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廣西的建設(人物介紹-乙) /白崇禧

(2007-05-26 00:28:39) 下一個

人物介紹(乙)

統一廣西、建設廣西大半是廣西幹部,到了十九年以後,打退了敵人,重新建設廣西,總感到人才缺乏,於是設法羅致外省人才,但此時廣西很窮困,待遇很低,用小洋做通貨,在中央服務的到廣西來,隻剩一半薪俸,隻有若幹誌同道合不計較待遇高低的才智之士才肯來與我們同艱苦,那時我們的口號是:「建設廣西,複興中國。」我們的目標不僅在廣西一隅,而希望對整個國家的複興有所貢獻。現在把這些與我們一起工作的外省同誌介紹如下:

 ㈠劉士毅:字任夫,江西都昌人,保定軍官速成學校炮科畢業,民國五年留日,畢業於日本陸軍炮工學校、炮兵射擊學校,進東京帝國大學造兵科深造,是兵工、炮兵的專門人才。民國二十年九一八後,我們請他到廣西來,擔任廣西中央軍校第六分校教育長,這分校設在南寧,他負責領導到抗戰為止,共辦四期(第五期至第八期),成績燦然,尤以第六期學生最優秀。後來廣西軍分校畢生投考中央的陸大,都是以前幾名被取,這是劉教育長教誨、陶冶、造就出來的。除了養成教育之外還辦召集教育,中級軍官——團旅幹部及少將——被召集到高等教育班中重新教育,收效很大。抗戰軍興,調他當三十一軍軍長,開赴前線作戰,我當軍訓部部長後調他當次長,我當國防部部長,又是他當次長,同事幾十年,李德鄰代總統時請他當參軍長。

 ㈡俞星槎:浙江東陽人,保定、陸大畢業,本來在中央軍校當教育長,後來辭了,到廣西當第六分校高教班主任。我在桂林行營時請他當副參謀長,頂好的幕僚人才,參謀業務做得很好,可惜未曾帶過兵,沒機會看他帶兵能力。

  ㈢賀維珍:江西永新人,保定、陸大畢業,任第六分校步兵科長,練兵辦教育都很熱誠,抗戰時調任師長、副軍長,現在屏東做中學教員。

 ㈣劉任:河北塩山人,本來在東北部隊中當團長,後升陸大,這人誠實勇敢,刻苦耐勞,到廣西當軍分校高教班戰術教官,抗戰時當師長,後來我調他當巡廻教育班的主任,後任臨洮步兵分校主任,西北馬家部隊幹部多半行伍出身,沒受什幺教育,這分校專為訓練西北部隊而設。後來他當張治中參謀長,三十八年七月馬步芳任西北軍政長官時,他當副長官。

 ㈤劉斐:湖南醴陵人,他的嶽父鄒翼經是有名的中醫。護法之役我當連長駐醴陵,他當醴陵鎮守使的軍醫處長,士兵有病常請他來診療,因此認識我,有一次他托我設法幫助他女婿深造,我便送劉斐入西江講武堂(李濟琛主辦的),畢業後到廣西當下級幹部,後來又到日本進步兵學校,畢業後升陸軍大學。他聰明,善於領會,學的軍事學不錯,回廣西當高教班戰術教官。抗戰時程潛當參謀總長,調他到參謀部服務,後來參謀部改為軍令部,劉曾任作戰廳廳長,後當次長,由抗戰到戡亂一直負擬作戰計劃重任。三十八年與張治中談和代表赴北平,一去不返,有人說他是共黨,說他泄露機密,我不加辯解。從他的生活行動看不出他是共產黨,他言論是左的,享受是右的,他不滿現狀,但自己生活不嚴整,吃、喝、嫖、賭、唱戲無一不來,油得不得了,總統對他賞識極了,軍令部有什幺事都找他,擔任第三廳廳長(主管作戰),後升次長,一手培植的,看不出是匪諜,現在在共匪那邊也沒得什幺勢,依我看是轉風使舵不回來的,那代表團自團長以下幾乎全沒回來。

 ㈥吳聲鎬:日本步校畢業,在軍校做教官,他研究自動火器——機關槍——最有心得,其他兵器亦行,後調任軍訓部參事,現為步兵學校教官,兼東吳大學日文教授。

 ㈦林偉成:廣東人,華僑,學空軍,孫先生當大元帥時,他在廣東當飛行員,老資格了,到廣西來當航空學校校長,訓練過兩期(一期、二期)學生。同他來的廣東人有吳汝鎏、寧明階、鄭梓湘、劉烱光,廣西航空學校以這些人為主體,最初買英國飛機,請英國教官,派吳汝鎏、劉烱光去英國;後來買日本飛機請日本教官,彼此有條件的。訓練出來的學生都很好,抗戰時全部歸中央指揮,立了很多戰功,而犧牲者十之七八。最近鄭梓湘在春秋(雜誌)寫護黨救國軍準備出廣東時,林偉成、鄭梓湘駕機走了,促使和平實現。其實促成此次的和平完全是今總統的寬大,派朱培德、程潛、居正來談和,說明中央對抗戰的決心,化幹戈為玉帛,怎能以他們駕機一走而居功,這是貪天之功以為己力。

 ㈧邱昌渭:字毅吾,湖南芷江人,留美,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習政治,民國十七年得政治學博土學位,對政治學有深入的研究,好學不倦,著作甚豐,而從政後是個有守有為的人。他曾在東北、北平好幾個大學當政治係教授、係主任,二十四年應邀到廣西來,初任第四集團軍秘書處長,旋改任廣西省政府秘書長。二十五年改任教育廳長,二十九年任民政廳長,三十二年改任秘書長。當教育廳長時,重在慎選師資,普及國民教育,當民政廳長時,根據建設廣西複興中國之政治綱領,強化基層政治,努力實行三位一體,即鄉村長兼國民小學校長、民團隊長,即管教衛三位一體。他為人剛正不阿,實事求是,而且一絲不苟,十分清廉,選拔人才一律采考選,考取者要受過訓再看成績,好的簽呈主席任用,杜絕八行書私薦,有時主席接到有力方麵的薦書,轉交給他,他也不買帳,因此有人在黨、政、軍聯席會議上攻擊他,講他專擅,我極力維護他,我說:「我們要獎勵這種人,不能動他,人家認真辦事,我們要人辦事,便應給他用人行政權,分層負責,否則他就不能放手去幹了。唐宋大臣對皇帝所批的可以封駁,可以申訴,宋神宗想用的人,王安石不答應,原封送回,往返數次,不可動他。」黃旭初主席說:「人家有信轉給他做參考罷了。」外頭仍有閑言雜語,我親自安慰他放手幹下去,我覺得人才難得必須加以護持,然後才智之士方能展其懷抱。

 ㈨黃季陸:四川敍永縣人,其父兄在清末附和革命,在趙爾豐當四川總督時被抄過家,那時他十二歲,後來他先後留日、美、加等國,在加拿大時辦報鼓吹革命,返國後追隨總理,曾任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傳審查委員會委員。西南政務委員會成立後,由於他接近胡漢民先生,到廣東來,我們歡迎他到廣西民團幹部學校當政治部長。這學校是我當校長,目的在訓練全省幹部以充當鄉村長兼小學校長、民團隊長,他對總理遺教有深刻的研究,對如何組織民眾、訓練民眾有許多資料,後來民團幹部學校辦實驗區,由他當區長,把他所研究的加以實驗,作為全省借鏡,最寶貴的是他口才甚佳,無論訓練幹部、教育民眾,都能使聽者感到興味盎然,竭誠接受。接受訓練的幹部每人發一本手冊,對全省各縣戶口、戶籍、麵積、民團組織、教育育狀況、鄉村生產、積穀……等都有詳盡的介紹,受訓幹部參加實驗畢業後回去照著實施,這是「行新政,用新人」,與老的舊式的團練大不相同的。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八月二日總統有電報邀我赴南京,八月四日我帶黃和劉斐、潘宜之同行,此後一起在中央做事,潘宜之做經濟部次長、交通部次長,黃做內政部次長。大陸失敗後黃到香港,陳辭修當行政院長時要我打電報請他來,先後擔任內政部次長、部長、考選部長、教育部長,最近任原子能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還兼任教授講三民主義。他以能對近代科學有所建樹而高興。他的女兒嫁鄧昌黎。

 ㈩黃榮華:廣東人,墨西哥華僑,留美,可能是在哥大專研礦學,大約在民國十八年左右來廣西當建設廳技正之類,後來當廣西省委兼建設廳長。他對廣西建設方麵貢獻很大,分數項說明:

 1.采礦:我們要建設廣西,苦於地瘠民貧,土質多係黃土,山脈多石灰岩,無論農礦均不豐富,為了更明白廣西的地下資源,我們請來我們最仰慕的地質學家丁文江到廣西各地作實地調查,他各地觀察後發表正式談話,認為廣西土質是黃土不是黏土,很少礦,即有礦層也很薄,富川、賀縣的錫沒有什幺希望,平樂、宜山的煤礦的開采價值不大。這一談話發表後全省人士很沮喪。後來黃榮華廳長在省府會議上提出他的建議,他說:「丁博士是權威的地質學家,但是僅憑『肉眼觀察』『走馬看花』,沒用科學方法用儀器探測,不足以為定論,無論如何要買探測機實地探測,再窮也要買。」於是從德國買了一架探測機回來,由建設廳技術人員探測所有礦區,在富川賀縣探測錫礦的結果與丁文江談話相反,礦層厚、礦質好,在全中國算第一,於是積極開采錫礦。此外恭城的鎢礦次於江西大庾而居第二,武鳴產鉑可以煉金,合山有煤礦,亦均有開采價值。

 2.設檢驗局及代運代賣:以往無論礦產品或桐油等輸往外地——多沿西江出梧州運往香港——沒有一定的標準,不良商人亂滲雜質,以致在香港每被低估價格,影響了正常的出口,黃廳長建議在梧州設一檢驗所,所有出口貨一定要合標準才許出口。這所一成立後,香港商人一看到檢驗所蓋過印的立即信任不看,照國際價格買了,外匯照結,在國際上是如此,在國內江浙一帶購用錫箔非廣西錫不用,國內也搶著買廣西錫。關於貨物的輸出,以前是私人各自運售,掮客、買辦先把價格標高,等貨運到再壓低價格,所謂「貨到地頭死」是也。黃廳長建議由政府直接與國際市場(如錫主要在倫敦)接觸,定標準價,代運代售,商人不會吃掮客的虧,而政府在省內用省幣,得外匯,也是占了便宜,此外商人貨到梧州立即脫手,一百萬元可做兩批生意了,對商業金融的流通有幫助。這兩項措施實行後,廣西經濟立即改觀,尤其開錫礦簡直有點瘋狂,小姐把鑽戒賣了投資開礦,因為開礦,一定發財。

 3.鼓勵種桐樹:桐油是我國重要出產品之一,但廣西產量本來沒沒無聞,黃廳長鼓勵民眾種桐,這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好的桐種子由省府發給鄉村長,鄉村長再要民眾種植,加意培植,同時我們把桐花定為省花,這一來桐油產量由沒沒無聞躍居全國第四,僅次於四川、湖南、浙江。關於桐油出口,過去發現奸商滲進茶油,自檢驗所成立後,正當商人受到保護,而廣西桐油價格遂躍居全國首位,打開國際市場。

 4.修築馬路架設電話:關於修馬路設電話是交通通訊最重要的工作,黃廳長命令各鄉村都要修馬路,先不求其好而求其通,不必用柏油築路,不必用鋼骨水泥築橋,用沙石築路基,用木材築橋,這樣各鄉村都通馬路,接著黃廳長普遍架設電話,形成廣西的交通通訊網,後來抗戰時期,全國防空司令黃鎮球認為廣西的鄉村警報居全國第一。

 以上是黃榮華對廣西建設最顯著的貢獻,廣西在清代是依賴湘粵協餉的省份,民國以後自食其力了,在陸榮廷掌握時,由於智慧差的關係,生產反而退步了,而現在由於開礦植桐以及經營得法、控製得法,在經濟上打開一條出路,這都是黃廳長等人努力的結果。黃廳長除了辦事幹練外,其賦性忠義廉潔亦值一談。民國十九年滇軍圍南寧,韋雲淞率少數部隊苦守,文人及建設廳人員都走了,圍城內並不是樂土,黃廳長夫婦本來都可以走的,但不肯走。此時城內對外聯係端賴一座無線電報電台,而不幸在最危急之際,無線電報的真空管突然壞了,我們以為南寧失守了,而圍城內更是束手無策,幸虧黃廳長見義勇為,寫了一封英文信,派人縋城到南寧城郊外國醫院去要真空管,幸而要到了,才恢複通訊,解了南寧之圍。後來黃廳長主持廣西經建事業,如開礦等,都是很容易賺錢的,但他一介不取,他有三個女兒,自已收入不豐,靠他太太在廣西大學教英文貼補家用。抗戰時英國人把滇緬路封鎖了,戴笠利用特務的力量,從敵人控製區偷偷采購物資,要黃榮華當廣西戰略物資運輸處負責人,費很大的力量從安南、從海南島偷運物資進來,他也辦得很好。勝利後蔣廷黻分發救濟物資,在電話中向黃旭初主席推薦雷沛洪(提倡鄉村教育的教育家)做廣西善後救濟分署署長,黃主席說:「雷辦的是教育,靜的工作,而建設廳在戰時已有規模,可否轉薦黃榮華。」結果由黃做分署長,他分發救濟物資先發到各鄉村,再轉發各家庭,既迅速,又廉潔。現在黃榮華在美國,三個女兒都受過大學教育。

 ⑾李泗光:湖北黃岡人,與王雪艇(世傑)在英國伯明罕大學同學,學地質。此人很怪,中央什幺職位給他,他都不幹,跑到廣西做地質研究所所長,馬君武去世後,請他當廣西大學校長,此時廣西大學已是國立,李說:「國立我不做,要省立我就做。」

 ⑿徐悲鴻:江蘇宜興人,留法,名藝術家,在中央做了好幾個學校的藝術係主任,後來到廣西來,黃主席很器重他,特別在桂林設「藝術學院」,請他當院長。徐以畫馬聞名全國,我親自在南寧看他在五分鍾內畫一隻馬,很生動。

 ⒀汪士成:留德學醫,當廣西醫學院院長、軍醫院院長,他在廣西造就不少醫學方麵的人才,有的送到德國去留學。他羅致了一些在軍醫院做事,這軍醫院有由德國人設計買德國儀器設立的「外科手術室」,設備不錯。此外廣西衛生工作做得很好,每個縣市及大的鄉村設有醫院,在全國各省預算比例中,廣西對衛生設備的支出占第一位。我在十九年打敗滇軍解南寧之圍後得惡性瘧疾,發高燒,此時買不到奎寧,有一個老婆婆說他可以治好,有人吃過他的藥好了,我吃了,居然也好了。經過那一次,決心調查、撲滅這種病。在從前廣西人認為有這種病是有人放「蠱」的緣故,經汪士成派人調查結果不是蠱,而是惡性瘧疾,於是向百姓宣傳真相及衛生知識,進行撲滅工作,不敢說絕跡,但比從前好得多了。(台灣衛生工作好是日本幾十年奠下的基礎。)

 ⒁黎國培:廣東人,航空機械人員,本來是中央送到俄國學機械的,在廣西負責管理飛機修配廠(設在柳州),可以修配飛機,後來可以自己製犁田機及汽車零件等。我當國防部長時,請他當物資司司長,後來當中央航空廠廠長,現在香港開保養廠,生活過得去。

 ⒂王仍之:留法學兵工,兵工專家。其父王恒占(吉占?)是前清舉人,國會議員,先到廣西來做事,再由他去信請王仍之到廣西,後來他患胃潰瘍疳積而死,很可惜。王仍之任廣西兵工廠廠長,這兵工廠利用法國在柳州的「禪臣洋行」舊址建起來的,可以製造輕重機關槍、步槍、迫擊炮、彈藥,都是由他設計的。抗戰時廣西的一切無條件由中央接收了,全國兵工廠新設備及製造的子彈由俞大維比較,結果以廣西兵工廠為第一。廣西兵工廠有此成績是有其道理的,在廣西兵工專家有王仍之等,在製造技術上解決問題頗多;此外廣西有兵器研究委員會,由日本帝大造兵科畢業的劉士毅負責,這委員會負責改良兵器彈藥;同時每星期六與戰術方麵負責的劉斐等開會討論,我當主席每會必到,我不是兵工專家,但旁聽久了,學得不少。抗戰時有一次中央開會討論兵器問題,何敬之先生要我主持,會議中俞大維等討論山炮機關槍等問題,專家們認為炮以普魯土山炮、機關槍以丹麥式兩用機關槍為最佳,專家發言後耍我講講話,我說:「你們是專家,我是外行,我離開主席地位貢獻幾句話,炮一般講起來以普魯士山炮為最好,鋼煉得好,打得遠,有五千到八千尺的射程,可是有個缺點,太重了,德國用汽車牽引,我們用馬拖,我曾看到大的騾子拖不動,兩個人抬抬不起,如果要三、四個人來抬就不合用了,因此山炮以法國製的為好,射程固不及德國山炮,但較輕,適用。機關槍以丹麥式的輕重兩用機關槍最好,不錯,但輕機槍打到五百發護木燒了,重機關槍發射四百發就澎漲,護木熱了,不可再用,輕機關槍是點射,重機關槍是連發,打了四、五百發不能用,在戰術使用上是不行的。」我一講,許多技術專家瞠目無言。會後,有人問我學什幺的,我說學「步兵」,他們說:「學步兵能說這種話?」我說:「當主席多年聽多了。」俞大維等遂認為我不是外行。抗戰時王仍之亦到中央服務,現住法國。

 以上介紹了十五位外省人物,可說是外材桂用,多半負民政、教育、建設及兵工技術等任務。過去曾有一度在廣西內部有些閑話,「廣西難道沒人嗎?為什幺一定要用外人。」尤其邱昌渭脾氣耿直,被攻擊最烈,我都極力維護,使其安於其位。其實這些人很可佩,在廣西拿的是小洋,比中央大洋是一與二之比,薪水少了一倍,肯到廣西來同甘苦,可說是有誌之士。抗戰後,這些人才多半轉調中央服務,我到各處遇到他們,他們對廣西都有好感,並稱願意回廣西拿小洋,因為在廣西固然拿得少,但不要什幺應酬,而且東西便宜,花八毛錢就可買一雙鞋子,現在拿大洋反而不夠用。

選自: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訪問並紀錄,郭廷以校閱:《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66567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