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桂係曆史研究資料簡介(十七):中文論文目錄

(2008-12-21 22:40:20) 下一個

 
中文論文目錄

曹光哲:新桂係焦土抗戰論述評,《廣西社會科學》,No. 3, 1987, pp. 133-147.

曹光哲:“試論新桂係焦土抗戰的理論與實踐”,未刊碩士論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88.

曹光哲:試論新桂係在抗日戰爭中的曆史地位,《廣西師範大學學報》,No. 3, 1989, pp. 62-70.

曹光哲:“桂軍抗戰述評”,《廣西黨校學報》,No. 2, 1988, pp. 52-58.

曹光哲:“新桂係與皖南事變”,《安徽史學》, No. 1, 1991, pp. 8-12, and p. 25.

曹裕文:“論抗戰初期我黨與桂係的合作關係”,《學術論壇》, No. 1, 1990, pp. 96-101.

曹裕文:“論抗戰前夕新桂係的騎牆政治”,《學術論壇》,No. 1, 1991, pp. 100-105.

曹裕文:“新桂係崛起原因探析”,《社會科學家》,No. 12, 1990, pp. 62-66.

陳集忍、喬雲生:“軍閥王家烈的垮台”,《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3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5, pp. 318-325.

陳鳴鍾:“蔣介石解決兩廣事變的方針和策略”,《曆史檔案》,No. 2, 1983.

陳謙平:“試論抗戰前國民黨政府的國防建設”,《南京大學學報》,No. 1, 1987.

陳勇進:“台兒莊光照人間”,《人民日報》,1985828日,p. 5.

岑進開:“新桂係軍閥官僚資本的形成”,《玉林師專學報》,No. 1, 1984.

朱永德:“對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發展背景的剖析和思考”,《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2, pp. 13-25.

崔萬秋:“日本記錄中的台兒莊之戰”,《傳記文學》,Vol. 35, No. 4.

鄧友銘:“桂林反蔣第二條戰線的形成發展及其作用”,《社會科學家》,No. 5, 1990, pp. 47-51.

範同壽:“試論周西成及其對貴州的統治”,《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一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pp. 182-202.

範忠程:“北伐前夕西南軍閥的矛盾和衝突”,《湖南師大學報》,No. 3, 1985, pp. 68-72, and p. 78.

封漢章:“試論日本華北分治策略的形成“,《抗日戰爭研究》,No. 3, 1993, pp. 44-56.

高存信:“張學良蔣介石在攘外安內問題上的分歧”,《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2, pp. 44-51.

高維良:“一九二七年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剖析”,《近代史研究》,No. 3, 1988.

耿雲誌:“七七事變後胡適對日態度的改變”,《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2, pp. 186-98.

顧關林:“簡述地方實力派與中共的早期關係”,《中共黨史研究》,No. 1, 1988.

顧鍵鍵:“新桂係軍閥在四一二政變中的作用”,《史林》,No. 3, 1990, pp. 50-1, and p. 42.

郭大鈞:“從九一八八一三國民黨政府對日政策的演變”,《曆史研究》,No. 4, 1984.

郭劍林:“略論西南各省自治潮流和廢督裁兵呼聲”,《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3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5), pp. 48-67.

郭曉合:“李宗仁的焦土抗戰論”,《廣西大學學報》,No. 1, 1989, pp.87-93.

郭曉合、羅嘉寧:“兩廣事變前後新桂係政治態度的變化”,《廣西大學學報》,No. 1, 1985, pp. 90-94.

賀新城:“論九一八事變後的中國統一問題”,《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4

侯雅雲:“新桂係官僚資本的形成和發展”,《學術論壇》,No. 2, 1983.

胡逢清:“鄉土意識與新桂係”,《江西大學學報》,No. 3, 1990, pp. 53-57

胡克敏:“貴州軍閥統治時期的社會經濟概況”,《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pp. 218-258.

華飆等:“地方實力派與西安事變”,《東北師範大學學報》,No. 6, 1986, pp. 25-31.

黃習禮:“新桂係三自三寓政策和廣西建設綱領述評”,《學術論壇》,No. 5, 1989, pp. 83-89.

黃宗炎:“廣西群眾的抗日鬥爭“,《廣西日報》,1985912日,p. 3.

黃宗炎:“李濟深扶植新桂係起家略論“,《玉林師專學報》,No. 1, 1984.

黃宗炎:“論孫中山一九二一年援桂討陸之戰”,《廣西社會科學》,No. 3, 1986, pp. 52-67.

黃宗炎:“台兒莊會戰和新桂係在會戰中的作用”,《廣西社會科學》,No. 1, 1988, pp. 1-21.

黃宗炎:“一九四四年桂柳會戰述評”,《廣西社會科學》,No. 3, 1987, pp. 148-170.

黃宗炎:“戰前廣西的抗日救亡運動”,《廣西日報》1985711日,p. 3

黃宗炎:“試論李宗仁黃紹雄所以統一廣西的原因”,《南寧師院學報》,No. 2, 1982, pp. 33-41.

黃宗炎、韋春景:“論新桂係的形成及其統一廣西的曆史意義”,《近代史研究》,No. 1, 1985, pp. 101-124.

石島紀之:“國民政府的安內攘外政策及其破產”,池田誠編:《抗日戰爭與中國民眾》,北京,1989, pp. 62-79.

簡默:“關於處決王公度案”,《廣西社會科學》,No. 2, 1982.

金以林:“論長城抗戰”,《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2, pp. 127-44.

匡吉珊、楊淑蓉:“四川軍閥與鴉片”,《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3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5), pp. 250-62.

來新夏:“試論清光緒末年的廣西人民大起義”,《曆史研究》,No. 11 (1957), pp. 57-77.

來新夏:“關於軍閥史的研究”,《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3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5), pp. 1-17.

樂嘉慶、薑天鷹:“評抗戰前夕國民黨南京政府的抗日準備”,《複旦學報》,No. 5, 1987.

李炳東:“新桂係利用政局變化發展實力”,《廣西大學學報》,No. 2, 1988, pp. 94-101.

李靜之:“李宗仁論綱”,《民國檔案》,No. 1, 1986, pp. 100-104.

李靜之:“兩廣事變的性質初探”,《曆史檔案》,No. 4, 1985, pp. 117-126.

李鳴、盧家翔:“論新桂係從反蔣抗日到“蔣抗日的政策轉變”,《廣西社會科學》,No. 2, 1987, pp. 110-118.

李義彬:“華北事變後國民黨政府對日政策的變化”,《民國檔案》,No. 1, 1989.

林德政:“保定軍官學校之研究: 1912-1924”,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80.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白崇禧”,《傳記文學》,Vol. 25, No. 6.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黃紹雄、白崇禧”,《傳記文學》,Vol. 43, No. 1.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黃旭初”,《傳記文學》,Vol. 28, No. 3.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李宗仁”,《傳記文學》,Vol. 42, No. 4.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李品仙”,《傳記文學》,Vol. 50, No. 5.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廖磊”,《傳記文學》,Vol. 29, No. 1.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夏威”,《傳記文學》,Vol. 36, No. 5.

劉曉:“近代軍閥政治的起源”,《學術研究》,No. 6, 1990.

劉曉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產物:第五戰區抗日青年學生軍團”,《青年運動學刊》,No. 2, 1987, pp. 74-5.

劉毅翔:“試論黔係軍閥的依附性和掠奪性”,《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3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5), pp. 326-338.

婁獻閣:“馬相伯與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研究》,No. 2, 1993, pp. 56-68.

陸大鉞:“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調整兵工事業述論“,《抗日戰爭研究》,No. 2, 1993, pp. 102-116.

盧家翔:“論蔣桂戰爭中李明瑞的反戈倒桂“,《河池師專學報》,No. 2, 1988, pp. 76-80.

陸仰淵:“略論第一次蔣桂戰爭“,《民國檔案》,No. 1, 1986, pp. 79-85.

羅重實:“新桂係李宗仁在玉林起家淺論“,《玉林師專學報》,No. 1, 1984.

羅雲樹、王錦俠:“試論中國共產黨與兩廣事變”,《廣西社會科學》,No. 4, 1988, pp. 194-216.

馬仲廉:“一二八凇滬抗戰述論”,《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2, pp. 110-126.

莫傑:“論陸榮廷軍閥政權”,《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莫傑:“滇桂戰爭散論”,《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3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5), pp. 68-80.

莫傑:“軍閥的基本特征和新舊桂係的比較研究”,《學術論壇》,No. 2, 1985.

彭捷:“一九二七年的汪桂之爭:從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的更迭談開去”,《江漢論壇》,No. 1, 1991, pp. 59-62.

齊福霖:“三個日本中國通華北分治”,《抗日戰爭研究》,No. 3, 1992, pp. 190-204.

邱錢牧:“論中國青年黨的抗日救國主張”,《抗日戰爭研究》,No. 4, 1992, pp. 35-50.

榮維木、趙剛:“中共逼蔣抗日策略方針的形成”,《近代史研究》,No. 3, 1988, pp. 280-290.

薩本仁:“太平洋戰爭前十年間英國對中日戰爭的態度和政策”,《抗日戰爭研究》,No. 2, 1994, pp. 38-50.

邵銘煌:“抗戰前北方學人與《獨立評論》:1932-1937”,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79.

沈予:“從華盛頓會議到九一八事變 -1921-1931年日本對華政策的演變”,《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1, pp. 16-43.

石廬:“廣西學生軍在安徽抗日活動述略”,《安徽省委黨校學報》,No. 1, 1988, pp. 91-93.

石舜瑾:“論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桂係的統一戰線”,《荷澤師院學報》,No. 4, 1987, pp. 1-10.

蘇鑫鴻:“蔣桂戰爭與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廈門大學學報》,No. 3, 1985, pp. 118-122.

譚肇毅:“桂係與皖南事變”,《廣西師範大學學報》,No. 3, 1990, pp. 97-102

唐寶林:“論宋慶齡的反蔣抗日主張及其與中共的關係”,《抗日戰爭研究》,No. 2, 1993, pp. 69-87.

唐德剛:“西安事變六一事變五十周年”,《傳記文學》,Vol. 50, No. 2.

唐淩:“新桂係與廣西礦業”,《廣西師範大學學報》,No. 3, 1989, pp. 71-77

佟冬、解學詩:“華北事變是九一八事變的繼續 - 評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華北的陰謀”,《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1, pp. 86-100.

汪頂勝:“抗戰中期蔣桂財政紛爭之一瞥”,《曆史教學》,No. 12, 1986, pp. 17-18.

王紀霏:“中國留俄學生之研究, 1890-1942”,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82.

王劍秋:“試論國民黨各派對抗日的不同態度”,《上海師範大學學報》,No. 4, 1986, pp. 90-100.

王錦俠、張奇:“兩廣事變與中國共產黨逼蔣抗日方針的形成”,《中共黨史研究》,No. 2, 1990, pp. 37-41.

王青山、鄧學藝:“兩廣事變和平解決原因初探”,《社會科學家》,No. 6, 1989, pp.53-57.

王續添:“略論抗戰時期蔣桂之間的矛盾鬥爭”,《學術論壇》,No. 1, 1990, pp. 102-104.

王續添:“試論抗戰時期地方實力派與蔣介石集團的矛盾鬥爭”,《近代史研究》,No. 6, 1980, pp. 206-25.

王真:“九一八事變後蘇聯對中日衝突的不幹涉政策”,《抗日戰爭研究》,No. 2, 1994, pp. 26-37.

吳寶璋、範建華:“第一次滇桂戰爭的性質及影響”,《雲南師範大學學報》,No. 5, 1985, pp. 23-8.

吳敦俊:“為軍事擴張服務的貴州財政”,《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No. 3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5), pp. 354-371.

吳景平:“論宋子文的對日強硬態度 1931-1933”,《抗日戰爭研究》,No. 2, 1992, pp. 54-69.

吳天威:“蔣介石與九一八事變”,《抗日戰爭研究》,No. 2, 1992, pp. 41-53.

伍文浩、譚肇毅:“談新桂係與四一二政變”,《廣西師範大學學報》,No. 3, 1984.

吳智棠:“評價李明瑞思想發展的一份史料”,《學術論壇》,No. 3, 1983.

吳智棠、李應芬:“李明瑞的一生”,《廣西大學學報》,No. 2, 1983; and No. 1, 1984.

吳忠才:“大革命中的新桂係試析”,《學術論壇》,No. 3, 1986.

夏潮:“試論兩廣事變”,《近代史研究》,No. 3, 1986.

夏琢瓊、鍾維珍:“桂係軍閥在廣東”,《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2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3).

謝本書:“論地方實力派”,《社會科學家》,No. 1, 1991, pp. 36-41.

謝本書:“西南軍閥形成的重要標誌”,《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3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5), pp. 18-31.

謝本書、王永康:“西南軍閥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pp. 25-33.

謝國興:“所謂何梅協定’- 兼論安內攘外”,《抗日戰爭研究》,No. 3, 1993, pp. 57-74.

熊宗仁:“何梅協定之辯析”,《抗日戰爭研究》,No. 3, 1992, pp. 205-216

徐方治等:“論新桂係的抗戰方略及其實踐”,《廣西社會科學》,No. 3, 1983, pp. 119-132.

薛謀成:“論蔣桂戰爭”,《廈門大學學報》,No. 4, 1982, pp. 11-19.

薛謀成:“李宗仁唐生智之戰”,《黨史研究》,No. 5, 1985, pp. 64-73.

楊奎鬆:“七七事變前部分中間派知識分子抗日救亡主張的異同和變化”,《抗日戰爭研究》,No. 2, 1992, pp. 70-91.

楊天石:“胡漢民的軍事倒蔣密謀及胡蔣和解”,《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1, pp. 101-140.

楊維駿:“西南軍閥史的上限”,《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pp. 34-42.

俞德華:“淺論李黃白到李白黃的合作”,《廣西社會科學》,No. 1, 1987.

俞辛淳:“九一八事變時期的張學良和蔣介石”,《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1, pp. 42-63.

餘子道:“綏遠抗戰述論”,《抗日戰爭研究》,No. 4, 1993, pp. 129-48.

餘子道:“中國局部抗戰綜論”,《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1, pp. 64-85

袁競雄、李啟賢:“論蔣桂矛盾的產生和發展”,《廣西師範大學學報》,No. 2, 1990, pp. 82-89.

袁麗雅:“新桂係時期的廣西基層政權建設”,《學術論壇》,No. 5, 1989, pp. 90-94.

曾成貴:“論李宗仁的抗戰思想”,《湖北社會科學》,No. 8, 1987, pp. 53-59,

and p. 42.

曾成貴:“再論李宗仁的抗戰思想”,《學術論壇》,No. 4, 1988, pp. 88-92, and p. 45.

張廣川:“兩廣事變新議“,《爭鳴》雜誌,No. 2, 1991, pp. 36-39.

張桂英:“論張學良將軍走上聯共抗日的道路“,載全國中共黨史研究會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第二次國共合作》,pp. 294-331.

張巨成:“抗日戰爭前中國是不統一的嗎? - 與劉大年先生商榷“,《抗日戰爭研究》,No. 1, 1993, pp. 33-35.

張軍霞:“論二十世紀初年的國民意識“,《近代史研究》,No. 1, 1993.

張梅玲:“李宗仁逼蔣抗日的曆史地位應予充分肯定”,《探索》雜誌,No. 4, 1987, pp. 31-36

張梅玲:“兩廣事變中鮮為人知的一幕”,《縱橫》雜誌,No. 3, 1987.

張梅玲:“中國共產黨與桂係在發動全麵抗戰中的合作”,《社會科學通訊》,No. 5, 1990, pp. 83-89.

張凝:“論李宗仁統一廣西”,SZDXXB, No. 1, 1991, pp. 123-129.

張瑞德:“抗戰時期國軍各階層成員出身背景及素質的分析”,《抗日戰爭研究》,No. 3, 1993, pp. 144-169.

張英誌:“略論王天培”,《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第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pp. 203-217.

張壯強:“論三十年代的廣西民團”,《玉林師專學報》,No. 1, 1984.

趙萬鈞、紀青:“抗日戰爭中的桂係”,《史學月刊》,No. 6, 1990, pp. 77-82

鄭德榮、田克勤:“國民黨派係的角逐與南京政府在全國統治的建立”,《中共黨史研究》,No. 5, 1988, pp. 78-85.

鄭少東:“一二九運動在廣西”,《廣西日報》1984129日, p.3

朱德新:“論福建事變、兩廣事變、西安事變的關係”,《學術論壇》,No. 5, 1992, pp. 36-41.

朱宏源:“朱宏源評:陸君田蘇書選編著《陸榮廷傳》”,台北:《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No. 7 (June 1991), pp. 1-47.

朱宏源:“一九三十年代廣西的動員與重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No. 17B (December 1988), pp. 307-353.

朱宏源:“我國司法現代化的個案研究: 廣西司法的初期現代化, 1907-1937”,台北:《科際整合學報》,No. 1, 1991, pp. 16-33.

朱宏源:“我國近代民主政治的個案研究: 廣西省的學步民主, 1907-1937”, 台北:《政治科學論叢》(台灣大學政治係),No. 1 (March 1990), pp. 89-124

朱宏源:“近代廣西的交通建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No. 18 (1989), pp. 115-62.

朱宏源:“近代廣西貨幣的變革, 1662-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No. 19 (June 1990), pp. 1-43.

朱宏源:“辛亥革命前後的廣西教育”,提交在廣西南寧召開的紀念辛亥革命89周年年會的論文,October 1991, 32 pp.

朱宏源:“廣西與北伐”,台北:《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No. 6 (April 1980)

朱宏源:“廣西參與抗戰經緯”,台北:《中國軍事史評論》,No. 1 (September 1987).

朱傑軍等:“新桂係廣西民團述評”,《廣西師範大學學報》,No. 3, 1988, pp. 82-88.

朱允興、沈謙芳:“論鄒韜奮的抗日救國主張”,《抗日戰爭研究》,No. 2, 1992, pp. 92-107.


摘自:
Su Mingxian: The Regional Faction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A Case Study of Li Zongren and the Guangxi Clique During the Nanjing Decade, PhD thesis, Griffith University 199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