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活得像個爬藤少年

(2012-08-12 23:06:55) 下一個

(1)

父母就住在不遠的老年公寓裏。我們彼此來往不多,待對方為君子。

父母很忙,我打電話過去,說我正路過你家,來串門如何?多數時候人家都忙著要去參加一個活動,或者正在一個活動中,脫不開身。所以我的電話,也經常是客氣客氣,並不真心說一定要來串這個門。

(2)

上周確實有事,就都當真一回。進去聊了聊天。

(3)

我知道有些朋友,彼此幾年不見,突然相遇,就會聽說對方又獲得一門技能,又破了一項紀錄什麽的。這都是好朋友,生氣勃勃的。

(4)

最近想想,其實父母居然也是這樣。

有次碰到一個朋友和她的父親。正好她父親跟我父母住在同一幢老年公寓裏。那父親聽說我是那誰的女兒,就把衣服搭在胳膊上,在我麵前搖搖擺擺走鴨步。回頭笑說:你爸在老年公寓組織了老年時裝表演隊,每次活動都表演的。

這話我也是信的。

(5)

那年兒子要去參加童聲合唱團,姥爺激動壞了。其實他隻去看過外孫的一次表演。真讓他激動的是他發現自己也可以混進某個合唱團,喊幾聲。然後他就忙忙碌碌地加入到某個組織了,又是歌唱比賽,又是出國演出。說不定這幾天他正在可惜自己錯過了中國好聲音。

(6)

上周見到他的時候,人家已經從混入某個合唱團的狀態轉變成自己在老年公寓裏組織了一個合唱團,每周定期排練什麽的。還有不少想混進來的 老嗓門隔三差五地給他打電話,要求加入他們的組織。

(7)

幹這事兒的要是兒子而不是老子,該多喜慶。這老爺子簡直就活得像個爬藤少年。

(8)

我回想了一下老爺子這輩子所受的教育,應該說都是特純的中國學校,特正宗的中國教育。他成長得真不錯。說明咱中國的中級教育係統,在50年代曾經還是很有效力的。

(9)

老爺子說,他們中學雖然也是重點中學,但是他們比其它學校更重視招收體育特長生。他們到處去搜羅,弄來了也特上心培養。所以學校有一批體育特好的學生。好到破破全國紀錄什麽的水平。也有人就去國家專業球隊踢球什麽的。

他自己當然什麽也不是,普通學生一名。天天看著那些健將們龍騰虎躍的,也不願意太脫離環境,就給自己找了個尚能應付的項目。天天沿著大馬路跑長跑。跑到高中畢業的時候,成績也還可以,能參加個中學生運動會什麽的。

(10)

他不是學習特別優秀的那種中國人。大概勉強能考上個還可以的大學吧。大學裏也是校園歌手什麽的,肩負著娛樂同學的小任務。但不屬於中國社會認可的人才。

(11)

後來工作了。他當然還是以打球跑步唱歌跳舞為主要業餘生活內容。那時候我們住黃土高坡。就是一刮風一下雨,門就關不上,泥就往家裏流那種地方。

他好像組織街坊們一起脫土坯,在家門口砌了一堵防風牆。當時也就是個好鄰居的形象。要是擱現在,怎麽不得拔高到有leadership的層次啊。

(12)

到了70年代,他們任教的中學也跟其他學校一樣,不怎麽教課了。學生們排練舞劇白毛女,去農村勞動,特象美國孩子做義工排話劇的形式,就是規模大了點兒。

老爺子當時過了三十,老參加職工體育比賽也不能填補所有的時間。就加入了辦校辦工廠的小集團。這人也是個熱愛學習的好青年,學習各種機床的操作、維護,學習各種機械零件的加工工藝。終於成了工廠的頂梁柱。他還跟著鉗工師傅偷學打鐵技術,以至於一度成了製做姑娘媳婦喜愛的鉤針的能手。那時辰,咱家的菜刀斧頭什麽的,都是老爺子自己打製的。

(13)

到了70年代中,那座校辦工廠的年產值已經達到一百萬人民幣。那時候的人民幣哦,一美元隻能換兩元多的那種哦。所以我們那所中學的學生是不用交書本費和學費的。在當時,也就是說咱校辦工廠挺有效益的,沒誰真把這事兒誇成一朵花兒。要用現在俗語來表達,可就不大一樣哈。那叫企業家精神,扶貧辦教育啊。那是可以刻在墓碑上的事跡耶。

(14)

俺一輩子最大的困惑就是,咱這父母,土生土長於中國,怎麽看怎麽象美國公民。

咱這幾天琢磨這事兒哈,就覺得,咱祖國還是“人才”濟濟的。雖然名義上他們不是人才。咱爹這種“爬藤少年”般地生活的人,各個鄉村、各個城市、各個單位、各個角落,那到處都是啊。

否則,中國製造這麽衝擊全球,不是光靠美國人停停產就能實現的。也不是靠幾撥人考卡什比亞什麽的出國留學就能實現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