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再訪張榮煦先生——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續二)

(2008-06-11 07:50:35) 下一個


再訪張榮煦先生

網友Erwin不久前來函詢問有關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島的中國戰俘資料發掘的進展情況,真是不好意思,一直未能抽出時間來。一來是因5月初之前都在全力以赴地編輯宮頸癌疫苗發明者周健博士紀念文集二來是剛剛完成前一個任務,又碰上中國四川大地震,此間整個華人社區都在為此奔忙。期間雖也見到過張榮煦先生,但他以近八十歲高齡,也積極參與社區的各項為地震災區籌款活動,故未能約上時間。直到昨天,才有機會與張先生一晤,就流放在新不列顛島熱帶叢林中的中國抗日將士的資料問題再次請教他。

上述Erwin君提供的亞包中國軍人墓碑,應該是另行埋葬者,而非當年之中國戰俘公墓之一部分。張榮煦先生在看了照片之後,也認為這不應是公墓所遺留者,並認為這些墓碑所在,當在當年公墓的山上,因為當年的公墓地勢比較平坦。

另外,Erwin君提到的亞包當地華人馮先生(音),乃當年僑社僑領司徒先生之婿,或與布裏斯本的司徒德均有親戚關係。經詢問張先生,應該不是,此司徒與司徒德均之父應非同一人,因為廣東四邑地區(台山、恩平、開平、新會)姓司徒者眾,新不列顛島的華人則以來自四邑者最多。 

前麵提到的吳燕和博士所著的《巴布亞新幾內亞華人百年史》一書,其中並未提到這些中國戰俘。在吳著的序言中,曾特別向許多為該書提供資料的亞包華人致謝,其中就包括了張榮煦先生。為此,特向張先生提問,當時何以未有向吳博士提供中國戰俘的材料?其答複是,吳博士當年列出的許多問題裏,根本就沒有任何有關涉及這方麵的事項,故無從提供。他補充說,吳博士所致謝的人中,實際上有許多人的年齡比他還小,這些人自然更不記得當年這些事兒了。據張先生的解釋,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地華人中文不行,英文也好不到哪裏去,整體的文化水平較差,因而也造成了這些資料難以被收集整理。看來,這種解釋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與張先生的會晤,還是很有收獲。我在貼出的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3)一文裏,有張澳軍參謀總長 J. Northcott 中將視察在亞包的盟軍部隊,也順道前往中國軍營視察時,與澳軍雇用的當地華裔譯員Tim Mach先生聊天的照片。我問張先生是否認識Mach先生,結果出奇地好。張先生告訴說,Tim Mach的中文名叫麥添強,現仍健在,就住在布裏斯本,是1960年代才離開亞包前來澳洲的。麥先生不暗華語(普通話),當年曾在澳大利亞讀書,英語流利,因而被澳軍聘為議員,張先生當時隻是誌願的幫忙者而已。但麥先生不懂普通話,又如何與中國戰俘溝通呢?說來有意思,當時澳軍中有一位人士,姓Ferguson, 曾任上海YMCA(基督教男青年會)的職員多年,懂華語(普通話),但讀和寫都欠火候,就由他與麥先生搭檔,共同為前中國戰俘服務。張先生應承將代為聯絡麥先生,以便就有關在新不列顛島的中國軍人問題谘詢他。這算是拜訪張先生最大的收獲吧。 

Erwin君提供的照片裏,67師和新30師均屬於當年中央軍,隸屬顧祝同的第三戰區,而非孫立人的部隊。這也印證了部分資料裏所說的,這些中國戰俘是在1942年從上海和南京的戰俘營裏挑選出來而轉送於新不列顛島的。

下麵是張榮煦先生的近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