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軍事委員會擬定西征北伐總作戰計劃(1927年10月)

(2008-07-29 05:25:24) 下一個


    西征北伐總作戰計劃:
    甲、一、總方略:國軍以策應馮、閻兩軍,肅清張、孫殘餘軍閥,占領徐、海之目的,繼續北伐,同時應即鏟除上遊反動勢力,以鞏固國都。
    二、敵情判斷:敵奉軍暗與武漢結合,意在先向馮、閻兩軍各個擊破,以謀沿京漢路向南進展。
    敵張宗昌、孫傳芳所部,集結在徐州附近,擬向豫進攻,作晉北奉軍之聲援,對我津浦路,則取守勢。
    唐逆生智背叛黨國,勾結張、孫,欲利奉、魯,擊破馮、閻,乘機謀犯首都。其第三十六軍主力現駐蕪湖,一部在黃池鎮、烏溪鎮、二十裏鋪等處,向我設備防禦工事,其第三 十五軍及其他附屬部隊,分駐於安慶、合肥、巢縣、和縣各處,其第八軍之兩師,留駐漢口。
    三、友軍情況:我晉軍已全部動員,由京漢、京綏分向奉軍閥、開始攻擊,在京綏路已占領張家口,向南口進擊中,京漢路亦攻克正定,向保定前進。我馮軍前鋒在歸德以東地區與魯軍相持,其主力在開封附近集中完畢,已於十月九日,分途向徐州、濟寧進攻。
    乙、第一期作戰:一、方針:第一期作戰,擬以主力使用於上遊方麵,先將皖省境內之敵悉數殲滅之。其一、二兩路各部隊,先分別扼守阜寧——清江浦——三界站之線,集結兵力於東台、高郵、滁州一帶,完成整備,暫取攻勢防禦,俟我上遊部隊肅清巢、蕪附近之敵後,即開始北進,攻克蚌埠,肅清淮河南岸,相機占領徐、海。
    二、軍隊區分:第一路軍:總指揮何應欽。第一軍、第九軍(顧軍長祝同所部)、第十七軍、第十七師、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二師、無線電通訊所、兵站第×分部。
    第二路軍:總指揮白崇禧。
    前敵總指揮陳調元。第十三軍、第三十七軍、第四十軍、新編第十軍、無線電通訊所、兵站第×分部。
    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宗仁。第七軍、第十九軍、第三十三軍、新編第十一軍、無線電通訊所、兵站第×分部。
    第四路軍:總指揮程潛。第六軍、第十三軍(陳軍長嘉佑所部)、第四十四軍、無線電通訊所、兵站第×分部。
    第五路軍:總指揮朱培德。第三軍、第九軍(金軍長漢鼎所部)、無線電通訊所、兵站第×分部。
    總預備隊:第二軍之一部。
    航空第二、三隊。
    海軍(長江第二艦隊)。
    特種任務部隊;第二軍(魯軍長滌平所部)、暫編第七軍(李軍長燊所部)、方振武部、魏益三部。
    第八路軍:代總指揮黃紹雄。範石生部(第十六軍)、李福林部(第五軍)、第十五軍。
    三、集中:第一路須於十月#日以前,以主力集中於滁州附近,一部集中於東台、高郵附近,即以第十七師及九十 二師占領阜寧、清江浦之線,擔任警戒。第二路須於十月#日以前,以第三軍集中於南京附近為總預備隊。以新編第十軍集中於三界站、張八嶺,擔任警戒,掩護第一路向滁州集中之部隊,俟第一路到達滁州後,即進駐夏趙家、池河鎮之線(池河鎮不在內),向蚌埠攻擊前進。第四十軍亦於十月#日以前,集中於池河鎮藕塘之線,向敵警戒。
    三十七軍於十月#日以前,以主力在當塗、采石間集中完畢,現駐小丹陽鎮之一部,俟第四十四軍到達陶吳鎮、朱門鎮後,應向震裏鎮方向移動,與主力集結,暫受第四路程總指揮指揮。
    第三路軍於十月#日以前,以第七軍在江浦、南京、橋林鎮附近,以十九軍在湯泉鎮陳家線一帶集中完畢。同時須準備向上遊輸送兩師以上之船隻。
    第四路軍於十月#日以前,以十三軍在南陵縣附近,第六軍在宣城附近,四十四軍在陶吳鎮、朱門鎮附近集結完畢。
    航空隊集結南京待命。
    長江第二艦隊,除淞滬方麵警戒所必要之軍艦外,其餘各艦於十月日以前,調集南京附近待命。
    四、攻擊部署:第四路軍集中完畢後,於十月日,以主力由宣城經灣址向蕪湖側背開始攻擊前進;以一部由南陵經繁昌,以四十四軍由濮塘鎮——長塘——護駕橋道路及小丹陽鎮——薛鎮道路,經黃池鎮向蕪湖攻擊前進。並注意截擊溯江逃竄之敵。但四十四軍攻擊前進時,須與三十七軍切實聯絡。
    第二路第三十七軍,協同第四路軍,於十月#日,由當塗大橋鎮大道,向蕪湖夾擊而占領之。蕪湖克服後,第三十 七軍準備渡江向津浦路轉進,歸還建製。第四路軍即沿長江南岸(或乘船)追擊,西上肅清皖鄂。
    第三路軍於十月#日以前,以第七軍之主力,由橋林鎮沿長江北岸經和縣向無為之敵,以十九軍由陳家線經含山向巢縣之敵攻擊,但第七軍在南京之一師,於#日乘船至和縣登陸,驅逐西梁山附近敵人,使我海軍西進容易,並準備截擊由蕪湖渡江北竄之敵。
    當皖北之敵西進時,即以第七軍經安慶、宿鬆、黃梅、廣濟、蘄水、黃州,以十九軍及新編十一軍經廬江、桐城、潛山、太湖、英山、黃陂,向漢口追擊。依戰況之進展,應隨時乘船溯江追擊,使敵無整備之暇。
    第三十三軍協同新編第十一軍,解決合肥之敵後,改歸第一路何總指揮指揮,由廬橋鎮經懷遠向蚌埠攻擊前進。
    第五路軍在九江準備多數船隻,乘皖北皖南之敵西退時,以主力進達黃梅,一部留九江,施行截擊,與第三路及第四 路合而殲之,並向漢口追擊前進。其在萍鄉之一部,暫取待機姿勢,向敵警戒。
    第二路軍俟第三路軍壓迫至巢、和之線,即以第四十軍、新編第十軍並三十七軍,歸第一路何總指揮指揮,由池河鎮經心驛、鳳陽,向蚌埠攻擊。蚌埠攻克後,即由鐵路迤西地區,經肅縣向徐州攻擊前進。
    第一路軍俟第三路軍進至巢和之線後,以主力協同第二 路軍,經明光向臨淮關攻擊,繞攻蚌埠側背,一部由淮陰經宿遷向劉馬莊、三汊河之敵攻擊,截斷敵徐、海之交通。另以一部經鹽城、阜寧、灌雲,相機進占海州。
    蚌埠克複後,乘勝以主力沿津浦路東側地區,向徐州以南地區,以一部沿隴海路向徐州以東地區攻擊,與第二路軍協力占領之。
    航空隊第二、三隊,於十月#日,開始向上遊偵察敵之行動。
    長江第二艦隊於十月#日,即以主力向上遊東西梁山及蕪湖附近、大江兩岸之敵,實行炮擊,斷絕敵南北岸江麵之聯絡。蕪湖之敵肅清後,即以一部襲擊安慶,掩護我第三路軍之輸送。以一部進至九江附近,掩護我第五軍渡江。
    駐在宜昌附近之第二軍,應於十月#日由現地經荊沙沿長江北岸東下,乘機進取漢陽。
    現駐鄂西之新編第七軍,應於十月#日由現地經宜都、鬆滋、枝江等處,沿江之南岸向武昌策動。
    方振武應於十月#日率所部沿襄河南下,魏益三應於皖省敵人向西潰退時,由六安經羅田西山黃陂、乘機向漢口夾擊。 第八路軍之李福林部及範石生部,應於十月#日,經郴州向衡、醴前進。十五軍之一部,應於#日,由全州向永州進逼,以牽製湘南之敵。
    五、作戰地境:第一路與第二路之作戰地境,為馬家崗——燃燈寺——頭鋪——鳳陽 ——徐橋之線,線上鳳陽、徐橋屬第二路,餘屬第一路。
    第二路第三十七軍與第四路軍之作戰地境,為陸郎橋——板山——震裏鎮——和尚橋 ——李村——象山村——青山街——查家灣——官陡門——楊家場之線,線上屬三十七 軍。
    第二路第三十七軍,在戰鬥初期與第三路軍之作戰地境,以長江分之。
    六、通信與補給:軍事委員會與陸海軍之通信,利用國有電信及無線電,各路軍糧秣彈藥之補充,由所屬各兵站部辦理之。
    丙、第二期作戰:
    徐、海占領,皖境肅清後,以第一、二路軍,協同馮軍肅清黃河南岸,以第五路軍之一部,向漢口追擊前進,以第三路軍經羅田——黃陂及黃梅、蘄春、蘄水、黃州二道,協同第五路軍之一部,向漢口攻擊前進。以第四路軍由富池口,經興國向鹹寧附近,截斷武、嶽交通,攻擊武昌側背,並以第二軍向嶽州攻擊,以第八軍由衡、永向長沙攻擊,以第五 路軍在萍鄉之一部,進占醴陵,協攻長沙,以圖肅清湖北,進取湖南。
    注意:後方警備責任,即由現負各地衛戍戒嚴責任之部隊任之,如認為有變更必要時,由軍委會臨時以命令行之。

    (選自《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1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