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理財 原創文集

富裕自己,造福他人。 讓自己開心,讓身邊的每個人開心。
個人資料
BayFamily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美華人創業訪談實錄

(2022-11-04 02:20:35) 下一個

北美華人創業訪談實錄

By bayfamily

在美國創業到底是怎樣一種經曆?到底什麽樣的人適合創業?創業到底難不難?為什麽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到底如何選擇時機?過去20年哪些行業更容易創業?哪些行業更加艱難?創業者具備的品質是先天而來的嗎?還是他們後天培養的?到底中國適合創業還是美國適合創業?對財富的理解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麽不一樣嗎?他們是不是膽子更大更喜歡冒險?

帶著這些問題,我寫完了《北美華人創業實錄》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本記錄美國華人創業者實際經曆的采訪錄。采訪的行業包括服務業、房地產、國際貿易、軟件公司、能源企業。采訪對象的企業規模從百萬美元到上億美元不等。訪談內容的時間從創業者到美國開始,到采訪日結束。

通過采訪的實錄,讀者可以看到華人在美國創業真實的體驗。也可以通過了解他們的創業經曆,弄清如何選擇行業、定義產品、如何尋找客戶、如何解決資金問題、如何生產、如何麵對創業早期的困難、如何在事業輾轉反側中尋找創業的時間點。

大部分投資者也不是大富大貴,十年下來生存的公司的淨值資產往往都是在數百萬美元到1億美元這個級別。有一個自己中小型的生意,得到的好處是有穩定的現金流和自由支配的時間。不用人到中年看領導臉色行事。但是創業需要擁有的技能卻基本都類似,比如需要有良好的眼光,需要有銳意進取的心態,需要有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當麵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時,需要說服自己和周圍的人勇往直前。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我采訪到創業大體也可以分成這樣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找到一個商機,看到某一種服務模式,這個初步嚐試的階段往往非常的孤獨,沒有人相信你,你對要做的業務也一無所知,到處磕磕碰碰,而你的錢卻分分鍾鍾在流逝。此外對於我們在北美的中國華人而言,很大的問題就是你的機會成本,因為如果你去打工,可能每個月的收入也是相當不錯的。

第二個階段,你進入快速成長期,但是就當你春風得意的時候,突來橫禍,或者市場的變化或者是政府的管製,或者是碰上了騙子,打的你滿地找牙。這個時候你小心謹慎,漸漸把公司的業務又扶上正軌。

第三個階段,就是你要想未來怎麽發展,可能你有遠大的誌向,宏大的理想。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進入中老年,也可能你漸漸心生倦意,不想做了,想激流勇退。也可能這個時候你還非常年輕,萬丈雄心,希望自己做大做強,能夠做到公司上市。

為了想讓大家更好的了解創業者和他們的創業經曆,我的問題也大體分為這四類問題。讓大家理清整個創業經曆的來龍去脈。

第一個部分就是早期的教育背景。怎麽來到美國?到美國的時候學的什麽專業?是怎麽解決自己的身份問題的?

第二個部分就是創業初期的一些經曆。如何找到資金?如何進到某些行業的圈子?如何找到第一批客戶?如何選定自己的產品?

第三類問題就是對自己的一些反思。感覺自己什麽地方做對了?什麽地方做錯了?為什麽能夠做對?為什麽能夠做錯?自己的戰略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我采訪的所有對象都有家庭,都會麵臨著家庭和對人生的一些思考,所以第四類問題,我也會問一些關於家庭對自己創業的影響,無論是原生家庭還是自己現在的家庭。財富自由之後,為什麽有持續的動力去掙錢?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 如何提高他們的財商教育。

在這本書的最後,寫完采訪,我對前麵的問題漸漸有了答案。

華人創業到底難不難?特別是在美國創業。

也許是幸存者偏差,從我采訪的人中,我感覺在美國創業既難也不難。總體而言比在中國創業更加容易一些。尤其是一開始野心不是很大,自然成長起來的中小型企業的創業難度不高。美國其實對中小企業是非常友好的,無論稅收製度還是管理政策。此外美國的商業環境也非常好,和你打交道的企業無論是上遊還是下遊,整體誠信體係比中國要好一些,商業環境更好一些。

上一代中國人因為語言的問題,往往集中在餐飲創業,但是現在的創業大可不必局限在餐館,可以向更多的專業領域拓展。

所有的受訪者都反映,創業可能是在最初期是最難的,獲得第一批客戶,能夠讓企業生存下來,這是最難的。一旦穩定下來了,進入成長軌道,相對容易。當然此時可能會碰到各種天災人禍,但總體而言隻要你小心,風險控製的好,發展起來並不是特別難。如果公司業績每年做不到50%的成長,做到20%的成長。常年累月下來,複利的效應也會非常明顯。

什麽人適合創業?

采訪完所有對象之後,我感覺任何人都適合創業,也都可以創業。無論你的背景是什麽,無論你是不是在某個行業擁有專業知識。無論你的性格是天真爛漫的、還是能吃苦執著的,你都可以創業。創業者需要的核心品質其實是敢想敢幹。有麵對不確定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技能似乎不重要,人脈和圈子都可以培養,也不需要八麵玲瓏的交際能力。

可不可以進入一個從來沒有涉獵的行業去創業,做零基礎創業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肯定的。在我采訪的10個案例裏,你可以看到人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涉足到完全嶄新的領域、零基礎的領域,但依舊可以創業成功。當然如果不是零基礎的領域,可能你會少走一些彎路,畢竟有現成的一些人脈和專業知識可以使用。

那麽在美國的中國人到底適不適合創業?

我的采訪對象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我們華人特別是有技術背景的華人,其實是非常適合創業的。

這有兩方麵的原因,第一個方麵是我們華人整體的形象,我們做技術工作的整體形象和口碑非常好,在財務金融方麵的信用也非常好;另外一方麵我們到美國的大部分華人都是中國頂尖學校選拔出來的,經過係統的培訓,做事情一般都很嚴謹、靠譜、守時。對公司財務的風險控製也一般偏保守。

創業者具備的品質是天生而來的嗎?還是後天培養的?

采訪了這麽多人之後,我感覺主要是受家庭和周圍人的影響,其中家庭的影響占大部分,如果父母或者親戚朋友是做生意的,從小耳濡目染,那麽長大了自己也會傾向做生意。

創業者到底是不是比我們常人膽子更大?

答案顯然不是的。創業者和我們大致沒有什麽區別。你可以看到大部分創業者在後期是非常謹慎的,很少承擔沒有原則的冒險,有的人甚至從來不做任何貸款。

我可不可以兼職創業?

答案似乎是不可以的。從我采訪的十個人中來看,沒有一個人是兼職創業的。兼職很難讓你離開舒適區,也容易讓你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

創業到底是選擇更重要?還是努力更重要?

從采訪中來看,似乎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正確的方向和賽道,一切都會相對順利,也不用吃很多苦。努力主要體現在兩個節點上,一個是最開始的時候,一個是在中期碰到大的挫折的時候。

業的最佳方向是從某個小眾市場的藍海市場起步,也就是被大公司忽視的某個市場分支。如果一開始就和大公司或者重大競爭者打紅海大戰,那麽可能會艱苦異常。判斷紅海還是藍海的標準在於是否在銷售上感受到同行的競爭壓力。

創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麽?

我感覺創業最重要的原則還是一個字。那就是“做”。Just do it。說再多的道理,思前想後再多,你也不會成功,知道的越多反而讓你心生恐懼。對創業者而言,其實就一個原則,你去做就好了。你隻有去做才會想方設法克服一路上的千難萬險。不做一切都是空談。

創業比起打工所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人們在早期的時候往往看不起創業者,感覺創業者每年掙的錢還不如自己的工資高,卻要付出更多的風險和壓力。但是你從這10個例子裏能明顯的看到創建的企業,一旦站穩了腳跟,帶來的是未來的複利增長。每年業務成長20%,經過10年之後,一個很小的企業就可以成長成為一個中等規模的企業。那個時候業主的收益遠遠超過打工掙錢。

同時一個企業帶來的不僅是複利增長,還會有一些其他的邊際效益的好處,你從棉花行業和稀土行業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因為有倉庫的存儲,你可以通過市場價格的變化去獲得額外的收益。

既然創業有這麽多好處,為什麽大部分人沒有選擇創業呢?

我感覺主要的是人們生活在某一種慣性中。比如在美國很多家庭Motel都是印度人開的。你認為印度人基因裏麵更適合經營Motel嗎?顯然這毫無道理。或者洗衣店都是韓國人開的,難道韓國人就更適合開洗衣店嗎?

人們往往受周圍人的影響,如果周圍的人都在準備刷題進大廠,那麽大家也都會刷題進大廠,如果周圍的人都在忙著思考一些創業的問題,或者采取行動去創業,那你也就會跟著去創業。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周圍的環境和相處的人群。在采訪中,我們看到,有的家庭家規是“我的孩子不種地”。有的家長鼓勵孩子GAP(空閑一陣子)幾年,探索人生。這些都是原生家庭環境促成孩子創業的原因。

另外一方麵我們可以看到,差不多有一半的創業者並不是主動選擇創業,而是被逼的。比如失業了,或者沒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機會。

打工掙工資是一種鴉片。他讓你昏昏然呆在舒適區裏,忘記了自己的夢想。打工掙工資的本質就是有人幫你承擔所有的風險,讓你有一個穩定的收入。當然你付出的代價就是那些風險背後帶來的所有的潛在收益。可是我總體的感覺就是人們為了規避風險犧牲的收益太高了。風險是好的,如果你願意承擔一點風險,可能的回報要遠遠比承擔的風險更高,這就像買股票和買債券,買債券固然是沒有風險,但是最終債券的收益都給通貨膨脹吃掉了;買股票雖然有風險,但是如果你買足夠多種類的股票,持有時間足夠長,股票組合的收益會遠遠超過購買債券。

創業者本質上就是自己生產股票,而那些決定打工領工資的人本質上就是持有債券。短期一兩年看不出他們的區別,但是10年20年之後,兩者就有天壤之別了。

 

我采訪的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家庭和睦。夫妻雙方往往是一方打工,一方去創業。這個組合方式有點像債卷和股票的投資組合,打工掙工資相當於債卷,創業有風險,現金流不穩定,相當於股票投資,這樣的投資組合可能長期來看是收益最好的。

當然創業有風險,我采訪的10位受訪者也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因為那些失敗的創業者,他們就會默默無聲。我沒有機會采訪到創業的失敗者,也許看不到真實的全貌。

我們每個人能夠看到的世界都非常小,我寫這本書是幫助大家能夠看到更加廣闊一點的世界。因為建立了貝版投資俱樂部,我比普通人看到的略微大一點,但是限於我自己的人脈關係以及我的時間,我也隻能記錄這10個人的經曆。

圖書在亞馬遜可以閱讀。https://www.amazon.com/dp/B0BGYBFXJV

也可以直接下載PDF https://bayfamily.dpdcart.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綠色健康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