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芬妮的溫馨客棧

烹飪,攝影,旅行,經典美食,品質生活
個人資料
恬芬妮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上海菜飯

(2007-03-11 15:55:41) 下一個


在網上讀過一篇非常精彩的有關上海菜飯的文章,這個周末在廚房實驗。 雖然原作者用電飯鍋燒飯,我別出心裁想用砂鍋來試。 我家砂鍋的蓋子已經被我摔得裂口百出,煮時香氣撲鼻,吃起來有種溫暖的幸福。 老爸說聲上海菜飯應該濕一點,我做的太幹,不正宗。 老媽一句話就頂了過去:“隻要好吃,管他正宗不正宗!” 真想說聲“多謝老媽子!”

材料:

  • 米 2杯
  • 小油菜 大約8顆
  • 廣東白油腸 3根
  • 酥油 1湯匙
  • 白胡椒粉

準備工作:

  1. 把小油菜的葉和梗分開,均切小粒。
  2. 大火燒開水,放入白油腸燒1分鍾,起鍋攤涼,切粒。
  3. 蔥切蓉。
  4. 薑切絲。
  5. 蒜拍扁,切蓉。

菜過油:

  1. 大火燒熱鍋,放入1湯匙油和1湯匙酥油燒溶化,撒少量鹽。
  2. 投入蔥,薑,蒜炒香。
  3. 放入油菜梗炒軟,再加入菜葉和臘腸炒勻。

做法:

  1. 沙鍋底部和四周噴油。
  2. 把炒香的菜鋪在最底下,上麵擺米,再加入3杯水。
  3. 大火把飯燒開,關小火燜20分鍾。
  4. 把飯上下攪勻,加適量鹽,糖,和胡椒粉。
  5. 再燜10分鍾即可起鍋。

心得:

  • 臘腸用開水燙過,洗去表麵的油脂。
  • 菜梗比菜葉難熟,要炒久一點。
  • 有鍋巴香,如果太糊就要把火關小一點。

後記:

美人魚姐姐在《貝太廚房》《煮論壇》的留言:

樓主做的真好,讓我想起小時候奶奶做的菜飯。

此飯的名字應該叫“寒酸飯”(上海話中“寒”和“鹹”讀音有點相似),因為在過去老百姓家經濟條件不好,做一鍋這樣飯,就不用做其他菜了,既有飯又有菜。如果沒有香腸,就用豬油拌飯(我就拌過,很香的)。 要是有客人來,就不能做這個飯啦!!好像太寒酸了啊! 現在不同了,人們願意吃這些東東樂。我想試試學樓主用砂鍋做菜飯。。。。

 

簡潔623在《天涯社區》《飲食男女》的留言:

看起來還不錯喲,如果菜飯裏麵有青豆和胡蘿卜就更好了,那顏色也會很漂亮的呢~~

 

elleyang在《天涯社區》《飲食男女》的留言:

本人不愛吃青菜,所以每次家裏做菜飯用卷心菜或豇豆,在崇明也有人用草頭做的很香哦,不過草頭要先炒好,飯煮好後放進去悶個5分鍾就可以,否則就黃了。上海很多人是浙江移民大多都是放鹹肉燒的,我稀飯放廣東香腸,甜甜的很好吃。

這是在網上看到的文章,作者不詳。

美食不一定非要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不可,有時青菜、白米,隻要搭配合理,烹煮得法,同樣不失為一種上佳美味。我對上海菜飯就情有獨鍾。小時候每當放學回家,一進家門聞到媽媽烹煮的菜飯那誘人的香味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放下書包,嚷著開飯,狼吞虎咽,飯量倍增。

上海人稱菜飯為“鹹酸飯”,鹹是因為烹煮時放鹽,飯帶鹹味;酸則未必,飯酸了豈能是美味?我以為應該叫“鹹歲飯”,因為煮菜飯需選用經霜打的青菜,得放上臘腸、臘肉等配料。這些過去隻能在歲末年初才能享用,因此應稱“鹹歲飯”為宜。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響應號召支援西北建設。先是單身,一日三餐在機關食堂吃飯;成家後,因當時供應匱乏,西北很少有大米供應,逢年過節一人供應這麽二三斤,又都是秈米;再加成天為工作忙忙碌碌,無暇精操細作,一直再沒有嚐到那美味的上海菜飯。間或回滬探親或出差來上海,去福州路“美味齋”享用一回,恐怕一不是時候,二是大鍋煮飯,總覺得不如過去媽媽烹煮的菜飯入味、可口、誘人。

如今供應豐富了,退休後又有了時間,每當歲尾年首,能買到經霜打的青菜時,我就親手操作,終於又享用到了那向往已久的自家烹煮的“上海菜飯”的美味。那碧綠的青菜間的點點紅潤的臘腸,油亮晶瑩的米粒,誘人的香味,不僅勾起了我的鄉思,也惹得我那上初二的小外孫食欲大增,嚷著要外公啥時候再煮一回菜飯吃。

我煮菜飯,菜必選霜打過的塌棵菜或矮腳青菜,香腸選廣式臘腸,米則是優質粳米,如無錫大米、小站米等,西北的寧夏米也不錯。烹煮時,鐵鍋內放入植物油,再摻些熟豬油,油量適當多一些。油溫升高後,放入青菜、蔥花略煸;再放入切成厚片的香腸、放入鹽,再煸;不待出水,倒入電飯鍋,放入洗淨的大米,加水,水量應略少於平日,因青菜煮的過程會出水,攪勻後通上電源。待鍋內水分略幹,香味溢出時,再用勺子上下翻攪。如鹹味、油色不夠,可再加鹽、加熟豬油,也可適量放些味精。等到電飯鍋自動跳閘後,稍燜三五分鍾,一鍋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就可好好享用了。這時,如有一盤炒辣醬,一盆肉骨豆湯佐餐,那更是錦上添花的一餐人間美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