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聽者的理解力由三種圖式來決定: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

(2009-10-15 06:19:48) 下一個
聾子英語現象的反思及對策
2006-8-20 9:42:19

曹雅娟,李 颯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外國語分院,浙江 寧波 315100)
【摘 要】如何掌握有效的聽力技能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文章結合了有關的語言學習理論,通過分析學生聽力理解能力低下的原因,提出了解決的對策和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新模式的探索,以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關鍵詞】英語聽力教學;圖式;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 G4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1151(2006)06-0126-02 培養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但在教學過程中,各校都存在著英語聽力教學難的實際情況。許多學生學了多年的英語,單詞掌握了不少,語法知識也基本過關,可聽力水平很差,甚至連非常簡單的英語對話都聽不懂,因此社會上流傳著“聾子英語”這一說法,影射英語教學的不足。麵對這些現實,大學英語教師不得不對以往的聽力教學進行一下反思,並積極探索新的聽力教學模式。
  一、“聾子英語”現象產生的原因
  有許多英語教師受聽說教學法的影響,還是用陳舊的教學方法進行現代的英語聽力教學,因此課堂中隻需要一台錄音機,一本教科書和一支粉筆。他們認為學生隻要多聽多練就能提高聽力理解能力。他們往往在給出聽力材料中將出現的單詞後就播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做練習,最後對對答案,糾正一下錯誤。這種方式實際上沒有教授學生聽力技能,而隻是在測試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其次,有些教師側重教授學生微技能聽力技巧。例如,如何在孤立的單詞中或句子中分辨單個音素,忽視對語言整體的理解能力的培養。普通的做法是,首先教授學生識辨單個音素,然後是單詞或詞組,下來是句子。對於段落的處理方式往往是逐字逐句地聽,認為所有的句子意義加起來就是整個段落的意思。(但實際上,語言的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一點是早已達成共識的)。這是一種自下而上(bottom-up)的聽力教學模式。把學生當成是被動的接收有聲信息的錄音機。這種聽力法的問題在於,教出來的學生傾向於逐字逐句地聽,一旦遇到個別單詞沒聽懂,就會卡殼,老去琢磨那個詞是什麽意思。遇上幾個生詞就會如墜雲霧,把自己聽力欠佳的原因歸咎於詞匯量少。他們不能積極地進入語境,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幫助自己理解,從而影響了對整個語篇的理解,正所謂“見樹不見林”。由此可以看出,被動地理解每一個單詞並不能保證充分理解聽力材料,積極調動和利用大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是有效理解聽力材料所必須的。換言之,聽者不僅要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還要用自上而下的方法(top-down)。
  二、解決的對策及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新模式的探索
為了改變大學生聽力能力差的現狀,提高英語聽力的教學質量,我們必須在傳統聽力教學的模式的基礎上,找到有效可行的對策,形成一種新的聽力教學模式。下麵將從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環節兩個方麵來探討這一問題。
  (一)從教學方法上來講,新的聽力教學模式應該結合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學模式
  自上而下就是鼓勵學生在聽之前和聽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大腦中已有的知識,即圖式(schema)。根據圖式理論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聽者的理解力由三種圖式來決定: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對材料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對文章涉及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形式圖式是對文章體裁的了解程度。聽者進行理解的時候,要善於利用接收到的信息來激活庫存信息,拓寬和加深信息處理的廣度和深度。圖式理論要求聽者從總體上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掌握大意,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不要因為一個詞或短語聽不懂而停滯不前,影響更多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聽力教學中,要逐步幫助學生培養圖式能力,學會利用語篇信息和大腦中的圖式,對材料進行泛聽和半精聽。但是,當聽力材料的難度較大,超出了學生大腦中已有的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的時候,則要用到自下而上的方法,這就是精聽。反複分句聽同一段錄音,將所聽內容解碼,利用他們所學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知識進行理解,直到聽懂每一句為止。但是精聽隻是一種手段,泛聽才是真正的目的。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必須做到精聽、半精聽和泛聽相結合。
  (二)從課堂教學環節來講,聽力課一般課分為:聽前階段,聽中階段以及聽後階段
  1.聽前階段。教師應認識到不同學生對某個相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背景知識。這些既有知識可以直接影響該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應該在聽前通過頭腦風暴,提問或討論等方式來激活並發掘學生的背景圖式。其次,教師應該提供新的背景知識,包括該話題、作者、新概念及單詞的介紹。再次,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聽的目的。應該鼓勵學生自問:“我為什麽要聽?”“我需要從這篇材料中獲得哪些信息?”以此來引導學生在第二階段-聽中階段抓住準確的信息。
  2.聽中階段。教師可以采用下列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首先讓學生進行預測練習。所謂預測是指讓學生根據材料的標題,已聽到的信息線索或利用他們既有的背景圖式來預測情節的進一步發展或說話人下麵要講述的內容。預測是聽力理解過程中的一項必要技能。教師可以讓他們先看題目,推測答案,再聽材料核實他們的預測;或選取一個清楚的故事,在播放過程中,每到重要事件發生之前按暫停鍵,然後讓學生去猜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麽並讓其解釋做該推測的原因。 (下轉第121頁)
(上接第126頁)  
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和興趣愛好來選取材料。並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語音語調和不同的體裁,如講座,新聞,電影,日常對話和英語歌曲等。運用多媒體進行聽力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可視資料作為線索,以幫助他們進行更積極的推測。
  再次,在這一階段的泛聽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做如正誤判斷,多項選擇,簡答,記筆記,捕捉大意,捕捉重要或特定信息等練習;在精聽活動中,可在學生中開展填寫所缺單詞,辨認數字和字母,以及短文聽寫等練習。
  3.聽後階段。在這一階段,可以要求學生對剛才的聽力活動進行反思:用了哪些策略;哪個策略更為有效等等。本階段可進行的活動如下:首先,對學生就剛才聽到的材料內容進行提問以確保他們正確理解了材料。其次,讓學生口頭或筆頭總結先前聽到的材料的梗概。再次,讓學生對比聽力材料原文來總結自己的錯誤,以便準確找到自己的弱點是在拚寫,辨音,理解還是別的方麵。最後,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就聽力材料的主題展開適當的小組討論,評論甚至辯論等。
  三、結語
  Field 指出應該把聽力課看作是一種診斷活動。教師的作用之一就是發現並糾正學生的錯誤。要提高大學生的聽力水平,增強聽力課堂的教學效果,廣大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運用語言學習的理論,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摸索,發現學生存在的具體困難,才能對症下藥,最終形成適合各自所教學生的特點和各自教學環境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冬梅.近十年來國內英語聽力理解研究述評[J].外語界,2002,(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