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六百公克)、凝固劑(葡醛內脂或石膏粉)一大匙
工具:
木製豆腐架一付(含有框架、豆腐板及蓋子)、紗布或cheese cloth(包豆腐用24吋見方) 、兩個深鍋。
做法:
把黃豆洗乾淨,放在深鍋裡,加三至五倍的水泡四至六小時,泡到豆粒漲到原來的加倍大後,把水濾掉。
把泡好的黃豆放進blender內(我用的豆漿機,就不用過濾了)﹐以一杯豆子加兩杯水的分量﹐分成數次打成豆漿﹐每次約打二分鐘(杯子用240cc份量的量杯) ﹐共約十二至十三杯水就可完全打好。
另外用十杯水放入深鍋中煮開﹐把打好的豆漿倒入沸水中一起煮開 (六百公克黃豆做成一板豆腐需用二十二杯至二十三杯水) 。然後把原先裝生豆漿的鍋子洗乾淨﹐用老外濾麵粉的半球型濾勺上麵罩一塊棉紗布﹐把煮開的豆漿倒入過濾﹐從紗布中流出來的豆奶就是要做豆腐的主要材料。
把豆奶重新煮沸兩、三次﹐使豆奶沒有豆腥味了﹐再將火改小﹐使豆奶的溫度保持在攝氏八十五度至九十度
用一碗冷開水把一湯匙的熟石膏粉調均勻﹐倒在洗淨的深鍋內﹐慢慢轉動鍋子﹐使熟石膏液很均勻地分佈在鍋子內四周﹐然後把豆奶以相等之快速度倒入含有熟石膏液的鍋子(這個步驟﹐傳統稱為「沖」豆奶),蓋上蓋子。靜待十分鐘﹐動一下鍋子﹐你就可以看到鍋內已經凝結出豆腐腦。(補充:將筷子插入鍋中,如能豎立不動就可以了。萬一鍋內仍為豆奶的樣子﹐就表示豆奶「沖」得不好﹐原因可能是凝固劑分佈不均勻或是豆奶的溫度太低﹐或者是「沖」的速度斷斷續續所致。可以再拿二茶匙的熟石膏粉放在半碗冷水中調均勻﹐用手指彈灑幾點到沒凝好的豆奶中﹐等二、三分鐘就會凝結成功了。)
輕輕攪拌豆腐腦,將其打碎。靜置二十分鍾至豆腐與水完全分離,水成透明淺黃色
為了支持我做豆腐,老公特意做了個豆腐框架,漂亮吧!
先把豆腐框架準備好﹐然後把紗布舖在豆腐框架上(布與架子成斜對角舖放﹐這樣豆腐成形後﹐布較好拿起來)
豆腐框架準備好之後﹐開始把豆腐腦一勺一勺放入豆腐架內。
然後把布的四邊包起來。
放上蓋子約三分鐘﹐使豆腐滲失一部分水﹐再移開蓋子及木框﹐並把布翻開﹐再蓋上豆腐板﹐板子上麵逐漸增加重量約三十分鐘就好。
把豆腐板連同底盤整個翻過來﹐這時﹐豆腐板托住豆腐﹐底盤變成在上部位。 把底盤移開﹐就是一大板又嫩、又鮮的豆腐了。
豆腐之硬度視加壓情況而定﹐加壓愈重﹐時間愈長﹐所成豆腐即愈硬。
將豆腐切成每塊2.5吋見方,泡在冷水中擱進冰箱﹐天天換水﹐可以保存新鮮至一星期。
注:方法借鑒克萊兒點心小棧的板豆腐製作,再按照老人們製作豆腐的經驗加以修改而成。