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正國 英文名字Chinese decent

我的中國!中國呀,你不該誕生了一個叛逆-孫中山?!
個人資料
正文

轉載BBC-中國山區農民的苦日子 記者來鴻 (圖)

(2007-12-19 01:38:07) 下一個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140000/newsid_7149800/7149814.stm 彼得·戴伊 BBC商業節目主持人 就在中國為2008年奧運會作準備的同時,我們聽到的,大多是經濟蓬勃發展、大城市舊貌換新顏的故事。但BBC商業節目主持人彼得·戴伊發現,村子裏農民的生活,並沒有多大變化。 農民馬玉保是位老人。他和妻子住在中國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窯洞裏,他們已經見識過了很多個冬天。但今年這個冬天,將是他們這個住戶零散的深溝村,最難熬的一個冬天。 山裏很幹,已經有兩年沒下過春雨了,這裏的主要人口,都是穆斯林少數民族。連著兩年,莊稼都沒有收成。沒有小麥,沒有玉米,馬家就靠幾隻羊生活,再加上親戚們的幫助和政府每月200元人民幣的福利金,這是隻有最窮的人才有資格領取的。 "生活很苦,"馬家的人說,一臉聽天由命的樣子。 但他們小小的農家院落正衝著的,是世界的一大奇觀:崇山峻嶺、畫卷一般的中國山區景象。 他們住的窯洞建在山坡上,這裏是著名的黃土高原,沙漠的大風刮過中國廣闊的地表,留下數百米深的陡峭溝壑。偶爾下過的雨水衝刷走地表的幹涸黃土,留下了神奇的峽穀和壯觀的峭壁。 總是嫌農田不夠多的智慧的中國人,世世代代在這裏脆弱的山嶺上開辟出梯田,層層疊疊的耕地,一直蔓延到山頂。 地,也許可以耕種了,但在這樣的幹旱條件下,產量都不高。 兩年的大旱,隻不過讓人再次想起了山區生活的艱苦,這與中國蓬勃發展的城市中的新貴,是如此地遙遠。 城市的繁榮 40年前,中國的大部分地方都是這麽窮,到處是像這樣的農村。 然後在2 9年前,迎來了正式的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蓬勃的經濟增長開始了。改革的本意,是要改變整個國家的麵貌,而不光隻是城市。 城市地區發展迅猛,充滿活力,交通繁忙,房地產火熱。一個嶄新的中國消費階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形成壯大。 人們原以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讓最底層的窮人也受益於新的繁榮發展。 二十年來,評論家們一直在自豪地說,有多少人擺脫了貧困。 但去年夏天,權威的亞洲開發銀行公布的一項官方調查顯示,中國經濟實際上比以前人們所想象的規模更小、更窮。 據估計,生活在世界銀行規定的貧困線以下的人數是原來估計的3倍:3億人每天的生活費隻有一美元或者更少。 現在,嶄新的中國開始公開自己的憂慮,探討農村發展滯後的原因。 今年10月份,在北京召開的5年一次的黨代會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講話再次強調了對農村貧困問題的關注。他承諾采取更多行動。 你在城市裏遇到的人會對此表示同情。報紙的評論可以自由談及貧困,而在中國,人們原以為貧困已經正式被根除了。 大規模移民 窯洞冬暖夏涼 與此同時,在寧夏的群山之中,馬玉保和他的妻子不知道該怎麽做。他的兩個成年兒子都有病,甚至連獲取生活基本必需品都成問題。 在這樣幹旱的大山裏,馬先生每天要跋涉很遠去打水,水裝在似乎是臨時湊合用的橡膠罐子裏,綁在騾子背上。大約要走4.8公裏遠,再回來,他總共要花4個小時。 他說,他想離開這個村子,就像很多其他人做的那樣。 鄰近的小山村原來有1800名居民,現在500多人都至少在一年中的部分時間進城打工,貼補他們的務農收入。 專家說,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大規模正式移民,搬到百裏之外的灌溉農田地區,而非試圖"改善"山區生活。 但我要說,住在山上的窯洞裏,還是比較舒適的,有點像生活住在大篷車裏。 這些窯洞冬暖夏涼。當冬天外麵的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時,窯洞裏麵還溫暖如春;而夏季氣溫達到28度了,裏麵卻涼爽宜人。 而且還有一個真正令人羨慕的特色:一進門就是張泥做的床,也就是"炕"。走出門外,往爐膛深處添一鏟子燃燒著的煤,炕就燒得暖暖和和了。 對於一個貧困線以下的村子來說,這可是難得的家裏享受。 不過,馬玉保和他的騾子每天仍然需要花上四個小時,才能有水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記者來鴻 BBC派駐世界各地的記者發回的隨筆、感想。 有關報導 “新農村”看到了新希望? 2007年03月07日 | NPC 中國農民負擔"減少千億元人民幣" 2006年08月19日 | 中國報道 中國城鄉差別是否成了“一國兩製”? 2006年05月05日 | 網上互動 怎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006年03月22日 | 網上互動 中國河北流血衝突案農民取回土地 2005年07月21日 | 中國報道 觀察:中國農民仍被視為二等公民 2006年03月08日 | 中國報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