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東,永不停息的戰場!

(2007-10-15 14:05:31) 下一個
第一章 悲情巴格達
  薩達姆的死,到底是伊拉克的幸運還是不幸,還真是說不清。有人彈冠相慶,慶祝獨裁者之死。
  有人也心生悲哀,憤憤言,20年後又是條好漢,成者王侯敗者寇,誰叫槍杆子不如美國人硬?
  先不論正義,民主,自由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是伊拉克的局勢表明,薩達姆之死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伊拉克從此進入了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遜尼派,什葉派,庫爾德人。誰都不服氣誰,美國人鎮不住他們,又要利用他們。那麽現在的伊拉克的局勢混亂,也就可以理解了。
  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是外國侵入帶來的民主,並不一定都是美好的。
  
  先知穆罕默德死後,伊斯蘭世界分裂成為兩大派,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遜尼派和什葉派。“遜尼”在阿拉伯語裏麵的意思是道路,而“什葉”的意思是追隨者。關於二者分裂的原因。有兩個說法。
  一種認為遜尼派的教義接受由穆罕默德之後的4大哈裏發,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裏所確定的行為規則和教義。而什葉派則認為隻有阿裏哈裏發才是先知穆罕默德也就是是哈希姆家族的的後人,是安拉在人間的代理人,穆斯林隻應接受他們的領導,他的後人什葉派尊稱為伊馬目。
  第二種說法,是認為先知穆罕默德並沒有指定具體的接班人,一部分人認為應該由艾布·伯克爾領導,伯克爾深通教義,嚴厲正直,是最合適的領導者,而另一派則認為應該由先知的後人繼承大哈裏發的位置。並由此引發了大規模的教派衝突,直到今天,什葉派也有大規模的紀念聖女法蒂瑪(先知的大女兒)的節日。並認為是由於遜尼派的逼迫,才導致聖女法蒂瑪的早逝。
  兩派積怨深,既有宗教原因,也有曆史原因。這裏就不廢話了。
  
  庫爾德問題也是個古老的問題。
  
  庫爾德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擁有自己獨立的語言和宗教傳統。主要分布在東起伊朗哈馬丹,西抵土耳其馬拉提亞,北至亞美尼亞埃裏溫,南達伊拉克基爾庫克的庫爾德地區。
  
  庫爾德在曆史上曾經被多個民族統治,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都曾經統治過這個民族。這個民族最深信的諺語是:“除了山脈,庫爾德人沒有朋友。”由於其位置特殊,因此也多次成為大國角力的犧牲品,其獨立的欲望越發強烈。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一直希望獨立,在1991年,薩達姆命令軍隊開進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地區,對該地區的獨立運動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並使用了大量的化學武器,造成重大傷亡。翌年,美,英,法各國部隊開進庫爾德地區建立了庫爾德難民區,因此,從92年開始,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地區已經實際獨立了,由於地方憲法,並確定基爾庫克為首府。薩達姆政權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這塊地區的控製。
  土耳其對這種狀況是很不滿意的。因為土耳其是庫爾德人最主要的聚居區,土耳其很擔心一個強大的庫爾德地區的出現會打亂他的地緣政治利益,並可能導致國家的分裂,因為土耳其對庫爾德工人黨領袖判處了極刑以震懾土耳其的庫爾德分裂勢力。但是死亡的威脅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庫爾德人該幹嘛的還是在幹嘛。
  
  美國以反恐反獨裁的名義幹掉薩達姆後,以前因為極權統治被掩蓋的矛盾就顯現出來了。就現在看來,伊拉克每天都在流血,但是流血的都是伊拉克人,都是因為教派利益和民族衝突導致的犧牲。
  伊拉克是遜尼派占大多數的國家,以前的複興黨的主體也是遜尼派,現在雖然頭子掛了,但是百足之蟲,是不會僵的。複興黨在遜尼派中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但是美國為了平衡利益,顯然不會讓這個派別擁有太多的能量,因為對於遜尼派是一打一拉。嚴格控製他們在議會裏的席位,對於實際的權力組合。我們可以看出端倪。
  總統塔拉巴尼,庫爾德人,雖然沒有實際權力,但是足以給庫爾德人麵子,讓他們風光一把。總理馬利基,什葉派。也是實權派,對於議會的選舉,不確定因素太多,美國人在政府方麵打擊了遜尼派,在議會也就多多少少的要給他點麵子,議會方麵遜尼派仍然擁有強大的翻身力量。
  平衡之道,美國人還是玩得很轉的,問題是這個平衡總有人不滿意,遜尼派就認為被欺負了,以前是一家獨大,現在被人分了權力也就算了,還要被人壓製。但是薩達姆已經掛了,給他們出頭的人沒了,顯然,寄希望於暴力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反正我不好過日子,你也沒好果子吃。
  遜尼派既對庫爾德人占有富饒的基爾庫克油田耿耿於懷,又對老冤家什葉派爬到自己頭上心懷怨恨,結果就可想而知。
  我們可以看下近幾年的爆炸的情況。
  
  2004年2月1日,北部城市埃爾比勒的兩個庫爾德人政黨辦公樓相繼發生自殺爆炸,至少造成109人死亡,133人受傷。
   3月2日,兩所什葉派穆斯林清真寺發生係列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造成171人死亡,約500人受傷。
  5月17日,駐伊聯軍總部大院的一入口處遭汽車炸彈襲擊,造成包括伊臨管會輪值主席薩利姆(什葉派)在內的約10人死亡。
  11月6日,巴格達北部的薩邁拉發生4起汽車炸彈爆炸,造成至少37人死亡,62人受傷。
  12月19日,伊中南部宗教聖城納傑夫(什葉派清真寺)和卡爾巴拉(什葉派聚居地)發生兩起炸彈襲擊事件,造成62人死亡,130餘人受傷,其中一起為自殺式襲擊。
  
  2005年2月7日,伊拉克兩座城市巴古拜(什葉派聚居地)和摩蘇爾(同左)發生自殺爆炸,共造成至少27人死亡。
  
  2006年1月5日,卡爾巴拉、拉馬迪等地相繼發生爆炸,造成至少110人死亡。
  3月12日,薩德爾城(什葉派聚居地)發生爆炸,造成至少46人死亡,204人受傷。
  4月6日,納傑夫發生汽車炸彈襲擊,至少10人死亡,40多人受傷。
  4月7日,巴格達北部一個什葉派清真寺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至少79人死亡,160餘人受傷。
  2007年2月1日,伊北部城市埃爾比勒的兩個庫爾德人政黨辦公樓相繼發生兩起自殺式爆炸事件,至少造成109人死亡,其中包括自治區一位副總理、埃爾比勒省省長以及幾位自治區政府的部長等高級官員,此外,有133人在爆炸中受傷。這是伊戰後發生的傷亡最慘重的爆炸襲擊事件之一。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以上這些涉教派爆炸可以看出,大部分是針對什葉派穆斯林的爆炸,也有針對庫爾德人的。
  我剔除了那些針對美軍的爆炸事件,並非沒有關注到美軍也被炸的事實,隻是想強調,什葉派和庫爾德人雖然獲得了美國人的支持,但是想在遜尼派根基牢固的伊拉克掌控大權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遜尼派的對於他們的仇恨絕不是短期可以消除的。或許這也是美國人希望的結果,他可以以以為借口繼續駐軍,甚至永久駐紮下去。在中東打下又一顆楔子。那麽,現在就組成了美軍鐵三角。
  
  沙特的美軍基地,伊拉克的美軍基地,以色列(美國在中東的最牢固的盟友)。現在,進可攻,退可守,夫複何求?在伊拉克打下這顆釘子,讓德黑蘭芒刺在背,大馬士革戰戰兢兢,而約旦本來就是溫和的什葉派的領地。鐵三角向南可以輕鬆控製地中海至紅海到印度洋的出海口,向北,則可以通過土耳其的基地將勢力重新調整,和俄國在黑海一決高低,轟炸機可以輕鬆飛抵俄羅斯的巴庫大油田。巴格達是美國新中東戰略的起步,接下來會是誰?德黑蘭還是大馬士革?不得而知。。。
  
  可憐的巴格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