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縱有西風春亦在-關於《儒家文化傳統與現代西方教育》講座

(2007-04-18 04:47:01) 下一個


縱有西風春亦在——關於《儒家文化傳統與現代西方教育》講座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文化為其核心。自中國早期文明肇始,其文化就已初步形成。實際上,春秋戰國就是各種不同的思潮和學說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時期,而從二千多年前的漢代董仲舒獨尊儒術,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程朱理學的高度發展,儒家文化就占據了中國社會思想和價值取向的正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也影響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在當今中國這個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中,在西學東漸八方風雨的震撼中,傳統文化如何應對現代文化,尤其是傳統的儒家文化在與其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之中,如何既保持原有的文化精神要素,特別瞧渲械木???幟芪?掌淥?幕?木?瑁?蘊嶸?約海?怪?薌絛?晟坪頭⒄梗?⑶乙材芪?鸕奈幕??郵埽?晌?死嗟墓餐?聘唬?蚴俏頤敲懇桓鮁諄譜鈾鋃加Ω萌險嫠伎己團?μ剿韉摹?

這其中,尤以我們這些移居海外,而根則仍在傳統中華文化土壤中的第一代移民為最。對於或多或少地接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曾經有意無意地接受過儒家文化思想教育的新一代移民來說,我們來到海外,首先碰到的,就是傳統的儒家文化思想與現代西方社會生活特別是教育的交流和溝通問題,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我們對待當地的流行理念和價值取向的不同理解和判斷。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所迫切要關注的問題。

正因為如此,當中國人協會組織籌辦 2005 年中華文化藝術節,並將中華文化係列講座作為其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之時,將儒家文化傳統與現代西方生活和教育的關係作為講座的一個專題,就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曾嚐試邀請對中華文化傳統和中國哲學思想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如邦德大學的呂武吉教授,來對此專題作深入淺出的闡述,但因這些專家學者的時間與我們所預訂的時間有衝突,故而我們隻好放棄此一設想。鑒於我輩新老移民都或多或少地直接麵對著傳統中國文化與當地的社會生活方式、方法及教育理念等不同方麵的碰撞,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諸多的困惑,我們自己本身就有很多的問題可以拿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因此,我們覺得,采取一種由幾個人牽頭對話,引導與會者參與共同討論的形式,應該是可行的。實際上,這是一個大家都可以參與討論的“講座”。

我們知道,儒家文化曆來重視教育。因此,我們將要討論的主題範圍也主要圍繞著這個話題進行。

孔夫子在談及教育時,強調的是“有教無類”。那麽,所有中國人包括全球的華人社區今天所強調的對子女的教育是否符合這一理念?我們中國人長期以來的“望子成龍”觀念與目前的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理念是否相符?儒家文化所重視的教育,其核心是強調等級觀念,而與現代教育的平等理念是有差距的。但儒家文化重視“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又與現代教育過分強調技藝的培養而忽略了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從而導致教育越發展而人與自然的關係就越惡化的現象有差異,我們將如何麵對這個問題?儒家文化所強調的教育,是重視受教者的“成人”和“成才”,即強調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境界,而這又是與現代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很大距離的。故中西方教育有何異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儒家文化傳統教育中,其理想人格和價值取向是塑造內聖外王的人格,推崇的是崇古、唯上、忠君、道義的價值取向。而我們麵對當前社會著重自我這種社會環境,應如何看待並進行自身的調整呢?此外,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是重義輕利、重德輕才,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與西方現代教育中的張揚個性又是有很大矛盾的,由此而引出來的個性與群體關係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最後,我們如何將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在海外新的土地上推廣和發揚?尤其是對我們新老移民來說,如何在海外繼續保持和發揚以自強不息、正道直行、貴和持中、民為邦本、平均平等、求是務實、豁達樂觀、以道製欲的儒家文化精神,並使之惠及下一代,也是我們要予以關注和討論的話題。

為此,衷心希望我們華人社區的各界人士及所有對儒家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參加這一講座,讓我們共同探討上述問題。 上麵提出的,隻是相關的幾個問題,更多的問題以及答案,應該由諸位提出或解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