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續)

(2008-01-25 06:51:19) 下一個

來自網友熱情的回應——英雄將不再無名

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一文貼出後,得到了網友的熱情回應,並發來了幾張珍貴照片(見下麵),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一件事。因為,遠在南洋叢林中的這些中國無名英雄,將不再寂寞,中華民族的後人們,將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67師上尉吳坤之墓


新30師上士孔憲章之墓


熱帶叢林中,寂寞地守在崗位上的中國軍人墓碑——拱木雖朽,英靈永存!


寥寥幾個字的說明,掩蓋著其後驚心動魄的中國軍人在戰俘營的苦難曆程。

下麵,將本人與網友的手談,放在這裏,作為上述博客文章的續篇(為方便起見,以倒序貼出)。我相信網友會同意這樣處理——為了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些無名英雄。
————

RE: 請與鬼穀雄風聯絡‏
From:Mingxian Su (mxsu@hotmail.com)
Sent:Friday, 25 January 2008 2:14:22 PM
To: Erwin Cheng (erwincheng@gmail.com)

Erwin君:
 
很高興收到你的郵件,尤其高興的是你提供的四幅照片,非常珍貴。謝謝。
 
誠如你所說,在亞包(Rabaul)的中國戰俘公墓可能已經不存在了。還記得我在文中提到的張榮煦先生嗎?上個月曾特意到他家中一坐,請他回憶當時(1945年9月)盟軍解放新不列顛島華人僑民集中營照片的人物與背景(詳見我的博客文章:新不列顛島華人僑民集中營),也順便問問他亞包的中國戰俘公墓(他說是中國軍人公墓)的近況。據他說,已經被當地政府給平掉了。我覺得奇怪,向他說明,當地同時還要盟軍的其他戰俘公墓,如印度戰俘公墓、皇家澳洲軍人公墓、大英帝國戰俘公墓、美軍戰俘公墓等,都被精心維護、修整得很好(詳見下麵的網址),何以中國戰俘公墓遭受如此淒慘下場。張先生回答說,當初(1946年)修的公墓實際上是相當簡陋的,過了許多年後,公墓已經破敗,但當地華人財力有限,無力顧及。當時,他曾服務於新不列顛島的國民黨支部,與當地華人領袖多次向台灣當局反映此一問題,希望也像其他國家的政府一樣,撥款維修中國軍人墓園,隻是信息傳了過去,就猶如石沉大海。我聽了挺不是滋味的。在我貼出來的照片中,公墓裏是有一死難者紀念碑的。我問張先生,即使平掉了哪些用泥土建起來的一個個墓,那個高聳的死難者紀念碑是否應該還在那裏呢?他說,他在1970年代,早於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前,因已歸化澳洲,移居到昆士蘭來了,對於那裏的情況已經不清楚了。為此,你提供的照片隻是部分地解答了這個問題——即當地還有保存當年中國軍人的墳墓,但中國戰俘墓園的整體情況仍不明了。無論如何,我將再去拜訪張先生,看他是否仍有熟人在亞包,能否為我們去訪一訪該墓園的近況。
 
正如君所言,兩岸政府對待此事的不作為,對比當年的盟軍至今仍鍥而不舍地尋找忠骸的做法,我們真該汗顏。但盡管如此,人間自有公道在。隻要我們努力去盡我們自己哪怕一點兒的微薄之力,應該能喚起更多的人,去記住這些曾經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為了祖國的自由而奮鬥和犧牲的人,哪怕他們的地位並不高,顯得是那麽渺小。
 
關於巴新華人的曆史,早在1970年代初,就有台灣出生在海外受過很好教育的人類學家吳燕和,就利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所獲得的美國文化基金提供的獎助金,與夫人一道到當地實地考察並收集資料達二年之久,最後完成The Chinese in Papua New Guinea 1880-1980一書,1982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The Chinese in Papua New Guinea, 1880-1980 / by David Y. H. Wu,Hong Kong :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2)。此書由吳燕和博士的夫人王維蘭女士譯成中文,書名《巴布亞新幾內亞華人百年史(1880-1980)》,1985年由台灣的正中書局出版。該書當為了解巴新華人曆史的扛鼎之作,其中就有涉及新不列顛島尤其是亞包華人曆史的章節。張榮煦先生手中就有吳博士所贈送的此書,因為當年張先生就是吳博士曾經訪問多次從中獲取過諸多該埠華人社區變遷秘辛的一位人士。我目前手中就有這本書。但遺憾的是,這裏邊並沒有提及中國戰俘。
 
我在博客中也曾提及,當年著名的“四行倉庫孤軍營”的幾十名官兵,也曾在亞包的戰俘營待過,後來回到國內,現在恐已無幸存者在世。前幾年,當年四行孤軍營的上官誌標上尉(後被任命為團附),曾在台灣發表過多篇有關孤軍營官兵的文章,其中也提到了這些被運送到南洋亞包做苦工的孤軍營官兵的名字。兄台不妨找找這方麵的資料,或許有些收獲,尤其是國防部(或兵役局)的相關檔案資料,因為這些回國的中國戰俘,當年曾因有關方麵的報道以及孤軍營幸存者的特殊身份,而廣受關注,他們或再重返部隊,或領取撫恤金而複員返鄉,檔案應有記錄。
 
謹此
 
鬼穀雄風
  
另,兄台的博客定當拜訪。
 
附:亞包的盟軍戰俘公墓網站:
1. Rabaul (Bita Paka) War Cemetery
2. Bita Paka War Cemetery, Rabaul 

Date: Fri, 25 Jan 2008 17:20:34 +0800
From: erwincheng@gmail.com
To: mxsu@hotmail.com
Subject: Re: 請與鬼穀雄風聯絡

先向您自我介紹一下:我也是念歷史的,目前在臺灣的『聯合報』濫竽。
 
有一位友人C君在臺灣駐巴紐的農技團服務,日前返國時提到:曾聽過在Rabaul島上看到中國人的墳墓。後來他託當地華僑友人馮先生(音)前往拍下照片。在叢林中有三個墓碑,分別是上尉吳坤(六十七師)、上士孔憲章(新三十師),另一具破壞嚴重難以辨識。死亡時間都是1945年將近戰爭結束時。至於這三個墓碑是否當初國軍公墓的一部分,還是獨立埋葬,就不得而知。而當地歷經火山破壞後,當年的戰俘營與公墓,是否還健在,也不清楚。
 
後來從網路上找到您的blog,才知道當初有那麼多中國戰俘曾被送到Rabaul(以往也有印象部分戰俘曾被送到南洋,不過不知詳情),甚至還有許多照片流傳,十分感動。
 
不管怎麼說,我認為身為後人的兩岸政府,應該為這些埋骨異域的忠魂作一些事情。據C君表示,當初發現這三個墳墓的澳洲人(前陸軍飛行員)曾經向駐巴紐的大陸大使館提及此事,但是使館意興闌珊。而在臺灣這邊,近年「去中國化」大勝,官員即使知道這種事情,恐怕也會覺得政治不正確,懶得搭理。相對於美軍至今仍派人在新幾內亞的山脈中尋找當初失蹤的空勤人員遺骸,真是該感到汗顏。
 
所以如果可能,其實我是很希望能夠對此事件作一報導,希望能給政府(不管是PRC或ROC)一點點壓力。我不敢想像會如美軍陣亡將士班(此處“班”應為“般”,當為誤植之故——博主注)可以運回國厚葬(光是運回哪邊,就夠尷尬了),但至少總應該對這些孤墳有點維護照顧,有人去上一炷香(何況以當地狀況,搞不好再過幾年就什麼遺跡都不剩了)。
 
最最起碼是,有多一點的人會記得這些人。
 
我目前在打聽臺灣方麵以往對此範疇的研究狀況(臺北的中研院似乎出過巴布亞的華人史),看看有沒有當初Rabaul的戰俘回國後現在仍在臺灣(頗難)。
 
敬祝   愉快
  
ps.我的Blog:http://blog.xuite.net/amu390/CYWBCC,請不吝指教。
 
Erwin 謹啟
 
On 1/24/08, Mingxian Su <mxsu@hotmail.com> wrote:
Erwin,
 
謝謝你對這些中國戰俘的關注,有什麽好的建議,請提出來,我們共同商量。
 
我雖在大學,工作已非教職,教授是不敢當的了,但以前大學念的是曆史,也做了10來年的所謂研究,對那些無人涉及的課題有興趣而已。當然,我披露出來這些資料,就是期待有心人能為之做點什麽,哪怕是一點點。
 
祝好
 
鬼穀雄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