千人,在戰車、裝甲車、野砲方麵,裝備優良,且有空軍支援,故占優勢。

    平津作戰之際,七月二十七日,日本臨參命第六十五號,派第五、六、十等三師團增援華北:

    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中將,步兵第九、二十一旅團(國崎登少將;三浦敏事少將),步兵第十一、四十一、二十一、四十二聯隊,騎兵、野砲兵、工兵、輜重兵各第五聯隊,第五師團通訊隊、衛生隊,第一——四野戰醫院。占豐台以南地區。

    第六師團,穀壽夫中將,步兵第十一、三十六旅團(板井德太郎少將;牛島滿少將),步兵第十三、四十七、二十三、四十五聯隊,騎兵、野砲兵、工兵、輜重兵各第六聯隊,第六師團通訊隊、衛生隊,第一——四野戰醫院。占楊村、落垡。

    第十師團,磯穀廉介中將,步兵第八、二十三旅團(長瀨武平少將;田嶋榮次郎少將),步兵第三十九、四十、十、六十三聯隊;騎兵、野砲兵、工兵、輜重兵各第十聯隊,第十師團通信隊、衛生隊,第一——四野戰醫院。占馬廠【9】。

    以上三師團,總兵力約七萬五千人。

    七月二十九日,再以臨參命第七十一號,由關東軍第一師團抽調編組: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關龜治少將(八月一日改為本多政材少將),步兵第一、三聯隊(各欠一個大隊)及五十七聯隊第三大隊。騎兵、工兵一中隊,野砲兵一大隊。兵力約三、五○○人。初占獨流鎮【10】。

    是日北平失守,翌日天津陷落。

    察省方麵:日軍指揮官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所組成之——「察哈爾派遣兵團」。包括:先編成第三獨立守備隊約八百人,八月五日占多倫,後由第二師團抽調步兵一大隊(大泉基少佐)組成「大泉支隊」約六百人,在沽源、林西警戒。八月十七日再由關東軍第二師團編組: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旅團長篠原誠一郎少將。步兵第十六、三十聯隊(後者欠第一大隊),騎兵、野砲兵、工兵各第二聯隊、輜重兵中隊、通信隊、關東軍第二師團衛生班。從承德經張北,二十六日參加多倫之戰,兵力一萬二千人。

    日空軍第二飛行集團,安藤三郎少將,指揮偵察四中隊(飛機四十八架),戰鬥二中隊(飛機二十四架),輕轟炸二中隊(飛機二十四架),重轟炸六中隊(飛機六十架),共十四中隊,飛機一五六架【11】。

    至此,日軍在冀察兩省增兵已超過十二萬人。國軍為應付緊急情況調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第四十軍龐炳勳沿平漢線北上支援,歸宋指揮。日軍原計劃攻占平津後,中國一定屈服而成立「華北國」,但被國軍全麵抗戰所粉碎,隻好從平綏、平漢、津浦等線部署進攻。

    3.日軍進攻部署

    北支那方麵軍:八月三十一日,日臨參命字第八十二號,「北支那(華北)方麵軍戰鬥序列」:

    方麵軍司令官陸軍大將(伯爵)寺內壽一,參謀長岡部直三郎少將,副參謀長河邊正三少將。

    A.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參謀長橋本群少將,擔任平漢路北段作戰:

    第六師團。第二十師團(皆詳前)。

    第十四師團,土肥原賢二中將,步兵第二十七、二十八旅團(館餘惣少將:酒井隆少將),步兵第二、五九、十五、五十聯隊;騎兵第十八,野砲兵第二十,工兵、輜重兵各第十四聯隊:第十四師團通信隊;衛生隊;第一——四野戰醫院:兵器勤務隊;馬醫院。

    獨立機關槍第四、五、九大隊;獨立輕裝甲車第一、二、五、六中隊;戰車第一、二大隊。

    野戰重砲兵第一、二旅團;獨立野戰重砲第八聯隊;獨立山砲第一、三聯隊:迫擊砲第三、五大隊;第一軍砲兵情報班。

    第一軍通信隊;獨立氣球(砲兵觀測)第一中隊;近衛師團第一、二,第三師團第一、二、三野戰高射砲隊;獨立工兵第四聯隊;野戰瓦斯(毒氣)第十三中隊,及第六小隊。

    B.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中將,參謀長鈴木率道少將,負責津浦路北段作戰:

    第十師團(詳前)。

    第十六師團,中島今朝吾中將,步兵第十九、三十旅團(草場辰已少將;佐佐木道一少將),步兵第九、二十、三十三、三十八聯隊;騎兵第二十,野砲兵第二十二,工兵,輜重兵各第十六聯隊;第十六師團通信隊;衛生隊,第一——四野戰病院;兵器勤務隊。

    第百八師團,下元熊彌中將,步兵第二十五、百四旅團(中野直三少將;苫米地四樓少將),步兵百十七、三十二、五十二、百五聯隊;騎兵,野砲兵、工兵、輜重兵各第百八聯隊;第百八師團通信隊;衛生隊:兵器勤務隊;第一——四野戰病院;馬醫院。

    獨立機關槍第六、十大隊;獨立輕裝甲車第七、十、十二中隊;野戰重砲兵第六旅團;及獨立野戰重砲兵第十聯隊;獨立氣球第二、三中隊;近衛師團第三、四、五、六野戰高射砲隊;第二軍通信隊,野戰瓦斯(毒氣)第八小隊。

    C.方麵軍直轄部隊:

    第五師團(詳前)。負責平綏路南口,及察南作戰。

    支那駐屯混成(河邊)旅團(詳戰前日本平津駐軍)。

    第百九師團,山岡重厚中將,步兵第三十一、百十八旅團(穀藤長英少將;本川省三少將),步兵第六十九、百七、百十九、百三十六聯隊;騎兵、野砲兵、工兵、輜重兵各第百九聯隊;第百九師團通信隊;衛生隊:第一——四野戰病院;兵器勤務隊:馬醫院。

    臨時航空兵團:陸軍中將(男爵)德川好敏。第一飛行團司令部,轄:飛行第一、二、三、五、六、八、九等七個大隊。獨立飛行第三、四、九中隊。各型飛機三百餘架。第一師團第九、十野戰高射砲隊,第十二師團第一、二、三野戰高射砲隊。第二、三、四野戰航空廠。直屬防空部隊:計二十三個野戰高射砲隊;八個野戰照空(探照燈)隊。

    獨立攻城砲兵第一、二大隊,北支那方麵軍通信隊。第一、四野戰氣象隊。第一、三野戰測量隊。第一野戰化學實驗部(細菌——鼠疫實驗——作戰)。

    北支那方麵軍鐵道隊:北支那兵站部隊;及後備步兵十五個大隊;後備騎兵二中隊;後備野砲兵四中隊;後備山砲兵三中隊;後備工兵四中隊(日本後備兵參加戰鬥)。支那駐屯憲兵隊【12】。

    「蒙疆兵團」的組成:九月六日,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改稱「蒙疆兵團」,仍由東條英機指揮。轄獨立混成第一、二、十一、十五旅團(詳前)及大泉支隊,第三獨立守備隊。經天鎮、大同,進攻綏遠,並南下支援平型關作戰。

    十月十二日,日軍將原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擴編為第二十六師團,師團長後宮淳中將,步兵團司令黑田重德少將,獨立步兵第十一、十二、十三聯隊;獨立野砲兵、工兵、輜重兵各第二十六聯隊;獨立山砲兵第十二聯隊,搜索隊(騎兵),通信隊,為三步兵聯隊師團,約一五、○○○人。以張家口為重心,警戒察南與晉北。為蒙疆兵團的主力【13】。

    4.國軍迎戰序列

    平綏線:民國二十六年八月七日,中國政府頒發第二戰區作戰序列,八月二十日任陸軍一級上將閻錫山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察南冀北作戰【14】。

    A.南口:第七集團軍前敵總指揮湯恩伯:第十三軍軍長湯恩伯(兼),轄第四師王萬齡,第八九師王仲廉;第十七軍高桂滋,轄第八四師高桂滋(兼),第二一師李仙洲。另第七二師陳長捷,第九四師朱懷冰,獨立第七旅馬延守,共二軍六師一旅,兵力五萬人。八月二十五日,居庸關、南口失守【15】。

    B.張家口: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副劉汝明:第三十五軍傅作義(兼),轄第一一師李俊功,第二○○旅劉香覃馥,第二一一旅孫蘭峯。第一四三師劉汝明,轄第一、二、三十一旅,獨立第四十旅夏子明,獨立第二九旅田溫其,第二七旅劉汝珍(劉汝明之弟,原屬一三二師,從北平退張家口),獨立騎兵第十三旅姚景川,察省保安第一、二旅。騎兵第一軍趙承綬,轄騎兵第一師彭毓斌,騎兵第二師孫長勝,騎兵第七師門炳嶽,騎兵新編第二旅石玉山。步兵第二一八旅董其武,新編步兵第五、六旅安榮昌、王子修,另步兵十團,砲兵兩團。共二軍,步兵二師九旅十團,騎兵三師二旅一團,砲兵兩團。兵力約六萬三千人。八月二十六日,張家口陷落【16】。

    C.天鎮:傅作義指揮除原第三十五軍,第六十一軍李服膺(李不戰而退,十月三日正法,改陳長捷)【17】外,第十九軍王靖國,第二三旅梁鑒堂、第一九六旅薑玉貞,第二五旅田樹梅,第二九旅段樹華。及獨立第二旅方克猷,約二萬人。經八日苦戰,突圍而出。九月十一日天鎮失守。

    察南之戰結束後,國軍主力退入晉北。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日,中國政府頒發第一戰區作戰序列,二十日蔣中正兼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平漢、津浦兩線作戰:

    平漢線: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峙。

    A.永清、固安、涿縣、房山地區:

    第二十六路軍孫連仲,第二七師馮安邦,第七九、八十旅,黃樵鬆、閻廷俊;第三十師張金照,第八八、九十旅,任泮蘭、侯鏡如;第三十一師池峯城,第九一、九三旅,黃鼎新、劉恆德,及獨立四十四旅張華棠。冀東保安隊張慶餘、張硯田(在通縣反正者)。占易縣、房山、涿州。

    第五十三軍萬福麟,第一一六師周福成,第三四六、三四八旅,叢兆麟、趙紹宗;第一三師朱鴻勳,第三八八、三九旅,劉元勳、張玉埏;第九一師馮占海,第二七一、二七二、二七三旅,王錫山、趙文質、趙維斌。騎兵第四師王奇峯。騎兵第三軍鄭大章,騎兵九師鄭大章(兼)(各旅詳前),獨立騎兵第十三旅姚景川。占永清、固安、霸縣、雄縣、新鎮等地,與津浦線龐炳勳軍連結。

    第三軍曾萬鍾,第七師李世龍,第十九、二一旅,李世龍(兼)、沈元鎮;第十二師唐淮源,第三四、三五旅,馬崐、朱淮;占新城、高碑店。第四七師裴會昌,第一三九、一四一旅,張信成、郭貽珩,占柳河營。騎十師檀自新,占拒馬河右岸。戰鬥三十天(八月二十一至九月十九),九月十七琉璃河,房山陣地皆被突破,孫連仲退滿城,永清失守,馮占海師損失慘重,十八日涿州失守,裴昌會僅以身免,同日固安陷落,國軍南撤【18】。

    B.保定:第五十二軍關麟徵,第二師鄭洞國,第四、六旅,趙公武、鄧士富:第十七師趙壽山,第四九、五一旅,耿誌介、張駿京:第二十五師張耀明,第七三、七五旅,戴安瀾、羅恕人,守保定郊區。第一六九師武士敏,第五五、五七旅,行占鱉、王宏業。獨立騎兵第十四旅張占魁。及裴會昌師守城防。九月二十四日,保定失守,國軍南退石家莊。九月三十日,孫連仲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峙免職【19】。

    C.正定,石家莊:第二十集團軍商震:

    第三十二軍商震(兼),第一三九師黃光華,第一一五、一一六旅,□□□□□□□,第一四一師宋肯堂,第三、四旅,唐永良、林作楨。第一四二師呂濟,第五、六旅崔震、□□□,獨立第四十六旅鮑剛。及第四七、十七師裴會昌、趙壽山。第四十二師柳彥彪,第一二四、一二六旅,郭景唐,王克敬,第一六九師武士敏。

    第六十七軍吳克仁,第一七師金奎璧,第三一九、三二一旅、朱芝榮、吳騫;第一八師張文清,第三二二、三二四旅,劉啟文、夏樹勳;第八十九師王仲廉,第二六五、二六七旅,吳紹周、賴汝雄。獨立砲兵第六旅黃永安。

    第五十三軍,第三軍,騎兵第四師(詳前)。

    十月十日石家莊失守,國軍主力退入山西,部分撤向冀南【20】。

    津浦線與冀南:民國二十六年九月十一日,國民政府劃津浦線為第六戰區,以馮玉祥為司令長官,鹿鍾鱗為副司令長官,指揮作戰。(十月初戰區撤消)【21】。

    A.馬廠、大城、滄縣:第一集團軍宋哲元(九月十八日,第二十九軍擴編為第一集團軍,轄五十九(原三八師)、七十七(原三七師)、六十八(原一四三師)等三軍,及一八一師(原石友三保安隊),總部駐連鎮。宋八月三日請假,由馮治安代:

    第五十九軍李文田代,第三十八師黃維綱,第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旅,□□□□□□、董升堂;第一八師(抗戰後新增番號)劉振三、第五三八、五三九、五四旅,李致遠、阮玄武,□□□,占馬廠。

    第七十七軍馮治安,第三十七師劉自珍,第一九、一一、一一一旅陳春榮、吉星文、戴守義;第一三二師王長海,第三九四、三九五、三九六旅,劉景山, □□□、王子亮;第一七九師何基灃(抗戰後新增番號),第五三五、五三六、五三七旅張淩雲、柴建瑞、孫玉田。占大城。

    第一八一師(新增番號冀北保安隊改編)石友三,第五四一、五四二旅,陳光然、吳振聲,占磚河、泊頭。

    第三軍團龐炳勳,第四十軍龐炳勳(兼),第三十九師馬法五,第一一五、一一七旅朱家麟、李運通,補充團李振清。占滄縣。

    第六十七軍吳克仁,第一七師金奎璧,第三一九、三二一旅,朱芝榮、吳騫;第一八師張文清,第三二二、三二四旅,劉啟文、夏樹勳,占大城、姚官屯。

    第四十九軍劉多荃,第一五師高鵬雲,第三一三、三一五旅,王景烈、應鴻綸;第一九師趙毅,第三五、三二七旅,趙鎮藩,葛晏春,增援姚官屯。

    第三十二師李必蕃,第六七、六九旅李嚴武、李若霖,占南皮。

    此戰十月一日結束,五十九、七十七兩軍損失甚重,國軍主力退冀南,部分參加正定之戰【22】。

    B.安陽、大名:第一集團宋哲元,第五十九軍,七十七軍,第一八一師,騎兵第三軍第九師,獨立騎兵第十三旅(皆詳前)。第六十八軍劉汝明(從察南繞山西至河北參加津浦線河間之戰),第一一九師李金田,第一、三十一、四十旅(尚未編成,未公布人事名單),第一四三師李曾誌,第四二七、四二九旅李曾誌(兼),劉廣信等為左翼。第三十二軍商震,獨立騎兵第十四旅張占魁(詳前)等防守中央。第二十軍團湯恩伯,第五十二軍關麟征,第二、二十五師(詳前),第十三軍湯恩伯,第八十九師(詳前),第四師王萬齡,第十、十二旅馬勵武,石覺等為右翼。

    抗戰前,日軍製造「華北特殊化」,與宋軍有秘密交易,但被宋軍所愚,故日軍命令,定要滅宋哲元軍,且稱此役為宋哲元軍掃蕩戰【23】。

    此戰十一月十一日結束,至民國二十七年二月十三日,日軍陷濮陽,第一集團軍退入豫北。此後冀察兩省,重要地區多被日軍占領,留在冀省正規部隊,及新興遊擊隊,至民國二十七年六月八日起,統歸河北省政府主席,第一戰區遊擊總司令鹿鍾麟指揮。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