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好吧,說說好聲音的導師

(2012-10-13 10:02:08) 下一個


這是給lucky姐交的作業,屬於命題作文,比較辛苦的說。嗬嗬。


這個節目的幾個月曆程,幾位導師,差不多也是從天真爛漫的童年長成了滿臉青春豆的少年。最後,他們留給觀眾的,是少年的煩惱。


開始盲選的時候,他們就像在海邊揀貝殼的五歲頑童。興高采烈,無所顧忌。除了哈林這個海外長大的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比較有所思索之外,其餘的幾個人,多少有點兒歡快的盲目。


這也跟海內外的孩子的成長現狀有點兒接近。海外的孩子說是沒有國內孩子讀書的壓力大,其實他們更早脫離了某種天真,成熟的資本主義體製,讓孩子很早就失去了內心的自由。而國內的孩子,雖然學校、家長看上去逼著他們學習很多他們並不喜歡的東西,但是摩擦都是表麵的,內心裏,孩子還是孩子。即便說出許多小大人的話,也是一眼就能看穿的稚氣。


到了導師考核階段,導師們都玩兒得很認真。每個人都拿出了自己的最好資源,真心在抉擇留下誰,放走誰。這時候,他們長到了10歲。小時候撿回來的貝殼,要扔掉一部分。隻有最心儀的,才能保留。


在擦洗貝殼的過程中,他們對自己的這些貝殼有了新的認識。曾經最亮眼的,似乎不是那麽閃亮了。當時隨手撿來的,似乎看這比當初要漂亮,質地也佳。總之,貝殼們在導師心中重新洗牌了。導師之間也彼此交流了對自己手上的這些珍品的看法。所以考核的時候,本導師不方便說的話,其他導師會穿插著說。


這個過程,導師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就拉大了。導師有第一手資料第一手感受,觀眾沒有。觀眾有的還是盲選留下來的感覺。所以有了第一波微瀾。觀眾和導師之間的衝突還不算太大。畢竟學員太多了,覆蓋的麵積也廣,再博愛的觀眾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選手都愛得不釋手。除了特別受觀眾待見的個別學員有被保的嫌疑,基本上,導師的選擇得到了認可。


這就是112歲的歡樂。這時候的孩子,有點兒頑皮,有點兒懂事,有點兒小判斷。大人眼裏,這時候的孩子,怎麽都不會太離譜。所以導師們也還算開心。


到了164的時候,導師們就到了少年時期,156歲,該承擔一點兒責任了。他們每人手上,不是有四個貝殼,而是有四個小寵物了。他們要調教一下這些小寵物,打扮一下他們,然後拿出去展示。


哈林屬於從小照顧寵物的少年,他比較通達,跟寵物之間的關係拿捏得比較好。既表現了一個主人的恩寵,也有主人的威嚴,他的寵物過得比較開心,自由,也有教養。看上去都挺健康活潑的,表演上也能看出都是受寵的寵物。


劉歡自己當了多年的寵物,突然升級到主人的位置,就有些不適應。他自己屬於威猛型寵物,比方軍犬什麽的。結果他也隻能按照訓練軍犬的方式對手下的小貓小狗一視同仁。吉克就是花貓變軍犬的實例。很令人同情那貓。


那英跟劉歡有類似的情況,但是她還好,自己是兔子,任何年代養兔子的人方式、愛心都類似,她的經驗是養兔子的經驗。也就是沒法兒訓練,喂點兒草給寵物們就行了。但是她手下有兩隻兔子,張赫宣和多亮,一隻烏龜,梁博,一隻蜘蛛,張瑋。這兩隻兔子過得比較安逸。烏龜反正自己能扛事兒,基本上不需要照顧。蜘蛛就比較討厭。沒點兒怪僻的人,很難弄個蜘蛛回家養著。


楊坤吧,本來不是個養寵物的人,自己也是流浪貓長大的。讓他來寵別人,還是有先天困難的。但是流浪貓也是有情感的,而且比當寵物長大的小動物情感更豐富,需求更饑渴。他怎麽做,都做不對。他對跟自己一起流浪的貓咪更有感情,找到了食物更願意跟他們一起分享,也是對的。所以他手下需要被寵的小貓小狗就隻好聽天由命了。


總的來說,隻有哈林在這個職位上表現出專業化的成熟。缺少專業化訓練,是中國目前很普遍的一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社會環境也顯得很有活力,也因為這個問題,社會環境顯得很混亂。這是167歲的煩惱。樂觀地講,算有希望的煩惱吧。


最後164的比賽,導師們好像有拚死朝著自己的預定方針辦的決心。其實作為觀眾,我真是覺得誰進誰不進都無所謂。大概是我的性格使然。我覺得他們都很好,說是比賽,還是應該把節目做得讓人愛看才對。可是最終這個比賽沒能做成好看的,卻做成了可議論的。


最後國內民間高手說:神一樣的開頭,神經病一樣的結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