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行偶素隨筆

清風,流雲,閑散,飄逸。
個人資料
偶行偶素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邊緣人

(2007-03-08 15:17:27) 下一個


出國近二十年,漸漸發覺自己一直沒有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剛到美國來陪讀的時候,LG的
助學金免免強強隻夠交他的學費房租以及兩個人的生活費。醫療保險沒著落,連孝敬父母的
錢都拿不出來。沒辦法,我隻好去中餐館打工,養活自己,貼補家用。端了兩年沉重的大盤
子,以前瘦如柴杆,讓LG憐惜不已的臂膀上長出了結實的肌肉。還得了職業病--常常背
痛得隻能爬著睡。想想才二十多歲的年齡,不要為了幾個辛苦錢弄的落下病根。再說兩年下
來也有了一筆不小的積蓄。父母和公婆也連連地來信提醒我們該考慮生孩子了。於是就下決
心辭掉了苦工,安心準備懷孕生子了。

轉眼十幾年過去,LG博士畢業後,在大學裏找到了一份教職,孩子也已添了三個。自己一
手把他們一個個養大並送進美國的公立學校。當然LG也積極地參與了撫養孩子的各種雜事
,不然我怎肯生三個?自己跟外界的接觸不多。跟LG的同事間來往一直很少,而且是越來
越少。大家都各自忙著自己家庭的事,又沒有什麽共同語言,聊不到一塊,也玩不到一起去。
老公執教的係上老印占了近一半,有吃素的,有不吃豬肉的;剩下的幾個老美也一個二個怪
裏怪氣的,這不吃那不吃,講究飲食少鹽少油,跟他們混在一起一點意思也沒有。不過剛開
始還是花了些時間與他們周旋。做些鹽少味淡,無葷有素的飯菜,請LG的同事們。LG拿
到終生教授資格以後,就懶得再麻煩了。

接觸最多的老美,除了孩子們學校裏的老師們以外,就是孩子們的鋼琴老師。每個星期去上
課,老師要求媽媽坐在旁邊,以便回家知道怎樣幫助孩子。幾年下來,我也會彈一些簡單的
曲子了。識譜的能力也滿不錯的。足以輔導孩子們練琴。老師是個60多歲,但顯得挺年輕
而又打扮得體的老太太,退休前是一所大學的鋼琴教授。愛聊天。因為我的英語口語挺好,
自由交談沒問題,所以她特愛跟我聊。據她說,她父親也是個大學教授,她母親雖說是個家
庭主婦,但從小教她鋼琴。後來她成為鋼琴教授,跟她母親從小的教導關係很大。現在她的
女兒也是大學教授,可謂一個文化世家。她雖然退休了,因為招了二三十個中小學生來教鋼
琴,每周五天都有人來上課。每個月有一個周六她會舉辦一次鋼琴匯報表演,讓她的學生們
練成在公眾場合也不祛場的膽量。周日她上教堂為唱詩班伴奏。平常參加一些文化組織,音
樂組織,老人組織和教堂的各種活動,生活得充實又忙碌。唯一令她耿耿於懷的是她的一雙
兒女年過40卻都還沒有孩子。她兒子跟一個二婚帶有兩個孩子的女人結了婚,正式辦理了
領養那兩個孩子的法律手續,但那畢竟不是她的親孫子。所以言談中她流露出一些失望之情。
有好幾次她都問我是否信教?願不願意上教堂?我都敷衍過去了。也許加入到美國人的教堂
有助於融入美國的主流社會,但是我們是信神(老天)不信教的人,不想為社交的原因去教
堂。我們這裏也有華人教堂,很多中國人都去那裏。因為周日上午我家孩子們要上中文學校,
我也要教課,時間衝突是一方麵,對宗教的向往還不強烈是另一方麵,所以至今與教堂無緣。
不排除以後會去教堂的可能,隻是目前還沒有這方麵的打算。有時候我也會想,也許讓孩子
們接觸一點宗教的熏陶會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是有點猶豫,下不了決心。主要是不想占
用孩子們學中文的時間。

常來往的是中文學校的一幫家長們。大家每個星期天都能見麵,彼此聊聊天,交換一些與養
育孩子和教育有關的經驗和信息,也談一些女人的話題,美容養生飲食旅行等等,想到什麽
談什麽。節假日大家喜歡聚餐。各家輪流做東,客人各帶一大份拿手菜。每次聚餐都能吃到
不少好菜,比本地的任何一家中餐館的菜都更地道。飯後孩子們三五成群地看電視,玩遊戲,
愛幹啥就幹啥。大人們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將,能開上兩三桌。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話特別
多。仿佛要把平時憋著的話都說完的架式。每次打牌直到午夜,還餘興未足,意猶未盡。隻
盼下一個節日早些到來,再能痛痛快快地玩一通。

生活的圈子很小,活動的範圍也不大。我除了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參加一些校外活動,
周末到東方店和超市購買一周的食品雜貨,周日到中文學校講兩小時的課,其他時間大多呆
在家裏。因為好靜,並不覺得太無聊。換了別人,多半受不了。對外界的了解大多是通過中
英文報紙雜誌和在網上看到的。LG也常把他看到的有趣的文章轉發給我。一家人偶爾會開
車就近旅行,但次數不多。期待夏天到來,一家人可以長途旅行。回中國去是首選。瘋玩瘋
吃瘋買東西,把癮過足了。回到美國,在一天天平淡的日子裏靠回味和盼望打發日子。

這樣在中國和美國之間來回跑,漸漸發現自己成了邊緣人。似乎很多社會問題,大家所關心
的許多切身利益,大大小小的政治事件,對自己來說都像隔得很遠,對自己的生活沒什麽影
響似的。春節晚會可看可不看。美國的總統選舉也像是一場場的鬧劇。看著好笑,參與不進
去。自己始終是一個旁觀者。對中國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不了解,沒有發言權。對美國的許多
現實問題也無從過問。自己能做的就是靜中沉思,探討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人生哲理。完善自
己,管好自家的事情。其實放眼看來,許多老中和許多老美也都是這樣生活的。美國是個由
多元文化組成的國家,不同種群可以過著相對獨立的生活,彼此之間的交流其實不太多。每
個城市,每所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多元文化日,或多元文化節。那畢竟隻是幾天的事,過後大
家仍然各行其事。如果不加入教堂,社區活動很少很少。主要是公立學校的活動多些。前幾
年因為孩子小,還沒有參加過太多的義務活動。在華人社團裏還算參與組織活動的積極分子
。除此以外,還沒有到別的場合去做過義工。今後倒是可以考慮走出家門,找一些義務工作
做做,也好打發時間。跟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些交道,也不無益處。至少可以積累一些素
材,以供寫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